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兰亭集序活页规范训练 苏教版必修5

文档属性

名称 【创新设计】兰亭集序活页规范训练 苏教版必修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9-17 05:5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兰亭集序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一、基础巩固(20分,每小题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流觞(shāng)  会稽(huì jī)
嗟悼(juē dǎo) 激湍(tuān)
B.修禊(qì) 癸丑(kuí)
彭殇(shāng) 虚诞(yán)
C.骋怀(chěng) 静躁(zào)
世殊(shū) 峻岭(jùn)
D.悟言(wú) 俯仰(fǔ yǎng)
曲水(qǔ) 群贤(xián)
解析 A项中的“会”应读“kuài”,“悼”应读“dào”;B项中的“禊”应读“xì”,“癸”应读“guǐ”,“诞”应读“dàn”;D项中的“悟”应读“wù”,“曲”应读“qū”。
答案 C
2.指出下面有通假字的一项 (  )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C.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D.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解析 C项,趣—取。
答案 C
3.下列句中与“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中“一”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D.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解析 例句中“若合一契”是“像符契一样相合”的意思,可见其中“一”有“一样”或“相同”的意思。A项中“一”指“一杯酒、一首诗”,表示数量;B项中的“一”有“全部”的意思;C项中的“一死生”是把生和死看得一样,这里的“一”有“看作一样”的意思;D项中的“一”指抒发感慨的原因“一样”或“相同”,因此它与例句中的“一”是相同的。
答案 D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B.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C.亦将有感于斯文
D.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解析 A.古义:襟怀抱负;今义:抱在怀里。C.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D.古义:这个地方;今义:次要的地位等。
答案 B
5.下列各句不是文言特殊句式的一句是 (  )
A.当其欣于所遇
B.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解析 A、C、D三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答案 B
二、阅读精练(40分)
(一)课内精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4分)
A.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殊:不同。
B.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由:原因。
C.不知老之将至 之:的。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固:本来。
解析 C项,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 C
7.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犹不能不以之兴怀”的“以”的用法相同的是 (  )(4分)
A.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B.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C.楚人伐宋以救郑
D.皆以美于徐公
解析 B项和例句相同,都作“因为”讲。A、C、D三项分别作“用”“来”“认为”讲。
答案 B
8.比较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两个“俯仰”相同,两个“之”不同
B.两个“俯仰”相同,两个“之”也相同
C.两个“俯仰”不相同,两个“之”也不相同
D.两个“俯仰”不相同,两个“之”相同
解析 两个“俯仰”是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前一个“之”是动词,往,引申为达到,得到;后一个“之”是代词,它。
答案 A
9.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
(2)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间很自得,快乐而自足,竟不觉得衰老即将到来。
(二)课外拓展(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王羲之)起家秘书郎。复授护军将军。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尝诣门生家,见棐(fěi通“榧”,树名)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①,当抗行;比张芝②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羲之书初不胜庾翼、郗愔,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而翼深叹伏,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谢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顷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朝廷以其誓苦,亦不复征之。
时刘惔为丹杨尹,许询尝就惔宿,床帏新丽,饮食丰甘,询曰:“若此保全,殊胜东山。”惔曰:“卿若知吉凶由人,吾安得保此。”羲之在坐,曰:“令巢、许③遇稷④、契⑤,当无此言。”二人并有愧色。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注】 ①钟繇:曹魏大臣,精于书法。②张芝:字伯英,东汉人,书法家,专习草书,被时人尊称为“草圣”。③巢、许:巢父、许由,相传均为唐尧时隐居的高士。④稷:后稷,古代周族的始祖。⑤契:传说中商族的始祖。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4分)
A.羲之叹惜弥日   弥:满。
B.我书比钟繇,当抗行 抗:抵挡。
C.意甚悦,固求市之 市:买。
D.顷正赖丝竹陶写 赖:依赖。
解析 B项,抗:匹敌,相当。
答案 B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4分)
