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山西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一)
满分75分 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陕西雍城秦故都春秋中期贵族墓出土铁铲;湖南长沙楚墓出土铁铲、铁口锄等: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墓出土179件铁器,其中有犁4件、锄36件、镰1件。材料可以印证春秋战国时期
A.原始农业逐步发展 B.手工业不断进步
C.铁制农具的使用 D.随葬品不断增多
2.下图中的物产交流得益于
A.驿站制度的实行 B.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C.丝绸之路的开辟 D.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3.诚如陈寅恪所言:“李氏据帝位,主其轴心,其他诸族入则为相,出则为将。”唐朝的著名将领中,有很多都是番将,如史大奈,本西突厥特勒人;阿史那社尔,突厥处罗可汗之次子;执失思力,突厥酋长。他们皆受唐太宗重用,战功卓著。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B.少数民族能征善战
C.唐朝国力强盛 D.唐朝尚武风气盛行
4.下表内容反映出宋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是
①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② 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③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A.兼容并蓄、开放进取
B.平民化、自由化
C.重文轻武严重
D.社会阶层固化
5.经过某事件,英、美、法这三个西方的主要资本主义强国迫使中国开始套上了不平等条约的枷锁,他们用武力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为的是要奴役这个古老的国家。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各种恶劣制度在这些条约中初步奠定了基础。该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湘南起义军与毛泽东领导的井冈山地区的武装力量实现了历史性的大会师,使井冈山根据地的武装力量增加了10倍;同时,朱部的到来,也充实了井冈山的干部实力。这说明井冈山会师
A.保存了党的基干力量 B.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C.壮大了根据地的实力 D.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7.中国旧时代的教育场所主要是私塾。随着时局的变化,同治帝正式批准成立这一新式学堂,其学员除学习汉文外,主要学习外文。该学堂聘有外籍教师,美国人丁韪良曾任总教习,总管教务达30年。这一新式学堂是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北洋西学堂 D.南洋公学
8.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写道:“从广泛的意义上说,朝鲜战争对中国而言不只是平局。它确立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军事强国和亚洲革命中心的地位。它还建立了中国作为一个令人敬畏的对手的军事威信,在以后的几十年中,这一威信始终不坠。”材料描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
A.背景 B.性质 C.影响 D.结果
9.观察下图,据此可知,他们的这一做法
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按下红手印的“包产到户”契约以及部分带头人在
实行农业“大包干”初期的合影
A.开启了土地改革的序幕 B.拉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C.实现了共同富裕的梦想 D.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公元前451年,伯里克利规定,只有父母双方皆为雅典公民者才能获得公民权。在雅典全国大约20万人口中,能够充分享有民主权利的只有三四万男性公民,他们仅占总人口的大约1/5或1/6。大量奴隶、妇女、外邦移民被摈斥于雅典民主政治之外。据此可知,雅典民主政治
A.具有局限性 B.具有优越性
C.正在逐步完善 D.具有进步性
11.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节选内容的相同之处是
第十一条 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各种生活资料的所有权。 第十二条 国家依照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 …… 第八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第八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二条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第三条 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 第六条 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 第十七条 财产权是不可侵犯的和神圣的权利……
A.都反对殖民统治 B.都确认保护私有财产和民主自由的原则
C.都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D.都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期间颁布的法律文献
12.空前惨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是偶然发生的,它的种子早已深深埋在历史的土壤里。下列各项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坦克等新式武器的发明使得战争爆发
B.萨拉热窝事件引发战争
C.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为战争埋下祸根
D.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对峙导致战争爆发
13.自联合国1948年首次部署维和人员以来,到1978年部署了13项维和行动,1988-1994年,又部署了21项维和行动。这反映出联合国
A.促进经济全球化 B.杜绝了地区冲突
C.建立国际新秩序 D.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某中学学生在寒假期间开展“走进山西”活动,下面是部分成果展示。请完成第14-15小题。
14.一组同学在对山西历史文化的研究过程中,经过实地考察和网络搜集整理了如下资料。下面信息可以反映出山西
西侯度遗址位于黄河中游山西省芮城县西侯度村,是目前中国境内已知的最古老的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180万年。 丁村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丁村附近的汾河东岸,是古人类化石遗址之一,距今约21万-16万年。 许家窑遗址位于山西阳高县许家窑村附近,是迄今为止我国旧石器中期古人类化石、动物化石和文化遗物最丰富、规模最大的遗址,对研究北京中国猿人的演化具有重大意义,距今约10万-7万年。
A.古人类遗址数量最多 B.古人类遗址都分布在河流附近
C.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 D.是人类最早繁衍生息的地方
15.二组同学搜集到如下资料:据统计,自1937年7月至1944年7月,在以山西为中心的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三大抗日根据地,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共进行大小战斗6万余次,毙、伤、俘日伪军合计约38万人。在山西境内由八路军主力部队和地方兵团进行的70次著名战役、战斗,共歼灭日军近7万人,占侵略华北日军总数的31.8%。这反映出
