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课件(共3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临安春雨初霁》课件(共39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09 16:31: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绍兴)人。出生于1125年。靖康之难前一年。
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作者简介
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内容极为丰富。
陆游的诗歌涵盖面非常广泛,几乎涉及到南宋前期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按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
①坚持抗金,讨伐投降派。陆游坦率直言“和亲自古非长策” [90] ,“生逢和亲最可伤,岁辇金絮输胡羌”,并揭露“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其乐府诗《关山月》高度概括了上层统治者和守边士兵、沦陷区人民在主战和主和立场上的矛盾,集中揭露了南宋统治集团的妥协求和政策造成的严重恶果。陆游的这类诗歌,以其鲜明的战斗性、针对性,鼓舞了人们的抗金的斗志,得到志士仁人的推许。
②抒发慷慨激昂的报国热情和壮志未酬的悲愤。陆游年轻时就以慷慨报国为己任,把消灭入侵的敌人、收复沦陷的国土当作人生第一要旨 ,但是他的抗敌理想屡屡受挫。 于是,他的大量诗歌,既表现了昂扬的斗志,也倾诉了深沉的悲愤之情。如《书愤》一诗,诗人一心报国却壮志难酬,昂扬豪壮中带着苍凉悲怆,既是诗人个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是这类作品的典型代表。
③描写田园风光、日常生活。陆游热爱生活,善于从各种生活情景中发现诗材。无论是高山大川还是草木虫鱼,无论是农村的平凡生活还是书斋的闲情逸趣,“凡一草、一木、一鱼、一鸟,无不裁剪入诗”。 《游山西村》一诗,色彩明丽,并在景物的描写中寓含哲理,其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成为广泛流传的名句。他的《临安春雨初霁》,描写江南春天,虚景实写,细腻而优美,意韵十足。
④爱情诗。由于宋代理学对士人思想感情的约束和宋词的发展,宋诗言情的功能渐渐减弱,宋代的爱情诗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和唐诗比肩,但陆游却是个例外。陆游年轻时曾和前妻有着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他悼念前妻的诗歌,情真意切,令人动容,晚年创作的《沈园二首》,被后人称作“绝等伤心之诗” ,是古代爱情诗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1、陆游的故事
陆游打虎
陆游在人们的印象里,一直以来都是文弱书生,手无缚鸡之力。但其实,历史上真实的陆游,超出人们的想象。
陆游出生在北宋摇摇欲坠的时候,当时朝廷昏庸无能,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在陆游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家仇和国恨交织在一起,也让陆游从小就立下一个志向:把金人赶出这片土地。
从此陆游开始发奋读书,希望有一天能够投身朝廷,报效祖国。
终于,陆游坚持不懈的努力有了回报,他成了当时有名的大文豪。而且他的应试水平也非常高,成了当时公认的状元最大热门。
但不幸的是,陆游遇到了另一个应试人秦损。秦损是秦桧的孙子,秦桧为了让秦损中状元,将考官都换成了自己的心腹。结果可想而知,陆游被淘汰出局。当时,所有的人都对此气愤不已。
不久后,秦桧去世,陆游也步入官场。
做官之后,陆游每天想的就是一件事,那就是抗金。陆游多次进谏抗金,并提出了很多抗金策略。可惜当时的皇帝昏庸,朝廷也多是主和派,因此陆游四处碰壁,仕途非常的坎坷。
尽管如此,陆游却始终没有放弃,他依然坚持不懈的抗金,也因此被一贬再贬,最终被罢官。
直到4年以后,陆游再次被任免,重新为官。这让陆游的精神为之一振,而此时的陆游已经44岁了。
两年后,一位叫做王炎的官员委托陆游草拟驱逐金人、收复中原的战略计划,令陆游欣喜若狂,立刻写了一封《平戎策》。不久后,陆游来到了王炎的军幕,并且据守骆谷口,仙人原,定军山等据点和战略要塞,并到大散关一带巡逻。
而这次经历,是陆游第一次亲临抗金前线,也是陆游人生中唯一一次报效祖国的军事实践。
当时,大散关一带经常有猛虎出没。
