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同步练习7 苏教版必修5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记念刘和珍君》同步练习7 苏教版必修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9-16 21:18: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纪念刘和珍君》练习
一、选择加黑的字注音和解释都对的一组。(???) A.寥落(liào??稀疏) 黯然(àn??昏黑) 攒射(cuán??聚,凑集) 喋血(dié?血流出来的样子) B.浸渍(zì??浸) 噩耗(è??惊人的) 不惮(dàn??怕) 立仆(pū??倒下) C.菲薄(fēi??微、薄) 踌躇(choú??chù??犹豫) 血痕(héng??痕迹) 赁屋(lìng??买) D.长歌当哭(dàng??当作) 殒身不恤(xù??畏惧) 桀骜(jié’áo??性情暴烈) 屠戮(lù??合力)?? 二、以下说法是否正确,在正确的后面划“√”,错误的后边划“×”。 1.复杂记叙文常常要用线索把材料贯穿起来,线索可以是中心事件,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感情。《纪念刘和珍君》一文的线索是作者悲愤的情感。(??) 2.《纪念刘和珍君》中作者反复描写了刘和珍的外貌,用来突出她对敌人“总该有些桀骜锋利”的性格特点。(????) 3.本文将记叙、议论、抒情极好地结合在了一起,叙述中饱含了强烈的爱憎,议论的观点又极为鲜明。(????) 4.文章开头的“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只是用来点明开追悼会的时间。?(????) 5.刘和珍是鲁迅的学生,她与杨德群等爱国青年在“三·一八”惨案中被国民党政府屠杀。(????) 6.程君“正告”鲁迅先生:“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所以鲁迅才写下了《纪念刘和珍君》一文。(????) 7.作品痛斥了反动政府的屠杀罪行,揭露了所谓学者文人的卑鄙无耻,表达了对死难烈士的崇高敬意。(????) 8.“三·一八”惨案后,那些害怕反动势力,苟且偷生的人,将会被血的事实惊醒,逐渐看到革命的希望,而那些真正的革命者,将更加勇敢地投入到斗争中去。(????) 21教育网
三、默写。 真的猛士, ,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 , , , 。 , , 。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惨象, ;流言,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 , !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四、选出对斜体字句子表达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 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A.这是个一般疑问句,作者用提问的方式,启发读者思考。 B.这是一个设问句,答案在前一个句中,“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的人就是“哀痛者”和“幸福者”。 C.“怎样的”意思是“多么沉痛的”,于是本句句意为:这是多么沉痛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啊! D.这是一个反问句,其中饱含了作者对“真的猛士”的赞叹,可以这样理解这句话:这是多么伟大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啊!???? 2.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A.这是一段议论性文字,划线句子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他们甚至对鲁迅先生的痛苦都要表示快乐! B.这是一段心理剖白,划线句子表明鲁迅先生沉痛悼念死难烈士,要与黑暗的社会斗争下去的决心。 C.这是一段记叙性文字,叙述了鲁迅先生的内心活动,划线句子表明鲁迅先生无以纪念死难烈士的惭愧心情。 D.这是一段议论性文字,划线句子痛斥了黑暗的社会,表明鲁迅先生以“苦痛”来纪念死难烈士的心迹。??21·cn·jy·com
五、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1.本段文字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A.举例论证??B.对比论证??C.比喻论证??D.类比论证 2.“其”指代的是(????)。 A.煤的形成??B.大量木材??C.结果却只是一小块??D.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 3.鲁迅先生对徒手请愿的态度是(????)。 A.赞成??B.不赞成??C.认为有可取之处??D.指出其消极的方面 www.21-cn-jy.com
六、《纪念刘和珍君》将记叙、议论、抒情很好地结合了起来,为下列语段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 A.叙述??B.议论??C.直接抒情??D.间接抒情 1.她的姓名第一次为我所见,是在去年夏初杨荫榆女士做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开除校中六个学生自治会职员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就是她;但是我不认识。(????) 2.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3.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逝,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 4.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2·1·c·n·j·y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在伦敦的中等街道上常常有面容憔悴,蓬发粗手的工人来往徘徊,或是顺街疾走。②到处想找点小机会可以弄到这一天买面包的便士。③我遇到的不止一次了。④他们搭讪着同你说话,给你引路,末后要讨几个。⑤其实比起那些站在小饭馆门外手托火柴等着施舍的乞人尤为难过。⑥因为这些徘徊或疾走的失业者,有很好的体力,也有工作的经验与技能,他们还不肯作一个社会上的废人,向人前乞求,也不同残废者只望着别人的同情,然而他们拿什么去吃饭呢?⑦他们有精力,有技能,有历练的头脑与两手,却不能凭空去拿面包。 1.如果把这段文字分成两个自然段,较合理的分法应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 2.对上文主旨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再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失业者的悲惨境遇。 B.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受压迫、受剥削者的痛苦生活。 C.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剥削阶级对劳动者的欺压和盘剥。 D.通过对失业者悲惨遭遇的介绍,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 21·世纪*教育网
《纪念刘和珍君》练习参考答案
B
1.(√)2.(×)3.(√)4.(×)5.(×)6.(×)7.(√)8.(√)三、略
四、1.D??2.B 五、1.C??2.D ?3.B 六、1.A??2.A、D??3.B??4.B 七、1.D??2.D 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