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短 文 两 篇
1.通过对比阅读,激发自身的探究精神。
2.分析两篇文章的论证方式、方法,初步学习驳论文的写法。
3.激发读书兴趣,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谈 读 书
●重点:分析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作用。
1.请你帮助完成下面这张文学常识积累卡。
右图中的人物是英国17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弗朗西斯·培根。马克思曾喻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中国人最熟悉他的一句名言是 知识就是力量 。 他毕业于剑桥大学,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被国会弹劾去职,之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开创了英国随笔这种特有体裁。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诘难( jié )( nàn ) 咀嚼( jué ) 味同嚼蜡( jiáo )
狡黠( xiá ) 滞碍( zhì )( ài ) 吹毛求疵( cī )
3.根据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修饰文辞,这里指一味注重华丽辞藻和文辞的堆积。
(2)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诘难:诘问,为难。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这里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敲。
(3)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形容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4)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
不通畅。
(5)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
细致到繁琐、挑剔的地步。
4.古今中外有很多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请你查查资料,至少写出三句。
示例: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苏轼
5.本文是一篇精彩的随笔,随处可见思想的光辉,请摘抄出你认为能代表作者观点的句子。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
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须咀嚼消化。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问题一:和小组的同学一起朗读课文,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缺陷。
问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认为读书的正确目的是什么
作者认为读书的正确目的应该是怡情、傅彩和长才。
2.你认为自己目前的读书目的正确吗
示例:
我总觉得读书没什么用,是为了老师、父母而读,这么看来我的读书目的是错误的。
我读书的目的是学好知识,将来为社会做出贡献,就像周恩来总理所说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问题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给我们介绍了哪几种读书的方法
①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仅限于文字推求。
②对不同的书,要不同地读。
③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2.这些方法你平时读书的时候是否用到了 结合实际谈一谈。
示例:我平时读书不少,可是很少做笔记, ( http: / / www.21cnjy.com )妈妈总是说我走马观花,我也发现读完了以后没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将来我读书要把讨论、作文和做笔记结合起来。
问题四:有人说这篇文章在论证方法的使用上灵活而又生动,你能不能给我们举例介绍一下
①运用比喻说理。例如,“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说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②运用排比说理。例如,“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短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又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这样写,所说的道理十分显豁,读起来富于气势,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③运用对比说理。正面说了,再从反面来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说理更加全面、有力。例如,文章开头从正面论述了读书的目的,接着又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又如,文章的最后一个层次,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面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
问题五:请你给大家讲一个名人读书的故事,要求表达清楚,口齿清晰。
示例:1.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 ( http: / / www.21cnjy.com )坡,年轻时自认为已无书不读,便大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后经一老翁指点,遂改成:“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2.郭沫若曾写过一副读书联:“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意思是说,读书要靠平时下功夫,不能一时心血来潮就加班加点搞突击。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决不能时而勤奋时而懈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3.华罗庚把读书过程归结为“由厚到薄”“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薄到厚”两个阶段。当你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读的书就由厚变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感觉书薄。如果在读书过程中,你对各章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资料,那么,书又会愈读愈厚。因此,读书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双向过程。
