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杨修之死》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9-16 15:5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8.*杨 修 之 死
1.自读本文,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学会辨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3.领悟做人要谦逊自持、保持心理健康、完善健全人格的道理。
●重点:透过具体事件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请你帮着补充完整。
( http: / / www.21cnjy.com )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 湖海散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 ,元末明初小说家。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等。他广泛搜集相关平话、戏剧和传说,参考了陈寿的《 三国志 》和裴松之作的注,对三国故事进行了再创造,创作了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全称《 三国志通俗演义 》。罗贯中在这部巨著里,借叙述 魏、蜀、吴 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抨击,提出了自己鲜明的政治理想——仁政,这个观点形成了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屯兵(tún)  庖官(páo)  诈败(zhà)  讫(qì)
伺察(sì) 麾军(huī) 谮害(zèn) 绰刀(chāo)
主簿(bù) 佯怒(nù) 夏侯惇(dūn) 恃才放旷(shì)
3.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适庖官进鸡汤: 正赶上,恰逢。
数犯曹操之忌: 多次。
植然其言: 认为正确。
操每以军国之事问植: 常常。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杨修平日行事,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不加检点,多次冒犯曹操的忌讳。
(2)(操)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 ”
(曹操)装着吃惊的样子问道:“谁杀死了我的近侍 ”
5.阅读课文,填写下列图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
  问题一:通过预习时填写图表内容,你觉得杨修被杀的导火线是什么 曹操为什么要厚葬杨修
导火线:鸡肋事件。
厚葬的原因:在将士面前做点表面文章,以承认自己的过失;也用以表现自己对人才的尊重、怜惜。
问题二:杨修为什么被杀 请综合分析。
依据这篇课文,杨修被杀可以归纳为三个原因:
一是由于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的才能,又考虑到留他在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这大概是许多人的共同看法。
二是杨修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一闻“鸡肋”就自动收拾行装,并煽动其他人也作归计。因此,他的被杀是咎由自取。
三是由于杨修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斗争之中,在曹丕已经得势的情况下,他必将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曹操为身后接班人的安危考虑必定会杀掉他的。
问题三:纵观全文,曹操和杨修各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杨修:恃才放旷、狂妄轻率、卖弄聪明、锋芒太露。
曹操:虚伪狡诈、忌才多疑、残忍歹毒、老谋深算。
问题四:曹操杀杨修是否有理
有有理之处,也有无理之处。
有理之处:杨修身为曹操的高级幕僚,不思帮助军队渡过难关,反而影响军心,确实该杀。
无理之处:一是曹操确定了具有暗示性的口令,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二是处罚不公,斩杀了杨修,对自己的亲戚却没有丝毫处罚。
问题五:如果你是曹操身边的一位重臣,又是杨修的朋友,你会对杨修提出什么忠告 向曹操如何进言 “杨修之死”对你待人处世有哪些借鉴作用
对杨修:我会劝他敛藏才智, ( http: / / www.21cnjy.com )韬光养晦。我们不应该把自己想得太好,以致把自己的价值估计过高;我们也不可因为自己具有某些长处,别人没有,便以为应在别人面前占优势;我们应该只在我们的本分以内谦逊地接受别人对我们的肯定。
对曹操:人与人之间是要相互信任的,作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统帅,要尽可能地利用手下将士们的长处,让他们各尽其能;对于他们的短处,要包容,要能创造条件帮助他们扬长避短。
借鉴作用:一个人有才,还得会用才方可施展才华,远祸避害;做人要谦逊,不可锋芒太露;要了解自我,接纳他人,正视现实;学会与人相处……
见《导学测评》P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