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22《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语文22《古诗三首》芙蓉楼送辛渐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09 15:5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年级下册语文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芙、蓉、洛”3个生字,会写“芙、蓉、洛、壶”4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芙蓉楼送辛渐》,能默写这首诗。
3.能理解“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意思,感受诗人洁身自好、高洁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能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过程:
板块一:回顾导入,读懂题目
回忆背诵四上王昌龄的《出塞》,并说说自己对王昌龄的了解。
板书诗题,理解题意。
讲解、书写“芙”“蓉”二字。
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还有哪些疑问?
预设:送别诗、送别地点、人物、事件。
朗读诗题:芙蓉楼/送/辛渐
板块二:初读古诗,疏通诗意
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检查朗读,落实读准字音,指导“壶”的书写。
指导学生读出节奏,读流畅。
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结合注释,了解地名:吴、楚山。
结合注释,理解“平明”。
板块三:品读诗意,触摸诗情
学习“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聚焦景象,品味送别心情。
圈一圈这两句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预设:雨、江、楚山。
①什么时候下起了怎样的雨?江山又是怎样的景象?
②感受“连”“入”两个动词。
师:“连”“入”这两个动词给了你一种什么感觉?
预设:写出了“寒雨”的连绵不断和无声无息。
(2)“一切景语皆情语”,王昌龄也悄悄将自己的情感藏在了这两句诗中,你感受到了吗?你是怎么找出来的?
①初步感受“寒”“孤”中蕴含的情感。
预设1:从“寒”字不仅感受到了天气的寒冷,更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凄凉和为离别感到的伤感。
预设2:从“孤”中看出,诗人觉得自己就像是身边连绵的楚山一样,被留在了这个地方,孤零零的感觉。
②想象补白,加深体悟诗人的情感。
角色体悟。好朋友辛渐就要坐船回到远在千里的家乡,看着辛渐远去的背影,王昌龄在想什么?
诗句体悟。为这次送别,王昌龄写了两首《芙蓉楼送辛渐》,第二首写了他前一天夜里在芙蓉楼为辛渐送别的情景,读一读。(出示《芙蓉楼送辛渐(其二)》)
背景补充。
师:究竟为何这一次送别会让诗人连写两首诗来抒发自己这种凄冷、孤独的心情呢?这和他的遭遇有关。(出示王昌龄坎坷的仕途)
王昌龄才华横溢,官至县蔚,后来因事被贬谪岭南,在北返长安时在江宁县任职,在江宁数年,又遭人诋毁,再次被贬为龙标县蔚,龙标镇非常偏僻,曾有许多的官员被贬于此地。
他一生壮志未酬,与好友分别,心中怎能不孤单、苦闷呢?
③指导朗读,读出诗人的孤寂、苦闷。
学习“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触摸心境,感悟心中志向。
背景补充,了解诗人说出“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原因。
师:读一读后两句诗,诗人还在写自己的离愁别恨吗?
预设:诗人笔锋一转,从凄冷孤寂中振作起来,表明自己的信念。
师:离开洛阳的亲人、朋友这么久,为什么王昌龄只让辛渐帮忙带“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样一句话?
①结合注释,了解典故,理解“冰心”“玉壶”比喻什么?
王昌龄前“冰心”和“玉壶”就已经被写入了诗中。读一读,初步感受。
盛唐时期,当朝宰相姚崇曾发起“玉壶行动”。
②了解背景,感受王昌龄说这句话的原因。
师:究竟诗人送别时的这句话有何深意?想表明自己的什么志向呢?
王昌龄时“玉壶行动”的拥护者,他总是告诉别人,要跟自己一样。大家却误以为他贪图权贵,想要巴结宰相姚崇,很多人都对他指指点点。没过多久,他就被贬到了江宁。之后仕途更是不顺,一贬再贬。
师:诗人没有再过多地抒发离愁别绪,而是借辛渐向远在洛阳的亲友表明自己的信念,不因两次被贬而改变自己冰清玉洁的品质,即高洁清廉。
创设情景,指导朗读,感受诗人坚持冰清玉洁品质的决心。
白发苍苍的老父亲问:你会因处境艰难而放弃心中的志向吗?
他坚定地答——一片冰心在玉壶。
结发的妻子问:你会因一再被贬而灰心丧气一蹶不振吗?
他深情地答——一片冰心在玉壶。
昔日的好友问他:你会因诋毁和诬陷而改变做人的节操吗?
他豪迈地答——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从此,这“一片冰心在玉壶”成为千古佳句,为世人传颂。送别寄语让我们读懂了他的心,而他也用一生践行着这句话。
师:如果此时,让你再用一句话介绍王昌龄,你会怎么说?
预设:一位高洁、正直,矢志不渝的伟大诗人。
小结:古人许多时候想要表达自己的心境时,都是要借助景物,如这首诗中王昌龄借助了“冰心”“玉壶”表达自己高洁的品质。元代诗人王冕也同样用这种方法悄悄地表达着自己的情感,下节课我们一起去探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