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录后续
文天祥
【课前导航】
( http: / / www.21cnjy.com )
方饭亭
粤东海丰县五岭坡有个名字特别的亭子,叫方饭亭。
五岭坡的风景不算优美,也没有任何娱乐、休 ( http: / / www.21cnjy.com )闲设施,所以不是旅游胜地,然而它却是我国历史从宋代迈向元代途程中的一个痛点。1278年12月21日,南宋大臣文天祥率领一队疲兵转战到这里,正要开饭时,剽悍的元军铁骑突然掩袭而至,文天祥仓促应战,力竭被俘。明朝正德元年(1506),邑人为了纪念这位抗元英雄而修建此亭。当时亭前还建了一座表忠祠,祠前还建了一座额刻着“一饭千秋”四个大字的石坊,三者互为映衬,构成庄严的场景。如今,祠和石坊都消失了,剩下这座孤亭默默地向游人倾诉当时此地所发生的故事。
方饭亭是方形四柱的石亭,后来只剩下断柱残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重新修建,形貌大体保持原样,外加八角亭覆盖。石亭中央竖着一座高约二米的花岗石碑,刻着文天祥半身画像,那是建亭十三年后惠州郡守甘公亮从江西文氏家族的藏本中摹来,与今本《辞海》中的画像一模一样。像的上方,篆刻着文天祥牺牲前写在衣带上的绝笔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展现了文天祥的崇高品格。
如今,文天祥这顿饭的炊烟,早已被岁月的流风吹得无踪无影,可是五岭坡依然令人梦系神萦,这顿饭的故事也将永远铭刻在史册上。
【自主学习】
正音
(1)德祐 (2) 邂逅 (3)纾祸 (4) 觇北
(4)献谄 (6) 诟虏帅 (7)贵酋 (8)羁縻
(9)殆例 (10)毗陵 ( http: / / www.21cnjy.com ) (11)二阃 (12)愧怍 (13)巡徼 (14)檄文 (15)余僇 (16)号呼靡及
答案:
(1)( yòu ) (2)( xiè )( hòu ) (3)( shū ) (4)( chān )
(5)( chǎn ) (6)( gòu ) (7)( qiú ) (8)( jī )( mí )
(9)( dài ) (10)( pí ) (11)( kǔn ) (12)( zuò )
(13)( jiào ) (14)( xí ) (15) lù ) (16)(háo )( mǐ )
2、辨形
抒 糜 缪 檄 谬 缴
纾 縻 戮 徼
答案:
抒情 糜烂 绸缪 檄文
谬误 缴纳
纾难 羁縻 戮力 徼求
3、通假字
(1)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通“俱”。全,都,作副词。)
(2)贾家庄几为巡檄所陵迫死缙绅(缙,通“搢”,插)
(3)层见错出(见,通“现”。)
(4)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陵,通“凌”)
(5)主辱,臣死有余僇 (僇,通“戮”)
4、古今异义
(1)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古:没有依托。
今:因清闲而烦闷;言行没有意义而使人讨厌
(2)以至于永嘉
古:到达。
今:表示退一步的副词
(3)初至北营,抗辞慷慨
古:意气昂扬。
今:大方
(4)为巡船所物色
古:搜寻。
今: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
(5)几彷徨死
古:走投无路。
今:犹豫不定,不知往哪里去好
5、一词多义
[间]
A名词jiān
得间奔 ( http: / / www.21cnjy.com )真卅(机会)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缝隙《庖丁解牛》)
扁鹊立有间(一会儿《扁鹊见蔡桓公》)
出没于长淮间(之间)
B动词jiàn
中间崩倒之声(夹杂《口技》)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曹刿论战》)
C量词jiān
安得广夏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D副词jiàn
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有时)
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悄悄地,秘密地《陈涉世家》)
[靡]
A动词mǐ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倒下《曹刿论战》)
相如传目叱之,左右皆靡(后退《廉颇蔺相如列传》)
B动词mí
徒靡弹药,无益吾事(浪费《冯婉贞》)
C形容词mǐ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奢侈《训俭示康》)
D副词mǐ
天高地迥,号呼靡及(无,不。靡及:达不到)
[如]
A动词
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往……去,到……去)
劳苦功高如此(像《鸿门宴》)
固不如也(比得上《鸿门宴》)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唯恐,就怕《鸿门宴》)
B介词
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按照《狱中杂记》)
其如土石何(“如……何?”固定句式,“把……怎么样”《愚公移山》)
6、词类活用
A.名词作状语
北虽貌敬(貌:表面上)
予分当引决(分:按名份)
草行露宿(草:在荒野里。露:在露天下)
日与北骑相出没(日:每天) 吾衣冠(衣冠:穿衣带帽)
B.形容词作动词
北亦未敢遽轻吾国(轻:轻视)
C.名词作动词
道海安、如皋(道:取道)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前:走上前)
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前:走上前)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下:下达)
D.动词作名词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7重点句式
