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16《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 16《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9-16 21:0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专题:文明的对话第二板块:认识和沟通《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⒈正确处理好东方科学和西方科学的关系;掌握对待文化的正确态度,包容并接受西方文化。
⒉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品味本文极富逻辑性和严密性的语言特色。
⒊学会把握信息,探讨问题,提高思考和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东方科学和西方科学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品味本文极富逻辑性和严密性的语言特色。
教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方法:问题探讨
教学时数:一课时
课前预习:
⒈了解作者:
乔治·萨顿(1884~1956),美国科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史专家。生于比利时的根特。在大学期间,学习过哲学、化学、数学、结晶学等专业,1911年获博士学位。1912年创办国际性科学史杂志“Isis”,担任该杂志主编近40年,并发起成立国际科学史学会。他为科学史研究作出重要贡献,一生著述甚丰,出版著作15部,发表论文800余篇,代表作是《科学史导论》。他为创立科学史学科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因而被人们称为“科学史学之父”。他具有非常广博的知识,并掌握包括阿拉伯语和汉语在内的14种语言。有人称他为20世纪世界上学识最渊博的人之一。他将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学科知识和谐地集于一身,成为罕见的科学家与人文学者相结合的典范。
⒉字词读写:
⑴正音:
重蹈覆辙(chóng dǎo fù zhé) 衰(shuài)亡 盛(shèng)气凌人
⑵辨形:
蔓(“艹”,意为像蔓草一样延伸开来):蔓延。
漫(“氵”,像水流淌开来):漫延,漫步,漫山遍野。
⑶补释:
经院式:指陈词滥调的一套套形式。经院,原指天主教会的学院。
希腊精神:唯我独尊的神态。
犹太精神:艰苦奋斗、精打细算、坚忍不拔的实干精神。
道德热忱:最可嘉的工作热情。
⒊请从网上搜索或从相关《读本》上查找下列书籍或篇目,课外有选择地加以阅读。
⑴《科学的生命:文明史论集》(乔治·萨顿)
⑵《科学史导论》(乔治·萨顿)
⑶《发明与发现的国家》(李约瑟)
⑷《用历史观点看待中国传统的科学》(李约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听过美国西部牛仔的故事吧,一天他突然来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科多拉大峡谷的边缘,感叹道:“上帝,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你知道,如果这位牛仔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完成的事情,那么他错了。在这个意义上,这里什么也没发生。同样,科学的发展虽然比大峡谷的断裂快得多,但它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它看上去是革命的,因为我们没有看到这个过程,只看到巨大的成果。“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乔治·萨顿以一个科学史家的眼光宣示了东方在科学史上具有的重要地位。那么就让我们跟随他的笔,来看一看“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吧。
二、文题点睛:
这是一篇科学随笔,选自《科学的生命:文明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论集》。题目应该看成一个偏正短语还是一个并列短语?即是“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还是“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明确:从文章内容看,应该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为并列短语。题目中的“东方”是指亚洲和非洲一带,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远东、中东地区和近东地区。在上古和中古时期,这里曾经建立了光辉灿烂的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阿拉伯文明、蒙古文明和华夏文明等等。乔治·萨顿在其一系列的科学史的著作中,以确凿的材料论证了东方科学对于西方近代科学发展所作出的历史贡献。本文是希望建立东西方之间的桥梁,要人们记住历史,消除种种偏见,建立一个比现代更为美好的和谐世界。
三、整体感知:
⒈学生阅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每一小节的内容。
讨论、明确:
⑴从实验科学的角度来看,东方和西方是极端对立的。
⑵科学全部形成的种子是来自东方的。
⑶今日西方仍需要东方。
⑷分析这类人的表现和实质。
⑸净化西方文明的途径和方法。
⑹新的鼓舞来自东方。
⑺指出科学不能控制它本身的应用。
⑻东西方文化的共同本质。
⑼感恩东方文明,并对它寄予希望。
⑽再一次强调应该具有科学的态度,以实现东西方文明的融合。
⒉归纳本文的结构提纲:
明确: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3)要正确认识东方和西方的关系。
第二部分:(4-8)不能正确认识东西方科学的原因及其危害。
第三部分:(9-10)总结全文,促使东西方文化融合,完满地实现人类的使命。
四、文本研习:
⒈作者认为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之间的关系如何?
