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3张PPT。生活小调查你有朋友吗?
你为什么要交朋友?
你喜欢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
你认为朋友之间应如何相处?外交:一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中
国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949-1955)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大楼1、了解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 期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方针的含义及意义,培养学生依据材料归纳历史信息的能力。
2、正确认识新中国初期外交在中国外交中的历史地位。
3、体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促进人类和平与进步的重要价值。课程标准 第一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本节课问题探究 探究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政策(总原则)? 探究二: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提出这样的外交政策? 探究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 探究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政策?历史资料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明确指出:“中国必须独立,新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
——《毛泽东选集》第1354页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
惟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
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
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 毛泽东的声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
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
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
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和战争政策。
── 《共同纲领》与新中国建交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探究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提出这样的外交政策方针(即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怎样的国内外形势)?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二 战 后 世 界 形 势 图最突出特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结合书本及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美国今天是一个
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
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材料二:1957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表示:“我们一直没有
同共产党中国贸易,或者准许同它进行文化上的交流。这些
过去一直是,而且现在也是我们的政策。”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国家,国家
的权力属于人民,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
结各民主阶级和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共同纲领》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对中国的敌视和封锁 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
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 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国出兵朝鲜,并将第七舰队开往台湾海峡,威胁中国安全,阻止中国统一。美国和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中国现代史》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提出:1.世界形势的变化:
1)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资 本主义阵营和以苏 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2)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对中国的敌视和封锁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总原则)3.独立自主的新中国的建立:国家性质、
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
探究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 外交方针的具体表现?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基本方针 实质:反对帝国主义“另起
炉灶”“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承认的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而且就是在全国胜利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我们是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但是从来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决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我们,只要一天他们不改变敌视态度,我们就不给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以合法的地位。
——毛泽东
另起炉灶一边倒?利大弊多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中间道路讨论 “一边倒,是孙中山的40年经验和共产党的28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40年和28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我们反对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的蒋介石反动派,我们坚决反对第三条道路的幻想。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合作探究①中国当时为什么要采取“一边倒”?而不走“中间路线”?②既要“独立自主”又“一边倒”岂不矛盾? “一边倒”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因为当时两大阵营对峙,美国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而苏联则对中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援助;实行“一边倒”可以壮大社会主义阵营,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一边倒”以“独立自主”为前提,绝不是盲目 地顺从苏联,二者并不矛盾。中外媒体聚焦十七大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上海APEC中美领导会见屈辱尊荣开国大典“站”“跪”50年代开拓外交新局面70年代外交重大发展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单元结构新中国外交 (基础) (突破)(调整)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国际 环境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 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外交政策的成熟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对峙同苏联等17国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
瓦会议1954参加万隆
会议 1955课堂小结外交成就和平共
处五项
原则 古人云:“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学了今天这外交堂课后,作为高一新生,初来乍到的你,如何与来自各地,性格各异的同学相处呢?1、多交朋友,少树敌 2、求同存异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和平共处学以致用友情提示:结合建国初期的外交原则和方针3)“另起炉灶”是否是不承认或废除国民党政府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4)“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请的是谁 ?事例1、外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 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 呢?
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事例2、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 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事例3、一个西方记者说:?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周恩来委婉地说:?中国人民银行 的货币资金嘛?有18元8角8分。?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10元、5元、2元、 l元、5角、2角、 l角、5分、2分、1分的10种 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
周总理妙答外国人的事例探究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同苏联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年)
(外交政策成熟)
3、日内瓦会议(1954年)
4、亚非国际会议(万隆会议)(1955年)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1949.10—1950.10)苏联(1949.10.3)
保加利亚(10.4)
罗马尼亚(10.5)
匈牙利(10.6)
朝鲜(10.6)
捷克斯洛伐克(10.6)
波兰(10.7)
蒙古(10.16)
民主德国(10.27)
阿尔巴尼亚(11.23)
越南(1950.1.18)印度(1950.4.1)
——第一个与中国建
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瑞典(1950.5.9)
——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社会主义国家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说一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内容及意义。 1953年12月,中国和印度开始就中印关于中国西藏与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双方同意,五项原则被载入了该协定。图为1954年4月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与印驻华大使赖嘉文在北京签署上述协定。 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期间,同印、缅两国总理共同倡导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图为周总理访印时在机场受到尼赫鲁总理的欢迎。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材料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国宪法,是中国长期奉行独立独立自
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也体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设公报中。50多年
来,中国努力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
系。
——钱其琛在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50周年的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
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
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家璇在2004年6月28日会见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约瑟夫时的讲话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什么历史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
1.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等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中国在会上发挥了积极作用。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从而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的殖民战争,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中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
追踪探究:求同存异方针提出的背景及其内容。 材料一:“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受到,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材料二:“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中,“求同”和“存异”分别指什么?同 在近代都有被殖民主义奴役和掠夺的共同遭遇 异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 都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和争取世界和平的共同要求背景:在帝国主义对会议进行干扰和破坏,
与会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
产生矛盾和分歧,会议形势严峻的情况下 在万隆会议期间,周总理除参加安排的很紧张的会议外,还以超乎常人的经历开展了大量的会晤和宴请活动……有人曾经计算过,在7天的亚非会议的168小时中,周总理只睡过13小时,平均每天睡眠不超过2小时。在那些不眠的时间里,他不是出席各种会议,就是与其他代表团进行交往活动。……会议期间,周总理辛勤播下的友谊的种子,终于结下了累累的硕果。在会后的短短数年里,我国同亚非会议的与会国之间的关系有了迅速发展,先后与尼泊尔埃及也门锡兰柬埔寨伊拉克苏丹加纳和老挝10个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国前驻文莱大使刘新生在新中国外交55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外交政策的制定
1949初期实践成果
1949——1950
外交政策的成熟
1953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954 1955依据 政策 成就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依据方针成就结合课后“自我测评”1:新中国实行 “一边倒”方针必要性?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二大阵营的对峙,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和封锁政策。从国家性质看:新中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 材料一
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蒋介石国民政府实行对帝国主义屈辱
投降的外交政策, 据统计,中国近代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1000多个,被
迫开放的口岸有一百多个,租借地上百,租界有四十多处。赔偿白银十三亿两、
割地仅俄国一家竟达一百五十多万公里。难怪一位外国人说:“中国已经达到了
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
拥有国际持久和平和各国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认识: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3、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