(1)所+动词,组成“所”字结构的名词性短语。
莫知计所出(此句活译为“谁都想不出办法来”。)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住的……”,作“舍”的定语)
(2)“为”与“所”相呼应,表示被动
为巡船所物色
为巡徼所陵迫死
8、偏义复词
不复顾利害(偏指“害”,危害)
【合作探究】
结构透析
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4段)自叙出使元营所遭遇的种种磨难。
第二部分(1~4段)历数十八种险恶遭遇,抒发痛苦的心情。
第三部分(1~4段)说明写作情况和结集的目的,题名。
2、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写作特点]
1. 本文记叙,抒情,议论很完美地结合。表现在:
①在记叙的基础上抒情。例如第2 ( http: / / www.21cnjy.com )段,写被驱北上时,指出“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这里包含着克制内心无限痛苦的强烈感情。这是在记叙基础上的抒情,而抒情中又带有议论成分。
②在叙事的前后,用有强烈感彩的词句直接抒情。例如第4段关于生与死的问题,文中用大段抒情与描写相结合的文字表达心境。
③有时将感情融入叙事。如第3段,既写出了当时由中兴有望到无可投奔的处境,又反映出作者由兴奋而悲愤的急剧变化的感情。
2.语言生动而准确,特别是动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使用。如文中表现行踪的动词,表示离开某地用“去(京口)”表示前往某地用“如(扬州)”“趋(高邮)”;表示到达某地用“至(海陵)”,“来(三山)”;表示经由某处用“过(瓜州扬子桥)”,“道(海安、如皋)”,“历(吴门毗陵)”。此外,动词“奔”“变”“诡”“行”“宿”“出”“没”“穷饿”“呼号”“避”“渡”“入”“展转”都准确地表明了活动地点,也表达了作者心情急切、紧张和经历的坎坷。
4、文天祥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出使北营的?
明确:是在“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当时元兵已迫近国都门外,出战、坚守、迁都全都来不及实施)的严重形势下出使北营的。
5、文天祥既然“分当引决”,为什么却又“隐忍以行” ?
明确:“将以有为也”(“以”后省代词“此”。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句可译为:是打算借此机会有所作为啊!这句话出自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
6、第五段写“九死一生”经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排比、 间隔反复。说明环境险恶,表现了作者为解救国难视死如归的思想感情。
7、诗集结集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以《指南录》命名
明确:目的是“将藏之于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打算把它藏在家里,使后世人阅读它,同情我的志向啊。文天祥的志向是什么?中兴复国。)取诗集中《扬子江》一诗“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句意命名,表达了作者心指南宋、冒死南归的一片忠贞爱国之情。
【随堂检测】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呜呼!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诋大酋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死;骂逆贼当死;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屡当死;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几自刭死;经北航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真州逐之城门外,几徬徨死;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竟使遇哨,无不死;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坐桂公塘土围中,骑数千过其门,几落贼手死;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至高邮,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无日而非可死;至通州,几以不纳死;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呜呼!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1.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殆:危险 B.诋大酋当死 诋:责骂
C.竟使遇哨,无不死 竟使:假使 D.去京口,挟匕首以备不测 去:离开
1. A(殆:接近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1)凡三百里,北与寇往来其间,
(2)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B.(1)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2)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C.(1)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
(2)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造噪而相逐