明确:⑴极端对立;⑵种子来自东方,今日西方仍需东方。
补充:“科学全部形式的种子是来自东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些种子是指实验科学和数学。史学史告诉我们,埃及、阿拉伯和中国在数学和炼金术(炼丹术)和其他应用科学方面都作出过相当大的贡献,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源头。作者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告诫西方人不要忘本。再指出“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强调东方一旦改变了他们固有的思维方式,接受了实验主义的精神,也就是接受了现代的科学文化。再引用希腊人拒绝接受犹太文化,把一切外国人视为野蛮人而导致衰亡的历史教训,说明了尊重外来文化的必要性。最后表示了对于东西方文化协调前景的期待。
⒉作者分析批评了怎样的偏见?
明确:对东方科学采取粗暴的态度,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方文明言过其实,既无知识又不懂科学。 本段从发达的美国文化的未来命运谈起,一层层地深入下去。从提出问题谈到如何解决问题,强调了必须具有科学的态度。 作者将自己多年研究科学史得出的结论,告诫某些带有民族和地区偏见的西方人,要他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与现实,进行文明对话,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⒊为什么“科学不能控制它本身的应用”?
明确:首先,科学的应用常常握在那些没有科学知识的人手中;其次,科学家在强烈的感情影响下也会滥用他们的知识。
⒋作者认为应当怎样正确对待东方科学?
明确:光明从东方来。东方是双关、隐 ( http: / / www.21cnjy.com )喻,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人文主义的理念是东方文化所具有的。东方的思想和西方的法则相结合必然会使世界文化呈现异彩。作者再一次告诫自己和人们改变“盛气凌人”的“西方态度”,完善自己,实现人类的使命。这是作者所希望出现的和谐局面。
⒌赏析文章语言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⑴“我完全确信正如东方需要西方一样,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第3节)
明确:科学全部形式的种子来自东方,但科学在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例如中国人发明了火药,但西方人却将其发展用在军事上;东方人发明的用于占卜的罗盘被西方人发展成为广泛用于航海事业的指南针,诸如此类,充分说明东西方科学是相互依赖、密不可分的,特别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更需要各国相互合作,优势互补。
⑵“不要忘记东西方之间曾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过协调,不要忘记我们的灵感多次来自东方。这种情况为什么不会再次发生?”画线句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第3节)
明确: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我们的灵感多次来自东方,将来也肯定会有这种情况,对东方科学采取粗暴的拒绝态度的做法是错误的。
⑶“因此,我们必须谦虚。”请根据文意在“谦虚”后补出相应的动宾短语,使句子意思更加明确。并说明这样做的目的和原因。
明确:因此,我们必须谦虚地对待东方科学。
这样做的目的是:净化美国的文明。
这样做的原因是:美国的文明历史还很短,美国文明的发展还很难确定,美国的文明中还有许多不健康的因素。
⑷“他将更富有个性,能更好地为真理服务,能更完满地实现人类使命,也将是一个更高尚的人。”句中的“也”字能否删去?
明确:不能删去。“也”字强调了对东方科学采取谦虚态度做一个高尚的人的终极目的 ,也反映了前后句子之间的因果关系。把两个或两类事物作比较,确定它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有助于认识事物的本质。《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在论证中使用了比较的方法。结合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比较将道理阐述清楚的。 比较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合方法,也是议论文写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中常用的方法,我们常说的对比论证、类比论证,就是比较的方法在议论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写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中的运用。进行比较时,一是要注意可比性,就是要拿同类事物来比;一是要分清层次。《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主要在4~8段中,由反入正,从分析错误认识入手,进行正反对比,揭露错误认识和偏见的失误所在。再分析东西方文化的共同点,说明两者不应该相互对立。
补充:①多用诗意的比喻,增强作品的形象性。比如第二段“实验科学不只是写法的子孙,也是东方的后代,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用了一个人们习见的比喻,揭示出东西方科学的关系。再如“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光明”是隐喻,比喻来自东方的真理,这真理向阳光一样投射过来。 ②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组合上多变化,比较自然。如第五段谈美国文明的未来,先表示了自己的担忧,再谈美国文明中存在的问题,转而谈论一代人的使命,强调了应该具有的科学态度,最后回过头来,照应前面,指出“文明是要经过历史的考验而存活下来”,一种文明未必永远走在历史的前面,今天的辉煌未必是永久的。
五、拓展延伸:
⒈“但是,不能不承认这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利用也会产生两种局限。第一,这种方法不能永远使用。有许多思想领域(艺术、宗教、道德)不能使用它,他永远不能应用于这些领域。第二,这种方法容易被错误地应用,而滥用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的可能性是骇人听闻的。”试联系历史或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明确:西方的实验主义的科学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不能应用于思想领域。思想、道德往往是不能遗传的,不能用这样的方法去研究。