A. B.
C. D.
解析 A项①②均表示顺承关系,可译为“于是,就”。B项①连词,表目的,来;②介词,因为。C项①介词,替;②动词,做。D项①连词,表示修饰关系;②连词,表示顺承关系。
答案 A
12.下列全部表现王羲之“任率”的一项是 (  )(4分)
①见棐几滑净,因书之 ②书其扇,各为五字 ③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④焕若神明,顿还旧观 ⑤采药石不远千里 ⑥令巢、许遇稷、契,当无此言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⑥ D.②③④⑤
解析 “任率”意为“任性率真,不做作”。④是指庾翼感到王羲之书法焕发出来的光彩有如神灵的光辉,顿时感到过去张氏的作品风貌又在眼前。⑤是讲王羲之晚年热衷于炼丹制药。两件事均与“任率”无关。
答案 C
1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王羲之很喜欢鹅,当他得知老妇人将善啼叫的鹅烧煮时,觉得非常惋惜;而道士以让他书写《道德经》作为交换鹅的条件时,他欣然命笔。
B.王羲之自愧不如张芝练习书法那样刻苦,但又常常认为自己的书法成就应该在钟繇、张芝之上。
C.庾翼在看到王羲之用章草体写给哥哥的信后,感叹羲之的书法光彩有如神灵的光辉,自己好像又看到在战乱中丢失的张氏书法的风貌。
D.王羲之晚年在山水间陶冶性情,朝廷也因他誓言坚决而不再征召他为官,这与他早年请求任官形成了反差。
解析 王羲之认为自己的书法如与钟繇相比,应当并肩媲美;假如与张芝的草书相比,只能像大雁排队一样紧跟在他后面。并不是“认为自己的书法成就应该在钟繇、张芝之上”。
答案 B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王羲之被授予护军将军之后,又苦苦请求出任宣城郡太守,未被准许。
(2)张芝面临水池练习书法,浸入水池的墨汁竟然将池水都染成黑色,假如让我也像这样沉迷于书法练习,我的造诣未必就在他的后面。
【参考译文】
(王羲之)开始出仕时担任秘书郎。后来又被授予护军将军的职务。王羲之被授予护军将军之后,又苦苦请求出任宣城郡太守,未被准许。既而被任命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郡有一个独身老妇养了一只鹅,很会啼叫,王羲之向她购买没有成功,于是他带着亲友乘车前去观赏。老妇听说他要来,便将鹅杀了烹煮款待他们,王羲之叹惜了一整天。山阴县有一名道士,养了一群好鹅,王羲之前往观赏,感到非常愉快,坚持要买鹅。道士说:“您为我书写《道德经》,可以把整群鹅都送给您。”王羲之欣然为他书写完《道德经》,然后将鹅群装入笼子带回家,很是快乐。他为人任性率真如此。一次他去门生家,看见棐(fěi同“榧”,树名)木做的几案非常光滑洁净,便在上面书写起来,真书、草书各写一半。后来这些书迹被门生的父亲误刮去,这个门生惊悔懊丧了好几天。又有一次王羲之在蕺(jì)山碰见一位老妇,手持六角形竹扇在叫卖,他在竹扇上书写,每把扇子上写五个字。老妇起初脸上露出不高兴的神色,王羲之就对她说:“你只要说字是王右军写的,就能卖一百文铜钱啊。”老妇按照他的话去做,人们竞相购买。后来,老妇又拿了一些竹扇来,王羲之只是微笑而不肯再书写了。王羲之的书法受到世人的看重,就像以上的例子。王羲之每每自我评价说:“我的书法如与钟繇相比,应当并肩媲美;假如与张芝的草书相比,还可以像大雁排队一样紧跟在他后面。”他曾经给人写信说:“张芝面临水池练习书法,浸入水池的墨汁竟然将池水都染成一片黑色,假如让我也像这样沉迷于书法练习,我的造诣未必就在他的后面。”王羲之的书法最初比不上庾翼、郗愔,到了晚年他的书法才精妙无比。他曾经以章草的书体给庾亮写回信,庾亮的弟弟庾翼看到之后深为叹服,因此给王羲之写信说:“我过去曾收藏张伯英的十幅章草书法作品,战乱时南渡长江情况狼狈,结果全部丢失,经常感叹精妙的真迹永远也见不到了。忽然观赏到足下回答家兄的书信,焕发出来的光彩有如神灵的光辉,顿时感觉过去张氏的作品风貌又在眼前。”
王羲之弃官之后,与居住在京城建康东面各郡的人士尽情游赏山水,以射鸟钓鱼为乐。又与道士许迈一起采用服食养生之法,不惜跋涉千里去收集各类药物。同时遍游东面各郡,登尽名山,泛舟沧海,感叹说:“我最终会因快乐而死去。”谢安曾经对王羲之说:“进入中年以来,容易为情感伤心,与亲友分别,总是要难受好几天。”王羲之回答说:“人接近晚年,自然会有这种情形。最近我依赖音乐来融化宣泄心中郁积的情感,又总是害怕儿子们察觉,会减少我欢乐的趣味。”朝廷考虑到他的誓言坚决,也不再征召他为官了。
当时刘惔做丹杨尹,许询曾到他那里借宿,床帏崭新又漂亮,饮食丰盛又甘美。许询说:“如果能保有这些,比在东山隐居强多了。”刘惔说:“你如果认为吉凶可以由人自己决定的话,我又怎么会保有这一切?”王羲之当时在座,说:“假使巢父、许由碰见稷、契,应当没有你们这样的对话。”刘、许二人听了,脸上都生出惭愧的神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