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0张PPT。必修二:经济模块
人类的“第一历史活动”
--经济活动
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是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的基础 所谓经济,就是指个人、社会团体、国家和社会以创造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物质条件为目的,以获取个人和社会的利益为动力而形成的社会关系、社会制度和所从事的社会活动。 要了解人类全部历史活动的奥秘,就不能不了解这些活动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培养你深邃的观察力,请从这里开始吧!
——《历史必修二·前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无农不稳 无工不富 无商不活《历史》必修二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 结构与特点导语解析1、古代中国农业的地位与成就:①立国之“本”
②技术成熟、管理完备
③对世界贡献卓越2、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形式和基本形态:①小农个体经营;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关系的基本特点:①农民的负担沉重;②土地私有制为主4、古代中国工商业发展特点:①手工业以官营为主,管理严格;
②商业被看做“末业”,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一. 探农业之起源早期人类靠什么方式生存?采集狩猎农业的起源炭化了的粟
(半坡遗址出土)炭化稻谷
(河姆渡遗址出土)农业的起源神农氏又称炎帝, “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成为农业的始祖。神农农神被国际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联合国授予“杰出的发明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传说中“神农”及其后裔具有特殊地位,说明了什么? 农业的地位非常重要,是中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形式。说说你认识的农具及用途二、寻农业之发展下:半坡遗址出土的磨制石斧 石犁 石锄 石镰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原始农业阶段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春秋时期的铁锄战国时期凹形铁锄战国时期铁锄战国时期铁犁头、铁镰刀木石骨蚌 —— 铁器
(原始) (春秋战国)什么原因带来这种改进?
春秋战国,冶炼铁技术1、生产工具的改进二、寻农业之发展1、生产工具的改进2、耕作技术的改进二、寻农业之发展云南的刀耕火种“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国语·晋语》观察并寻找这头春秋青铜牛的特殊之处牛耕开始出现,是农业动力的一次革命,精耕细作的传统耕作方式开始形成。 春秋时,孔子有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晋国有个力士叫牛子耕,牛与耕相连作为人名。
这说明此时农业中已经采用牛耕。东汉耦犁“二牛抬杠”“一牛挽犁”“唐代曲辕犁”曲辕犁与前代犁相比有哪些优点?结构更合理完备、轻便灵活平稳,适宜水田耕作。刀耕火种 (原始)——铁犁牛耕(春秋战国)农业动力的变化:人力——畜力、自然力2、耕作技术的改进 “凡耕之本,在于趋时,活土,务粪泽,早锄,早获”——汉代农学著作《氾(fán:姓)胜之书》
阅读上段文字,理解其含义?精耕细作二、寻农业之发展3、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上古:大禹治水二、寻农业之发展成都平原的都江堰“引水以灌田,分洪以减灾”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为之天府”。四川也由此有了“天府之国”的美誉郑国渠是公元前246年,秦王政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开凿。全长300余里,灌溉面积达18万公顷,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塞上江南
河套平原王景
治理黄河
千载无患坎儿井示意图坎儿井(井渠)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雏形。与我国横亘东西的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齐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是伟大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 请你总结从战国到明清水利设施的兴修情况,并推举你认为最有代表性的古代水利事业?再读教材战国:汉代:东汉:地方特色灌溉工程:农具、耕作技术的进步和水利设施的兴修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什么变化?提高生产效率
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三、思农业之特点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中国古代传说中的 “天仙配”、“牛郎织女” 都反映了农民理想中的一种什么生产生活状态? 以家庭为单位,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随手摘下花一朵
我于娘子带发间
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
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班固《汉书》1.孔子的学生冉耕,字伯牛;司马牛,名犁,由此得出的历史结论确切的是:
A、孔子有教无类,学生多是贫家子弟
B、孔子非常重视教育学生参加农业劳动
C、春秋人物多取贱名
D、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可能已有牛耕随堂检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2、此诗是对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当时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
A 、火耕 B、刀耕
C、石器锄耕 D、铁犁牛耕A.利用杠杆原理汲水方便省力
B.既能灌溉又能排涝
C.灌溉时节省了人力
D.能够利用鼓风冶铁(知识点错误)(相同点--偏离题目)(答非所问--偏离题目)3、水利工具是农业进步的基础,与图1相比,图2工具的进步之处在于进步之处在于:4、某学生搜集和探究古代传说,有一个传说提到:二郎神是秦国李冰的次子,因与父亲一起修筑水利工程、造福一方而受到人们建庙崇拜。那他们父子修筑的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六辅渠 D.灵渠5、唐代诗人王绩在《田家》一诗中写到:“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错误的是:
A.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B.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C.生产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 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6、有人说:孟姜女的传说反映了政治压迫;白蛇传的故事反映了宗教冲突;而牛郎织女的传说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这主要是指
A.农民深受以王母娘娘为代表的统治者的剥削
B.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C.纺织业是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D.自给自足的田庄经济占主导地位7、封建社会,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土地所有制的一种主要形式。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是( )
A、“公田”转化为私田
B、土地兼并
C、由于军功而获赏赐土
D、政府的“均田”8、古代民间谚语“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反映了( )
A、封建社会农业产值高 B、封建社会以农为本
C、封建经济的特征是自给自足 D、封建社会商业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