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件(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09 14:49: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在浙江,有一个全国建院历史最久、干警人数最多的基层人民法院……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从礼法关系的演进历程探析
初步感知







“礼”还是“法”?
初步感知
刑罚
礼典
宗法秩序

乡约


规范秩序、教化载体
法律、刑罚


进阶思考
强制力
惩罚性
强调孝道伦理

刑罚
礼典
宗法秩序

乡约


规范秩序、教化载体
法律、刑罚


贵族琱生因超额开发私田、收养奴仆,被人告发。朝廷派召伯虎(琱生的族兄)督办此案。琱生向召伯虎父母赠送厚礼,请他们为自己说情。召父母说情后……
——摘编自王沛《琱生诸器与西周宗族内部诉讼》
召伯虎说:“父母之命,我不敢违背,届时我会遵循父母的意思。”
思考:假如你是召伯虎,你会如何办理?为什么?
西周建立了宗法为核心的礼制。
裁决结果:允许琱生超额多占,不要让仆役田土散亡。
微项目1
【西周“田土仆役纠纷案”】
琱生簋及铭文拓印
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西 周
战 国
春 秋
习惯法
一、雏形与式微:先秦时期
1.礼法并用:西周
王室衰微,大国争霸,礼崩乐坏
宗法为核的礼制
子产与叔向的辩论
思考1:这场辩论因什么事件而起?
思考2:这场辩论的实质是什么?
吾以救世也。
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法律)……
子产“铸刑书”,成文法出现
德治与法治之争
西 周
战 国
春 秋
习惯法






子 产
孔 子
孟 子
仁 政
成文法
德治
叔 向
商 鞅
韩 非
严刑峻法
弃礼重法
一、雏形与式微:先秦时期
2.礼法之争:春秋战国
德治
礼崩乐坏,难以落到实处,无助于强国抱负。
满足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有利于富国强兵。
王室衰微,大国争霸,礼崩乐坏
宗法为核的礼制
微项目2【汉代“误伤己父案”】
甲父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甲父,甲即以杖击丙,误伤己父,甲当何论?
汉律规定:
殴(杀)父者,当枭首。
父母杀子者,当众处死。
判决结果
判决理由
思考1:假如你是审判本案的官员,你会怎么判?
甲未被处死。
根据《春秋》之义,甲动机为孝,并非汉律的“殴父”罪。
董仲舒认为,
思考2:判决结果是否违背了汉律?为什么?
儒生引用儒家经义审理案件,解释法律。
——摘编自《太平御览》
二、重塑与定型:汉—唐
北朝律
子孙杀父祖,处以车裂。
父祖杀子孙,五岁(年)刑。
汉 律
殴(杀)父者,当枭首。
父母杀子者,当众处死。
思考1:北朝律与汉律关于父子相杀的规定有何不同?
思考2:这体现了怎样的量刑原则?目的是什么?
法律以尊卑亲属作为量刑原则之一,以维护儒家的三纲五常。
朝 代 表 现
两 汉 魏晋南北朝
唐 代
法律以尊卑亲疏作为量刑原则之一
用儒家经义解释法律
1.法律:
二、重塑与定型:汉—唐
时 间 法 律 成 就
贞观年间 依据仁政思想,编订了《贞观律》;
永徽年间 以《贞观律》为蓝本,编订了《永徽律》;
永徽年间 引用儒家经典,对《永徽律》逐条解读。
唐代全面总结并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与阐释的经验。
——《法制文明史·中华法系》
结合唐代法律发展的大事年表,说明以上观点。
《永徽律疏》
微项目3【唐代“投井自杀案”】
窦参担任奉先尉,县人曹芬因醉殴其女弟,其父救之不得,遂投井死。
《唐律疏议·十恶条》:
(七)不孝:谋杀父母,皆斩,且常赦不免,决不待时。
众官建议:丧期满后再判。
判决结果
判决理由
思考1:假如你是窦参,你会怎么判?
——摘编自《旧唐书》
立即宣判,当即杖杀曹芬。
窦参认为“子因父生,父由子死,若以丧延罪,是杀父不坐也。”
思考2:本案判决中体现了唐代法律怎样的特点?
对“孝”等儒家伦理特别重视,是“礼法结合”的典范。
朝 代 表 现
两 汉 魏晋南北朝
唐 代
编撰《唐律疏议》,礼法结合的典范
法律以尊卑亲疏作为量刑原则之一
用儒家经义解释法律
1.法律:
二、重塑与定型:汉—唐
引礼入法,法中有礼
2.教化:颁行礼制,礼法并用
失礼入刑
“事邦国之鬼神示”的吉礼(75卷)
“哀邦国之忧”的凶礼(2卷)
“亲邦国”的宾礼(10卷)
“同邦国”的军礼(40卷)
“亲万民”的嘉礼(20卷)
二、重塑与定型:汉—唐
朝 代 法 典
两 汉 魏晋南北朝
唐 代
用儒家经义解释法律
法律以尊卑亲疏作为量刑原则之一
编纂《唐律疏议》,礼法结合的典范
礼 典
编纂《大唐开元礼》,集封建礼制大成的礼仪法典
二、重塑与定型:汉—唐
《唐律疏议》是后世王朝创制法律的蓝本。
阅读教材第三目,说明以上观点。
朝代 法 律