A.山西是我国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重要阵地
B.中国正面战场抗击日军取得巨大成就
C.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破灭
D.山西人民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5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0分)
16.科技发展不断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创新推动社会发展】科技在继承中创新,推动社会的发展。分别指出图1和图2所示技术成果的推动者并概括它们的作用。(4分)
图1 汉代造纸流程图 图2 蒸汽机
(2)【名人推动社会进步】杰出的科学家在不同的时代发挥自己的才智,推动人类历史的进步。请从下面中外科技名人中任选两位,写出他们的成就并结合下列名言解读他们的精神品质。(4分)
宋应星:乃枣梨之花未赏,而臆度楚萍;釜之范鲜经,而侈谈莒鼎。 邓稼先: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牛顿:我并没有过人的智慧,有的只是坚持不懈的思索精力。 爱迪生: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3)【科技改变生活】科技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变化。根据下面表格中的材料,简述科技进步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2分)
日新月异的通信设备,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促进了世界各地的信息交流;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让生产、办公、家庭生活、出行都实现了智能化的运作,人们的购物方式改变了,学习方式改变了,娱乐方式也变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思想解放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先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稷下学宫,在战国时期因位于齐国都城临淄稷门的附近而得名。齐宣王喜欢接纳文学游说之士,便在稷下扩建了客馆,让这些人居住。他先后招集到邹衍、淳于髡、田骈、慎到等学者,赐予府第和官爵,以便他们著书立说。稷下学宫逐渐成为各国学术文化的一个交流中心。
(1)材料一中稷下学官的设立与中国历史上的哪一历史现象相关?并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时代背景。(4分)
材料二 它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只限于社会上的少数英才——学者、文人和艺术家的活动,但是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窒息的西欧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把绝大部分有文化教养的人士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他们怀着一种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图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思想文化运动的特点,并概括其影响。(3分)
材料三 它的发行量由创刊时的千余册猛增至1917年时的15000多册,这不是偶然的。它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他们说:“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3)材料三中的“它”指的是什么?你如何理解材料中的“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3分)
18.大国关系是世界关注的热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传统大国关系形成和演化的过程中,大国也有结盟或其他形式的战略和政策协调行为,以应对某种共同挑战或严重威胁,但这类协调行为往往只是暂时的,其间充满复杂的利益计算和微妙的相互博弈。
材料二
图1 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驶入 图2 1972年,中美签署
台湾海峡 《联合公报》
材料三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格局。”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推进气势恢宏的元首外交,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举旗定向,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指引方向……为中国构筑起更加全面、更为坚实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合作与友谊。
(1)结合二战期间和二战后的美苏关系,用史实论证材料一中的观点。(2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说明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中国为建立良好的大国关系作出了哪些努力。(3分)
(4)综上所述,你认为世界各国怎样才能构筑良好的国际关系?(2分)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5分)
19.无数历史人物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各个领域中留下不可磨灭的足迹,他们的精神永存,他们的事迹闪光,他们的名字响亮。某中学的同学们以“追寻人物足迹”为主题,展开项目化学习,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不同任务,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历史遗迹中的人物】(4分)
(1)一组同学参观了下列两处历史文化景点。请根据他们提供的图片信息,帮助他们完成相关内容的资料记录。
景点:陕西韩城太史祠 人物: 成就: 景点介绍:为纪念汉朝著名历史学家而建。 景点:德国特里尔市伟人故居 人物: 成就: 景点介绍:该故居陈列着《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众多版本。
任务二【文字里的人物】(4分)
(2)二组同学在阅读了两位历史人物的文字介绍后精神振奋。请你写出下面两位人物的事迹,并指出他们身上共同体现的精神。
世昌誓死敌。……世昌大呼曰:“今日有死而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 ——《清史稿·邓世昌传》
1937年《救国时报》刊登纪念赵登禹的文章:“奋战至最后一滴血,光荣地完成了保国卫民的天职,足为全国军人之模范。”
任务三【图片里的人物】(7分)
(3)三组同学查阅资料后,整理出下面代表国家形象的人物图片。他们准备以演讲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请据此以“开拓者”为题撰写150字左右的演讲稿。
孙中山 华盛顿 列宁
参考答案
1 C【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春秋中期贵族墓出土铁铲;湖南长沙楚墓出土铁铲、铁口锄等”“战国墓出土179件铁器,其中有犁4件、锄36件、镰1件”可知,材料可以印证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C符合题意。
