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科学 三年级下册 2.2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科学 三年级下册 2.2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6-09 23:2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下《动物的一生》单元
2.认识其它动物的卵
一、解读学段目标,把握总体要求(引领作用)
科学观念:知道许多动物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知道鸡卵有卵壳、卵黄、卵白、气室等结构,并知道它们各自的作用。
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能以不同动物卵的外部形态特征,给卵分类;通过识别生熟鸡卵的结构,来推测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探究实践:能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记录鸡卵的结构,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发现。
态度责任:通过了解和观察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卵,感受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以及生命的神奇,进一步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
(一)查阅内容要求,明晰概念定位
1.跨学科概念: 结构与功能、稳定与变化
学科核心概念:生命的延续与进化
学习内容:8.生命的延续与进化
8.2不同种类的动物具有不同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
课程内容要求:3-4年级
8.2不同种类的动物具有不同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⑤描述和比较胎生动物与卵生动物的繁殖方式。
(二)分析学业要求,找寻行为动词
1.认知要求:知道许多动物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知道鸡卵有卵壳、卵黄、卵白、气室等结构,能说出它们各自的作用。
2.技能要求:观察生熟鸡卵,使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记录鸡卵的结构,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发现。
3.体验要求:通过了解和观察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卵,感受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以及生命的神奇,进一步体验到科学就在身边。
二、着眼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特点。(支撑作用)
1.原有认知:知道小鸡是由鸡卵孵化而来,知道鸡卵中简单的结构,如蛋壳、蛋白、蛋黄等。
2.技能水平:解剖鸡卵并观察记录发现。
3.年龄特点:初步具有从具体现象或事物中提出探究问题;能描述对象外部特征和现象,初步具有分析和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三、撰写课时目标,实现具体详实
科学观念:通过列举和研讨,知道许多动物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通过观察比较生熟鸡卵,知道鸡卵有卵壳、卵黄、卵白、气室等结构,并知道它们各自的作用。
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描述不同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识别生熟鸡卵的结构,来推测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探究实践:在解剖观察中,能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鸡卵的结构,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发现。
态度责任:通过了解和观察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卵,感受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以及生命的神奇,进一步体验到科学就在身边。
2.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教材简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课,原本是在第一课认识蚕卵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视野引向更多动物的卵。由于第一课没有上,所以将课题和内容进行了微小的调整,重点活动落在了观察生熟鸡卵的内部结构,并根据其特点推测各结构的作用。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不同动物的卵,了解到动物的卵是多种多样的,卵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知道卵是动物生命的开端,学会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复杂的生物世界,学习用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认识世界。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见过不少动物的卵,鸡卵是最为熟悉的,关于鸡卵的结构一般能够说出蛋壳、蛋白、蛋黄这三部分,其它结构关注到的并不是很多,对卵的熟悉更多的是停留在“食物”上。对于各种各样的卵有什么异同,卵各部分结构有什么作用,动物为什么要产卵,卵对动物自身来说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学生可能从没有思考过,更没有研究过。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知道许多动物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
2.知道不同动物的卵有不同的外部形态,有些有外壳,但内部结构相似。
3.知道鸡卵有卵壳、卵黄、卵白、气室等结构以及他们的作用。
科学思维
用比较的方法,利用一定的标准对比不同动物卵的外部形态特征;
通过识别生熟鸡卵的结构,来推测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探究实践:
1.观察并能识别鸡卵的内部结构,根据卵各部分结构的特点,推测各部分的功能。
2.观察比较不同动物卵的外部形态特征,能说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态度责任:
基于卵为什么能孵化出小动物的好奇心,表现出对动物卵的探究兴趣。通过了解和观察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卵,感受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以及生命的神奇,进一步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别鸡卵的内部结构,推测各部分的功能,通过比较不同动物卵的特征,知道不同动物的卵内部结构相似,外部形态不同。
难点:根据鸡卵各部分结构的特点,推测各部分的功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鸭卵、鹌鹑卵
学生准备:生、熟鸡蛋各一枚、培养皿、手电筒、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 聚焦:揭示课题(5分钟)
1.今天,来到我们课堂的除了在座地各位同学,还有一位小伙帮,来看看它是谁?(利用白板蒙层功能,擦出小鸡)
2.哇,一下子就认出来了。那你知道小鸡是从什么孵化而来吗?(鸡蛋)没错,在科学上,我们把动物的蛋称为卵,所以鸡蛋也叫做(鸡卵),像小鸡这样由卵来繁殖后代的动物称为卵生动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动物的卵。(板贴课题)
4.(出示鸡卵)看这就是鸡卵,你们知道它由哪些结构组成吗?(预设:蛋白、蛋黄、蛋壳)
5.看来同学们对鸡卵都有一定的了解,那么同学们说的这些结构为小鸡的孵化提供怎样的作用?除了这些结构以外还有没有其它的结构呢?我们一起敲开看一看怎么样?