D.(1)制府檄下,几以捕系死
(2)以小舟涉鲸波
2.A(代词。B项,前一个“之”助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后一个“之”,代词;C项,前一个“相”,副词,表示相互间的关系;后一个“相”,代词,“我”;D项,前一个“以”介词,表原因;后一个“以”,借此,“用”“凭借”)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文天祥“死里逃生”经历的一组是( )
①维扬帅下逐客之令
②变姓名,诡踪迹
③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④渡扬子江,入苏州洋
⑤夜趋高邮,迷失道,几陷死 ⑥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⑤⑥ D.①②④
3.C (把握“死”的含意①表现文天祥忧思国难;③表现文天祥舍家为国的义举;⑤表现文天祥“险象环生”的处境)
4.下列对选段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中有关“约以连兵大举”等内容的记述,反映了文天祥从元营逃往南宋后就投身于联络宋军,组织抗元的斗争之中。
B.作者在第二段中以九死一生的经历表达了以身许国的决心。愿投身军旅,作为行军的先锋,雪洗国家的耻辱,恢复高祖的帝业。
C.这两段文字追述了作者从元营逃往南宋途中所遭遇的各种磨难。作者的经历可谓是历尽艰险,死里逃生。
D.第二段首尾以感叹词“呜呼”相呼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强烈抒发了作者满怀忠贞爱国的热忱,却无人理会的痛苦心情,揭示了南宋朝廷“境界危恶,层见错出”的生存危机。
4.D(不单指南宋朝廷“元朝都城”应为“元军军营”)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5~8题。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咸淳九年,起1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2江万里。万里素3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4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5赣州。德祐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天祥曰:“第6国家养育臣庶7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8之,庶9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10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11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1起:提拔,举用。2故相:原丞相。3素:一向。4其:大概。5知:任知州。6第:既然。7庶:平民,百姓8徇:通“殉”。9庶:但愿,期望10寻:不久。11麾:招手。
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 ( http: / / www.21cnjy.com )确的一项是( )
A.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 对策:对付的策略
B.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 养育:养活、抚养
C.吾深恨于此 深恨:非常遗憾
D.天祥临刑殊从容 从容:沉着镇静
5.A(对策:对答皇帝有关政治、经济的策问)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相同的一组是(____ )
A.因见故相江万里 B. 君其勉之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 D. 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 失其所与,不知
6 C(以:凭……的身份,介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A项,前一个“因”副词,“于是”;后一个“因”,介词,“依靠”;B项,前一个“其”,语气词,表示期望;后一个“其”,代词,“这”;D项,前一个“与”介词,“跟”“和”;后一个“与”,动词,“结交”)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文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祥有“志节”的一组是( ) 字串5
①捧诏涕泣 ②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③尽以家赀为军费 ④左右命之拜,不拜 ⑤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 ⑥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7.B (①表现文天祥忧思国难;③表现文天祥舍家为国的义举;⑤表现文天祥“险象环生”的处境)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一项是( )
A.咸淳九年,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时遇见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容色改变,认为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在有志节的文天祥身上。
B.德祐元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发郡中豪杰”响应,有众万人,并倾尽家财为军费,领兵入卫。
