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硫与环境保护测试卷 (含解析)高一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4硫与环境保护测试卷 (含解析)高一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6-09 19:0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4 硫与环境保护 测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离子的检验方法正确的是
A.向待测液中先加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白色沉淀不消失,可以确认待测液中含有SO
B.向待测液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可以确认待测液中含有NH
C.向待测液中先加入氯水,再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可以确认待测液中含有Fe2+
D.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并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可以确认待测液中含有Na+
2.下列物质能通过两种单质化合而成的是
A.NO2 B.CuCl2 C.FeCl2 D.SO3
3.由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结论错误的是
A.将蔗糖加入浓硫酸后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浓硫酸可用作气体干燥剂,说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C.铜与浓硫酸共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说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D.常温下浓硫酸可以用铝罐储存,说明铝与冷的浓硫酸不反应
4.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下列生活中的应用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选项 生活中的应用 化学知识
A 技术人员开发高端耐腐蚀镀铝钢板 铝能形成致密氧化膜
B 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具有强氧化性
C 工人将模具干燥后再注入熔融钢水 铁与高温下会反应
D 面包师用小苏打作发泡剂烘焙面包 可与酸反应
A.A B.B C.C D.D
5.对于反应,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氧化剂
B.还原性
C.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D.若反应中转移1mol电子,则生成标况5.6L
6.古诗词、谚语等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有关解读错误的是
A.“煤饼烧蛎房成灰”中的“蛎房”主要成分为CaCO3
B.“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中的“翠色”来自氧化亚铜
C.“司南之杓(勺),投之于地,其柢(勺柄)指南”中“杓”的主要成分为Fe3O4
D.“至于矾现五色之形,硫为群石之将,皆变化于烈火”中“矾”是带结晶水的硫酸盐
7.下列做法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是
A.利用可燃冰代替现有化石能源 B.利用CO2合成全降解塑料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
8.是火箭的固体燃料,发生反应为,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于水含和离子数均为NA
B.反应中还原产物分子数与氧化产物分子总数之比为1∶1
C.分解产生的气体体积为
D.产生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1.4NA
9.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生产、生活中的事例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配制生理盐水 B.燃放鞭炮 C.食物腐烂 D.金属冶炼
10.将锌粉与少量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共收集到混合气体(标准状况),则剩余锌粉的质量为( )
A. B. C. D.
11.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大量使用薪柴为燃料,践行低碳生活
B.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后可用来制生物柴油和肥皂
C.用填埋法处理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
D.含PM2.5(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的空气属于胶体
12.甲、乙、丙三种溶液各含有一种X-(X-为Cl-、Br-或I-)离子,向甲中加淀粉溶液和氯水,则溶液变为橙色,再加丙溶液,颜色无明日显变化。则甲、乙、丙依次含有
A.Br-、Cl-、I- B.Br-、I-、Cl-
C.I-、Br-、Cl- D.Cl-、I-、Br-
13.在一定条件下,钠与O2反应可生成1.5g固体,若将相同质量的钠与80mL 0.50mol/L的盐酸反应,钠恰好完全转化为NaCl,则1.5g固体的成分可能是( )
A.NaOH B.Na2O2 C.Na2O和Na2O2 D.Na2O2和NaO2
14.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①铝土矿
②盐卤(含)溶液无水


⑤溶液无水
⑥溶液
A.③⑥ B.③⑤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二、填空题
15.某工厂以硝酸为原料生产亚硝酸钠,其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按一定计量比在“分解塔”中通和喷入硝酸,若反应后生成的与的物质的量之比恰好为1∶1,则“分解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16.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KMnO4作为强氧化剂,其氧化性随溶液的酸性增强而增大,在酸性介质中还原产物是Mn2+,在中性或碱性介质中还原产物主要是MnO2,试写出在酸性条件下氧化H2O2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工业上可用KClO3溶液与Na2SO3溶液在稀H2SO4存在下制得ClO2气体,试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3)在强酸性混合稀土溶液中加入H2O2,可以将溶液中Ce3+氧化成Ce(OH)4沉淀得以分离,试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4)FeCl3与KClO在强碱性条件下反应可生成K2FeO4和KCl,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17.分析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1)Cl2+2KBr = Br2+2KCl 氧化剂:______;还原剂:_______;
