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必修3第三章第二节特异性免疫反应(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浙科版必修3第三章第二节特异性免疫反应(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09-16 16:52: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 我们生活的环境中生活着许多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可是我们并没有因此而经常生病,这是为什么呢?问题探讨§1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 的非特异性防卫免 疫免疫
是指身体对抗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的能力。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体表屏障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反应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反应)非特异性防卫
(非特异性免疫)一、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体表屏障物理屏障化学防御:皮肤和消化、呼吸、泌尿、 生殖
等管道的黏膜(阻挡病原体穿过):皮肤表面的角质细胞;
皮肤中的油脂腺分泌的油脂;
呼吸道、消化道黏膜能分泌溶菌酶;
胃液等的强酸性能杀灭病原体。 (1)皮肤 起屏障作用,防止病原体进入人体, (2)皮肤、呼吸道分泌物有杀菌作用 (3)呼吸道 黏膜上的纤毛摆动,清除异物和病菌 (4) 泪液中溶菌酶,胃液中胃酸能杀死病菌第二道防线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巨噬细胞人体第二道防线组成 :
功能 :白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血浆蛋白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 它们对人体的作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能对多种病原体产生免疫防御作用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的阻挡作用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体液中溶菌酶使细菌溶解(皮肤和黏膜组成)(白细胞、血浆蛋白和杀菌物质组成)二、非特异性防卫(非特异性免疫)白细胞、血浆蛋白等消灭病原体2、非特异性免疫特点: 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
特点:人人生来就有,不具特异性,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特殊在能守也能攻.疼 痛:发 热:肿 胀:发 红:局部炎症反应多肽类物质引发神经冲动毛细血管扩张增强白细胞的免疫功能组织液增多脓 液:黄色粘稠液体 死亡的白细胞、坏死组织及细胞;
死亡细菌;
活的白细胞。脓液的出现说明身体正在克服感染例1、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
A. 淋巴细胞与抗原结合
B. 皮肤的阻挡作用
C. 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
D. 巨噬细胞吞噬病毒B例2、下列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的是:
A. 唾液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B. 呼吸道纤毛摆动对病菌的排除作用
C. 血浆蛋白对病原体的破环作用
D. 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C例3、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
A.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B.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C.体液大量流失
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B例3、下列各项,不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A.接种牛痘的人不会得天花
B.体液中杀菌物质杀灭病原体
C.泌尿、生殖等管道黏膜的屏障
D.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A例4、当人体受到病原体感染时,体内白细胞可将其吞噬、消化并清除这种免疫反应是
A.免疫的第一道防线
B.先天具有的
C.针对某种抗原的
D.通过抗体起作用的B例5、皮肤受损时,人体会释放一种多肽类
物质,该物质的综合作用效果是
A.使人产生痛觉 B.使皮肤变红
C.使局部体温升高 D.阻挡病原体进入D例6、皮肤受损导致病原微生物进入机体后,
从毛细血管钻出来并进入受损部位的组织
间隙、发挥吞噬病原微生物作用的是
A.中性粒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D.血糖A预习第二节 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免疫应答包括:细菌、病毒、移植器官、花粉、自身组织(癌细胞)等抗原可以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抗体B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能与特定抗原结合的受体分子(特殊蛋白质)免疫球蛋白,有特异性
在细胞外体液中产生。一、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淋巴细胞的分化效应T细胞 记忆T细胞效应B细胞 记忆T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细胞毒T淋巴细胞 通过免疫能够识别 “自己”、
排除 “非己”
免疫除了能守能攻还特殊在哪儿?1、体内如何识别入侵者?2、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一类什么物质?有什么特性? 特异的糖蛋白分子,所有的体细胞上都存在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MHC,每个人的白细胞都认识这些自身MHC的身份标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二、淋巴细胞如何识别入侵者 病原体侵入→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抗原降解成肽→与巨噬细胞的MHC结合成抗原-MHC复合体→移到细胞表面呈递出来3、如何呈递抗原?如何启动免疫应答?抗原-MHC复合体与人体淋巴细胞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启动免疫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