C.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时据理力争,遭到元方的扣押,被带到镇江,后来趁夜色逃离,最后来到温州。
D.至元十五年,元将张弘范兵突至,文天祥在五坡岭被执。崖山被攻破后,文天祥被送往京师。元朝百般劝降,他坚决不屈服,最后从容就义。
8.C(“元朝都城”应为“元军军营”)
【美文欣赏】
文天祥千秋祭
卞毓芳 一
怦然令我心跳的,是他已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七百六十岁。七个多世纪,一个不朽的生命,从南宋跨元、明、清、民国昂昂而来,并将踏着无穷的岁月凛凛而去。他生于公元1236年。当他生时,“直把杭州作汴州”的临安朝廷,已经危在旦夕,人们指望他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然而,毕竟“独柱擎天力弗支”,终其一生,他没能,也无法延续赵宋王朝的社稷。他就在四十七岁那年化作啼鹃去了。当他死时,不,当他走向永生,九州百姓的精神疆域,陡地竖起了又一根立柱,虽共工也触不倒的擎天玉柱。
他是状元出身,笔力当然雄健,生平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的煌煌笔墨,正不知有凡几。只是,真正配得上他七百六十岁生命的,则首推他在零丁洋上的浩歌。那是公元1279年,农历正月,他已兵败被俘,恰值英雄末路,在元军的押解下,云愁雾惨地颠簸在崖山海面。如墨的海浪呵,你倾翻了宋朝的龙廷,你噬碎了孤臣的赤心。此一去,“百年落落生涯尽,万里遥遥行役苦。”“以身殉道不苟生,道在光明照千古。”无一丝一毫的张惶,在这生与死的关头,他坦然选择了与国家民族共存亡。但见,一腔忠烈,由胸中长啸而出,落纸,化作了黄钟大吕的绝响。这就是那首光射千古的七律《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假如文天祥在这时候就死去,结局又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怎样?毫无疑问,他是可以永生的了。南宋遗民清楚这一点。所以,他的战友,庐陵人王炎午,才在他被押往北方的途中,张贴了数十份《生祭文丞相文》,疾呼:“大丞相可死矣!”敦促他舍身取义,保全大节。他自己又何尝不明白这一点。因此,一路上才又是服毒,又是绝食,自谓“惟可死,不可生”。然而,且慢———打量历史,我们只能作这般理解———日月还要从他的生命摄取更多的光华;社会还要从他的精神吸收更多钙质;盘古氏留下的那柄板斧,需要新的磨刀石;长江和黄河,渴求更壮美的音符。一句话,他的使命还没有结束。于是,同年10月,他就在一种求死不得、欲逃又不能的状态下抵达元大都燕京。
漫长的囚禁生涯开始了。
站在文明文化的角度看,这是人类的一场 ( http: / / www.21cnjy.com )灾难。一个死去七百年犹然光芒四射的人物,一个再过七百年将依然如钻石般璀璨的人物,当年,他生命的巅峰状态,却是被狭小的土牢所扼杀,窒息。且慢,正是站在文明文化的角度看,这又是人类的一大骄傲。迄南宋以来,不,迄有史以来,东方爱国主义圣坛上一副最具典型价值的人格,恰恰是在元大都兵马司的炼狱里丰盈,完满。
说到文天祥的崇高人格,我们不能不想到那些 ( http: / / www.21cnjy.com )撼天地、慑鬼神的诗篇。请允许我在此将笔稍微拐一下。纵观世界文学史,最为悲壮、高亢的诗文,往往是在人生最激烈、惨痛的漩涡里分娩。因为写它的不是笔,是生命的孤注一掷。这方面,中国的例子读者都很熟悉,就不举了。国外太大,姑且画一个小圈子,限定在文天祥同一时代。我想到意大利的世界级诗人但丁,他那在欧洲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神曲》,便是在流亡生活里苦难的阶段孕育。圈子还可以再画小,比如威尼斯旅行家,仅仅早文天祥四年到达燕京的马可·波罗,日后也是在热那亚的监狱里,口述他那部蜚声世界的游记。本文前面提到的太史公司马迁和南唐后主李煜,亦无例外,他二人分别是在刑余和亡国之后,才写下可歌可泣的力作。观照文天祥,情形也是如此。在他传世的诗文中,最为撼人心魄的,我认为有两篇。其一,就是前
文提到的《过零丁洋》;其二,则在囚禁中写下的《正气歌》。
你想知道《正气歌》的创作过程吗?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该说,文天祥早就在酝酿、构思了。让我们把镜头摇到公元1281年夏末的一个晚上。那天,牢房里苦热难耐,天祥无法入睡,他翻身坐起,点起案上的油灯,信手抽出几篇诗稿吟哦。渐渐地,他忘记了酷热,忘记了弥漫在周围的恶气浊气,仿佛又回到了“夜夜梦伊吕”的少年时代,又成了青年及第、雄心万丈的状元郎,又在上书直谏、痛斥奸佞,倡言改革,又在洒血攘袂,出生入死,慷慨悲歌……这时,天空中亮起了金鞭形的闪电,随后又传来了隐隐的雷声,天祥的心旌突然分外摇动起来。他一跃而起,摊开纸墨,提起
笔,悬腕直书: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文天祥驻笔片刻,凝神思索。他想到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幼熟读的前朝英烈:春秋的齐太史、晋董狐,战国的张良,汉代的苏武,三国的严颜、管宁、诸葛亮,晋代的嵇绍、祖逖,唐代的张巡、颜杲卿、段秀实,他觉得天地间的天气正是充塞、洋溢在这十二位先贤的身上,并由他们的行为而光照日月。历史千百次地昭示,千百次啊;一旦两种健康、健全的人格走碰头,就好比两股涌浪,在大洋上相激,又好比两颗基本粒子,在高能状态下相撞,谁又能精确估出它所蕴藏的能量!又一道闪电在空中划过,瞬间将土牢照得如同白昼,文天祥秉笔书下: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一串霹雳在天空炸响,风吹得灯光不住摇曳,文天祥的身影被投射到墙壁上,幻化成各种高大的形状,他继续俯身狂书: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室外,突至的雨点开始鞭抽大地。室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祥前额也可见汗淋如雨。然而他顾不得擦拭,只是一个劲地笔走龙蛇。强风吹开了牢门,散乱了他的头发,鼓荡起他的衣衫,将案上的诗稿吹得满屋飘飞,他兀自目运神光,浑然不觉。天地间的正气、先贤们的正气仿佛已经流转灌注到了他的四肢百骸、关关节节!
