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地理 第十章《极地地区》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北极燕鸥是一种海鸟,当北半球夏季时,在北极圈附近繁殖后代,随着气温降低,他们开始长途迁徙到南极越冬,每年在两极之间往返一次,行程数万公里,被称为动物界的“迁徙之王”。读“北极燕鸥迁徙路径”图,完成下面小题。
1.北极燕鸥越冬地位于( )
A.北冰洋附近 B.北极点
C.南极洲附近 D.南极点
2.北极燕鸥迁徙路径主要是沿( )
A.太平洋上空往返 B.美洲大陆西岸南迁
C.大西洋上空往返 D.非洲大陆东岸南迁
3.北极地区最具代表性动物是( )
A.企鹅 B.北极熊 C.长颈鹿 D.鸸鹋
下图是南极地区中国科考站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罗斯海新站建设选择在2月份,是因为( )
A.积雪较少,降水量大 B.有极夜现象,冰山少
C.有极昼现象,较温暖 D.光照充足,风力较大
5.近年来南极海冰面积萎缩,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海平面会上升 B.板块运动剧烈 C.南极寒冷加剧 D.全球气候变暖
2022年3月,多国气象人员发现南北极地区同时出现了极端高温,气候学家认为这种现象极为罕见。下图为北极和南极地区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 )
A.北美洲在亚洲北方 B.科考站中昆仑站纬度最高
C.南极点海拔最高 D.黄河站位于北极点西南方
7.极地极端高温如果持续( )
A.淡水资源将大幅增加 B.全球陆地面积将增大
C.南极冰层厚度会降低 D.北极适航范围会缩小
8.为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同学们可以( )
①低碳出行 ②降低工业能耗 ③减少浪费 ④修复生态系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2年4月26日,“雪龙”号破冰船返回国内,标志着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圆满完成。读中国南极科考站分布图和南极年平均气温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9.考察队到南极进行科考,最适宜的时间段是( )
A.12月—次年2月 B.3月—4月 C.6月—7月 D.10月—12月
10.极地科考最有可能遇到的困难是( )
①酷寒②烈风③沙尘暴④暴雨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1.下列有关科考站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都有极昼极夜现象 B.中山站位于印度洋沿岸
C.泰山站纬度最高 D.罗斯海新站位于中山站的西北方向
12.下列在南极地区旅游时的行为,正确的是( )
A.凿冰留作纪念 B.爱护极地动物 C.制作生物标本 D.随意丢弃垃圾
二、解答题
13.【区域认知保护环境】
2022年10月26日至2023年4月2日,我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圆满完成。图左示意我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线路,图右示意南极大陆周围海冰分布和科学考察航线。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从上海出发,一路向____(方向),先后经过太平洋和____(大洋),抵达南极地区。
(2)此次南极科学考察的大部分时间,南极地区出现____(极昼或极夜)现象,南极大陆周围的海冰范围____(较大或较小),便于科学考察船的航行。
(3)请结合所学知识,推测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对极地科学考察产生的影响。
14.读材料和北极地区、南极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0年7月15日,中国第11次北极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从上海出发,进行北极海冰变化、海洋生物等考察和研究。
材料二: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示意图
(1)假如与欧洲进行贸易往来,请分析使用北极航道最适宜的季节是____,最便利的大洲是____。
(2)大洋A是____,大洋B是____。
(3)在南极地区建科考站会遇到的困难是( )
①酷寒;②烈风;③沙尘暴;④暴雨
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4)我国在南极地区所建的科学考察站中,纬度最高的是____;不会发生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从方向上看,长城站位于昆仑站的____。
(5)近年来,北极地区的“白色”面积在逐渐缩小,“蓝色”面积却不断扩大,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海啸频发 B.气候变暖 C.板块运动 D.注入的海水增多。
(6)中国南极科考站建站时间都在每年的1-2月,请说明原因____。
15.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科一:近年来,极地旅游日益受到追捧,俨然成为一个“高端旅游品牌”,旅游者通常选择乘飞机先到南美洲阿根廷,再乘游轮到南极地区观光游玩。
材料二:罗斯海新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于2018年2月7日在罗斯海西岸的恩克斯堡高正式选址奠基,克服恶劣气候条件胜利完成了任务,预计2022年建成。
材料三:南极地区分布有世界珍稀濒危生物,南极大陆终年冰雪覆盖,冰层平均厚度2000多米,下图为南极地区示意图。
(1)图中字母ABC代表南极地区周围的大洋,其中A代表____。图中我国五个科学考察站中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纬度最高的考察站是____,长城站位于罗斯海新站的____方向。
(2)南极地区的恶劣自然环境有____,罗斯海新站选址奠基仪式时间选择在北半球冬季的原因是____。
(3)有人呼吁关于极地旅游不应“大力提倡”,而是要“严格限制”,理由是____。
(4)近年来,南极地区的冰雪面积不断缩小,主要原因是____,这对南极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动物____的生存带来了威胁。
(5)南极被称为“白色荒漠”,形成2000多米的巨厚冰层的原因是____。
试卷第2页,共5页
参考答案
1.C 2.C 3.B 4.C 5.A 6.B 7.C 8.A
9.A 10.A 11.B 12.B
13.(1) 南 印度洋
(2) 极昼 较小
(3)不利影响:全球变暖导致局部地区冰盖融化加剧,海面上出现大量浮冰(冰山)。有利影响:部分海域海冰融化加剧,减轻航行风险;增加通航时间,甚至可能形成新的航线。
14.(1) 夏季 亚洲
(2) 太平洋 大西洋
(3)C
(4) 昆仑站 长城站 西北
(5)B
(6)此时是南极的暖季,气温高;有极昼现象,有利于施工。
15.(1) 大西洋 长城站 昆仑站 东北
(2) 酷寒、干燥、烈风 此时为南极的暖季,有极昼现象
(3)南极地区生态环境脆弱(避免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受到破坏和污染)
(4) 全球气候变暖 企鹅
(5)降水量少、寒冷蒸发量小,冰雪经亿万年积累形成巨厚冰层。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