(2)3NO2+H2O =2HNO3+NO 氧化剂:____; 还原剂:____;标出该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双线桥______。
(3)反应2KMnO4+16HCl(浓) =2KCl+2MnCl2+8H2O+5Cl2↑中,当有1 mol氧化剂参加反应时,被氧化的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产生氯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
18.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广泛记载。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涉及到蜡烛与的燃烧反应,反应生成和,该反应一定是___________。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氧化还原反应 D.置换反应
(2)“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涉及到的化学反应为:。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是___________。
(3)宋代《洗冤集录》中记载有“银针探毒”,其原理是:。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还原产物是___________。用双线桥法表示该反应中转移电子数及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___________。
(4)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黑火药是由硫磺粉、硝酸钾和木炭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爆炸时发生的反应为:。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在上述反应中若有硫单质完全反应,被硫单质氧化的单质C的质量是___________g。
19.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请回答下列问题:
(1)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壤着陆,月壤含有,请用氧化物表示该物质_______。
(2)铜与浓硫酸共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神舟十二号全面使用国产芯片,其中制作芯片刻蚀液为硝酸与氢氟酸的混合溶液,其工艺涉及的反应为:
①配平上述方程式,并在方程式上面用“双线桥”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
②该反应中表现的性质:_______,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③反应中转移0.3mol电子时生成标准状况下的NO_______L,将生成的NO完全转化为需要的物质的量为:_____。
20.已知铜在常温下能被稀硝酸溶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3Cu+8HNO3=3Cu(NO3)2+2NO↑+4H2O。
(1)用双线桥法分析上述反应(只需标出电子得失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
(2)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____;
(3)硝酸在反应过程中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硝酸没有全部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没有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硝酸占总硝酸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反应中转移了0.6mol电子,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_________。
21.钠和钠的化合物有许多重要的用途,碳酸钠可与氯气发生反应,涉及的反应如下:
(1)用双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个数之比是_________,若1个被氧化时,转移的电子是_________个。
(4)少量的钠应保存在_____中;钠着火时应采取的灭火措施是_________,不能用水灭火,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涉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在实验室配制好的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时发生的离子反应是__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A.加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若沉淀为亚硫酸钡也符合,则原溶液中可能有硫酸根离子或亚硫酸根离子,故A错误;
B.向待测液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是氨气,证明待测液中含有NH4+,故B正确;
C.向待测液中先加入氯水,再滴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可以确认此时溶液中含有Fe3+,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原来就存在的铁离子还是亚铁离子被氧化来的,无法判断亚铁离子是否存在,故C错误;
D、焰色反应:用铂丝蘸取待测液并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火焰呈黄色,可以确认待测液中含有钠离子,玻璃中含有钠元素,不能用玻璃棒代替铂丝作焰色反应的实验,故D错误;
故选B。
2.B
【详解】A.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NO,故A错误;
B.氯气与Cu反应生成氯化铜,故B正确;
C.氯气与铁反应生成三氯化铁,故C错误;
D.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故D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之间的反应,明确物质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注意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将变价金属氧化为最高价,硫具有弱氧化性,能将变价金属氧化物较低价态.