这一天,陆游正带着一行人,顶着风雪沿路前行。突然,众人闻到了一股浓烈的血腥味,并伴随着阵阵的虎啸声。众人定睛一看,原来不远处有一头吊睛白额大白虎。
众人大喊:注意防虎!但是话音刚落,老虎就已经冲了过来。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陆游竟然挺身下马,提着长剑冲向了老虎。陆游杀气腾腾,气势冲天,连老虎也被震慑住,动作为之一缓。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陆游用剑扫向老虎的四肢,将老虎掀翻在地,接着握住剑柄,用剑尖对准老虎的肚子,大喝一声,狠狠了刺了下去。老虎的身体瞬间被刺穿,鲜血撒了一地。
但此时的陆游,却仍然意犹未尽。原来他将这头猛虎想象成金人,不停的用剑狠狠的刺向老虎,每一剑都血溅三尺,不仅染红了雪地,也染红了陆游的衣襟。
众人望着英姿挺拔,杀气冲天的陆游,顿时佩服的五体投地。陆游也将此事写在了诗中:挺剑刺乳虎,血溅貂裘殷。
陆游与唐琬
陆家曾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与唐家订亲。陆游十九岁(绍兴十四年)与唐琬结合。不料唐琬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子无才便是德,陆游为孙姓女子写墓志时也说过,才藻非女子事也),后陆母认为唐琬把儿子的前程耽误殆尽,遂命陆游休了唐琬。
陆游曾另筑别院安置唐琬,其母察觉后,命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唐琬而后由家人作主嫁给了都城绍兴府皇家后裔同郡士人赵士程。
公元1151年(绍兴二十一年),礼部会试失利后陆游到沈园去游玩,偶然遇见了唐琬,两个人都非常难过。陆游感伤地在墙上题了一首《钗头凤·红酥手》词。1156年,唐琬再次来到沈园瞥见陆游的题词,不由感慨万千,于是和了一阕《钗头凤·世情薄》。同年秋,便抑郁而终。
陆游千古绝唱《钗头凤》
陆游在粉墙之上奋笔题下《钗头凤》这首千古绝唱: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唐琬的《钗头凤》
1156年,唐琬再次来到沈园瞥见陆游的题词,不由感慨万千,于是和了一阕《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诗文中,唐琬尽情诉说自己对陆游的无限思念,哭诉自己忧思成疾的境况。已经长久经受心灵折磨的唐琬,经受此番精神刺激,身心再也无法承受,不久就在忧郁中去世。陆游闻知此事,悲痛欲绝,心灵遭受深深的创伤,终生难以释怀,沈园从此成了他对唐琬思念的承载,成了他梦魂萦绕之地。晚年入城,凡逢沈园开放之日,必入园中凭吊。在唐琬逝去40年之后的一天,陆游再一次来到沈园。此时的沈园,物是人非,陆游感慨万千,又作《沈园》二首。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79岁时的一天夜里,陆游在梦中见到了沈园,醒时又作绝句二首:“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此后沈园数度易主,人事风景全部改变了昔日风貌,陆游也曾重沈园。游诗中小序曰:“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 前尝题小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主已三易其主,读之怅然。”
年至84岁时,陆游还是牵挂着沈园,再游沈园时又作《春游》一绝: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诗人为怀念唐琬,追忆沈园之邂逅就留下了十多篇诗文。
这种深挚无告,凄然而又令人慕然的爱情,成为了爱情的千古绝唱。
爱国
勇敢
深情
才华横溢
高洁
2、品读诗歌
这首诗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陆游已62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
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轻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
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走近作者,探究衷肠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以讽喻笔法写无奈
首联:
提挈全诗,奠定抑郁惆怅的感情基调
世味:人世滋味;社会人情。
客:客居。
京华:京城之美称,这里指当时的京城临安。
诗开篇就流露出不得已而来京的意思。世味薄则直道穷(正直的处世态度却行不通 ),南宋朝廷不图恢复,得过且过,官场上的习气一天比一天地坏下去,哪里还有什么直道呢 在这样的环境里做官,的确没有什么意思,因此诗人不提受职一事,而只说谁让我到京城来做客呢!
