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卷
亲爱的同学:
1.本卷共四大题,27 小题,满分 100 分,完成时间 90 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放。
做题时,请认真审题,细心答题。祝你成功!
一 、选择题 (本题共 15 个小题; 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正确的)
1.2018 年 5 月 9 日我国成功发射高分五号卫星, 它是世界首颗实现对大气和陆地综合观测的全 谱段高光谱卫星,可通过对大气污染气体、温室气体等物理要素的监测,动态反映我国空气质量 状况。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二氧化氮 B.二氧化碳 C.PM2.5 D.二氧化硫
2.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 )
A.涵养水源 B.积累有机物
C.使岩石破裂 D.分解岩石中的物质
3.下面哪一位科学家的发现,首次揭示了电与磁之间的联系( )
A.法拉第 B.焦耳 C.奥斯特 D.安培 4.地理的两极和地磁的两极并不重合, 最早记述这一现象的人是( )
A.沈括 B.牛顿 C.奥斯特 D.法拉第
5.人们常说苹果中含有丰富的“铁”,这里的铁指的是( )
A.元素 B.分子 C.原子 D.单质
6.做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的实验时,配制过第一种营养液的烧杯、玻璃棒等器皿, 在配制第二种 营养液前必须要清洗干净后才能重新使用。下列关于清洗器皿的原因的解释和配制用水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确保含有某些营养元素、蒸馏水
B.确保缺少某些营养元素、蒸馏水
C.确保缺少某些营养元素、自来水
D.确保缺少某些营养元素、清水
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四种元素依次是( )
A.碳、氢、氧、硫 B.氮、氧、铝、铁
第 1 页(共 19 页)
C.氧、硅、铝、铁 D.铁、铜、锌、铝
8.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量筒内盛放的是澄清的石灰水, 当向锥形瓶
中注入清水后, 量筒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由此可以判断锥形瓶中的绿豆是( )
A.煮熟的 B.已经死亡的 C.正在萌发的 D.烘干的
9.人们常用黑钨矿[主要成分是钨酸亚铁(FeWO4)]制备金属钨。钨酸亚铁中钨(W)的化合价为
( )
A.-2 B.+2 C.+4 D.+6
10.下列有关木本植物茎的说法中, 错误的是( )
A.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茎中木质部的导管运输到叶
B.木本植物的茎能够逐年加粗, 是因为形成层的细胞不断进行细胞分裂
C.“树怕剥片”的原因是树皮中有筛管, 能运输有机物
D.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树皮、木质部、形成层和髓
11.下列关于氮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氮气在食品贮存时可用作保护气
B.制作氮肥, 作为促进农作物生长的肥料
C.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D.常温下氮气可以支持燃烧
12.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立即有大量的氧气产生, 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过氧化氢中含有水和氧气
B.过氧化氢能使二氧化锰分解放出氧气
C.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第 2 页(共 19 页)
D.该反应中有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两种反应物,不属于分解反应 13.钱塘区的下沙草莓一向以个大味甜水分充足著名。某草莓种植基地,采用 “5G 智能温室环境 控制系统”进行管理。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监测土壤含水量,以便合理灌溉
B.监测光照强度, 光弱时自动补光
C.监测温度, 以便及时减小昼夜温差
D.监测二氧化碳浓度, 以及时增补
14.图中的实验中只提供一瓶二氧化碳和一朵干燥紫花和适量水,若需证明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
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合适步骤并进行排序。( )
①瓶中喷入适量水②干燥紫花放入瓶中③喷过水的紫花放入瓶中④将干燥紫花喷水
A.②④③ B.①②④③ C.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5.如图是一种水位自动报警器的原理图,它运用了许多物理知识,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不纯净的水是导体
B.水位到达金属块 A 时,红灯亮
C.报警器中的电磁铁运用了电流的热效应
D.电磁继电器实质是一种电路开关
二 、填空题 (26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6.某居民早起忘记关闭电褥子的电源就去上班, 下班后发现卧室门缝冒出黑烟,他立即打开门
窗,原来只冒黑烟的卧室瞬间燃起火来。引起火势变大的原因
第 3 页(共 19 页)
是 。 17.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名称
(1) 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2) 空气中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 一种暗紫色的固体
(4) 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 18.根据探究图“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实验回答下列就问题:
(1) 实验中所选择的根应是带有 的幼根.