西特勒利用当时青年的狂热心态,大肆宣传种族优化论,结果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浩劫。
⒉看下面消息,结合本文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澳大利亚立法允许治疗性克隆研究
澳大利亚众议院近日力排众议通过一项新法案,取消了已经实行4年的禁止克隆人体胚胎干细胞研究的法令,从而使治疗性克隆研究合法化。
不过,这项法令也遭到了包括澳大利亚总理、两名副总理和在野党领导人在内的很多政要的强烈反对。在他们看来,人类生命的纯洁性比克隆性研究更重要。
明确要点:科学要服务于人类,科学要以各方面的力量,如宗教和道德的力量来帮助自己的发展。
六、布置作业:
⒈下列词语中加点字与括号内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覆辙(清澈) 嬗变(擅长) 骇人听闻(言简意赅)
B.渺小(缥缈) 蔓延(谩骂) 恃才傲物(侍立一旁)
C.滥用(褴褛) 热忱(枕头) 热情给予(目不暇给)
D.憎恨(赠送) 陨落(殒身) 惴惴不安(仔细揣摩)
⒉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当科学方法能够被利用,并且是很好地被利用的时候,它是至高无尚的。
B. 自从耶稣会传教士在17世纪初叶来到北京以后,中国的科学就已经逐步融化在现代科学的大熔炉之中。
C. 无论如何,科学不应傲慢,不应气势凶凶,因为和其他人间事物一样,科学本质上也是不完美的。
D. 17世纪的耶稣会传教土所传出来的古代中国传说时代的记年表至今仍然在起作用,它使人们把过多的东西看作是东亚发明的。
⒊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们有理由为我们的美国文明而骄傲, 它的历史记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载至今还是很短的。只有300年!和人类经验的整体相比何等渺小, 就是一瞬间。
②第二,这种方法很容易被错误地应用,而滥用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的可能性是 的。
③如果事情确实是这样,那么,中国人又怎 ( http: / / www.21cnjy.com )么能够在许多重要方面有一些科学技术发明,走在那些创造出著名的“希腊奇迹”的传奇式人物的前面,并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 的科学知识水平?
A. 虽然∕简直 骇人听闻 望其项背 B. 但是∕简直 耸人听闻 望尘莫及
C. 但是∕简直 骇人听闻 望尘莫及 D. 虽然∕等于 耸人听闻 望其项背
⒋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但是,人们仍然可以问:中国人在这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的各个时期里有些什么贡献?中国的科学为什么会长期大致停留在经验阶段,并且只有原始型的或中古型的理论?
B.美国文明会持久吗?它将进步?将衰退?抑或灭亡?
C.乔治·萨顿(1884 —1956),美国科学家,近代科学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著有《科学史导论》等。
D.东方和西方,谁说二者永不碰头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怀着感激之情回忆起我们得益于东方的全部东西——道德热忱,黄金规则,我们引以为荣的科学的基础——这是巨大的恩惠。
⒌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有人认为科学家终日埋头科研,不问家事,有点儿不近人情,然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说明。
B. 因此,本书的宗旨应当是使所有这一切都摆脱不实的传闻和“公认的看法”。
C. 滥用外来语所造成的支离破碎的语境,既破坏了汉语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文字的严谨与和谐,影响了汉语表意功能的发挥,也消解了中国文化精深而丰富的内涵。
D. 新的鼓舞可能仍然,而且确确实实仍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自东方,如果我们觉察到了这一点,我们会聪明一些;不管科学方法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它也还不是十全十美的。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6—8题
①我完全确信正如东方需要西方一样,今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当东方人民像我们在16世纪那样,一旦抛弃了他们经院式的、论辩的方法,当他们一旦真正被实验精神所鼓舞的时候,谁知道他们能为我们做什么,谁又知道他们为反对我们而做什么呢?我们不要重蹈希腊人的覆辙,他们认为希腊精神是绝无仅有的,他们还忽视犹太精神,把外国人一律视为野蛮人,他们最后衰亡,一落千丈,就像他们的胜利顶峰曾高耸入云一样。不要忘记东西方之间曾经有过协调,不要忘记我们的灵感多次来自东方。这种情况为什么不会再次发生?伟大的思想很可能有机会悄悄地从东方来到我们这里,我们必须伸开双臂欢迎它。
②对于东方科学采取粗暴态度的人,对于西方文明言过其实的人,大概不是科学家。他们大多数既无知识又不懂科学。
③我们有理由为我们的美国文明而骄傲,但是它的历史记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载至今还是很短的。只有300年!和人类经验的整体相比是何等渺小,简直就是一瞬间。它会持久吗?它将进步,将衰退,抑或灭亡?我们的文明中有许多不健康的因素,如果我们想在疾病蔓延起来以前根除它们,必须毫不留情地揭露它们;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文明能为自己辩护,我们必须尽最大力量去净化它。实现这项任务的最好的办法之一是发展不谋私利的科学;热爱真理——像科学家那样热爱真理,包括愉快的和不愉快的、有实际用途的和没有实际用途的;热爱真理而不是害怕真理;憎恨迷信,不管迷信的伪装是多么美丽。我们文明的寿命至少还没有得到证明,其延续与否,还不一定。因此,我们必须谦虚。归根结底,文明是要经过历史的考验而存活下来,这一点我们还没有经历过。
⒍这三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来论述了什么观点?