2 C【解题思路】分析图片可知,西域的良种马、葡萄、苜蓿、核桃、石榴等传入中原,中原的漆器、铁器、丝绸等传到西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丝绸之路开辟,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贸易与文化交流。故选C。
3 A【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唐朝的著名将领中,有很多都是番将……他们皆受唐太宗重用,战功卓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的人担任,这与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关。故选A。
4 B【解题思路】①的意思是即使是种田郎,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而改变阶层;②体现出门第观念的弱化;③反映了宋词的大众化。故选B。
5 A【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鸦片战争,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空观念。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中国开始套上了不平等条约的枷锁”“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等可知,该事件是鸦片战争。故选A。
6 C【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使井冈山根据地的武装力量增加了10倍;同时,朱部的到来,也充实了井冈山的干部实力”可知,井冈山会师壮大了根据地的实力。故选C。
7 A【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京师同文馆的相关知识,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空观念。
【解题思路】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同治帝”“主要学习外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于1862年创办的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北洋西学堂、南洋公学创办于甲午中日战争后光绪年间。故选A。
8 C【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抗美援朝战争的影响,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家国情怀。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它确立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军事强国和亚洲革命中心的地位。它还建立了中国作为一个令人敬畏的对手的军事威信”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影响。故选C。
9 B【素养落地】本题通过图片材料考查改革开放的相关内容,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解题思路】由图片下文字信息“凤阳小岗村”“包产到户”“部分带头人在实行农业‘大包干’”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凤阳县小岗村最早实行了包产到户,拉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B符合题意。
10 A【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能够充分享有民主权利的只有三四万男性公民”“大量奴隶、妇女、外邦移民被摈斥于雅典民主政治之外”可知,雅典民主政治具有局限性。故选A。
11 B【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各种生活资料的所有权”“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可知,B符合题意。
12 C【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是偶然发生的,它的种子早已深深埋在历史的土壤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两次工业革命,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列强矛盾尖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埋下祸根。故选C。
13 D【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可知,联合国成立以来,部署了多次维和行动,这反映出联合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D符合题意。
14 C【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山西地方史,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西侯度遗址……是目前中国境内已知的最古老的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180万年”“丁村人遗址……是古人类化石遗址之一”“许家窑遗址……是迄今为止我国旧石器中期古人类化石、动物化石和文化遗物最丰富、规模最大的遗址”可知,它们都属于远古人类遗址,这反映出山西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C符合题意。
15 A【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三大抗日根据地”“在山西境内由八路军主力部队和地方兵团进行的70次著名战役、战斗,共歼灭日军近7万人,占侵略华北日军总数的31.8%”可知,山西是我国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重要阵地。故选A。
16【参考答案】(1)图1:蔡伦。(1分)作用:便于典籍的流传,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1分)图2:瓦特。(1分)作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1分)
(2)宋应星:写成《天工开物》一书;注重实践。邓稼先:领导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勇于奉献、热爱和平、忠于祖国。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坚持不懈、勤于思考。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坚持不懈、努力钻研。
评分说明:任选两位中外科技名人答出他们的成就和精神品质得2分,共4分。
(3)促进了世界各地的信息交流;促进了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解题思路】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图片及图片下文字信息“造纸流程图”“蒸汽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项技术成果的推动者分别是蔡伦和瓦特;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根据人物的名言总结他们的精神品质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中“促进了世界各地的信息交流;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让生产、办公、家庭生活、出行都实现了智能化的运作”概括即可。
17【参考答案】(1)百家争鸣。(1分)背景: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兴起;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私学兴起。(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3分)