(2) 选一条幼根放在上,用钢笔自幼根尖端向上划四条线,这四条线的距离应 。
(3) 当几位同学获得的数据不同时,为了的到接近反映真实情况的数 据对这些数据应当怎样处 理 ?
(4) 如果这项探究活动只有你一个人做, 只用一株幼苗够不够?为什么?
(5) 如图所示的根的四个部分中,生长最快的部分是 (用符号表示).
19.如图所示, 开关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于 A 端,小铁片被竖直吸在电磁铁的左侧。若将 滑片从 A 端移动到中点, 则铁片受到电磁铁的吸引力将 ,铁片受到的摩擦力 将 。(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0.家庭电路的组成
如图是家庭电路的电路图,试写出各部分电路器件的名称。
第 4 页(共 19 页)
(1) 是 ;
(2) 是 ;
(3) 是 ;
(4) 是 ;
(5) 是
(6) 是 ;
(7) 是 。
三 、实验题 (18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21.小华在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的实验中, 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 将磁体向右插入螺线管中时, 观察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向右偏转,由此可知:
(2) 将磁体从螺线管中向左拔出时, 会观察到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向 (填“左”或 “右”)偏转。
(3) 通过前两步实验, 可得出感应电流的方向与 方向有关。 22.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仪器 a 的名称 ,仪器 b 的名称 ;
(2) 实验室用 A 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
第 5 页(共 19 页)
式 ,收集装置可选用 (在装置 C、D、E、F 中选择装置序号).
(3)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序号),化学方程式
为 ,若用 G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 气体应从 端进 入(选 a 或 b).
23.小黄在学习了光合作用知识后,做了如下实验,把绿色植物放在暗处 24 小时,然后把叶片一
部分遮光, 再放到阳光下照射 4 小时,将叶片脱色清洗后再滴上碘液。
(1) 图(3)的步骤中酒精的作用是 ;
(2) 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
(
是
)。
(3) 图(6)表示该植物一昼夜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释放量,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段是 段。
四 、解答题(26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
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4.番茄是广受欢迎的蔬菜,为增加大棚种植番茄的产量,种植户往往会采取以下栽培管理措施:
⒈定期清理棚膜表面附着的灰尘和水滴, 尤其是冬季要及时清理积雪。
⒉白天要安排不同时段通风,实现换气、排湿。
⒊夏季棚内温度高, 及时散热降温。
资料: 大棚内水汽过多会形成水雾, 吸收并阻挡部分阳光,降低透光性。
请根据所学科学知识解释上述管理措施为什么能增加番茄的产量。
第 6 页(共 19 页)
25.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是治疗禽流感的有效药物之一,帕拉米韦的化学式为 C15H28NxO4 。试计
算
(1) 帕拉米韦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28,求 x 的数值
(2) 32.8g 的帕拉米韦中氧元素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 0.1g) 26.将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 15.5 克装入大试管加热, 完全反应后固体剩余物的质量为 10.7 克. 求:
(1) 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
(2) 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
27.小敏设计了一种“闯红灯违规证据模拟记录器”,如图甲,拍摄照片记录机动车辆闯红灯时 的情景。
工作原理:当光控开关接收到某种颜色光时,开关自动闭合,且当压敏电阻受到车的压力,它的 阻值变化引起电流变化到一定值时,继电器的衔铁就被吸下,工作电路中的电控照相机工作,拍 摄违规车辆。光控开关未受到该种光照射自动断开,衔铁没有被吸引,工作电路中的指示灯发光。 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工作原理,将电路连接完整。(画在答题卷上)
(2) 要记录违规闯红灯的情景,光控开关应在接收到 光(填“红”、“绿”或“黄”) 时,自动闭合。
(3) 已知控制电路电压为 6V,继电器线圈电阻 10 欧, 当控制电路中电流大于 0.06 安时, 衔铁 被吸引。通过计算说明, 只有质量超过多少千克的车辆违规时才会被拍照记录。
第 7 页(共 19 页)
0.期末复习卷答案解析
科学试题卷
亲爱的同学:
1.本卷共五大题,27 小题,满分 100 分,完成时间 90 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放。
做题时,请认真审题,细心答题。祝你成功!