啊啊,古今的无穷雄文宝典,在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儿都要黯然失色。这不是寻常诗文,这是中华民族的慷慨呼啸。民族精魂在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常常要推出一些人来为社会立言。有时它是借屈原之口朗吟“哀民生之多艰”,有时它是借霍去病之口朗吟“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一次,便是借文天祥之口朗吟《正气歌》。歌之临空,则化为虹霓;歌之坠地,则凝作金石。五岳千山因了这支歌,而更增其高;北斗七星因了这支歌,而益显其明;前朝仁人因了这支歌,而大放光彩;后代志士因了这支歌,而脊梁愈挺。至此,文天祥是可以“求仁得仁”、从容捐躯的了,他已完成在尘世的使命,即将跨入辉煌的天国。
“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写完最后四句,文天祥掷笔长啸。室 ( http: / / www.21cnjy.com )外,滂沱大雨裂天而下,夹杂着摧枯拉朽的电闪雷鸣,天空大地似乎将要崩裂交合了。天祥凝立不动,身形俨如一尊山岳!
【同步达标】
一、积累与体验
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荟萃(cuì) 缙绅(jìn) 纾祸(shū) 翌日(yì)
B 遽然(jǜ) 羁縻(mí) 诟病(gòu) 造诣(yì)
C 诋毁(dǐ) 庶几(jǐ) 酋(qiǘ)长 彷徨(páng)
D 愧怍(zuò) 自刭(jǐng) 巡徼(jiào) 檄文(xí)
1.C (“几”应读“jī”)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予自度不得脱/何不改乎此度
B 夜则以兵围所寓所/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C 竟使遇哨,无不死/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D 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微斯人,吾谁与归
2.D(微:无、没有。A项,估计/度;B项,率领/凭借……身份;C项,假使/到……终了的时候)
3.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B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C 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D 如高沙,常恐无辜死
3.D(无辜:无罪。A项,行为:(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个词,此句意为“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祸患;(今)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B项,可以:(古)两个词,“可以凭借”;(今)助动词,表示可能或许可;C项,遗体:(古)留给(自己)的身体;(今)死者的尸体或动植物的残留物质]
4.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B 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
C 行城子河,出入乱石中
D 请罪于母,母不许
4. C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其他各句均为倒装句)
5.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
A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B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C 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
D 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5. B (均为名词活用为状语)
二、阅读与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辛仲甫,字之翰,汾州 ( http: / / www.21cnjy.com )孝义人。仲甫少好学,及长,能吏事,伟姿仪,器局沉厚。周广顺中,郭崇掌亲军,置仲甫掌书记。显德初,出镇澶渊,仍署旧职。崇所亲吏为厢虞候,部民有被劫者,诉阴识贼魁,即捕盗吏也,官不敢诘。仲甫请自捕逮,鞫之,吏故稽其狱。仲甫曰:“民被寇害而使自诬服,蠹政甚矣,焉用僚佐为 ”请易吏以雪冤愤。崇悟,移鞫之,乃得实状。
