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单元学习任务的《学弈》解读与设计
一、文本教学解读
本单元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结合单元内容和语文要素,学生在单元学习中需要理解的大概念是:明确清晰,有理有据的观点表达,才有说服力。
单元核心学习任务设计为:开展辩论赛。本文作为单元内的一篇精读课文,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任务驱动,深入探究,明确论点和事例(证据)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作者是如何利用事例(证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原文是:孟子曰:“无惑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根据原文判断,这是一篇劝谏君主的文章,目的是推行其“仁政”的政治主张。借助原文,还原当时的语境,我们不难发现,《学弈》这个小故事只是孟子用来阐明自己的观点的其中一个事例,联系到孟子善于设喻的说理风格,可以推断“学弈”这个故事是孟子借“为学之道”来论“为政之道”。从“这一篇”的教学价值来看,编者把“学弈”这个故事剥离出来,意图是引导六年级学生初步感知浅显的文言文,积累相应的文言词汇,夯实文言基础;通过浅显的文言小故事,让学生明白学习应该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大单元角度出发,“这一篇”学习资源的教学价值是,明确论点和事例(证据)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作者是如何利用事例(证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的。这样的学习过程是在为单元核心学习任务的实施蓄能。
基于这一视角,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并呈现二人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找到影响二人学习结果的变量和不变量,体会作者阐明观点的方式,在此基础上,引入原文资料,引导学生借助译文,自主发现“学弈”这个小故事在原文中的位置及作用,明晰作者是如何选择事例来阐明自己的论点的,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
根据上述文本角度,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如下:
1.运用学过的自主识字学词的方法,会写“援、俱、弗”等3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善、之”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熟读成诵。
3.运用学过的读懂文言文的方法,理解文言文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
4.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是如何阐明自己的观点的。
二、学习活动设计
(一)初读课文,识文断句。
1.反复朗读,读好古文。
(1)自主阅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示范朗读,纠正读音,划分节奏。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wéi)/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wèi)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3)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2.多种方法,读懂古文。
学习要求:自由读课文,对照注释、联系上下文,读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
(1)借助注释,理解文意。
(2)组织交流,讲述故事。
【设计意图:学习文言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朗读。通过反复朗读,学生能够读懂课文内容,熟悉并积累文言语言,形成语感。朗读是有层次的,首先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此基础上,借助注释,理解意思,读好停顿,感受文言文的独特韵律。基于这一特点,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设计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别读、齐读、教师范读,增加朗读的趣味性,不仅如此,还应该重视师生朗读评价,帮助学生在朗读中有所获得。】
(二)以读促悟,感悟道理。
1.目标驱动,深化理解。
学习要求:默读小古文,边读边思考,这两个人学弈的结果如何,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并通过比较的方式,说说造成这一学习结果可能的原因是什么?请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自己的思维过程。
(1)批注阅读,完成学习任务。学习结果: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2)结合思维导图,阐明自我观点。
2.古今对比,探究意图。
(1)出示原文及译文资料。
(2)默读原文和译文,了解写作意图。大思想家孟子通过《学弈》的故事,劝谏君主要专心听圣人的教诲,治理好国家,不要三心二意,否则就像那个想着大雁的学生,劝谏者再有说服力,结果也是徒劳的。
【设计意图:2022年版课程标准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功能定位是“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这一板块的设计旨在落实目标要求,即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学弈二人的学习过程,找到变量和不变量,推断“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在“第三学段”要求学生能用画思维导图等方式辅助表述观点,这一学习目标在这一环节中也有所体现。】
(三)师生交流,探究写法。
1.聚焦观点,缘点质疑。
学习要求:默读原文,想一想孟子劝谏君主的观点是什么?他是如何表述自己的观点的?
(1)出示原文,标识观点。
(2)交流讨论,探究结构。
(3)借助图示,理清结构。
2.组织交流,体会写法。
【设计意图:本单元属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结合单元内容和语文要素,学生在单元学习中需要理解的大概念是:明确清晰,有理有据的观点表达,才有说服力。单元核心学习任务设计为:开展辩论赛。本文作为单元内的一篇精读课文,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任务驱动,深入探究,明确论点和事例(证据)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作者是如何利用事例(证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四)基于论点,阐明辩题。
1.联结核心任务,转换论点为辩题。结合原文内容, 提炼关键词,将孟子的论点转换为辩题,如,智力和态度哪个更重要?能力和态度哪个更重要?
2.小试牛刀,课内与你辩。了解辩论赛基本流程,根据本节课提出的辩题,小试牛刀,尝试进行辩论,教师作为评委进行点评,帮助学生复盘经验,为后期辩论赛作准备。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核心学习任务是“开展辩论赛”,为了与核心学习任务相关联,这篇小古文的拓展学习任务可以设计为,查阅相关资料,阅读原文及译文,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入探究,体会作者是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并将这种方法迁移运用到辩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