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12题)
1.钡和铊均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六周期,铊与铝是同族元素,元素符号是Tl;钡与镁是同族元素以下对钡和铊的性质的推断错误的是
A.钡和铊是易导电的银白色金属 B.钡能与水常温下反应生成氢气
C.Tl3+的氧化能力比Al3+弱 D.T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2.有A、B、C、D四种元素,质子数均小于18。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B元素的原子失去1个电子,所得到的微粒具有与氖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C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D元素的原子M层电子数是K层的3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元素可以形成多种同素异形体
B.C的氧化物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C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
C.可以通过焰色反应检验B元素
D.A和D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磷转化为白磷,属于物理变化
B.石墨导电、金刚石不导电,故二者不是同素异形体
C.和分子式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D.单质硫有、、等,它们都是硫的同素异形体
4.前20号元素M、N、R、Q、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M与Z、N与Q分别同主族,M、N形成的常见化合物有M2N、M2N2,由该5种元素组成的某结晶化合物X常用作净水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化合物X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B.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Z R Q N
C.N、Q分别与Z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均呈碱性
D.R、Q、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间能相互反应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液漏斗使用前需检查是否漏水
B.分液时,先将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再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C.为保证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下,需将玻璃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或将玻璃塞拿下
D.用铂丝做焰色反应实验时,若焰色呈黄色,说明待测物质中一定含有钠元素,不含钾元素
6.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酸性: HClO4> HBrO4> HIO4
B.原子半径: Na>Al>S>Cl
C.非金属性: Cl>S>O>C
D.稳定性: HF> HCl> HBr> HI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SO2有漂白性
B.NO2与水反应生成HNO3,故NO2是酸性氧化物
C.H2SiO3的酸性弱于H2CO3,故非金属性C强于Si
D.CaCO3难溶于水,故CO2能与CaCl2溶液反应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②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③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整数,就是其质量数
④电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原子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9.化学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过氧化钠可在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
B.漂白粉既可作漂白纸张的漂白剂,又可作游泳池的消毒剂
C.由生铁铸造的下水井盖的硬度大、抗压,含碳量比钢低
D.利用某些放射性同位素释放的射线可以有种、给金属探伤、诊断和治疗疾病
10.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用铁罐车贮存浓硫酸、浓硝酸、浓盐酸
B.高纯度的硅可用于制作计算机的芯片和太阳能电池
C.碳酸氢钠可用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也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
D.金属镁常用来制造信号弹和焰火,氧化镁是优质的耐高温材料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任何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就是该元素的最高化合价
C.目前人们已发现的元素种类数目与原子种类数目相同
D.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
12.在Na和Na+ 两种粒子中,相同的是
A.核外电子数 B.核内质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核外电子层数
二、非选择题(共10题)
13.已知某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请写出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X:_______,Y:_______。
14.填空或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碘-131是元素碘(元素周期表中第53号元素)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符号为。在核医学中,以以NaI溶液的形式直接用于甲状腺功能检查和甲状腺疾病。和互为同位素,这两种原子的中子数差值为_________。碘元素在元素中位于第__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__族。
(2)向明矾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恰好沉淀,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常利用氨水制取Al(OH)3,而不用NaOH的溶液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说明)______。
(4)实验室用FeCl2溶液和NaOH溶液制取Fe(OH)2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5)将0.2mol钠、镁、铝分别投入10mL1mol/L的盐酸中,在标准状况下产生氢气体积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15.硅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的氧化物和硅酸盐约占地壳质量的以上。
(1)下列物质不属于硅酸盐产品的是_______。
A.陶瓷 B.玻璃 C.水泥 D.生石灰
(2)埋在地下的光导纤维如果裸露在碱性土壤中,会导致断路,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原因_______;工艺师常用_______填物质名称来雕刻玻璃。
(3)工业上常利用反应制备硅单质,该反应能否说明C的氧化性强于Si?_______说明理由。
(4)有一Si、Al的混合固体,欲从中分离出Si,应如何操作?_______。
16.钾玻璃中含有18.4%的K2O,11.0%的CaO,70.6%的SiO2。
(1)计算三种氧化物的物质的量之比_________。
(2)若需制造5.1 t 钾玻璃,需用碳酸钾、石灰石、石英各_________吨?