(2)特点:局限于社会上的少数英才;借助古典文化;具有创新性。(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1分)
(3)《新青年》。(1分)《新青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发表了大量文章,猛烈地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文学革命;(1分)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唤起广大青年的觉悟起了巨大的作用。(1分)
【解题思路】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接纳文学游说之士,便在稷下扩建了客馆……以便他们著书立说。稷下学宫逐渐成为各国学术文化的一个交流中心”可以判断出这与百家争鸣有关;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只限于社会上的少数英才”“力图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归纳答案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中“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窒息的西欧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息,把绝大部分有文化教养的人士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中“1917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可知,“它”指的是《新青年》;第二小问,结合所学《新青年》的内容、创办的意义等回答即可。
18【参考答案】(1)二战期间,法西斯国家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美、苏两国成为盟友共同作战,抵抗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二战后,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评分说明:分别结合两个时期的史实论证材料一的观点,共2分。
(2)变化:从敌对到关系走向正常化。(1分)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两国共同的利益需求;国际形势的变化。(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3)努力推进元首外交,构筑起更加全面、更为坚实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提出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重要国际会议。(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3分)
(4)摒弃冷战思维和大国强权理念,平等互利;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解题思路】第(1)问,根据材料一可知,其观点是大国在应对共同挑战和威胁时会有结盟等形式的协调行为,但这类协调只是暂时的,其间充满利益计算和相互博弈,然后结合所学二战期间和二战后美苏关系的相关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的图片及图片下文字信息“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1972年,中美签署《联合公报》”可知,中美关系由敌对到走向正常化;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三中“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推进气势恢宏的元首外交……为中国构筑起更加全面、更为坚实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4)问为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
19【参考答案】(1)人物:司马迁。(1分)成就:他写成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1分)人物:马克思。(1分)成就:创立了马克思主义。(1分)
(2)邓世昌事迹:甲午中日战争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冲向日舰,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壮烈殉国。(1分)赵登禹事迹:抗日战争期间,赵登禹率部参加北平保卫战,挥舞大刀奋勇杀敌,壮烈殉国。(1分)共同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英勇无畏精神、不怕牺牲精神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3)示例: 开拓者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开拓者”。古往今来,许多国家和民族都涌现出无数敢于开拓的杰出人物,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民族危亡之际,先后成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终结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动中国民族民主革命不断发展。华盛顿是美国的首任总统,开国元勋之一,带领美国人民实现美国独立,领导制定出1787年美国宪法,开创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先河。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他实施新经济政策,缓解了苏维埃俄国的危机,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这些杰出人物在国家、民族的发展过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开拓精神影响着人类发展进程。评分说明:围绕主题,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逻辑关系清晰,观点论述与人物及其影响建立联系,并紧扣文章主题进行解释和扩展可得7分。之后按等级逐条赋分。
【解题思路】第(1)问,根据图片及文字信息“太史祠”“汉朝著名历史学家”“德国”“《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可知,与两个景点相关的人物分别是司马迁和马克思,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他们的成就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邓世昌和赵登禹的事迹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中“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奋战至最后一滴血,光荣地完成了保国卫民的天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们共同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英勇无畏精神、不怕牺牲精神等。第(3)问,围绕主题,根据人物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山西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一)
满分 75分 考试时间共 12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 30分)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 15小题,每小题 2分,共 30分)