3.D
【详解】A.蔗糖加入浓硫酸,会碳化,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A正确;
B.浓硫酸可以作气体干燥剂,利用了浓硫酸的吸水性,B正确;
C.铜与浓硫酸共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说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C正确;
D.常温下,浓硫酸可以用铝罐储存,是因为铝与冷的浓硫酸发生钝化,钝化是由于铝与浓硫酸反应在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内层金属的继续反应,而不是不反应,D错误。
故答案D。
4.D
【详解】A.技术人员开发高端耐腐蚀镀铝钢板,铝为活泼金属,铝能与氧气反应形成致密氧化膜(Al2O3),A不符合题意;
B.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具有强氧化性,使蛋白质变性,B不符合题意;
C.工人将模具干燥后再注入熔融钢水,铁与高温下会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C不符合题意;
D.面包师用小苏打作发泡剂烘焙面包,可与酸反应,D符合题意;
故选D。
5.C
【分析】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
【详解】A.中铜元素化合价降低,是氧化剂,A正确;
B. 中氮元素化合价升高,是还原剂,中铜元素化合价降低,是氧化剂,是还原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则还原性:,B正确;
C.N2是氧化产物,是还原产物,由方程式可知,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错误;
D. 由方程式可知,若反应中转移1mol电子,则生成0.25mol氮气,标准状况下体积为0.25mol22.4L/mol=5.6L,D正确;
答案选C。
6.B
【详解】A.蛎房是指牡蛎的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故A正确;
B.“翠色”为青色或者绿色,而氧化亚铜为砖红色,翠色来自于亚铁离子的颜色,故B错误;
C.描述的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杓”的主要成分均为磁性氧化铁Fe3O4,故C正确;
D.“矾”一般都是硫酸盐的结晶水合物,故D正确;
故选:B。
7.B
【分析】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详解】A.可燃冰的成分为甲烷水合物,燃烧时仍然产生CO2,A项错误;
B.利用CO2合成全降解塑料,可将CO2转化为人类生产、生活中的有用的物质,B项正确;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需要消耗燃煤,生成更多CO2,C项错误;
D.露天焚烧农作物秸秆会生成CO2,D项错误;
故选:B。
8.D
【详解】A.水解,溶于水含离子数下于NA,故A错误;
B.N2和O2为氧化产物,Cl2为还原产物,还原产物分子数与氧化产物分子总数之比为1∶3,故B错误;
C.分解产生的气体0.25mol N2、0.5mol O2和 0.25molCl2各0.25mol,标况下体积为,故C错误;
D.为0.2mol,根据方程式可知产生2mol转移电子14mol,产生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1.4NA,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9.A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有化合价的升降。
【详解】A.配制生理盐水是把NaCl溶于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故A选;
B.燃放鞭炮是火药中的成分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选;
C.食物腐烂是食物中的有机物被氧气氧化,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C不选;
D.金属冶炼是把金属从化合物中还原出来的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
故选A。
10.C
【详解】与浓硫酸发生反应:(浓),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后浓硫酸变为稀硫酸,这时发生反应:(稀)。反应产生的气体为、的混合物,二者的物质的量之和是;根据方程式可知反应消耗的物质的量与反应产生的或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反应消耗的物质的量是,消耗的质量是,所以反应后剩余的质量为,答案选C。
11.B
【详解】A.若大量使用薪柴为燃料,物质燃烧不充分,会产生大量烟尘,污染环境;且燃烧产生CO2气体,不能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践行低碳生活相悖,A错误;
B.地沟油主要成分是油脂,能够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产生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盐,高级脂肪酸盐是肥皂的主要成分,也可以经过加工处理制生物柴油,B正确;
C.用填埋法处理未经分类的生活垃圾,会造成土壤污染、水污染,C错误;
D.胶体的微粒直径在1-100 nm之间,能产生丁达尔效应,PM2.5不一定形成胶体,如粒子直径大于100 nm,则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12.B
【详解】向甲中加淀粉溶液和氯水,则溶液变为橙色而不是蓝色,说明甲中含Br-,发生的反应为:2Br-+Cl2=Br2+2Cl-,再加丙溶液,颜色无明日显变化,说明丙溶液中含有Cl-,则乙溶液含有I-,即甲、乙、丙依次含有Br-、I-、Cl-,故B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选B。
13.C
【详解】钠与盐酸反应最后所得溶液为溶液,根据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及反应前后元素守恒可知,,若固体为,则其质量应为;若固体为,其质量应为;若固体为 ,其质量应为,而固体质量为;故该固体可能为和的混合物、和的混合物或三者的混合物,答案选C。
14.A
【详解】①Na[Al(OH)4]中加入足量盐酸,起初生成Al(OH)3,后来溶于过量的盐酸,生成AlCl3,①不正确;
②MgCl2溶液蒸发结晶,生成MgCl2 6H2O晶体,得不到无水MgCl2,②不正确;
③NH3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催化氧化,生成NO,NO与O2进一步反应生成NO2,NO2用水吸收,生成HNO3和NO,NO循环使用,③正确;
④在点燃条件下,S在O2中燃烧只能生成SO2,不能生成SO3,④不正确;
⑤电解饱和食盐水可生成Cl2,但Cl2与Fe反应一定生成FeCl3,不能生成FeCl2,⑤不正确;
⑥在NaOH溶液中,SiO2溶解生成Na2SiO3,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利用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反应生成H2SiO3沉淀,⑥正确;
综合以上分析,③⑥正确,故选A。
15.