【设计意图:利用蒙层的方式擦出小鸡,激趣导入。唤起学生已有经验,大部分学生知道卵由:蛋壳、蛋白、蛋黄组成。对于其它结构关注不多,所以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二、探索:不同动物卵的结构和功能
过渡:(课件出示材料)今天老师准备了这些材料,半个熟鸡卵、一个生鸡卵,想要看到内部的结构,要把生鸡卵敲开,放到培养皿里。手电筒可以打开照一照卵壳。(出示观察步骤)
活动一:观察鸡卵(25分钟)
1.当然,观察的过程中还要做到边观察边记录,这是记录单。(出示记录单)
(1)同学们首先观察生熟鸡卵找一找这些结构,用线连一连。然后再仔细观察熟鸡卵,看看还有哪些发现。
(2)最后组内成员说说各部分结构为小鸡孵化提供什么作用。
3.学生分组观察。(率先完成的小组可以看一看交流的内容,小组先做准备。)
4.交流研讨:同学们在刚才的观察过程中特别认真、细致,相信同学们肯定有不少的发现,那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我们的交流。
(1)从外到内介绍鸡卵的结构。
(2)除了这些结构以外,我还观察到 。
(3)说说各部分结构为小鸡孵化提供的作用。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胚、气孔、系带、卵壳膜等结构名称。
5.你能推测出鸡蛋的这些结构有什么作用?(学生说自己的猜想)
过渡:这是同学们的猜想,也有一定的依据,那么到底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视频“小鸡孵化记”。
6.生命真是太神奇了。你现在能说说这些结构在小鸡孵化过程中的作用吗?(边说边板贴)。
气室提供氧气;蛋壳:保护;气孔:让空气进入;卵白:水分,营养;卵黄 保护;系带:固定;卵壳膜,卵黄膜。
【设计意图:提供材料,明确观察要求,学生进行有序观察,先是找出指定结构,发现卵里面除了平常比较熟悉的卵壳、卵白和卵黄以外,还有其它的结构。交流前,明确问题,提供研讨支架,让学生研讨更有意义,在交流结束后,共同梳理结构,推测其作用,推测作用时重点引导学生要联系观察到各部分结构的特点进行有依据的推测,然后利用微课让学生观看小鸡的孵化过程,看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层层深入。】
活动二:观察和交流不同动物卵的相同和不同(7)
1.刚才我们观察了鸡卵,再来看这是鸭卵、鹌鹑卵,它们一样吗?(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
2.那我们将它们敲开看看,里面是否一样。同学们发现了这些卵的外部形态有所不同,内部结构却是相似的。
3.除了这些动物是卵生的以外,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动物是卵生的?(学生举例)
4.同学知道的真多呀,可见,大自然中卵生的动物还真不少,刚才我们看到都是生活比较常见的卵,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些比较特别的卵吧!(出示各种动物的卵)
5.看到这些不同动物的卵,你有什么发现?你可以任选两种卵进行对比,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6.根据我们的观察,你能定一个标准来给它们分一分类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鸭卵和鹌鹑卵,引导学生观察它们有哪些不同和相同,为认识更多动物的卵和分类奠定基础,敲开卵发现内部结构相似。然后学生举例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动物的卵,意识到卵生动物种类繁多,在出示一些奇特的卵,拓宽学生视野,激发课后探索的兴趣。】
四、 小结(3分钟)
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了不同动物的卵外部形态是不同的,比如它们的:大小、颜色、形状等等。但其实啊,内部结构是十分相似的,因为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作用,就是繁殖后代。
2.现在正是春暖花开,动物繁殖的好季节,同学们可以多多关注它们的活动,看看它们还会为繁殖后代做哪些准备。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知道动物的卵形态各异,但是功能一样,都是为了繁殖后代,感受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以及生命的神奇,进一步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
【板书设计】
2.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教学反思:
《认识动物的卵》是动物一生单元的第二课,原本是在第一课认识蚕卵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视野引向更多动物的卵。由于第一课没有上,所以将课题和内容进行了微小的调整,重点活动落在了观察生熟鸡卵的内部结构,并根据其特点推测各结构的作用。通过本课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卵是多种多样的,卵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知道卵是动物生命的开端,学会用分类的方法,认识纷繁复杂的生物世界,学习用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认识世界。
三年级的学生见过不少动物的卵,而经常吃的鸡卵(鸡蛋)应该是最熟悉的,此外鹌鹑卵(鹌鹑蛋)、鸭卵(鸭蛋)、蛇卵、乌龟卵、青蛙卵、鱼卵等也是他们所熟悉的,但他们对卵的熟悉更多的是停留在“食物”上。关于鸡卵的结构一般能够说出蛋壳、蛋白、蛋黄这三部分,其它结构关注到的并不是很多,对卵的熟悉更多的是停留在“食物”上。对于各种各样的卵有什么异同,卵各部分结构有什么作用,动物为什么要产卵,卵对动物自身来说有什么意义等问题,学生可能从没有思考过,更没有研究过。所以课堂旨在立足儿童立场,搭建学习支架,让学生经历真正的科学探究。
一、从生活出发,提出探究问题
课上利用蒙层的方式擦出小鸡,问:你们知识小鸡是由什么孵化而来?引出我们要观察的鸡卵。同时唤起学生已有经验,大部分学生知道卵由:蛋壳、蛋白、蛋黄组成。对于其它结构关注不多,所以在此基础上提出两个具有导向性的新问题,“鸡卵除了这些结构还有其它结构吗?这些结构又为小鸡的孵化提供怎样的作用?”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二、搭建研讨支架 充分表达发现
提供材料,明确观察要求,学生进行有序观察,先是找出指定结构,发现卵里面除了平常比较熟悉的卵壳、卵白和卵黄以外,还有其它的结构。交流前,明确问题,提供研讨支架,让学生研讨更有意义,在交流结束后,共同梳理结构,推测其作用。推测作用时重点引导学生要联系观察到各部分结构的特点进行有依据的推测,然后利用微课让学生观看小鸡的孵化过程,看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层层深入。
三、对比观察 拓宽思维
在观察鸡卵的基础上,出示学生熟悉的鸭卵和鹌鹑卵,引导学生观察它们有哪些不同和相同,为认识更多动物的卵和分类奠定基础,敲开卵发现内部结构相似。然后学生举例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动物的卵,意识到卵生动物种类繁多,在出示一些奇特的卵,拓宽学生视野,激发课后探索的兴趣。
通过小结知道动物的卵形态各异,但是功能一样,都是为了繁殖后代,感受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以及生命的神奇,进一步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