一 、选择题(本题共 15 个小题; 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正确的)
1. 【答案】B
【解析】空气污染主要有两方面: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 化硫等;粉尘主要是指一些固体小颗粒。
【解答】A.二氧化氮会造成酸雨,属于空气污染物,A 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部分, 占空气体积的 0.03%,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B 符合题意。 C.PM2.5 属于固体小颗粒,是空气污染物,C 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属于空气污染物, 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2.B
【解析】生物主要是植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一.促进岩石风化成土;二.把土壤固定, 不被风刮走,水冲走;三.改变土壤理化性质, 使土壤变的肥沃。
根据土壤的形成过程,生物的作用促进了土壤的形成, 为成土母质提高了有机质,而形成土壤肥 力。所以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积累有机质。
故选 B。
3. 【答案】C
【解析】根据相关的科学发展史分析判断。
【解答】1820 年奥斯特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后,首次揭开了电与磁的联系,证明了“电生磁”, 故 C 正确, 而 A.B、D 错误。
故选 C。
4. 【答案】A
第 8 页(共 19 页)
【知识点】地磁场
5.A
【解析】【解答】解:人们常说苹果中含有丰富的“铁”,这里的“铁”是指元素, 而它存在于 物质的化合物中,不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的.
故选 A.
根据苹果中的铁的存在形式判断,苹果中的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是指铁元素. 6.B
【解析】实验中应该严格遵循控制变量原则,所以除对照组外,其他三组一定要缺乏某一种元素。 实验中除对照组外,其他三组一定要缺乏某一种元素; 操作中要洗净有关器皿, 配制中所需的水 一定要用蒸馏水,以防止第一种液体污染第二种液体;而自来水中含有矿物质,含有营养元素, 所以不能用自来水配制植物营养液。
故答案为 B.
7.C
【解析】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是氧、硅、铝、铁、钙等元素;
【解答】解: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为;氧、硅、铝、铁; 观察选择项 C 正确. 故选: C.
8.C
【解析】解: AB、煮熟的绿豆、已经死亡的绿豆都不进行呼吸作用,不能产生二氧化碳,不能使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AB 不正确;
C、正在萌发的绿豆呼吸作用旺盛,产生动力的二氧化碳,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 正确; D、烘干的绿豆缺乏水分,呼吸作用非常弱,产生的二氧化碳很少,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 不正确.
故选: C.
(1) 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 程.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 向锥形瓶中注入清水后,量筒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 表明锥形瓶中的绿豆呼吸作用产
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第 9 页(共 19 页)
9.D
【解析】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据此计算。
【解答】在钨酸亚铁(FeWO4)中, 铁的化合价为+2 价,氧的化合价为-2 价, 根据正负化合价的代 数和为零得到: (+2) +x+ (-2) ×4=0,解得:x=+6 价。
10.D
【解析】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表皮 起保护作用.韧皮部包括筛管(运输有机物) 和韧皮纤维(有韧性).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 和无机盐) 和木纤维(坚硬).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地进行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 向内形成木 质部, 使茎逐年加粗.
解: A.根吸收的水分、无机盐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自下而上运输到叶,有机物通过筛管自上而下 运输, A 正确;
B、在树皮以内有一层分生组织, 叫形成层.形成层的细胞不断的侧向分裂增生,其中, 大部分 细胞向内形成木质部,少量细胞向外形成韧皮部,从而使得树干不断地生长加粗.因此,木本植 物的茎能够逐年加粗,是因为形成层的细胞不断进行细胞分裂,B 正确;
C、筛管位于树皮的韧皮部,主要参与有机物的运输,树皮损坏, 筛管也破坏,因此树怕剥皮, C 正确;
D、木质茎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树皮(包括表皮和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和髓, D 错误. 故选: D.