1.陕西雍城秦故都春秋中期贵族墓出土铁铲;湖南长沙楚墓出土铁铲、铁口锄
等: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墓出土 179件铁器,其中有犁 4件、锄 36件、镰 1
件。材料可以印证春秋战国时期
A.原始农业逐步发展 B.手工业不断进步
C.铁制农具的使用 D.随葬品不断增多
2.下图中的物产交流得益于
A.驿站制度的实行 B.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C.丝绸之路的开辟 D.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3.诚如陈寅恪所言:“李氏据帝位,主其轴心,其他诸族入则为相,出则为
将。”唐朝的著名将领中,有很多都是番将,如史大奈,本西突厥特勒人;阿
史那社尔,突厥处罗可汗之次子;执失思力,突厥酋长。他们皆受唐太宗重
用,战功卓著。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B.少数民族能征善战
C.唐朝国力强盛 D.唐朝尚武风气盛行
4.下表内容反映出宋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是
A.兼容并蓄、开放进取 ①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B.平民化、自由化 ② 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C.重文轻武严重
③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D.社会阶层固化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经过某事件,英、美、法这三个西方的主要资本主义强国迫使中国开始套上
了不平等条约的枷锁,他们用武力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为的是要奴役这个古老
的国家。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各种恶劣制度在这些条约中初步奠定了基础。
该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1928年 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湘南起义军与毛泽东领导的井冈山地区的武
装力量实现了历史性的大会师,使井冈山根据地的武装力量增加了 10倍;同
时,朱部的到来,也充实了井冈山的干部实力。这说明井冈山会师
A.保存了党的基干力量 B.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C.壮大了根据地的实力 D.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7.中国旧时代的教育场所主要是私塾。随着时局的变化,同治帝正式批准成立
这一新式学堂,其学员除学习汉文外,主要学习外文。该学堂聘有外籍教师,
美国人丁韪良曾任总教习,总管教务达 30年。这一新式学堂是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北洋西学堂 D.南洋公学
8.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写道:“从广泛的意义上说,朝鲜战争对中国而
言不只是平局。它确立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军事强国和亚洲革命中心
的地位。它还建立了中国作为一个令人敬畏的对手的军事威信,在以后的几十
年中,这一威信始终不坠。”材料描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
A.背景 B.性质 C.影响 D.结果
9.观察下图,据此可知,他们的这一做法
凤阳小岗村 18户农民按下红手印的“包产到户”契约以及部分带头人在
实行农业“大包干”初期的合影
A.开启了土地改革的序幕 B.拉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C.实现了共同富裕的梦想 D.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公元前 451年,伯里克利规定,只有父母双方皆为雅典公民者才能获得公
民权。在雅典全国大约 20万人口中,能够充分享有民主权利的只有三四万男性
公民,他们仅占总人口的大约 1/5或 1/6。大量奴隶、妇女、外邦移民被摈
斥于雅典民主政治之外。据此可知,雅典民主政治
A.具有局限性 B.具有优越性
C.正在逐步完善 D.具有进步性
11.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节选内容的相同之处是
第十一条 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
储蓄、房屋和各种生活资料的所有权。 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十二条 国家依照法律保护公民的私 第二条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
有财产的继承权。 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
…… 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
第八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 全和反抗压迫。
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 第三条 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
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 托于国民……
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 第六条 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
和被选举权…… 都是平等的……
第八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 ……
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 第十七条 财产权是不可侵犯的和
自由。 神圣的权利……
A.都反对殖民统治 B.都确认保护私有财产和民主自由的原则
C.都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D.都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期间颁布的法律文献
12.空前惨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是偶然发生的,它的种子早已深深埋在历史
的土壤里。下列各项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坦克等新式武器的发明使得战争爆发
B.萨拉热窝事件引发战争
C.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为战争埋下祸根
D.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对峙导致战争爆发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自联合国 1948年首次部署维和人员以来,到 1978年部署了 13项维和行
动,1988-1994年,又部署了 21项维和行动。这反映出联合国
A.促进经济全球化 B.杜绝了地区冲突
C.建立国际新秩序 D.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某中学学生在寒假期间开展“走进山西”活动,下面是部分成果展示。请完
成第 14-15小题。
14.一组同学在对山西历史文化的研究过程中,经过实地考察和网络搜集整理
了如下资料。下面信息可以反映出山西
西侯度遗址位于黄河中游山西省芮城县西侯度村,是目前中国境内已知
的最古老的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 180 万年。
丁村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丁村附近的汾河东岸,是古人类化石遗址