太祖受命,以崇为监 ( http: / / www.21cnjy.com )军。陈思诲密奏崇有奸状,上怒且疑,遣中使驰往验之。未至,崇忧懑失据,谓宾佐日:“苟主人不察,为之奈何 ”皆愕相视。仲甫曰:“皇帝膺运,公首效节,军民处置,空循鲎度,且何以加辞 第远侦使者,率僚属尽郊迎礼,听彼伺察,久当自辨矣。”崇如其言。使者至,视崇无他意,还奏,上大喜,归罪于思诲。
乾德五年,入拜右补阙,出知光州。州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横河与城直,会霖潦暴疾,水溢溃庐舍。仲甫集船数百艘,军资民储,皆赖以济。六年,移知彭州。州卒诱营兵及诸屯戍,谋以长春节宴集日为乱。属春初,仲甫出城巡视,见壕中草深,意可藏伏,命烧雅之。凶党疑谋泄,有自首者。禽百余人,尽斩之。先是州少种树,暑无所休。仲甫课民栽柳荫行路,郡人德之,名为“补阙柳”。太祖问群臣文武兼资者为谁,赵普以仲甫对。
太平兴国初,迁起居舍人,奉使契丹。辽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问:“党进何如人 如进之比有几 ”仲甫曰:“国家名将辈出,如进鹰犬材耳,何足道哉!”辽主欲留之,仲甫日:“信以成命,义不可留,有死而已。”辽主竟不能屈。使还,以刑部郎中知成都府。既至,奏免岁输铜钱,罢榷酤,政尚宽简,蜀人安之。八年,加右谏议大夫。时彭州盗贼连结为害,诏捕未获。仲甫诱令自缚诣吏者凡百余人,余因散去。
淳化二年,出知陈州。代归,会蜀有寇,以仲甫素著恩信,将令舆疾招抚,以疾未行。咸平三年卒,年七十四。 《宋史·卷二六六》
6.下列各句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吏故稽其狱 狱:案件
B.第远侦使者 第:但,只管
C.军资民储,皆赖以济 济:救济
D.以刑部郎中知成都府 知:主持、掌管
6.(3分)C(济:渡,输送)
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全都能够直接表明辛仲甫“能吏事”的一项是(3分)( )
①周广顺中,郭崇掌亲军,署仲甫掌书记 ②请易吏以雪冤愤
③仲甫集船数百艘,军资民储,皆赖以济 ④仲甫课民栽柳荫行路
⑤信以成命,义不可留,有死而已 ⑥仲甫诱令自缚诣吏者凡百余人,余因散去
A.①③⑥ B.②③⑥ C.②⑤⑥ D.①③④
7.(3分)B (①交待辛仲甫担任的官职;⑤表现辛仲甫对国家的忠诚)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彭州士兵谋划在长春节宴会之日进行叛乱被仲甫识破,他出城巡视,命人将护城河中很
深的草烧光、拔除,避免贼人隐藏埋伏,叛乱者见辛阴谋败露前来自首。
B.太平兴国初年,辛仲甫担任起居舍人,奉命出使契丹。契丹皇帝请他评价党进是什么样的人,辛仲甫的回答收到了提升大宋国威的效果。
C.在成都时,辛仲甫关注民生,为政崇尚宽厚简便,上奏免除成都府每年上交朝廷的铜钱,废除官府对酒的专卖,蜀人因此得以安居乐业。
D.辛仲甫担任陈州知州任职期满后回到朝廷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碰上蜀地贼寇作乱,朝廷准备让他抱病前去招抚,由此可见朝廷对他非常信任。
8.(3分)A(辛仲甫未识破彭州士兵叛乱的计划)
9.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9分)
(1)部民有被劫者,诉阴识贼魁,即捕盗吏也,官不敢诘。
译文:
(2) 军民处置,空循鲎度,且何以加辞
译文:
(3)仲甫课民栽柳荫行路,郡人德之,名为“补阙柳”。
译文:
9.(1)所辖百姓有被抢劫的,说自己暗中认出贼寇的首领,就是捕盗的官吏,官府不敢追究。
(2)军队百姓的治理安排,全都依照寻常法度,(朝廷)将凭什么给您加罪名呢?
(3)辛仲甫督促百姓栽种柳树遮蔽道路,老百姓都非常感激他,因此将柳树命名为“补阙柳”。
【参考译文】
辛仲甫,字之翰,汾州孝义人。仲甫自幼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长大后,擅长吏事,姿态丰伟,仪表堂堂,有才能器量,见识深远。后周广顺年间,郭崇掌管亲军,让仲甫担任掌书记。显德初年,郭崇外出镇守澶渊,仍让辛仲甫担任旧职。郭崇一个亲信官吏任厢虞候,所辖百姓有被抢劫的,说自己暗中认出贼寇的首领,就是捕盗的官吏,官府不敢追究。仲甫请求亲自去逮捕此人,并对他进行审讯,吏人故意拖延这个案子,仲甫说:“百姓被贼寇侵害却让他们无辜服罪,是政事腐败到了极点,还要政府官员做什么呢 ”请求更换官吏以洗刷冤愤。郭崇终于醒悟,异地审查讯问,才查出实情。
