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十四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少数有幸被接纳为英国使团成员的人,因为要出使这个宫廷,就属于掌握这个非凡国家之统治大权的君主,一定应该沾沾自喜和感恩戴德了……总体而言,英国使团是怀着将要访问民族的好感起程的。
——约翰· 巴罗《我看乾隆盛世》
马嘎尔尼
一、勤政独断壵皇权
雍正帝批阅过的奏折
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
迅速、保密性强。
皇帝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决策效率,强化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含义
特点
影响
年羹尧颇不喜尔,尔须加意防范,勿露破绽,被伊指摘。 ——雍正帝给凉州镇总兵宋可的批示
(1)奏折制度
(一)必备知识、落实基础
(2)军机处
“军机处”
皇帝
军机处
中枢秘书机构
内阁
处理一般文书
“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清史稿》
“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
——[清]张瑞荫
处于皇帝直接监督之下,跪受笔录,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养心殿
军机处
50
米
雍正
(3)大兴文字狱
在中国的政治、伦理和历史的文献中找不到任何自由色彩的理论,他们认为这种理论最后一定导致犯上作乱。……统治者永远受到出版物上所宣传的道德准则的支持。他可以利用印刷按照自己的意图指导人民的思想。
——约翰.保罗《我看乾隆盛世》
雍正八年,徐骏在奏章里将“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字,雍正将其革职。后又有人揭发他的诗集中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等句,被认为是存心诽谤,照大不敬律,徐骏被判斩立决。
(二)关键能力、提升综合
1.如图是清朝奏折制度的流程图。这一制度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 )
①减轻废除丞相后皇帝倍增的工作压力
②成为了解下情、商讨政务的重要渠道
③强化了对官僚的控制,权力向皇帝集中
④禁锢了士人思想,对文化造成严重摧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为维护统治秩序和促进社会稳定,清朝统治者十分重视政权建设。《钦定吏部则例》记载了对各部违法行为的处分则例;《清朝文献通考》记载所有事务“虽微如芥子”也须“一一关白上宪,闻之中枢”;《大清会典》记载清代设官采用复职制,一满一汉,以满为主,其上另设管理大臣直接向皇帝陈奏请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中枢”之中最重要的机构是军机处
②官员复职制不利于缓和阶级、民族矛盾
③清朝制定完备的法律章程有利于规范执政
④复职之上的管理大臣必须使用密折奏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B
B
仿佛我游览中国幸福的海滨,攀登她无比自豪的杰作万里长城,眺望她波涛汹涌的江河,她的都市与平原,她的高山岩石和森林,越过北方边界,探研鞑靼旷野,不列颠冒险家从未到过的地方——马嘎尔尼
相继登基的四个皇帝,都具有卓越的治理,不寻常的精力和果断的毅力......不仅保存了王位,还将领土大加扩张。
——摘编自马戛尔尼《马戛尔尼使团使华观感》
“举世最优美、最古老的、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
————伏尔泰
二、天下一统奠盛世
西南:西藏
1727雍正设置驻藏大臣
1793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北方:蒙古、新疆
在蒙古地区设立盟、旗
平定叛乱
东北:雅克萨
清军围攻雅克萨俄军
东南:台湾
1689签订《尼布楚条约》
册封达赖、班禅
民族政策:
因地制宜,因俗而治
西南:云贵川
改土归流
1762在新疆设伊犁将军
中央:设置理藩院
天下一统奠盛世
1662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清政府在台湾设府
(一)必备知识、落实基础
西跨葱岭
西北至巴勒喀什池
北接西伯利亚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
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东临太平洋
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
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
南至南海诸岛
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
天下一统奠盛世
◎中华人民共和国
◎清朝疆域(1820年)
基本奠定现代中国版图
清朝建立了与现代中国版图基本吻合的多民族国家,将中华民族与边疆民族分而治之,并整合在同一个王朝秩序之中,以保持历史的延续性。
一许纪霖《华夏与边疆:另种视野看“中国”》
疆域面积
城市概况
白银状况
人口数量
康乾盛世:
政权稳定、疆域辽阔、经济繁荣、人口众多
(二)关键能力、提升综合
时间 事件
1653年 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称号
1662年 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1684年 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1685—1688年 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713年 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
1727年 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1757年 彻底击败准噶尔部
1759年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762年 设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史料1 下表为清朝前期大事年表(部分)。
(1)据史料1,概括清朝为维护国家统一采取的方式。
方式:设置行政机构、册封少数民族、平定地方分裂势力、抗击外敌入侵维护主权。
史料2 清朝政府在继承中国历代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对边疆地区行使主权,进行有效的管辖,将一个清晰完整的中国边疆展现在世界面前,在近代以前奠定了中国疆域的版图。
——摘编自成崇德《清代前期边疆通论(上)》
(2)综合两则史料,概括清朝版图奠定的历史意义。
意义: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行政管理、促进民族间交流、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乾隆皇帝六十大寿宴群叟
刊印年代1788年 作者I.S.赫尔曼
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
我们说康乾时代“为前代所不及,这是就历史的纵向比较而言的。……如果把乾隆朝取得的成绩作横向的考察,即放到当时世界范围中,与欧美国家相比较,那就会呈现出另一幅黯然失色的图景”。
---戴逸《论乾隆》
三、专制强化藏危机
问题:据图表回答清朝鼎盛时期出现什么现象,结合图表和材料一二反映了出什么问题?
现象:人口激增,人地矛盾尖锐
问题:资源危机,农民起义
材料二:不管在舟山还是在溯白河而上去京城的三天里,没有看到任何人民丰衣足食、农村富饶的证明……房屋通常是泥墙平房,茅草盖屋……事实上,触目所及无非是贫困落后的景象
——约翰.保罗《我看康乾盛世》
材料一:尽管宫廷内气氛平静,一片祥和,但不能掩盖全国远非安宁融合的形势。遥远省份频繁的起义是百姓真实感情和愤怒的明确警示
——马嘎尔尼《乾隆英使觐见记》
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进见中国乾隆皇帝,以下是当时英国的礼单和中国的回礼单:
礼单一(英国):天文仪器有天体运行仪、地球仪、望远镜、透镜、气压计等,工业设备有蒸汽机、棉纺机、梳理机和织布机,军事装备有步枪、装备有110门火炮的巨型战舰模型等。
礼单二(中国):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
——据《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材料整理
(二)关键能力、提升综合
材料一 清初,厉行海禁,严禁民间船只私自出海。康熙平定台湾后,于二十四年解除海禁,指定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四·地为对外通商口岸。但到乾隆二十二年,又将通商口岸缩减至广州一处。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飘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材料一反映清前期对外政策出现怎样的变化?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此政策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变化:清朝政府从实行海禁政策到开放四处口岸,再到只允许开放广州“独口通商”
影响:妨碍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中国 VS 英国
传统社会余晖下的帝国盛世
近代社会晨曦下的帝国危机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