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如图所示起义的发动者自称是“上帝”的次子,受命下凡来铲除妖魔,拯救百姓。他发动这次武装起义的背景不包括( )
A.鸦片战争失败加深了清政府统治危机
B.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不断在各地发生
C.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并积极传教
D.洪秀全初步建立起太平天国政权组织
2.1853年,太平天国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这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 )
A.开始兴起
B.正式建立与清王朝相对峙的农民政权
C.进入全盛时期
D.开始抗击外国侵略者的斗争
3.它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材料中的“它”是指( )
A.《资政新篇》 B.《天朝田亩制度》
C.《海国图志》 D.《天演论》
4.1856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由此可见,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石达开的意气用事
B.杨秀清的过错
C.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D.“扶清灭洋”
5.1854年太平军在长沙靖港几乎全歼湘军水师,曾国藩羞怒交加,投水寻死,被随从救起。关于太平天国这次军事行动说法正确的是,太平军( )
A.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B.攻克永安分封诸王
C.西征胜利后军事上达到鼎盛
D.在战争后期取得浦口、三河大捷
6. “丙辰年破东门向荣。是年七月,东王升天,北王亦丧。丁巳,翼王远征。”该事件 ( )
A.标志着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B.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C.使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
D.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7.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兴车马之利”“兴舟楫之利”“准富者请人雇工”等多条建议,也提出了外交、法制和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具体改革措施。这说明《资政新篇》 ( )
A.体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时代要求
B.部分改革措施得以实施
C.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D.符合太平天国的斗争实际
8. 太平天国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二者 ( )
A.都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都脱离了社会现实,难以付诸实践
C.都主张平均分配土地
D.都反映了农民的理想与追求
9. 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正是资本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时候,列强和封建势力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凶恶的敌人。单纯的农民战争遇到这样的敌人,就不能不失败。该观点旨在说明太平天国( )
A.把反侵略作为革命的侧重点
B.肩负反侵略反封建双重使命
C.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的指导
D.革命纲领不切合中国实际
10. 李大钊曾说:“他们(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可见,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由于 ( )
A.没有现实的革命目标
B.对西方列强的侵略缺乏警觉
C.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D.革命不彻底
11.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国的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人民反抗清政府的斗争持续不断。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的( )
A.太平天国运动
B.广州三元里人民起义
C.虎门销烟
D.李自成起义
12.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的标志是( )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定都天京 D.天京事变
13.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为巩固革命大本营采取的军事行动是( )
A.北伐和西征 B.东征和西征
C.北伐和东征 D.北伐和南征
14.《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这个“方案”的提出者是 ( )
A.洪秀全 B.石达开
C.洪仁玕 D.韦昌辉
15.太平天国面对的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所不曾有的新情况”。这个“新情况”是指( )
A.尖锐的阶级矛盾
B.满汉地主武装的共同镇压
C.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进攻
D.内讧导致力量削弱
16.《石达开自述》中称洪秀全故意加封杨秀清“万岁”,激怒韦昌辉诛杨。而《李秀成自述》中却说:“东欲专尊,后北与翼计杀东王。”石达开和李秀成共同评述的是( )
A.永安封王 B.定都天京
C.天京事变 D.天京陷落
17.“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这首诗不仅评价了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也体现了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悲壮。其中“煮豆燃萁”所产生的影响是( )
A.起义烈火,遍地燎原 B.大清帝国,奄奄一息
C.太平天国,盛极而衰 D.北伐西征,高潮迭起
18.有专家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外来文明的成果,体现出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转变。下列各项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永安初建政权 B.《资政新篇》
C.《天朝田亩制度》 D.定都天京
19.“城内太平军将士万余人,全部壮烈牺牲,无一降者。入城湘军,肆意焚掠。繁华的古都顿成瓦砾。湘军屠城后,‘秦淮长河,尸首如麻’,而十之八九为老幼妇孺。太平军艰苦卓绝的斗争,表现了农民革命优秀人物的伟大牺牲精神。”这里的“城”是指( )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天津
20.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不曾遇到的新情况,这就是( )
A.清政府军队和地方地主武装联合镇压
B.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C.内部矛盾斗争导致队伍分裂
D.长期受到敌人的围困和封锁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各地群众“合到金田,恭祝万寿起义……闰八月初一日,入永安州”。
——《洪仁玕自述》
材料二 定都天京后,颁布……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之后,洪仁玕写成……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材料三 丙辰年破东门向荣。是年七月,东王升天,北王亦丧。丁巳,翼王远征。
——《洪仁玕自述》
(1)材料一中的“万寿起义”指的是什么事件 “入永安州”史称“永安建制”,“永安建制”的意义何在
(2)根据材料二,写出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曾先后颁布的两部纲领性文件的名称。
(3)材料三所说的“东王升天,北王亦丧”“翼王远征”反映的是哪一事件 这一事件有何影响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这次起义。
22、阅读材料,然后判断。
材料 洪仁玕(1822—1864)是洪秀全的族弟,也是“拜上帝会”最早的信徒。虽然他没能参加金田起义,却仍然遭到清政府通缉,被迫逃至香港避难。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他盼望中国能像西方国家那样富强起来。1859年,他历经艰险到达天京,向洪秀全提出了一个使政令统一、国家富强的改革计划,即《资政新篇》。在这个纲领中,洪仁玕提出“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资取”,主张根据本国的国情,不失时机地学习西方先进事物和制度;他还主张与外国通商,平等往来,欢迎外国人在华投资,但不准其干涉中国内政。《资政新篇》没有在太平天国军民中引起积极的反响,也未能付诸实施。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填“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填“C”。
(1)洪仁玕没有参与太平天国前期的军事斗争。
(2)天京事变后,洪仁玕被封为干王,总理朝政。
(3)洪仁玕主张根据中国实际仿效西方的先进制度。
(4)《资政新篇》在外交方面体现出独立自主的精神。
(5)《资政新篇》给太平天国后期带来了显著的影响。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金田起义时,广西巡抚周天爵在一封信中写道:“二月初一日出省,带兵一百名,如驻马嵬坡,皆不愿走也;路上募一百名,又如石壕驿,未走先哭。乃于十二日甫抵武宣,而教匪偷越紫荆山而来,如虎兕出柙,先锋已到三里圩矣。……方到时县官一人,一县皆空,而纷纷向西逃者渡江船无歇时。问县(官)刘作肃有何准备 答云‘只有一绳’,则大哭。我何等福气……”
材料二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材料三 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1905年)
(1)金田起义的农民领袖是谁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部文件的内容 为什么在当时没能真正实施
(3)这场运动最终失败的原因除材料三中的“煮豆燃萁”之外,还有什么
(4)“莫将成败论英雄”,你如何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答案
1-5DBACC 6-10AABBC 11-15ABACC 16-20CCBAB
21、(1)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3)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4)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22、(1)A (2)C (3)A (4)A (5)B
23、(1)洪秀全。
(2)《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在实践中难以施行。
(3)中外势力的联合镇压等。
(4)太平天国运动虽以失败告终,但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