《宋刑统》
(与《唐律疏议》基本相同)
《大清律例》
(沿袭《大明律》)
在司法实践中援引唐律
《大明律》
(以唐律为蓝本)
史料印证
朝代 法 律




《宋刑统》
(与《唐律疏议》基本相同)
《大清律例》
(沿袭《大明律》)
在司法实践中援引唐律
《大明律》
(以唐律为蓝本)
《唐律疏议》
《宋刑统》
《大明律》
例为附注

为正文
史料印证
《大明律》
朝代 法 律




《宋刑统》
(与《唐律疏议》基本相同)
《大清律例》
(沿袭《大明律》)
在司法实践中援引唐律
《大明律》
(以唐律为蓝本)




问刑条例
三、延续与发展:宋—清
朝代 法 律




《宋刑统》
(与《唐律疏议》基本相同)
《大清律例》
(沿袭《大明律》)
在司法实践中援引唐律
《大明律》
(以唐律为蓝本)
法律沿用唐律内涵




“事邦国之鬼神示”的吉礼
“哀邦国之忧”的凶礼
“亲邦国”的宾礼
“同邦国”的军礼
“亲万民”的嘉礼
唐代家训
皮日休的“孝”训
韩愈的“勉学”训
柳毗的“治家”训
颜真卿的“为政”训
……
唐代的教化
礼典——邦国之礼
国家层面
社会层面
家训——家族之礼
材料1 朱熹在《吕氏乡约》(张载弟子吕大均编)基础上编纂了《增损吕氏乡约》,并作为他书院讲学的教材。他的《家礼》和《小学》也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
——据选必一、郭闯《宋代书院的社会教化研究》编
思考1:宋代儒学士人推进基层教化的方式有哪些?
《乡约》
《小学》
《家礼》
书院讲学
授 徒
编 纂
教 授
乡 里
家 庭
幼 童
学 生
形式多样
对象广泛
德业相劝:“德”谓……能事父兄,能教子弟,能事长上…… “业”谓居家则事父兄,在外则事长上……
——吕大钧《吕氏乡约》
理 学
理学广泛传播,深入基层
推行者:
内 容:
政府官员
援引圣谕、律法,增加禁约成分
思考2:与宋代相比,明代乡约教化在推行者与内容有何新现象?
材料2 万历年间,郝敬任江阴知县时,行乡约,讲“六谕”。他在宣讲第一条圣谕“孝顺父母”时说:“……若是不孝顺的,《大明律》上,开做“十恶”,凌迟处死!”
——陈时龙《罗汝芳“六谕”诠释的传播与影响》
本 质:
约束增强、与法合流,
成为统治者的控制工具
江阴知县
材料1 朱熹在《吕氏乡约》(张载弟子吕大均编)基础上编纂了《增损吕氏乡约》,并作为他书院讲学的教材。他的《家礼》和《小学》也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
——据选必一、郭闯《宋代书院的社会教化研究》编
三、延续与发展:宋—清
朝代 法 律




《宋刑统》
(与《唐律疏议》基本相同)
《大清律例》
(沿袭《大明律》)
在司法实践中援引唐律
《大明律》
(以唐律为蓝本)
法律沿用唐律内涵
儒学士人推动理学深入基层,以乡约族规等形式教化百姓。
经政府利用推广,
基层教化与法合流。
礼教法律深入基层




进阶思考
强制力
惩罚性
强调孝道伦理
强制力
惩罚性
强调孝道伦理
刑罚
礼典
宗法秩序

乡约




强制力
惩罚性
强调孝道伦理

“礼法结合” —— 中国古代的治理模式
习惯法
《唐律疏议》
秦 律
商鞅严刑峻法
子产铸刑书
乡 约
《大明律》
《大唐开元礼》
《周礼》
孔子德治
韩非弃礼重法
以经注律
《宋刑统》
《大清律例》
乡约与法合流
教化
法治
孟子仁政
西周 春秋战国 秦 汉-南北朝 唐 宋 明 清
家 训
礼法并用
礼法之争
礼法结合
教化化成
制度化民
(摄于2022年)
(摄于2016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