太祖登基,任命郭崇为监军。陈思诲密 ( http: / / www.21cnjy.com )奏郭崇有不轨行为,太祖大怒但又心存疑虑,于是派遣使者前去查验此事。使者还没有到,郭崇担心烦闷得无所适从,对宾客和随从说:“如果主上不能了解实情,我该怎么做呢?”众人都愕然相视,不知所措。辛仲甫说:“皇帝受天命而称帝,您首先效忠,军队百姓的治理安排,全都依照寻常法度,(朝廷)将凭什么给您加罪名呢?您只要远远地探知使者的情况,率领下属尽郊迎的礼节,任使者去探访调查,时间长了事情自然会明白。”郭崇就按照辛仲甫说的去做。使者到了以后,(经过探查)看郭崇并没有不轨之意,于是回去把情况报告给皇上,皇上大喜,反过来治了陈思诲的罪。
乾德五年,仲甫入朝,拜右 ( http: / / www.21cnjy.com )补阙,出任光州知州。州境有横河与城相对,适逢久雨不停河水暴涨,大水冲毁了房屋田舍。仲甫调集了几百艘船只,使得军用物资和民用储备都因此得以流通补给。六年,调任彭州知州。彭州士兵引诱营兵和各屯守军,谋划在长春节宴会之日进行叛乱。时值初春,仲甫出城巡视,见到护城河的草长得很深,想到可以隐藏埋伏,便命人将草烧光、拔除。叛乱者因此怀疑是自己的阴谋泄露,便有人前来自首。仲甫捕获了一百多人,将他们全部斩杀。在此之前彭州种树很少,夏天没有休息乘凉的地方。仲甫督促百姓栽种柳树遮蔽道路,老百姓都非常感激他,因此将柳树命名为“补阙柳”。太祖问众大臣中有谁是文武兼备的,赵普拿辛仲甫来回答皇上。
太平兴国初年,升为起居舍人,奉命出使契 ( http: / / www.21cnjy.com )丹。契丹皇帝问他:“党进是什么样的人 宋国像党进这样的人有多少 ”仲甫说:“国家名将相继涌现而出,像党进这样的不过是供驱使之辈,哪里值得一提!”契丹皇帝想将他留在辽国,仲甫说:“从守信用上说我要完成使命,从道义上说我不可以留下,如果一定要留我,我只有一死。”契丹皇帝最终也没能使他屈服。出使回国后,以刑部郎中任成都知府。到成都后,上奏免除成都府每年上交朝廷的铜钱,废除官府对酒的专卖,为政崇尚宽厚简便,蜀地百姓因此得以安居乐业。八年,被加封为右谏议大夫,彭州盗贼不断为害作乱,朝廷下诏缉捕却未能抓获。经过仲甫的诱导劝说,这些人中将自己捆绑起来到官吏处自首的达到一百多人,剩下的也因此解散。
淳化二年,担任陈州知州。任职期满回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朝廷,正碰上蜀地贼寇作乱,因为辛仲甫一向有很高的恩德和威信,准备让他抱病前去招抚,因为生病未能前往。咸平三年去世,享年74岁。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尉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
议曰:先王立礼,所以进人也;明罚,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齐政也。夫枕干雠敌,人子之义;诛罪禁乱,王政之纲。然则无义不可以训人,乱纲不可以明法。故圣人修礼理内,饬法防外,使夫守法者不以礼废刑,居礼者不以法伤义;然后暴乱不作,廉耻以兴,天下所以直道而行也。
然按之国章,杀人者死,则国家画一之法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之不二,元庆宜伏辜。又按《礼》经,父雠不同天,亦国家劝人之教也。教之不苟,元庆不宜诛。然臣闻在古,刑之所生,本以遏乱。仁之所利,盖以崇德。今元庆报父之仇,意非乱也;行子之道,义能仁也。仁而无利,与乱同诛,是曰能刑,未可以训。元庆之可宥,显于此矣。然而邪由正生,理心乱作。昔礼防至密,其弊不胜;先王所以明刑,本实由此。今傥义元庆之节,废国之刑,将为后图,政必多难;则元庆之罪,不可废也。何者?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雠,其乱谁救?故圣人作始,必图其终,非一朝一夕之故,所以全其政也。故曰:“信人之义,其政不行。”且夫以私义而害公法,仁者不为;以公法而徇私节,王道不设。元庆之所以仁高振古,义伏当时,以其能忘生而及于德也。今若释元庆之罪以利其生,是夺其德而亏其义;非所谓杀身成仁,全死无生之节也。
如臣等所见,谓宜正国之法,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嘉其徽烈,可使天下直道而行。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谨议。
(选自陈子昂《复仇议状》,略有删改)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王立礼,所以进人也 进:提拔
B.元庆宜伏辜 辜:罪
C.教之不苟,元庆不宜诛 苟:马虎
D.然后旌其闾墓 旌:表彰
10.A(进:使……上进)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居礼者不以法伤义 仁之所利,盖以崇德
B.