之一,距今约 21万-16万年。
许家窑遗址位于山西阳高县许家窑村附近,是迄今为止我国旧石器中期
古人类化石、动物化石和文化遗物最丰富、规模最大的遗址,对研究北京中
国猿人的演化具有重大意义,距今约 10万-7 万年。
A.古人类遗址数量最多 B.古人类遗址都分布在河流附近
C.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 D.是人类最早繁衍生息的地方
15.二组同学搜集到如下资料:据统计,自 1937 年 7月至 1944年 7月,在以
山西为中心的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三大抗日根据地,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共
进行大小战斗 6万余次,毙、伤、俘日伪军合计约 38万人。在山西境内由八路
军主力部队和地方兵团进行的 70次著名战役、战斗,共歼灭日军近 7万人,占
侵略华北日军总数的 31.8%。这反映出
A.山西是我国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重要阵地
B.中国正面战场抗击日军取得巨大成就
C.日本 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破灭
D.山西人民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45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10分)
16.科技发展不断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创新推动社会发展】科技在继承中创新,推动社会的发展。分别指出图
1和图 2 所示技术成果的推动者并概括它们的作用。(4分)
图 1 汉代造纸流程图 图 2 蒸汽机
(2)【名人推动社会进步】杰出的科学家在不同的时代发挥自己的才智,推动
人类历史的进步。请从下面中外科技名人中任选两位,写出他们的成就并结合
下列名言解读他们的精神品质。(4分)
宋应星:乃枣梨之花未赏,而臆度楚萍;釜之范鲜经,而侈谈莒鼎。
邓稼先: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终
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牛顿:我并没有过人的智慧,有的只是坚持不懈的思索精力。
爱迪生: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3)【科技改变生活】科技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变化。根据下面表格中的材料,
简述科技进步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2分)
日新月异的通信设备,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促进了世界各地的信息交
流;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让生产、办公、家庭生活、出行都实现了智能
化的运作,人们的购物方式改变了,学习方式改变了,娱乐方式也变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个小题,每小题 10分,共 20分)
17.思想解放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先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
题。
材料一 稷下学宫,在战国时期因位于齐国都城临淄稷门的附近而得名。齐宣王
喜欢接纳文学游说之士,便在稷下扩建了客馆,让这些人居住。他先后招集到
邹衍、淳于髡、田骈、慎到等学者,赐予府第和官爵,以便他们著书立说。稷
下学宫逐渐成为各国学术文化的一个交流中心。
(1)材料一中稷下学官的设立与中国历史上的哪一历史现象相关?并分析这种
现象出现的时代背景。(4分)
材料二 它是 14世纪中叶到 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它只限于社
会上的少数英才——学者、文人和艺术家的活动,但是它所宣扬的思想不啻是
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窒息的西欧社会送来的一股清新的气
息,把绝大部分有文化教养的人士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他们怀着一种
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图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思想文化运动的特点,并概括其影
响。(3 分)
材料三 它的发行量由创刊时的千余册猛增至 1917 年时的 15000多册,这不是
偶然的。它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
年的“良师益友”。他们说:“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3)材料三中的“它”指的是什么?你如何理解材料中的“青年得此,如清夜
闻钟,如当头一棒”?(3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8.大国关系是世界关注的热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传统大国关系形成和演化的过程中,大国也有结盟或其他形式的战略
和政策协调行为,以应对某种共同挑战或严重威胁,但这类协调行为往往只是
暂时的,其间充满复杂的利益计算和微妙的相互博弈。
材料二
图 1 1950 年,美国第七舰队驶入 图 2 1972 年,中美签署
台湾海峡 《联合公报》
材料三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构建和平共处、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
国关系格局。”中共十八大以来,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推进气势恢宏的元首外
交,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举旗定向,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指引方向……为中国构
筑起更加全面、更为坚实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合作与
友谊。
(1)结合二战期间和二战后的美苏关系,用史实论证材料一中的观点。(2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说明发生这一变化的原
因。(3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中国为建立良好的大国关系作出了
哪些努力。(3分)
(4)综上所述,你认为世界各国怎样才能构筑良好的国际关系?(2分)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 15分)
19.无数历史人物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在各个领域中留下不可磨灭的足迹,他
们的精神永存,他们的事迹闪光,他们的名字响亮。某中学的同学们以“追寻人
物足迹”为主题,展开项目化学习,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不同任务,请你参与完
成
任务一【历史遗迹中的人物】(4分)
(1)一组同学参观了下列两处历史文化景点。请根据他们提供的图片信息,帮
助他们完成相关内容的资料记录。
景点:陕西韩城太史祠 景点:德国特里尔市伟人故居
人物: 人物:
成就: 成就:
景点介绍:为纪念汉朝著名历史学家 景点介绍:该故居陈列着《共产党宣
而建。 言》和《资本论》的众多版本。
任务二【文字里的人物】(4分)
(2)二组同学在阅读了两位历史人物的文字介绍后精神振奋。请你写出下面两
位人物的事迹,并指出他们身上共同体现的精神。
世昌誓死敌。……世昌大呼曰:“今日有死而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
即所以报国也!”