11.D
【解析】根据氮气的性质及用途分析。
【解答】A.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在食品贮存时可用作保护气 ,不符合题意;
B、氮气中含有植物所需氮元素, 可以制作氮肥,作为促进农作物生长的肥料 ,不符合题意; C、 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不符合题意;
D、 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不能支持燃烧,符合题意;
故选 D。
12.C
第 10 页(共 19 页)
【解析】【解答】A.过氧化氢中不含水和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 和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 和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该反应的反应物是过氧化氢, 生成物是水 和氧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根据实验室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 氧气, 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13.C
【解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 同 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里。呼吸作用的原理是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 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同时释放能量。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 抑制呼吸作用。由其原理可知促进光合作用的措施有: 增加光照、增加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同时 我们知道适当提高温度可以促进生物的生命活动,因此适当增加白天的温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 进行。而夜晚适当降温则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
A:监测土壤含水量,以便合理灌溉, 保证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这样能通过为光合作用提供充 足的原料(水和无机盐)增强光合作用强度,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 A 不符合题意。
B: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光合作用旺盛,监测光照强度, 光弱时自动补光,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 B 不符合题意。
C:一般而言,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 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 影响原理,夜间, 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要进行呼吸作用,昼夜保持恒温, 呼吸作用强, 不 利于提高大棚草莓产量, 因此要夜间应适当降低温度,抑制呼吸作用, C 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能提高光合作用的 速率, 监测二氧化碳浓度,以及时增补, 有利于提高作物产量,D 不符合题意。
第 11 页(共 19 页)
故选 C。
14.A
【详解】
正确的步骤是: 干燥紫花放入瓶中(紫花不变色, 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花变色)、将干燥紫花 喷水(紫花不变色, 说明水不能使紫花变色)、喷过水的紫花放入瓶中(紫花变红色,是因为二 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紫花变红色)。故选 A.
15.C
【解析】A.纯净的水是绝缘体,不纯净的水一般是导体,故 A 正确; B、读图可知,当水位到达 A 时电路接通, 电磁继电器有磁性, 衔铁就会在电磁力吸引的作用下与红灯接通, 红灯亮; 故 B 正确;C、报警器中的电磁铁运用了电流的磁效应,而不是热效应,故 C 错误; D、电磁继电器实 质是一种电路开关, 由控制电路来控制工作电路的自动开关, 故 D 正确。故选 C
首先应弄清图中所示的自动报警器工作原理:当水位到达 A 时,由于一般水具有导电性,那么电
磁铁所在电路被接通,吸引衔铁向下,从而接通红灯所在电路,此时红灯亮,而绿灯不亮。
二 、填空题 (26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6.打开门窗, 使空气对流, 提供了更为充足的氧气, 引起火势变大.
【解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 ②氧气或空气、 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长时间充电会导致电褥子过热,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引发燃烧,但是卧室内氧气不充足,所 以冒黑烟, 当打开门窗时,空气流通,空气中氧气含量增加, 所以迅速燃烧.
17. (1) 氮气
(2) 二氧化碳
(3) 高锰酸钾
(4) 二氧化硫
【解析】(1)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2)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 高锰 酸钾是一种暗紫色固体; (4)属于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的是二氧化硫.
【解答】解:(1)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故填:氮气;(2)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 变浑浊;故填: 二氧化碳;(3) 高锰酸钾是一种暗紫色固体;故填: 高锰酸钾;(4) 属于有刺激 性气味的有毒气体的是二氧化硫;故填: 二氧化硫.
18. (1) 根毛
第 12 页(共 19 页)
(2) 相等
(3) 平均值
(4) 不可以, 偶然性太大,一次测得的数据不能准确反映真实情况
(5) C
【解析】(1) 根的尖端部分, 是指根的顶端至着生根毛部分的一段,长约 4-6mm,是根中生命活 动最活跃的部分.实验中应选取生有根毛的、生长迅速的幼根.(2) 实验时为了使划线准确应将 幼根放在坐标纸上,画线时一定要轻,为了便于对比要保证每条线的间距相等.(3) 如果几个同 学同时测量,实验中可能存在偶然误差, 但误差在真值附近摆动, 因此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 接近真值.(4) 如果这项探究活动只有一个人作,为了使数据更接近真实情况, 避免偶然,我们 应采取多株幼苗、多条幼根的方式.不能只用一条幼根,容易出现偶然性,一次测得的数据不能 准确反映真实情况.(5) 在如图所示根尖的四部分中, D 成熟区、 B 分生区、A 根冠出的间距基 本不变,而 C 伸长区的间距明显增长.这是因为 A 根冠和 D 成熟区的细胞基本上已经不分裂了, 而 B 分生区的细胞主要负责的是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加,并不会使细胞体积增大,而 C 伸长区 的细胞则停止分裂, 开始迅速伸长, 是根生长最快的区域.
