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期高一第四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题。(本题共5小题,17分)
材料一: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
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壮大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线上
演播等产业。”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全面赋能文化产业,推动供给侧和消费端深刻变革,一
批文化新业态应运而生。这些新业态成为文化产业中最富活跃度和成长性的力量之一,不仅丰
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也深刻改变着文化的生产、传播和
消费方式,推动着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沉浸式展览、沉浸式演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方位调动观众感官:在音乐、绘画、设计
及视频制作平台上,人工智能创作成为一种新型内容生产模式:活跃在文化娱乐领域的虚拟主
播、虚拟歌手、虚拟导游,改变着人们的欣赏习惯和交互体验:不需要任何高端处理器和显卡
就可以畅玩的云游戏,受关注度持续攀升的数字藏品,城市青年热衷的剧本推理游戏…蓬勃
发展的文化新业态种类丰富、特色各异,但都呈现出以数字技术为支拌、以文化和科技融合为
动力的基本特征。
虚拟现实、人工智能、5G、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共同构成推动文化创新的技术矩阵。
其中,虚拟现实极大提升了文化的表现力,人工智能促进了文化体验的交互性,5G连接起海量
的文化数据资源,大数据实现文化内容的图谱化和可视化,物联网使文化场景更具感知力。文
化新业态凭借这些数宇技术的应用,打破时空限制,为受众带来全渐文化体验。
与此同时,文化新业态还催生出文化消费新模式,激活文化消费新体验。近年来兴起的沉
浸式演艺、沉浸式展览、数字虚拟景区等消费新样式,以及交互性体验消费、知识产权衍生消
费、虚拟文化符号消费和数字社群消费等消费新特征,都得益于数字文化创作生产的探索。“爆
款”产品“敦煌诗巾”以敦煌元素为基础,猎助定制合成算法,·为消费者捉供“千人千面”的
丝巾定制服务,实现线上定制设计需求和线下个性化产品供给的贯通。
数字技术是催生文化新业态的主要动力,但文化新业态仍需秉持“内容为王”的理念。数
字技术只有和优质文化内容相结合,才能产生持久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实践来看,文化新业
态能否为市场所接受,关健在于内容的质量和魅力。基于新技术进行内容开发是文化新业态发
展的必由之路。位于西安曲江新区的“长安十二时辰”街区,主打唐风古韵,通过在现实空间
注入相关影视元素,打造由“热门剧集+沉浸式娱乐+主题餐饮+国潮产品”组合而成的新消费综
合体。深圳龙岗区的甘坑“客家小镇”,依托特色客家文化资源,推出了一系列内涵丰富的文
旅项目。通过文创产品、虚拟现实体验、古镇生态旅游和旧城改造,“客家小镇”跨界融合餐
饮、影视、动漫、游戏等不同领域,带动了当地三个客家村落的发展振兴。
培育文化新业态,不仅需要内容和技术的双重赋能,也需要企业主体和外部环境的内外兼修。
企业是产业主体,也是创新主体,要发掘企业内生动力,为发展文化新业态培育丰厚土壤。与此
同时,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重视数字内容版权保护,通过不断完善版权体系,调动文化企业和
创作者的积极性。如关于加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管理等措施的陆续出台,就体现出针对文化新业
态更加灵活有效的制度安排。创新文化治理,必将更好地为文化新业态的发展保驾护航。
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呼唤更高质量的文化供给。期待更多力量加入新型文化业态
培育中来,不断激发文化创渐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摘编自祁述裕《文化新业态前景可期》)
高一语文试卷
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