——《清史稿·邓世昌传》
1937年《救国时报》刊登纪念赵登禹的文章:“奋战至最后一滴血,光荣地完
成了保国卫民的天职,足为全国军人之模范。”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任务三【图片里的人物】(7分)
(3)三组同学查阅资料后,整理出下面代表国家形象的人物图片。他们准备以
演讲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请据此以“开拓者”为题撰写 150 字左右的演讲稿。
孙中山 华盛顿 列宁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参考答案
1 C【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春秋中期贵族墓出土铁铲;湖南长沙楚墓出土铁
铲、铁口锄等”“战国墓出土 179 件铁器,其中有犁 4 件、锄 36 件、镰 1 件”
可知,材料可以印证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C符合题意。
2 C【解题思路】分析图片可知,西域的良种马、葡萄、苜蓿、核桃、石榴等传
入中原,中原的漆器、铁器、丝绸等传到西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张骞出
使西域后,丝绸之路开辟,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贸易与文化交流。故选 C。
3 A【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唐朝的著名将领中,有很多都是番将……他们皆
受唐太宗重用,战功卓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
少数民族的人担任,这与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关。故选 A。
4 B【解题思路】①的意思是即使是种田郎,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而改变阶层;
②体现出门第观念的弱化;③反映了宋词的大众化。故选 B。
5 A【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鸦片战争,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时空
观念。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中国开始套上了不平等条约的枷锁”“使中
国沦为半殖民地”等可知,该事件是鸦片战争。故选 A。
6 C【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使井冈山根据地的武装力量增加了 10倍;同时,
朱部的到来,也充实了井冈山的干部实力”可知,井冈山会师壮大了根据地的实
力。故选 C。
7 A【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京师同文馆的相关知识,落地历史学科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
【解题思路】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同治帝”“主要学习外文”,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于 1862 年创办的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
北洋西学堂、南洋公学创办于甲午中日战争后光绪年间。故选 A。
8 C【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抗美援朝战争的影响,落地历史学科核
心素养家国情怀。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它确立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军事强国和亚洲
革命中心的地位。它还建立了中国作为一个令人敬畏的对手的军事威信”可知,
材料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影响。故选 C。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 B【素养落地】本题通过图片材料考查改革开放的相关内容,落地历史学科核
心素养历史解释。
【解题思路】由图片下文字信息“凤阳小岗村”“包产到户”“部分带头人在实
行农业‘大包干’”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 年 12月,凤阳县小岗村最早
实行了包产到户,拉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B符合题意。
10 A【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能够充分享有民主权利的只有三四万男性公
民”“大量奴隶、妇女、外邦移民被摈斥于雅典民主政治之外”可知,雅典民主
政治具有局限性。故选 A。
11 B【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各种生
活资料的所有权”“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
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
迫”可知,B符合题意。
12 C【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是偶然发生的,它的种子早已
深深埋在历史的土壤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两次工业革命,欧洲主要国
家的经济迅速发展,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列强矛盾
尖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埋下祸根。故选 C。
13 D【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可知,联合国成立以来,部署了多次维和行动,这反
映出联合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D符合题意。
14 C【素养落地】本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山西地方史,落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史
料实证。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西侯度遗址……是目前中国境内已知的最古老的一处
旧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 180 万年”“丁村人遗址……是古人类化石遗址之
一”“许家窑遗址……是迄今为止我国旧石器中期古人类化石、动物化石和文化
遗物最丰富、规模最大的遗址”可知,它们都属于远古人类遗址,这反映出山西
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C符合题意。
15 A【解题思路】根据材料中“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三大抗日根据地”“在
山西境内由八路军主力部队和地方兵团进行的 70 次著名战役、战斗,共歼灭日
军近 7 万人,占侵略华北日军总数的 31.8%”可知,山西是我国抗击日本侵略
者的重要阵地。故选 A。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6【参考答案】(1)图 1:蔡伦。(1分)作用:便于典籍的流传,促进了文化的
传播和发展。(1分)图 2:瓦特。(1分)作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
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1分)
(2)宋应星:写成《天工开物》一书;注重实践。邓稼先:领导研制出中国第
一颗原子弹;勇于奉献、热爱和平、忠于祖国。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著
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坚持不懈、勤于思考。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的
白炽灯泡;坚持不懈、努力钻研。
评分说明:任选两位中外科技名人答出他们的成就和精神品质得 2 分,共 4 分。
(3)促进了世界各地的信息交流;促进了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答出任
意一点得 1分,共 2分)
【解题思路】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图片及图片下文字信息“造纸流程
图”“蒸汽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项技术成果的推动者分别是蔡伦和瓦特;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