【详解】“分解塔”中通和喷入硝酸,若反应后生成的与的物质的量之比恰好为1∶1,同时生成1molNO和1molNO2硝酸需得4mol电子,1mol二氧化硫被氧化呈硫酸时失2mol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及元素守恒得反应方程式:,故答案为:;
16. 2MnO4-+5H2O2+6H+=2Mn2++5O2↑+8H2O 2ClO3-+SO32-+2H+=SO42-+2ClO2↑+H2O 2Ce3++H2O2+6H2O=2Ce(OH)4↓+6H+ 2Fe3++3ClO-+10OH-=2+3Cl-+5H2O
【详解】(1)在酸性条件下,KMnO4氧化H2O2,生成Mn2+和O2,离子方程式为2MnO4-+5H2O2+6H+=2Mn2++5O2↑+8H2O。答案为:2MnO4-+5H2O2+6H+=2Mn2++5O2↑+8H2O;
(2)KClO3溶液与Na2SO3溶液在稀H2SO4中发生反应,生成ClO2气体和Na2SO4,离子方程式为2ClO3-+SO32-+2H+=SO42-+2ClO2↑+H2O。答案为:2ClO3-+SO32-+2H+=SO42-+2ClO2↑+H2O;
(3)强酸性溶液中,H2O2将Ce3+氧化成Ce(OH)4沉淀,H2O2被还原为水或OH-,离子方程式为2Ce3++H2O2+6H2O=2Ce(OH)4↓+6H+。答案为:2Ce3++H2O2+6H2O=2Ce(OH)4↓+6H+;
(4)FeCl3与KClO在强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K2FeO4和KCl,离子方程式为2Fe3++3ClO-+10OH-=2+3Cl-+5H2O。答案为:2Fe3++3ClO-+10OH-=2+3Cl-+5H2O。
【点睛】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先确定两种主反应物和两种主产物,依据电子守恒进行配平;然后依据溶液的酸碱性,确定溶液中参加反应的离子(酸性溶液中只能出现H+,碱性溶液中只能出现OH-),据电荷守恒进行配平;最后依据质量守恒,确定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是否加入H2O,利用质量守恒进行配平。
17. 5mol 56L
【详解】(1)反应中,中Cl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作氧化剂;中Br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作还原剂,故填、;
(2)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其电子转移的双线桥为,故填、、;
(3)反应中,HCl中Cl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作还原剂;中Mn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作氧化剂。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的关系为,当有1mol氧化剂参与反应时,有5mol HCl被氧化,生成2.5mol,标况下其体积为==56L,故填5mol、56L。
18.(1)C
(2)
(3)
(4) S、 6
【详解】(1)蜡烛与O2的燃烧反应生成CO2和H2O,该O元素化合价降低,则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故选C;
(2)该反应中铁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的元素是Fe,铜元素化合价从+2价降低至0价,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是Cu;
(3)该反应中银元素化合价升高,还原剂是Ag,氧元素化合价降低,还原产物是H2O,Ag失去1个电子有4个Ag原子发生变价,O得到2个电子有2个O原子发生变价,用双线桥法表示该反应中转移电子数为;
(4)该反应中,硫元素和氮元素化合价降低,氧化剂是S、KNO3,碳元素化合价升高,氧化产物是CO2,该反应中1mol S反应得到2mol电子、2molKNO3反应得到10mol电子,3mol C反应失去12mol电子,则其中1molC反应生成CO2转移4mol电子,则转移2mol电子时消耗0.5molC,因此只有0.5molC被硫单质氧化,若有32g硫单质完全反应,被硫单质氧化的单质C的质量是m=nM=0.5mol×12g/mol=6g。
19.(1)MgO·FeO·SiO2
(2)2H2SO4(浓)+CuCuSO4+2H2O+SO2↑
(3) 氧化性 4:3 2.24 0.075mol
【解析】(1)
在MgFeSiO4中,镁显+2价,铁显+2价,硅显+4价,氧显-2价,则MgFeSiO4用氧化物表示的组成为MgO FeO SiO2;