(3)生产过程中释放出_________吨温室气体二氧化碳?
17.α射线是由α粒子组成,α粒子是一种没有核外电子的粒子,它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它的质量数等于4,由此可推断α粒子含有____个质子,______个中子。
18.两个化学兴趣小组拟通过实验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I.第一小组同学探究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1)补充下列实验报告中的实验现象和离子方程式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离子方程式
甲中溶液由无色变成橙色乙中溶液___________ 离子方程式 甲:___________ 乙: 结论:卤素单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2)该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_。
II.第二小组同学探究元素C、的非金属性强弱,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3)球形干燥管D的作用为___________。
(4)该小组同学用盐酸、和溶液,按图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试管C中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甲同学认为非金属性。但乙同学认为此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改进措施:在B、C两装置之间接一个盛有___________溶液的洗气瓶。
19.两个化学兴趣小组拟通过实验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Ⅰ.第一小组同学探究元素Cl、Br、I的非金属性强弱,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1)补充下列实验报告中的实验现象和离子方程式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离子方程式
甲溶液由无色变成橙色 乙___________ 离子方程式 甲_________ 乙Cl2+2I-=2Cl-+I2 结论:卤素单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l2>Br2>I2
(2)【评价】该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 (填“合理”或“不合理”)
(3)【补充和完善】上一题(2)中若选合理,则此项不用再作答,若选不合理,则合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试剂是______
Ⅱ.第二小组同学探究元素C、Si的非金属性强弱,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4)干燥管D的作用为 _______
(5)该小组同学用盐酸、CaCO3和Na2SiO3溶液,按图装置进行试验,观察到试管C中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甲同学认为非金属性C>Si。但乙同学认为此方案不合理,理由___,
改进措施:在B、C两装置之间接一个盛有______溶液的洗气瓶。
20.A、B、C、D、E 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可与其他四种元素分别形成二元化合物,其中只在与D形成的化合物中呈-1价;对应的水化物与反应生成一种盐X;D的原子半径在短周期中最大(0族元素除外);E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3/4倍。请回答下列问题:
(1)X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化合物DA的电子式为_______,A与B形成的18电子的化合物的结构式为_______。
(2)元素的非金属性C_______E(填“>”“<”或“=”)下列各项中,能说明该结论的事实有_______(填序号);
①氢化物的酸性比强
②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强
③氢化物的水溶液放置在空气中会变浑浊
④单质与氢气化合C比E容易
(3)B、C、D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用电子式表示D与E形成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
(4)B、C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为_______>_______,请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__。
21.短周期元素d、e、f、g、h、x都可能存在于某些食品添加剂中,其最高正化合价或最低负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所示:
(1)由x、e、d三种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
(2)d、e、f、g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中半径由大到小顺序最小的是_______(用化学式离子符号表示),其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
(3)d和g 形成的简单氢化物中,沸点较高的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
(4)x和d组成的化合物中,既含有极性共价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此化合物可将碱性工业废水中的氧化,生成碳酸盐和氨气,相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2.下表列出了①~⑨九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⑥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元素①与⑨组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元素⑤和⑨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