见《导学测评》P25
不 求 甚 解
●重点:
1.正确理解文中所表达的读书观,进一步增强对读书的认识。
2.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揣摩精练有力的语言。
3.培养正确的读书观,充分享受和汲取人类文化成果,做一个精神富有的人。
1.简要了解作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 马南邨,原名 邓拓 ( http: / / www.21cnjy.com ) ,1912年出生于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1961年,他应《北京晚报》的要求,遵照毛泽东同志倡导的双百方针,以提倡读书、丰富知识、开阔眼界等为宗旨,开设了《 燕山夜话 》专栏。在此之后,他又与吴晗、廖沫沙合作,在《前线》杂志上开设了《三家村札记》的专栏。这些杂文旗帜鲜明,切中时弊,妙趣横生,富有寓意,博得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支持,当时全国许多报刊效仿这一做法,开设类似杂文专栏,为当时的文苑增添了生气。
2.根据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认真推敲字句的意义和正误。多含有贬义,指过分注重文字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
(2)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就是说只看事物的大概,不研究它的细节。这里指看书只是明白了大致的主体轮廓就不再深究了,不会驻足于文章中微小之处。
(3)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
形容(久思不解的问题)一下子明白过来,迎刃而解。
3.请你查找资料,对“不求甚解”这个词进行初步了解。
出处:
晋代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名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指只领会全文大意而不在字句上过分追究。
解词:
原意是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只求领会文章的大意。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会深刻理解或指不深入了解情况,是一个典型的古今异义词。
4.朗读全文,填写下面这个图表。
树靶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
对任何问题不
求甚解都是不
好的。
问题一:“不求甚解”是何意 作者是如何解释“不求甚解”的含义的
“不求甚解”多指读书只求懂得大意,不求深入理解。
作者认为“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问题二:本文是一篇驳论文,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请谈谈本文的论证思路。
首先,作者摆出了要批 ( http: / / www.21cnjy.com )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次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并分析其真正含义,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接着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先从反面否定,又从正面引用陆象山的语录佐证;最后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问题三:根据预习时对“不求甚解”这个词的了解,你认为到底应该怎样理解“不求甚解” 为什么不少人批评“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
作者认为,“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有人认为,除了不要“咬文嚼字”符合陶渊明本意外,其余不是陶渊明的意思。陶渊明爱好读书,而且执着于个人见解。《杂诗》说:“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移居》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说明读得相当深入,对疑义还要作一番辨析。其实陶渊明的“不求甚解”,旨在芟除枝叶,达到取其精髓的目的。这是道家不拘形式、专注精髓的一种方法论。所以明代思想家李贽《四书评序》赞扬说:“千古善读书者,陶渊明一人而已。”
我国传统的文化中,儒家与道家之间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别很大。儒家入世,为国、为家、克己、无我;道家游世,以宇宙自然为本,张扬个体生命。两家世界观、人生观不同,读书方法也不同。道家的读书方法以陶渊明说得最为明确:“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就成为儒家批评的目标。儒家对待读书,讲究严谨、精细,其理论以孟子“以意逆志”为基石。宋代朱熹在《读书之要》中说:“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如是循序而渐进焉。”清代诗论家冯班则要求像郑玄注《礼》、毛亨注《诗经》那样深入地去读书。因此,儒家批评道家的读书方法,就毫不奇怪了。
问题四:请将《谈读书》与《不求甚解》两篇文章进行比较,简要概括一下比较的结果。
1.两篇短文谈的都是与读书有关的话题,内容有相似之处,都谈到了读书的态度、方法。
2.两文的论证方式不同。《谈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书》是立论,正面提出观点,逐层论证;《不求甚解》是驳论,先立批驳的靶子,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阐述自己的主张。
3.论证方法都很丰富,略有不同。《谈读书》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归纳论证等方法;《不求甚解》运用引用论证、事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
问题五:请以“学无止境”为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写一段200字左右的短文。
提示:首先要理解“学无止境”的内涵,即“ ( http: / / www.21cnjy.com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根据理解选取某个方面,或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体验,或结合名人名言来谈自己的观点。
示例:
学无止境
学海无涯苦作舟。在知识的海洋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永远只能吸收而不能满足。鲁迅先生临死前一个小时还在写文章,他用别人喝咖啡的时间学习,这还不够吗 这是远远不够的。人类几千年积累起来的知识文化,岂是只用短短几十年的一生能学完的呢 所以,学习知识是无止境的。
我们即将结束初中阶段的学习,但无论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继续念书还是走上社会,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中,都应不断学习各类知识,“终生学习”的观念从现在起就应该树立。
见《导学测评》P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