答: 。
⒎第①段中加点的“这种情况”指什么?
答: 。
⒏据第①段可知,东西方精神的区别主要是什么?
答: 。
阅读下面的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完成9-12题。
汉语,我想对你哭
北国骑士
武汉大学某教授在一次讲演中曾不无感慨地说到,汉语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弱势语言、一种第二阶级的语言。在座的富有自由辩论精神的学子们一片哗然,纷纷以“语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是没有阶级性的”观点反驳。但在听了演讲者的“一个外国人晋职、升中学、上大学、考研究生、攻博,需要考我们汉语吗 ”的反问之后,全场寂然。
我不否认,今天我们必须学习西方科技知识,掌握其语言、了解其文化。但是,如果我们普遍陷入对外国语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这里主要是指英语)的畸形崇拜,那么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关系到本民族文化生存前景的严重问题。
大多听讲者也明白在那种狂热的气氛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是难以学到什么新东西的,但他们认为,即便花费时间、金钱换来一种心理上的平衡也值得。因为,英语对于考研者来说,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它早巳成为考研游戏的前提。而且,随着竞争者日众,它的难度也不断水涨船高。具体地说,一个报考中国现当代文学甚至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考生,如果英语不达“国家线”的话,即便专业再优异也是白搭。相反,专业平庸,英语成绩突出的考生,却往往成了录取的亮点。
然而,我们对英语的态度又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矛盾的。我们真的重视英语吗?2000年武汉大学博士生录取的英语线,划为:应届、往届的文科考生分别是55、50分,而理科应届、往届考生分别只需50、45分。也就是说大家同是博士生,在英语卷面分只有100分的情况下可以相差10分之巨。而且,更让人不解的是,一个研究空间物理的博士生与一个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博士生究竟哪一个更需要英语
我们年轻一代对本民族传统文化态度是冷漠的,了解是浅陋的。我参加过湖南省的高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作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评阅工作,在所阅过的近2000篇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中,很少能看到字句完全通顺的,更无以奢谈文采,而太多“准大学生们”在文字中所体现出的对题旨把握的模糊、表达的幼稚、取材的单一和价值观念的混乱真是让人惊叹!
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不可遏抑的世界趋势。面对强势文化的入侵,我们知道其他民族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的吗?多数时间在美国教书的法国人德里达来北京大学作演讲的时候,开始打算应学生要求用英语,但法国领事馆坚持要他用法语,因为他是法国人。几十年前,美籍华人丁肇中先生在诺贝尔奖的颁奖台上致答词时,这位英语远比汉语讲得流利的科学家,却坚决要讲汉语,就因为那是母语。据说在德国的讲台上授课,政府规定一律都得用德语。而在许多最需要使用本民族语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的国际讲坛上,我们却听到了中国代表的满口洋话。最近惊闻武汉某著名大学也要实行双语教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据说包括其中文专业也不能幸免。如果这消息确实,那么在中国大学的课堂上使用英语讲授汉语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文学,将成为世界教育传播史上的一大奇观……
我们小时候都学过《最后一课》。我想这篇体验一种语言命运的著名短篇小说之所以引起全世界的共鸣,是因为那位老师在最后一课上,表达了一个超越民族界限的感叹: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这句话可以置换为: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最美丽的。遗憾的是,这种美丽往往只有在危及语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存亡的时候,才体会得出。我们非得要扮演一回那个不成器的小学生么
英语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意味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狼来了”。来了一匹我们不能赶走也无法赶走的“狼”。但我想,即使我们没有气度、勇气、胆识、能力与之共舞,也不至于要把我们的孩子以及我们身上的好肉都送到它的嘴里,任其撕咬吧
汉语,我只有对你哭!