(2)元素①~⑨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
(3)元素⑤~⑨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
(4)元素⑧和⑨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较强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
(5)元素②、③、④分别和元素①形成的简单氢化物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填化学式)。
(6)元素⑦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元素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7)元素⑤组成的单质在元素③组成的常见单质中加热燃烧生成产物M,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0.1 mol M与足量的二氧化碳反应,则该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
参考答案:
1.D
A.镁和铝为易导电的银白色金属,钡与镁同主族、铊与铝同主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大,金属性钡强于镁、铊强于铝,则钡和铊是易导电的银白色金属,故A正确;
B.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大,钙和钡同主族,钙能与冷水反应生成氢气,金属性钡强于钙,则钡能与水常温下反应生成氢气,故B正确;
C.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大,金属性越强对应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则Tl3+的氧化能力比Al3+弱,故C正确;
D. 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增强,金属性铊强于铝,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则Tl(OH)3是碱,不是两性氢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D。
2.B
A、B、C、D四种元素的质子数都小于18,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A有2个电子层符合电子排布规律,最外层电子数为6,A为O;B元素的原子失去1个电子,所得到的微粒具有与氖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B为Na;C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C为Al;D元素的原子M层电子数是K层的3倍,M层电子数为K层的3倍=6,D为S,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O、B为Na、C为Al、D为S;
A.A为O元素,同素异形体有O2、O3,A正确;
B.C为Al其氧化物为Al2O3,既可以与强酸反应,也可以与强碱反应,Al2O3为两性氧化物,B错误;
C.Na元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C正确;
D.二氧化硫或三氧化硫均能与NaOH反应,生成盐和水,D正确;
故答案为:B。
3.D
A.红磷转化为白磷,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A错误;
B.石墨和金刚石是均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B错误;
C.和分子式不同,化学性质有较大不同,C错误;
D.单质硫有、、等,它们都是硫的同素异形体,D正确;
故选D。
4.B
由5种元素组成的某结晶化合物X常用作净水剂,X可能为明矾KAl(SO4)212H2O,K与H、O与S同主族,H与O能形成H2O、H2O2,符合题意,故M、N、R、Q、Z分别为H、O、Al、S、K。
A.综上分析,X为KAl(SO4)212H2O,分子中既含钾离子、铝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的离子键又含硫原子与氧原子、氢原子与氧原子的共价键,A正确;
B.离子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则N、R、Q、Z对应的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是S2->K+>O2->Al3+,应为Q Z N R,B错误;
C.N与Z形成化合物K2O、K2O2与水反应生成KOH,Q与Z形成的化合物为K2S,易水解使溶液均呈碱性,C正确;
D. R、Q、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为氢氧化铝、硫酸、氢氧化钾,氢氧化铝具有两性,能与强酸、强碱反应,故硫酸与氢氧化钾均能和氢氧化铝反应,D正确;
答案选B。
5.D
由于Na的焰色反应呈黄色,而钾的焰色反应呈紫色,黄色很容易掩盖紫色,故进行钾的焰色反应时需透过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以滤去黄色的光,即用铂丝做焰色反应实验时,若焰色呈黄色,说明待测物质中一定含有钠元素,但不能确定是否含钾元素,需透过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是否观察到紫色才可确定是否含钾,故答案为:D。
6.C
A.非金属性Cl>Br>I,则酸性:HClO4>HBrO4>HIO4,故A正确;
B.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则原子半径:Na>Al>S>Cl,故B正确;
C.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且最高价含氧的酸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性越强,则非金属性:O>Cl>S>C,故C错误;
D.非金属性F>Cl>Br>I,则稳定性:HF>HCl>HBr>HI,故D正确;
故选:C。
7.C
A.SO2的还原性将KMnO4还原而使其褪色,A错误;
B.NO2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故NO2不是酸性氧化物,B错误;