(2)
在加热条件下,铜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反应方程式为2H2SO4(浓)+CuCuSO4+2H2O+SO2↑;
(3)
①Si元素从0价升至+4价,N元素从+5降至+2价,由升降相等,含N的物质前配4,含Si物质前配3,结合原子守恒可配平化学方程式:3Si+4HNO3+18HF=3H2SiF6+4NO+8H2O,用双线桥表示为:;
②N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3价,所以该反应中,HNO3仅作氧化剂,表选氧化性,Si元素化合价升高,Si做还原剂,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
③转移12mol电子生成4molNO,转移0.3mol电子时生成0.1molNO,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V=nVm=0.1mol×22.4L/mol=2.24L,NO完全转化为的方程式为:4NO+3+2H2O=4HNO3,需要的物质的量为0.075mol。
20. 稀硝酸 硝酸铜 氧化剂 酸 3/4 4.48L
【分析】(1)根据Cu元素的化合价变化、N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来分析,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
(2)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为氧化剂,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为还原剂,还原剂对应的产物为氧化产物;
(3)根据生成硝酸盐体现硝酸的酸性,生成NO体现硝酸的氧化性及氮原子守恒来分析;
(4)由反应可知,生成2molNO转移的电子为6mol,以此来计算。
【详解】(1)在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中,Cu元素的化合价由0升高到+2价,N元素的化合价由+5降低为+2价,转移的电子为6e-,则双线桥法标出电子得失的方向和数目为;
(2)N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u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硝酸为氧化剂,硝酸铜为氧化产物;
(3)生成硝酸盐体现硝酸的酸性,生成NO体现硝酸的氧化性,由反应及氮原子守恒可知,8mol硝酸反应时6mol硝酸体现酸性,2mol硝酸体现氧化性,则没有参加氧化还原反应的硝酸占总硝酸的6mol/8mol=3/4;
(4)由反应可知生成2molNO转移的电子为6mol,则反应中转移了0.6mol电子,产生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2mol,其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0.2mol×22.4L/mol=4.48L。
21. :1 10 煤油 干的细沙扑灭
【详解】(1)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被氧化,又降低被还原,氯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氯化钠为还原产物,氯酸钠是氧化产物,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目为5,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故答案为:;
(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3)由方程式可知,还原产物氯化钠和氧化产物氯酸钠的物质的量比为5:1,则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个数之比是5:1,若1个被氧化时,转移的电子是5×2个=10个,故答案为:5:1;10;
(4)金属钠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反应,由金属钠的密度小于水大于煤油可知,少量的钠应保存在煤油中,以隔绝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接触;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则金属钠着火时,不能用水灭火,应用干的细沙覆盖灭火,故答案为:煤油;干的细沙扑灭;;
(5)过量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