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今已亭亭如盖矣
今若释元庆之罪以利其生 编之于令,永为国典
C. D.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苟全性命于乱世
11.D(均为介词“在”A介词“因”/介词“与”。B连词/名词,“车盖”。C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议论文,文章谈法说礼,先叙后议,叙议结合,通过徐元庆“手刃父仇,束身归罪”这一案例,阐明了“礼”与“法”的辩证关系。
B.作者认为,对徐元庆不予处置,于法不容;予以处置,于礼不合。这就是徐元庆案的特殊性,这也暴露了封建社会“礼”与“法”的矛盾。
C.在作者看来,徐元庆杀害朝廷命字,虽然触犯“国章”,有违“政纲”,但为父报仇,情有可原,束身归罪,勇气可嘉,所以其罪可恕。
D.作者认为,徐元庆之所以孝义高尚超过古人,正义的行为使当时的人佩服,是因为他舍生忘死达到了道德标准,这个道德标准是符合礼义的。
12.C(“其靠可恕”错)
13.把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爽为县吏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傥义元庆之节,废国之刑,将为后图,政必多难;则元庆之罪,不可废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1)(徐元庆的)父亲徐爽被县吏赵师韫杀害,(为报父仇)元庆卖身为奴,最终亲手杀死了县吏,(然后)捆起自己,投案自首。
(2)现在如果认定元庆的孝道是正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而)废除国家的刑法,(将此)作为将来的法规,国农业用地必然多灾多难,那么元庆所犯的罪行就不可免除了。
附:参考译文:
我看见同州下邽人徐元庆(的案子),他的父亲被县吏赵师韫杀害,(为报父仇)元庆卖身为奴,最终亲手杀死了县令,然后捆起自己,投案自首。
我认为:先王制订 ( http: / / www.21cnjy.com )礼义,是用来约束人们,使其上进的;严明刑罚,是用以整顿政治的,枕着武器,伺机报仇,是为人子女的孝义,惩杀罪人,防止作乱,是帝王统治天下的政纲。既然如此,那么没有孝义就不能教育人民,政纲是混乱就不能严明法制,所以圣人制订礼制,治理人们的思想,整饬法令,约束人们的行动,使这些掌管法制的人不因礼义而废弃刑律,遵守礼制的人不因法规而妨害礼义,这以后暴乱才会不发生,廉洁知耻之风就能蔚然兴起,天下就按正道顺利发展了。
然而,依据国家法律,杀人的人应当处 ( http: / / www.21cnjy.com )死,这是国家统一的法规执法不能两样,元庆应该伏罪,又据《礼》,父仇不共戴天,也是国家勉励人尽孝的教化内容;教化不能马虎,元庆不应处死,但我听说从前刑罚的产生,本来是用来制止暴乱的,讲求仁德可获取益处,人们大都崇尚德行。今天元庆报杀父之仇,本意不是作乱,只是尽子女的孝义,教子属于仁德,讲仁德却得不到益处,与作乱一样同被处死,这虽叫执法不二,却不能用来教育人,在这一点,就可公开宽恕元庆的罪刑,但是,如能使邪恶有了合法的产生根源,作乱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从前用礼教进行周密的防范,它的弊端数不胜数,先王之所以严明刑罚,根本原因就在这里,现在如果认定元庆的孝道是正义的,废除国家的刑为,(将此)作为后来的法仙,国家必然是多灾多难,那么热爱亲人而互相仇视,冤冤相报,造成的混乱,谁可挽救?圣贤君主开始做一件事,必定考虑到它的后果,而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因而必须使法律全面完备,所以说,发扬人们的正义,势在必行,况且因孝义而妨害公法,是仁德的人所不做的,用公法迁就私情的行为,王道就不能施行,徐元庆之所以教义高尚超过古人,正义的行为使当时的人佩服,是因为他舍生忘死达到了道德标准,今天如果赦免了元庆的罪行而让他快乐地活着,就是磨灭了他的德行,损伤了他的义节,就不是所说的杀身成仁,舍身全节的节操了。
依我辈所见,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法律 ( http: / / www.21cnjy.com ),按照刑律处死元庆,然后在他的墓前立碑表彰,赞颂他的美好节操,这样,可以使天下按正道顺利发展。把这个案件载入国家法律,永远作为国家法典,恭谨呈上建议。
三、表达与交流
14.请用下面杂乱的句子,补全下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幅有关文天祥的对联.
①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 ;
敢问何谓浩然正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②正气贯人寰, ;
明禋崇庙观, 。
A.古谊若龟 B.丹心碧血照千秋
C.镇地为河岳 D.河岳日星传万世
E.忠胆若铁石 F.天为日星
14、
①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古谊若龟鉴,忠胆若铁石;
敢问何谓浩然正气,镇地为河岳,丽天为日星。
②正气贯人寰,河岳日星传万世;
明禋崇庙观,丹心碧血照千秋。
15.从表达的连贯、得体的角度看,下面的语段有两处存在问题.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我社出版的《生命流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陈峰著,散文随笔集),②是一本与知己倾谈的书。③一册在手,④灵魂的香味便扑面而来。⑤装帧精美,⑥大方的设计,⑦新颖的编排,⑧显示了制作者的用心。⑨有缘者务必昀书阅览。
答:⑴( )处(只写序号)的( )改为( )
⑵( )处(只写序号)的( )改为( )
15.参考答案:(1) ⑤处“装帧精美”改为“精美的装帧” (2) ⑨处“务必”改为“不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