C.Si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H2SiO3的酸性弱于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H2CO3,故非金属性C强于Si,C正确;
D.CaCO3难溶于水,但由于碳酸酸性弱于盐酸,CO2与CaCl2溶液不反应,D错误;
故选C。
8.D
①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可能为分子,如H2O和NH3,故错误;
②同位素为同种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基本相同,故正确;
③元素不谈质量数,一种元素的原子可能有不同的质量数,故错误;
④电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原子,可能为分子,如HF、H2O,故正确;
综上所述,②④正确,故选:D。
9.C
A.过氧化钠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或水蒸气反应均生成氧气,过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或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故A正确;
B.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次氯酸钙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而杀菌消毒;同时漂白粉在空气中会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所以漂白粉既可作漂白棉、麻、纸张的漂白剂,又可用作游泳池等场所的消毒剂,故B正确;
C.生铁中的含碳量为2%~4.3%,钢中的含碳量为0.03%~2%,生铁含碳量高,生铁硬度大、抗压,性脆、可以铸造成型,是制造机座、管道的重要材料,故C错误;
D.放射性同位素可以用于透视和放疗,因此可以给金属探伤、诊断和治疗疾病,故D正确;
答案选C。
10.A
A.常温下,浓硫酸和浓硝酸会使铁发生钝化现象,可铁罐车贮存浓硫酸、浓硝酸,但浓盐酸不能使铁钝化,二者发生反应,不能用铁罐车贮存浓盐酸,故A错误;
B.高纯度的硅为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制作计算机的芯片和太阳能电池,故B正确;
C.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可使糕点膨松,可用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碳酸氢钠的水溶液显弱碱性,也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故C正确;
D.金属镁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常用来制造信号弹和焰火,氧化镁熔点高,是优质的耐高温材料,故D正确;
答案选A。
11.A
A.离子化合物一定含有离子键,则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故A正确;
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等于该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如锰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但其最高化合价是+7价,故B错误;
C.有的元素有多种原子,所以元素的种类小于原子的种类,故C错误;
D.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低,在离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故D错误;
故选A。
12.B
A. Na原子核外有11个电子,Na+ 核外有10个电子,二者核外电子数不相同,故A不选;
B. Na和Na+ 两种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均为11,故B选;
C. Na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Na+ 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二者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同,故C不选;
D. Na原子有3个电子层,Na+ 有2个电子层,二者核外电子层数不相同,故D不选;
答案选B。
13. 第四周期第ⅠA族 第五周期第ⅦA族
由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层,则X位于第四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为1,位于第ⅠA族,则X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四周期第ⅠA族;由Y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其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则Y位于第五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为7,位于第ⅦA族,则Y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五周期第ⅦA族,故答案为:第四周期第ⅠA族;第五周期第ⅦA族。
14.(1) 4 五 VIIA
(2)
(3)
(4)先产生白色沉淀,很快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5)钠>镁=铝
(1)碘53号元素,有53个质子,131I和127I的中子数为78和74,差值为4;碘是53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五周期,第VIIA族;
(2)向明矾[KA1(SO4)2]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至恰好沉淀,n[KA1(SO4)2]:n[ Ba(OH)2]=2:1,故离子方程式为:;
(3)为两性氢氧化物,能溶于强碱,离子方程式为:;