可;第二小问,根据人物的名言总结他们的精神品质即可。第(3)问,根据材
料中“促进了世界各地的信息交流;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让生产、办公、家
庭生活、出行都实现了智能化的运作”概括即可。
17【参考答案】(1)百家争鸣。(1分)背景: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
济兴起;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新兴地主阶级崛起,
士阶层活跃;私学兴起。(答出任意一点得 1分,共 3分)
(2)特点:局限于社会上的少数英才;借助古典文化;具有创新性。(答出任意
一点得 1分,共 2分)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
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1分)
(3)《新青年》。(1 分)《新青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发表了大量文
章,猛烈地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文学革命;(1分)
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唤起广大青年的觉悟起了巨大的作用。(1 分)
【解题思路】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接
纳文学游说之士,便在稷下扩建了客馆……以便他们著书立说。稷下学宫逐渐成
为各国学术文化的一个交流中心”可以判断出这与百家争鸣有关;第二小问,结
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只限于社会上的少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数英才”“力图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归纳答案即可;第二小问,
根据材料二中“向长期以来在基督教神学笼罩下陷于沉闷窒息的西欧社会送来
的一股清新的气息,把绝大部分有文化教养的人士从中世纪的昏睡中唤醒过来”
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中“1917 年”“受
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可知,“它”指的是《新青年》;第二小问,
结合所学《新青年》的内容、创办的意义等回答即可。
18【参考答案】(1)二战期间,法西斯国家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愤
怒,1942年,美、英、苏、中等 26 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美、苏两国成为盟友共同作战,抵抗法西斯国家的
侵略;二战后,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
对抗、冲突不断加剧,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
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评分说明:分别结合两个时期的史实论证材料一的观点,共 2分。
(2)变化:从敌对到关系走向正常化。(1分)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两
国共同的利益需求;国际形势的变化。(答出任意一点得 1分,共 2分)
(3)努力推进元首外交,构筑起更加全面、更为坚实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提
出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二十国集
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重要国际会议。(答出任意一点得 1
分,共 3分)
(4)摒弃冷战思维和大国强权理念,平等互利;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相互尊
重,合作共赢。(答出任意一点得 1分,共 2分)
【解题思路】第(1)问,根据材料一可知,其观点是大国在应对共同挑战和威
胁时会有结盟等形式的协调行为,但这类协调只是暂时的,其间充满利益计算和
相互博弈,然后结合所学二战期间和二战后美苏关系的相关知识回答即可。第(2)
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的图片及图片下文字信息“1950 年,美国第七舰队
驶入台湾海峡”“1972 年,中美签署《联合公报》”可知,中美关系由敌对到走
向正常化;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三中“国
家主席习近平亲自推进气势恢宏的元首外交……为中国构筑起更加全面、更为坚
实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4)问为开放性设问,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言之有理即可。
19【参考答案】(1)人物:司马迁。(1分)成就:他写成的《史记》是我国第一
部纪传体通史。(1分)人物:马克思。(1分)成就:创立了马克思主义。(1分)
(2)邓世昌事迹:甲午中日战争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
将尽之际,下令冲向日舰,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壮烈殉
国。(1分)赵登禹事迹:抗日战争期间,赵登禹率部参加北平保卫战,挥舞大刀
奋勇杀敌,壮烈殉国。(1分)共同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英勇无畏精神、不怕牺
牲精神等。(答出任意一点得 1分,共 2分)
(3)示例: 开拓者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开拓者”。古往今来,许多国家和民族都涌
现出无数敢于开拓的杰出人物,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民族危亡之际,先后成立兴中会、
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终结了
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动中国民族民主
革命不断发展。华盛顿是美国的首任总统,开国元勋之一,带领美国人民实现美
国独立,领导制定出 1787 年美国宪法,开创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先河。列宁领导
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使社会主义
从理论变为现实,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他实施新经济政策,缓解了苏
维埃俄国的危机,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这些杰出人物在国家、民族的发展过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开拓精神
影响着人类发展进程。评分说明:围绕主题,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逻辑关
系清晰,观点论述与人物及其影响建立联系,并紧扣文章主题进行解释和扩展可
得 7分。之后按等级逐条赋分。
【解题思路】第(1)问,根据图片及文字信息“太史祠”“汉朝著名历史学
家”“德国”“《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可知,与两个景点相关的人物分
别是司马迁和马克思,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他们的成就即可。第(2)问第一
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邓世昌和赵登禹的事迹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中“然
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奋战至最后一滴血,光荣地完成了保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国卫民的天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们共同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英勇无畏
精神、不怕牺牲精神等。第(3)问,围绕主题,根据人物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
作答,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言之有理即可。
21 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