这些年世态人情淡薄得似纱(对世间/官场的关心近年来已经薄得像一层细纱了),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一夜”两字不可轻轻放过,它正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
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
虚实相生显愁情
深巷:很长的巷道。
明朝(zhāo):明日早晨。
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明日一早,深幽的小巷便有人叫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生活细节现悲情
客居京华,闲极无聊,作草书,晴窗分茶,表面上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
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作者不结交权贵,厌倦官场的黑暗,实则抒发的是壮志难酬的无聊可悲。
矮纸:短纸、小纸。 斜行:倾斜的行列。
草:指草书。 晴窗:明亮的窗户。
细乳:茶中的精品。
分茶:宋元时煎茶之法。注汤后用箸搅茶乳,使汤水波纹幻变成种种形状。
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着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品名茶。
陆机的《为顾彦先赠妇》诗中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不仅指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为其所化的意思。
陆游这里反用其意,其实是自我解嘲。“莫起风尘叹”,是因为不等到清明就可以回家了,然回家本非诗人之愿。因京中闲居无聊,志不得伸,故不如回乡躬耕。“犹及清明可到家”实为激楚之言。
偌大一个杭州城,竟然容不得诗人有所作为,悲愤之情见于言外。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用典写悲愤
素衣:原指白色的衣服,这里用作代称。是诗人对自己的谦称(类似于“素士”)。
风尘叹:因风尘而叹息。暗指不必担心京城的不良风气会污染自己的品质。
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
①表达诗人客居京华的郁闷和惆怅。
首联“世味”“薄”表现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无奈和感叹;颔联表面上写尽江南春景的明媚,但用意还是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颈联表面上写闲适,实际上正值国家多事之秋,诗人却作书品茶消磨时光,无法放下自己建功报国的大志,内心抑郁而且惆怅。
②表达诗人羁旅风霜的苦闷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尾联写不愿在京城闲居无聊,不想沾染京都官场的恶浊,渴望归家的自我安慰。
小结 :结合诗意,揣摩诗人多重情感


此诗貌似写恬淡、闲适的临安春雨杏花景致,实际上抒写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隐藏着诗人无限的伤感与惆怅,那种报国无门、蹉跎岁月的落寞情怀,含蓄而有深蕴。
3、陆游诗歌分享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着 同:著)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除夜雪
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四更天初至时,北风带来一场大雪;这上天赐给我们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
盛了半盏屠苏酒的酒杯还没来得及举起庆贺新年,我便就着灯光用草字体赶写着迎春的桃符。
初夏绝句
陆游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
春天开放繁茂的百花都已凋谢化作尘土,在布谷鸟啼叫声中夏天已经来到。
路两边种桑麻葱茏绵延不尽,才知道我原来是在太平之世。
自嘲
陆游
少读诗书陋汉唐,莫年身世寄农桑。
骑驴两脚欲到地,爱酒一樽常在旁。
老去形容虽变改,醉来意气尚轩昂。
太行王屋何由动,堪笑愚公不自量。
少年时候读诗书,连汉唐的武功也不放在眼里,到老却寄身农桑。
骑在驴身上两脚快要到地,喜爱喝酒,酒杯常在身旁。
老去以后容貌虽然变改,醉了以后意气仍然轩昂。
太行王屋两座山究竟是怎么被移动的?可笑我自己就像愚公一样不自量。
语文
【理解性默写】
1.《临安春雨初霁》中“ , ”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它在全诗中的作用不仅在于刻画春光,而是与前后诗意浑然一体的。
2.《临安春雨初霁》中“ , ”两句采用一个独具匠心的比喻,感叹世态人情浇薄,同时诗人自问为什么过客居寂寞无聊的生活。
3.《临安春雨初霁》中“ , ”两句,表面上看是写诗人写书品茗极闲适恬静的生活,实际暗含诗人有志难为的无限的感慨和牢骚。
4.《临安春雨初霁》中用来描写诗人因闲居无聊,志不得伸,故不如回乡躬耕以自嘲的句子是“ , ”。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
短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5.陆游《临安春雨初霁》感叹世态人情薄得像半透明的纱首联是“ , ”。
6.历来评论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的人都认为细致贴切,描绘了明艳生动的春光图的诗眼是“ , ”。
7.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表面写写草书品茶,闲适恬静,其实无聊可悲的诗句是: , 。
8.陆游《临安春雨初霁》既道出了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为其所化的意思的尾联是: , 。
【理解性默写】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短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回答《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两诗所选意象及情感表现重点上的差异。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比较阅读《书愤》
相比——感知不同
 
从意象出发 比较二者不同
《书愤》 《临安春雨初霁》
意象
风格
情感
大气磅礴、慷慨悲壮
(严肃、激愤)
恬淡静雅、惆怅深沉
山、楼船、夜雪、铁马、 大散关、塞上长城
深巷、杏花、矮纸、晴窗、细乳、茶、素衣、
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渴望建功立业、
不愿蹉跎岁月、
对南宋苟且偷安的不满
情感不同:《书愤》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壮志难酬希冀报国的多重感情。全诗以“愤”为意脉,沉郁顿挫,深沉蕴藉。
而《临安春雨初霁》是借写江南春雨和书斋的闲适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和不得志的悲愤和牢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