本题是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探究实验, 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解答此类 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根尖各部分的特点、功能,并掌握探究实验的设计、实施等相关知识,本题对 于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考查较细,实验中注意画线、测量及数据
19.变大; 不变
【解析】(1) 根据滑片的移动方向分析变阻器的阻值变化,确定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大小变化,最 终确定电磁铁的磁场强弱变化;
(2) 对铁片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摩擦力的大小变化。
(1) 根据图片可知,当滑片从 A 端移动到中点时, 变阻器接入的阻值减小, 那么通过电磁铁的 电流变大, 则电磁铁的磁场变强,铁片受到的吸引力将增大。
(2) 铁片在电磁铁上保持静止状态, 则它受到的重力与摩擦力相互平衡。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 可知, 铁片受到的摩擦力等于重力, 因此摩擦力将不变。
20. 【答案】(1)进户线
第 13 页(共 19 页)
(2) 电能表
(3) 总开关
(4) 熔断器
(5) 火线
(6) 零线
(7) 插座
【解析】根据家庭电路的组成分析解答。
【解答】(1)是进户线;
(2) 是电能表;
(3) 是总开关;
(4) 是熔断器;
(5) 是火线;
(6) 是零线;
(7) 是插座。
三 、实验题 (18 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21. (1) 电路中产生了电流
(2)左
(3) 磁体运动
【解析】(1) 灵敏电流计是检测电流有无的工具,偏转说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2) 电磁感应产 生的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有关,与切割磁感线方向有关;(3) 通过比较前两步实验,可找出两实 验控制的因素从而得出结论。
(1) 通过观察到灵敏电流计向右偏转,说明磁体向右插入螺线管中时, 有电流产生。所以填电 路中产生了电流;
(2) 与上一小题相比, 磁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所以电流方向应该相反, 所以会观察到灵敏电流 计的指针向左偏转;
(3) 在前两步实验中, 磁体的运动方向不同其它条件都相同, 得到现象是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
转方向相反,所以可得出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体运动方向有关。
第 14 页(共 19 页)
故答案为: (1) 电路中产生了电流; (2) 左; (3) 磁体运动 22. (1) 酒精灯; 长颈漏斗 (2) 2KMnO4 K2MnO4+MnO2+O2 ↑ ;C 或 F (3) B;CaCO3+2HCl=CaCl2+H2O+CO2 ↑ ;a 【解析】(1)仪器 a、b 分别是酒精灯和长颈漏斗; 故填: 酒精灯; 长颈漏斗; (2)A 装置是加热固体制取氧气,且试管口有棉花可知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方程式 是: 2KMnO4 K2MnO4+MnO2+O2 ↑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 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收集, 故收集装置可选用 C 或 F;故填: 2KMnO4 K2MnO4+MnO2+O2 ↑ ;C 或 F; (3)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石灰水和稀盐酸,反应物的状态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 是不需加热,故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若用 C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
空气,故气体应从导管 a 进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
故填: B;CaCO3+2HCl=CaCl2+H2O+CO2 ↑ ;a. (1) 认识常见仪器的名称; (2)据 A 装置是加热固体制取氧气, 且试管口有棉花可知是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 据氧气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 (3)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确定收集方法;根据 方程式的写法写出反应原理. 23. (1) 溶解叶片中所含的叶绿素 (2)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3) BH 【解析】该实验的方法步骤: 暗处理→部分遮光后光照→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酒精脱色→漂洗 后滴加碘液检验→冲掉碘液观察叶色。 (1) 酒精脱色:光照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 使叶片含有的叶绿 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如不脱色,不易观察到淀 粉遇碘变蓝的现象; 脱色时,酒精要隔水加热是因为酒精的燃点低,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第 15 页(共 19 页)
(2) 实验现象:叶片的见光(未遮盖)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 实际是淀粉遇碘液变蓝, 说 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进而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叶片的遮光部分遇碘没有变蓝, 说明遮光的部分没有产生淀粉.叶片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遮光部分没有产生淀粉,说明光是绿 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3) 进行光合作用的时段是 BH 段,因为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还没释放出来有一 部分就被吸收了, 导致释放量越来越少,最后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多于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 化碳, 在图中表现出吸收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 溶解叶片中所含的叶绿素 (2) 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 物不可缺少的条件(3) BH
(
四
)、
24.