(4)实验室用FeCl2溶液和NaOH溶液制取Fe(OH)2时观察到的现象先产生白色沉淀,很快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5)0.2mol钠、镁、铝分别投入10mL1mol/L的盐酸中,n(HCl)=0.01mol,钠与水反应,钠无剩余,故0.2mol钠能产生0.1mol氢气;镁、铝有剩余,盐酸全反应了,故镁、铝产生氢气都是0.05mol,故产生氢气量钠>镁=铝。
15.(1)D
(2) 氢氟酸
(3)不能,该反应中C是还原剂,不体现氧化性
(4)将混合物溶于足量的稀盐酸,待固体不再溶解时,过滤,洗涤并干燥所得固体
【解析】(1)
陶瓷、玻璃、水泥的主要成分均是硅酸盐,而生石灰是CaO,不属于硅酸盐,故选D;
(2)
光导纤维的成分二氧化硅能与碱反应,故离子方程式为; HF能与氧化硅反应,故用氢氟酸雕刻玻璃;
(3)
不能说明氧化性的强弱,因为该反应中C作还原剂,不体现氧化性;
(4)
分离Si. Al的混合固体中的Si,先将混合物溶于足量的稀盐酸,待固体不再溶解时,过滤,洗涤并干燥所得固体,故答案为:将混合物溶于足量的稀盐酸,待固体不再溶解时,过滤,洗涤并干燥所得固体。
16. 1∶1∶6 1.38 t、1.00 t、3.6 t 0.88 t
(1)利用质量分数确定这三种氧化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2)根据CaCO3~CaO,K2O~K2CO3,计算原料的物质的量之比,再根据需制造5.10t钾玻璃求解;
(3)根据方程式计算。
(1)n(K2O)∶n(CaO)∶n(SiO2)=∶∶≈1∶1∶6,故答案为:1∶1∶6;
(2)化学式为K2O·CaO·6SiO2,其摩尔质量M=510 g·mol-1,钾玻璃物质的量n= =104mol
由原子守恒计算可知:
m(K2CO3)=n(K2CO3)×138 g·mol-1=104mol×138 g·mol-1=1.38 t,
m(CaCO3)=n(CaCO3)×100 g·mol-1=104mol×100 g·mol-1=1.00 t,
m(SiO2)=n(SiO2)×360 g·mol-1=104mol×360 g·mol-1=3.6 t,故答案为:1.38 t、1.00 t、3.6 t;
(3)在玻璃熔炉中发生反应:
CaCO3+SiO2CaSiO3+CO2↑,K2CO3+SiO2K2SiO3+CO2↑,
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与参加反应二氧化硅的物质的量相等,m(CO2)=n(CO2)×44 g·mol-1=2×104mol×44 g·mol-1=0.88t,故答案为:0.88 t。
17. 2 2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
已知α粒子是一种没有核外电子的粒子,它带有2个单位的正电荷,它的质量数等于4,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由此可判断α粒子含有2个质子,2个中子。
18.(1) 由无色变成黄褐色
(2) 不合理 该实验只能证明的氧化性强于和,无法判断和氧化性强弱关系
(3)防止倒吸
(4) 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的和溶液反应也会产生白色沉淀 饱和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氧化性越强,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越弱;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
(1)
甲试管中氯水与溶液发生反应,溶液由无色变为橙色,生成了Br2,其离子方程式为:;乙试管中氯水与溶液发生反应,生成了I2,可看到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褐色,离子方程式为:。
(2)
由甲试管中的反应可证明氯气的氧化性比溴强,乙试管中的反应可证明氯气的氧化性比碘强,但无法证明溴和碘的氧化性强弱,因此该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不合理。
(3)
球形干燥管D的容积较大,能够防止倒吸,避免C中液体进入锥形瓶中。
(4)
盐酸具有挥发性,锥形瓶中制得的二氧化碳中会混有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氯化氢能和硅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沉淀,即无法证明是二氧化碳与硅酸钠溶液反应,为了防止氯化氢产生干扰,应在B、C装置间连接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
19. 溶液由无色变成棕黄色 不合理 溴水 防止倒吸 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l和Na2SiO3溶液反应也会产生白色沉淀 饱和NaHCO3
(1) 甲试管中加入氯水,溶液中溴离子被氯气氧化成溴单质,溶液由无色变为橙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乙试管中加入氯水,溶液中的碘离子被氯气氧化成碘单质,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故答案为:,溶液由无色变成棕黄色;
(2) 该实验只能证明Cl2的氧化性大于Br2和I2,无法判断Br2和I2之间的氧化性强弱关系,因此不合理,故答案为:不合理;
(3) 为了判断Br2和I2之间的氧化性强弱关系,需要用溴水来检测,故答案为:溴水;
(4) 球形干燥管D能够防止倒吸,可以避免C中液体进入锥形瓶中,故答案为:防止倒吸;
(5) 碳酸钙和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促进HCl挥发,导致制取CO2中含有HCl,HCl和 Na2SiO3反应也会生成硅酸沉淀,从而对二氧化碳产生干扰;为防止HCl的干扰,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HCl,所以在BC之间添加装有饱和NaHCO3溶液的洗瓶,故答案为: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l和Na2SiO3溶液反应也会产生白色沉淀,饱和NaHCO3溶液。
20.(1) 离子键和共价键
(2) > ②③④
(3)
(4) 因为O原子的核电荷数多,原子半径小,最外层电子数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强
A、B、C、D、E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A可与其它四种元素分别形成二元化合物,其中只在与D形成的化合物中呈-1价,D的原子半径在短周期中最大(0族元素除外),则D是Na元素,A是H元素;对应的水化物与BA3反应生成一种盐X,则B是N元素,C是O元素,X是NH4NO3,E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倍,则E是S元素,则综合分析可知,A为H,B为N,C为O,D为Na,E为S,以此分析。