(选自《读者》2004年第2期,有删节)
⒐下面对这篇散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的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 ( )
A.作者认为,如果一个民族陷入了对英语的畸形崇拜,会危及本民族文化生存的前景。
B.文中谈到“我们对英语的态度是矛盾的”,意在说明对英语的学习、考试都要从应用的实际出发。
C.作者怀着极大的责任感呼吁:要加强对汉语的重视程度,使得汉语能够取代英语的现地位。
D.文中列举“准大学生们”在高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作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中反映出的问题,其原因便是英语的泛滥,导致年轻一代对汉语的冷漠。
E.文中举丁肇中先生的例子意在说明对待本民族的语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和文化,也是衡量一个人是否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方面。
⒑第1自然段中,在听武汉大学某教授讲演时,为什么先是“学子们一片哗然”,然后又“全场寂然”
答:
⒒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引用短篇小说《最后一课》的用意是什么?
答:
⒓文章的题目是《汉语,我想对你哭》,而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却说“汉语,我只有对你哭”,措辞的变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文作答。
答:
⒔将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然而,难道就没有一些欧洲人,当他们看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现代科学技术已使整个世界的面貌发生了变化的时候,会常常情不自禁地对自己说,归根结底,这一切毕竟是从欧洲的伽利略和凡萨里乌斯开始的,从而得出欧洲人得天独厚的结论吗?
答:
⒕请根据下列语句,给“黄金规则”下定义。
要求:必须为单句,语序合理,不得丢失语句中的信息(可增删词语)。
①黄金规则是造型艺术中最容易给人美感的构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法则。②黄金规则分割的方法是把一根线段分为长短不等的两段,全长跟其中较长的一部分的比等于这一部分跟余下部分的比,即a:b=b:(a–b),较长部分约为全长的0.618。③黄金规则又称“黄金分割率”、“中外比”。④黄金规则源于古埃及几何。
答: 。
参考答案
⒈B(A.zhé chè; sh ( http: / / www.21cnjy.com )àn shàn; hài gāi。 C.làn lán; chén zhěn;jǐ jǐ D.zēng zèng ; yǔn yǔn ; zhuì chuǎi)
⒉B(A高无尚——至高无上;C气势凶凶——气势汹汹;D记年——纪年)
⒊ C[①中第一句句间是转折关系,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在后一分句,而不是前一分句,因此当用“但是”,而不能用“虽然”;第二处填空如用“等于”,则与后面的“就是”重复,且没有“简直”程度深,因此此处当用“简直”。②中当用“骇人听闻”。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耸人听闻: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含贬义。“骇人听闻”与“耸人听闻”,这两个成语都有“听了使人震惊”的意思,而“耸人听闻”还有“夸大或捏造事实来使人震惊”的意思;而“骇人听闻”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使人听了吃惊,强调客观效果,本句当用之。③中当用“望尘莫及”; 望尘莫及: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望其项背:能够望到前面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有希望赶上或达到(多用于否定)]
⒋B(B句中 “它将进步?将衰退?”中的问号均应改为逗号,因为“它将进步?将衰退?抑或灭亡?”本是一个选择问句)
⒌C(A“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说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思反了。B宾语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束缚”。 D关联词“不管”与“但”不搭配。后一分句是表退步的转折关系,所以应将“不管”换为“尽管”)
⒍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来论证了“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的观点。
⒎东西方之间曾经有过协调,西方的灵感多次来自东方。
⒏东方重论辩,西方重实验。
⒐C、D(C文中并没有“使得汉语能够取代英语的现地位”的意思。D前后没有因果关系)
⒑当教授说“汉语是弱势语言、是第二阶级的语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时,学子们并不同意这种说法,而且非常震惊,而教授的反问又令学子们回到现实生活中,明白了汉语真的是在走向衰败。所以,先是“哗然”,然后“寂然”。(意思对即可)
⒒要表明汉语是美丽的,如果我们不珍惜自己的语言资源,盲目迷信英语万能,我们的母语很快就会崩溃和断代,不要等到危及语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存亡时再后悔不迭。(意思对即可)
⒓这种措辞的变化表达了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面对汉语正在衰败的令人胆颤心惊的事实,既深深忧虑想大声疾呼,同时残酷的现实又使作者无可奈何的思想感情。(从两个方面作答)
⒔然而,就有一些欧洲人,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们看到现代科学技术已使整个世界的面貌发生了变化的时候,会常常情不自禁地对自己说,归根结底,这一切毕竟是从欧洲的伽利略和凡萨里乌斯开始的,从而得出欧洲人得天独厚的结论。(提示:反问句的意义实质就在其反面)
⒕黄金规则是源于古埃及几何的把一根线段分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短不等的两段,全长跟其中较长的一部分的比等于这一部分跟余下部分的比,即a:b=b:(a–b),较长部分约为全长的0.618的造型艺术中最容易给人美感的构图法则的“黄金分割率”或“中外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