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一单元
目标预览
1.了解演讲的特点,培养演讲的基本素养。
2.研读名家演讲词的精妙之处,体会演讲者的内心活动。
3.以文本材料为演讲内容,在实际演讲中感受演讲情景,锻炼演讲的能力。
单元综述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了解演讲的特点,培养演讲的素养。“演讲”又称演说,“演”是借助声音、表情、动作来加强演讲的生动性。“讲”是讲明道理,诉说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演讲以讲为主,以演为辅,运用有声语言,加上“无声”的动作、体态、表情,两者相辅相成,巧妙结合,融为一体。要“讲”得好,必须有逻辑、修辞、音韵、朗读等方面的知识和修养。成功的演讲首先应当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悦耳动听。演讲者是演讲活动的主体,在整个演讲过程中,听众始终处于接受地位。因此真正意义上的演讲,是演讲者个人文化素养和演讲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人的性格、气质、形态、口才的综合反映。听众不仅听其声、解其义,还要观其形、悟其情。只有恰当处理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演讲才会产生感人的艺术魅力。本单元所选文本均为政治家的经典演说稿,它们各自的特点简要分析如下: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这篇演讲词或叙述,或阐释;或告诫,或期望;有对历史的回顾,有对未来的远瞻。因问题不同,演讲者的语气语调不断变化,是我们学习演讲、揣摩演讲语言的范例。
●《在岭南大学黄花岗纪念会的演说》是孙中山先生在岭南大学举办的纪念黄花岗烈士纪念会上发表的演说稿。文章多用设问,引人思考,感情悲慨激昂,催人奋发。我们学习这篇演讲词,可以体会演讲时问句的设置、情感的调动等演讲技巧。
●《在葛底斯堡的演说》是美国总统林肯在葛底斯堡国家公墓落成典礼上的演讲词。文章短小精悍,句式简洁有力,既有对烈士的赞美讴歌,也有对国家理念的阐释解说。在有限的篇幅中,结构上起承转合,内容上饱满充实,情感上沉郁顿挫,是我们学习写作演讲稿的蓝本。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课前3分钟演讲小题目:
请以“我为我们的民族而骄傲”为题,准备演讲稿,并在学习本课前向全班同学做3分钟左右的演讲。
新课助读
范例研探
技法借鉴
一次政治协商
会议上做演讲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致开幕词,发表《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著名的讲话。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的代表共662人出席大会。林伯渠、谭平山、董必武等分别就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政治协商会议
新课助读
范例研探
技法借鉴
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文件做了说明。经过充分的民主讨论,代表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在同月30日,毛泽东在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人们表达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后无比自豪、自信、自强的话语。
新课助读
范例研探
技法借鉴
新课助读
范例研探
技法借鉴
新课助读
范例研探
技法借鉴
新课助读
范例研探
技法借鉴
新课助读
范例研探
技法借鉴
新课助读
范例研探
技法借鉴
新课助读
范例研探
技法借鉴
新课助读
范例研探
技法借鉴
新课助读
范例研探
技法借鉴
新课助读
范例研探
技法借鉴
观点鲜明 大气磅礴
本文是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开幕词。这篇开幕词,思路清晰,条理井然:先是历史回顾,指出召开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必然性,阐述了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与职能;然后,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文中既缅怀先烈,深感胜利来之不易,又有无比的信心,相信人民能够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观点鲜明,态度坚决,是本篇演讲词的最大特点。这首先是因为使用了大量判断句。如在第二段里,先就代表的组成成分进行了说明,然后得出结论:“这就指明,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对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作了判定,给人一种掷地有声、不容置疑的感觉。接下来是“这种全国人民大团结之所以能够成功,
新课助读
范例研探
技法借鉴
是因为我们战胜了美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这句话强调了胜利来之不易。判断句就是得出结论,就是明白无误地给事物直接定性,因此,大量判断句的使用,给人一种斩钉截铁、毫不拖泥带水之感。
其次是因为运用了大量表示强调的词语和句式。强调性的词语有“决无”“必然”“从来”等,这些强调性的词语,或是涵盖一切情况与事件,如“决无”“一切”等,或是涵盖一切可能,如“必然”“必将”等,都给人确凿无疑的感觉。强调性的句式主要有“是……的”“之所以……是因为……”“只要……就……”句式,这些句式,给人一种充满信心与希望的意味。
新课助读
范例研探
技法借鉴
此篇演讲词作为一篇划时代的文献载入史册,它宣告了一个新国家的诞生,宣告了一个新民族的崛起。通篇读来,气势磅礴而一泻千里,意境昂然而充满激情,言语简洁而脉络清晰,表述明快而蕴藏着一种波澜壮阔、此起彼伏的气概,那扣人心弦、层层推进的表述,充分体现了一位革命家、战略家在革命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心情,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的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类文品读
小试身手
类文品读
小试身手
类文品读
小试身手
类文品读
小试身手
【语言训练】
(2014·四川高考)请紧扣下面画线句的观点,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60字。
“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不少名著都蕴含尚和精神。
解析:要理解《论语》和《三国演义》中“和”是如何体现的。《论语》主要是关于“和”的论述,引用原句是关键;《三国演义》主要描写乱世的战争,所以其中蕴含的“和”主要是对“和平”的渴望。
答案示例:(1)《论语》中既有“礼之用,和为贵”的行事准则,也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谆谆告诫,还有“和
无寡,安无倾”的社会理想,这部儒家经典蕴含了仁爱和谐的尚和精神。
类文品读
小试身手
(2)诸侯割据,群雄逐鹿,三国鼎立。生灵涂炭渴盼休养生息,社会动荡期望和平安宁,战乱频仍祈求国家大治,宏伟的三国长卷蕴含了人们对天下归一的追求。
【演讲尝试】
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文为演讲内容,在班内进行演讲。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准备:
(1)熟读演讲稿,最好能背诵,甚至脱稿演讲。
(2)对文中重要的语句仔细揣摩,标出长短停顿以及需要轻读、重读的词语,把握好语调、语速。
(3)心态平静,目光平视,面带微笑地走向讲台。
(4)设身处地地想象当时的情景,饱蘸激情,沉着镇定,开始演讲。
(5)注意肢体语言的配合,做到从容潇洒,仪态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