等级 回答
水平 Ⅰ 示例: 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清理棚膜表面的灰尘、水滴或积雪, 有助于光照进入大棚内, 增强棚内光照, 增强植株进行光合作用, 合成更多有机物。 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白天光照较强时通风换气, 可及时补充棚内的二氧化碳浓 度,增强植株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更多有机物。 适时通风降低棚内湿度, 增强透光性,也可以促进植株光合作用合成更多有机物。还利 于叶的蒸腾作用,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与运输。 夏季及时降低温度,可适当减弱植株蒸腾作用和土壤水分蒸发,防止植株萎焉。 (或及时 降低温度, 保持植株恰当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积累更多有机物)
水平 Ⅱ 示例: 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清理棚膜表面的灰尘、水滴或积雪, 有助于光照进入大棚内, 增强棚内光照, 增强植株进行光合作用, 合成更多有机物。 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白天光照较强时通风换气, 可及时补充棚内的二氧化碳浓 度,增强植株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更多有机物。
第 16 页(共 19 页)
夏季及时降低温度, 可适当减弱植株蒸腾作用和土壤水分蒸发,防止植株萎蔫
水平 Ⅲ 示例一: 清理棚膜表面的灰尘、水滴或积雪, 有助于光照进入大棚内, 增强棚内光照,增强植株 进行光合作用, 合成更多有机物 示例二: 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白天光照较强时通风换气, 可补充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 增强植株进行光合作用, 合成更多有机物。
【解析】光合作用, 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 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物, 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分解代谢是异化作用的别称, 是生物体将体内的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而有 氧呼吸是异化作用的重要方式。
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影响 因素有光照、温度、湿度等.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因素有: 光、温度、湿度和空气流动情况 等.
根据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蒸腾作用的原理和关系,结合题干材料分析解答。
25. (1) 帕拉米韦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15+1×28+14x+16×4=328,计算得出 x=4
(2) 32.8g 的帕拉米韦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32.8g× ×100%=6.4g
(1) 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每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乘积的和, 据此列出方程计算;
(2) 根据氧元素的质量=药品质量×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即可。
26. (1) 4.8
(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 15.5g ﹣ 10.7g=4.8g
设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 x
第 17 页(共 19 页)
2KClO3 2KCl+
245
3O2 ↑
96
x 4.8g
245 X
(
96
4.8
g
) =
x=12.25g
答: 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 12.25g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程中质量的减少是因为生成了氧气,所以可以求算氧气的质 量,根据氧气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求算氯酸钾的质量.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 15.5g ﹣ 10.7g=4.8g
设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 x
第 18 页(共 19 页)
2KClO3 2KCl+
245
x
245 X
(
96
4.8
g
) =
x=12.25g
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4.8g.
3O2 ↑
96
4.8g
27. (1)
(2) 红
(3) 解: I=
(
U
6
V
=100Ω
) (
I
0.06
A
)R 总 = =
压敏电阻 R= 100Ω-10Ω =90Ω
查图可知, F=4×103N
m= = = =400kg
【解析】(1) 根据题目描述分析指示灯和照相机的串并联关系,以及与衔铁状态的对应关系,最 后补充电路图即可。
(2) 根据拍照的必要条件解答;
(3) 首先根据R总 = 计算出此时的总电阻, 再根据 R=R 总-R 线 计算出压敏电阻的阻值,接下 来根据图像确定此时受到的压力,最后根据 m = = 计算出此时的车的质量即可。
(1) ①根据题意可知,指示灯发光时,照相机肯定不工作;照相机发光时,指示灯肯定不工作,
则二者不相互影响, 应该为并联;
②在甲图中,压敏电阻与光控开关串联,当红灯发光且有汽车经过时,此时控制电路接通,电磁 铁产生磁性,将衔铁吸下来,接通照相机所在的电路,即照相机应该接在下面的静触点上;
③而指示灯应该接在上面的静触点上,如下图所示:
(2) 根据图片可知,光控开关与压敏电阻串联,因为光控开关只有在有光时才会闭合, 所以光 控开关应该在接收到红光时自动闭合。
第 19 页(共 1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