(1)
由分析可知X是NH4NO3,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之间是离子键,铵根中氮和氢之间是共价键,硝酸根中氮和氧之间是共价键,故答案为:离子键和共价键;化合物DA为NaH,属于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A与B形成的18电子的化合物为N2H4,其结构式为:;
(2)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则元素的非金属性:O > S;
①氢化物的酸性不能比较非金属的强弱,故①错误;
②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H2O的热稳定性比H2S强,说明非金属性O>S,故②正确;
③H2S的水溶液放置在空气中会变浑浊,说明氧气氧化H2S得到S单质,氧气的氧化性大于S,可证明非金属性O>S,故③正确;
④非金属性越强,越易与氢气化合,因此单质与氢气化合O比S容易,可证明非金属性
0 > S,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②③④;
(3)
由分析可知B为N,C为O,D为Na,其对应的离子为:N3-,O2-,Na+,核外电子相同的时候,原子序数越小半径越大,故答案为:;D为Na,E为S,其形成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D与E形成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为:;
(4)
由分析可知B为N,C为O,同周期越靠右非金属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故稳定性为>;原因为:因为O原子的核电荷数多,原子半径小,最外层电子数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能力强。
21. S2->O2->Na+>Al3+ H2O 水分子间有氢键 H2O2 H2O2+CN-+OH-=CO+NH3↑
短周期元素d、e、f、g、h、x的最高正化合价或最低负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x的原子序数最小,其化合价为+1,与e同主族;d化合价为-2,g的化合价为+6,二者位于ⅥA族,则d为O,g为S;e的化合价为+1,其原子序数大于O,则e为Na,则x为H或Li,又因为x、e、d三种元素可组成的离子化合物,则x是H;f的化合价为+3,其原子序数大于Na,则f为Al;h的化合价为-1,其原子序数最大,则h为Cl元素,以此分析解答。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d、e、f、g、h、x分别是O、Na、Al、S、Cl、H。
(1)由x、e、d三种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是氢氧化钠,电子式为 。
(2)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则d、e、f、g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中半径由大到小顺序最小的是S2->O2->Na+>Al3+,其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Na,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3)由于水分子间有氢键,硫化氢不能形成氢键,则d和g形成的简单氢化物中,沸点较高的是H2O。
(4)x和d组成的化合物中,既含有极性共价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双氧水,化学式为H2O2,此化合物可将碱性工业废水中的氧化,生成碳酸盐和氨气,反应中碳元素化合价从+2价升高到+4价失去2个电子,氧元素化合价从-1价降低到-2价,则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转移2个电子,相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CN-+OH-=CO+NH3↑。
22.(1) 离子键
(2)Na
(3)Cl
(4)HClO4
(5)HF>H2O>CH4
(6)
(7) 0.1NA
根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可推知①H,②为C,③为O,④为F,
⑤为Na,⑥为Mg,⑦为Al,⑧为S,⑨为Cl。
(1)根据分析可知,⑥为Mg,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元素①与⑨组成的化合物为HCl,其电子式为:;
(2)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所以原子半径最大的为Na;
(3)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减弱,所以非金属最强的是Cl;
(4)元素S和C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H2SO4和HClO4,Cl的非金属性强于S,所以酸性较强的是HClO4;
(5)元素②、③、④处于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简单氢化物稳定性依次增强,所以与H形成的简单氢化物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F>H2O>CH4;
(6)元素Al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Al(OH)3,与元素S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Cl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7)元素Na组成的单质为Na,在元素O组成的常见单质O2中加热燃烧生成产物Na2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0.1 mol M与足量的二氧化碳反应,,2mol发生反应转移2mol电子,所以当有0.1molM发生反应时,转移0.1mol电子,个数为0.1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