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2节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同步练习 高二 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一、单选题
1.中科院研制出了双碳双离子电池,以石墨(Cn)和中间相炭微粒球(MCMB)为电极,电解质溶液为含有KPF6的有机溶液,其充电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固态KPF6为离子晶体
B.放电时MCMB电极为负极
C.充电时,若正极增重39g,则负极增重145g
D.充电时,阳极发生反应为Cn+xPF6--xe-=Cn(PF6)x
2.某种利用垃圾渗透液实现发电装置示意图如下,当该装置工作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盐桥中K+向Y极移动
B.电路中流过7.5mol电子时,共产生标准状况下N2的体积为16.8L
C.电子流由X极沿导线流向Y极
D.Y极发生的反应为2+10e-+6H2O===N2↑+12OH—,周围pH增大
3.从化学看生活,你认为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型的发电装置,其能量转化率可达100%
B.绿色食品就是指颜色为绿色的食品
C.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是汽油燃烧的产物
D.“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燃料改造工程有利于减少雾霾的形成
4.瑞典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能作为电池的“纸”,由纳米纤维素制成,在纳米纤维的外层,覆盖着一层溶解在水溶液里的带电聚苯乙烯塑料,它用硅、惰性石墨烯为电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中有大量的生成
B.纸电池的负极是硅,发生还原反应
C.在石墨电极表面有生成
D.电池放电时,溶液的变小
5.银锌电池广泛用作各种电子仪器的电源,它的充电和放电过程可以表示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电池属于二次电池和碱性电池
B.电极是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C.电池工作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浓度保持不变
D.充电时,电池的正极应与电源的正极相连
6.下图为锌铜原电池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外电路电子由铜片流向锌片
B.锌片上发生还原反应
C.铜片做正极,电极反应是:
D.盐桥中的阳离子移向铜电极
7.JohnB·Goodenough是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的发明人。某钴酸锂电池的电解质为溶于混合有机溶剂的LiPF6(有机溶剂不参与电极反应),放电过程中电池反应为:xLi+Li1-xCoO2=LiCoO2(0A.放电时,电子由R极流出,经外电路流向Q极
B.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
C.充电时,电源b极为负极
D.充电时,R极净增7g时转移1mole-
8.银质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根据原电池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铝质容器换成铂质容器,黑色也会褪去
B.银器为正极,Ag2S被氧化生成单质银
C.负极的电极反应:Al-3e-=Al3+
D.反应过程中Cl-向银器移动
9.对于反应Fe(s)+H2SO4(aq)=FeSO4(aq)+H2(g),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变化判断该反应过程是否放热
B.改变Fe的表面积会改变反应的速率
C.通常用H2体积的变化情况表示该反应的速率
D.若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正极材料应为铁
10.锌-空气电池适宜用作城市电动车的动力电源,原理如图。该电池放电时Zn转化为ZnO。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在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负极反应:Zn+H2O-2e-→ZnO+2H+
C.OH-向石墨电极移动
D.电子从Zn电极经导线流向石墨电极
二、填空题
11.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和 ②和 ③CH4和CH3CH2CH3 ④金刚石和石墨 ⑤H、D、T ⑥乙醇(CH3CH2OH)和甲醚(CH3OCH3)⑦臭氧(O3)和氧气(O2)⑧和 ⑨和 ⑩CuSO4 5H2O与CuSO4 3H2O
(1)这10组物质中,是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是同位素的是_____;是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是同一物质的是_____;是同系物的是_____。
(2)写出支链只有一个乙基且相分子质量最小的烷烃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定量的稀硫酸和稀NaOH溶液反应,当生成1molH2O时放出的热量为57.3kJ,则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事实证明,能设计成原电池的反应通常是放热反应,下列化学反应在理论上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__________。
A.C(s)+H2O(g)═CO(g)+H2(g)△H>0
B.2H2(g)+O2(g)=2H2O(l)△H<0
C.NaOH(aq)+HCl(aq)=NaCl(aq)+H2O(l)△H<0.
12.我国科学家最近发明了一种电池,电解质为、和KOH,由a和b两种离子交换膜隔开,形成A、B、C三个电解质溶液区域,结构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电池中,Zn为_______极,B区域的电解质为_______(填“”“”或“KOH”)。
(2)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3)阳离子交换膜为图中的_______(填“a”或“b”)膜。
13.回答下列问题:
(1)将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可达到低碳排放的目的。图是通过人工光合作用,以CO2和H2O为原料制备HCOOH和O2的原理示意图。电极b作___________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2)浓差电池中的电动势是由于电池中存在浓度差而产生的。某浓差电池的原理如图所示,该电池从浓缩海水中提取LiCl的同时又获得了电能。
①X为___________极,Y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②Y极生成1 mol Cl2时,___________mol Li+移向X极。
(3)一种以肼(N2H4)为液体燃料的电池装置如图所示。该电池用空气中的氧气作氧化剂,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14.Ⅰ.判断:
(1)下列化学(或离子)方程式正确且能设计成原电池的是_______(填字母,下同)。
A. B.
C. D.
Ⅱ.常温下,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Al、Cu片插入浓中组成原电池(图1),测得原电池的电流强度(I)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2所示。反应过程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2)O~t1时,原电池的负极是Al片,此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溶液中的向_______移动(填“正极”或“负极”);t1时,原电池中电子流动方向发生改变,其原因是_______。
15.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电池相比,该电池能较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式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高铁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______,放电时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
(2)放电时,正极发生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放电时,_______(填“正”或“负”)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三、计算题
16.反应Fe+H2SO4=FeSO4+H2↑的能量变化趋势如图甲所示:
(1)该反应为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该反应____(填“是”或“否”)氧化还原反应;若将上述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装置如图乙,该装置工作时,电子沿导线流入_____(填“Cu”或“Fe”)电极,该电极为____(填“正”或“负”)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若反应产生11.2L气体(标准状况下),则电路中应该有____mol电子发生了转移。
四、实验题
17.某小组探究和的反应的氧化还原反应,从电极反应角度分析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变化规律。
【实验探究】
实验i:向装有0.5g的烧杯中加入20mL30%溶液,一段时间内无明显现象,10小时后,溶液中有少量蓝色浑浊,片表面附着少量蓝色固体。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继续探究】
针对该反应速率较慢,小组同学查阅资料,设计并完成了下列实验。
装置 序号 试剂a 现象
ii 20mL30%与4mL 5mol/L混合液 表面很快生产少量气泡,溶液逐渐变蓝,产生较多气泡
iii 20mL30%与4mL 5mol/L氨水混合液 溶液立即变为深蓝色,产生大量气泡,表面有少量蓝色不溶物
(2)实验ii中:溶液变蓝的原因是_______(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经检验产生的气体为氧气,产生氧气的原因是_______。
(3)对比实验i和iii,为探究氨水对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影响,该同学利用如图装置继续实验。
已知:电压大小反映了物质氧化还原性强弱的差异;物质氧化性与还原性强弱差异越大,电压越大。
a.K闭合时,电压为x。
b.向U型管右侧溶液中滴加氨水后,电压不变。
c.继续向U型管左侧溶液中滴加氨水后,电压增大了y。
①利用电极反应解释该实验的结论:_______。
②利用该方法也可证明酸性增强可提高的氧化性,与上述实验操作不同的是_______。
(4)总结: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变化的一般规律是_______。
(5)应用:分别与的盐酸、氢溴酸、氢碘酸混合,只与氢碘酸发生置换反应,试解释原因_______。
五、判断题
18.碱性锌锰干电池是一次电池,其中MnO2是催化剂,可使锌锰干电池的比能量高、可储存时间长。(_______)
19.在原电池中,负极材料的活泼性一定比正极材料强。________
20.在干电池中,碳棒只起导电作用,并不参加化学反应。(_______)
21.原电池的正极在放电后质量一定增加。________
22.a极的电势低于b极。( )
六、有机推断题
23.有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C、D的阳离子、A的阴离子均具有与氖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B可形成离子化合物B2A;D的最高价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F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
试回答下列各问题:
(1)B元素为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F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周期第______族
(3)化合物B2A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D的最高价氧化物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5)将C、D用导线相连浸入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中,形成原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原理综合题
24.为了实现“碳中和”的目的,科学家积极探索减少的排放水平,并通过新技术对进行综合利用。
(1)是一种廉价的碳资源,其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与经催化重整,制得合成气:,已知上述反应中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
化学键 C—H C=O H—H C≡O(CO)
键能/ 413 745 436 1075
则该反应的_______。
(2)工业废气中的可用碱液吸收,所发生的反应如下:
,则:
①的_______(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②标准状况下的22.4L与1000mL,1.5mol/L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kJ(用含a或b的代数式表示)。
(3)以甲醇为燃料的新型电池,其成本大大低于以氢气为燃料的传统燃料电池,目前得到广泛的研究,但同时会释放,如图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类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电极A为_______(填“正”“负”)极;甲醇在电极B上发生的反应式为_______;该电池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当电池中有60mol电子转移时,会产生_______g。
参考答案:
1.C
2.B
3.D
4.D
5.C
6.D
7.C
8.C
9.D
10.D
11. ④⑦ ⑤ ②⑥ ①⑧⑨ ③ 1/2H2SO4(aq)+NaOH(aq)=1/2Na2SO4(aq)+H2O(l);△H=﹣57.3kJ/mol B
12. 负 a
13.(1) 正极 CO2+2H++2e-=HCOOH
(2) 正极 2Cl--2e-=Cl2↑ 2
(3) N2H4+4OH--4e-=N2+4H2O O2+2H2O+4e-=4OH-
14.(1)D
(2) 正极 Al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形成的氧化膜阻止了Al进一步反应
15.(1)
(2) 还原 正
16. 放热 是 Cu 正 2H++2e-=H2↑ 1
17.(1)
(2) 产生的铜离子催化了过氧化氢分解
(3) 加入氨水,氨水与形成,使减小,提高了的还原性 向U型管右侧溶液中滴加硫酸
(4)在还原反应(氧化反应)中,增大反应物浓度或降低生成物浓度,氧化剂(还原剂)的氧化性(还原性)增强
(5)溶解度,、、均可使氧化反应中的降低,提高的还原性,其中只有能使的还原性提高到能将还原
18.错误
19.错误
20.正确
21.错误
22.正确
23. Na 3 ⅥA Al2O3+2OH-=2AlO2-+H2O 2H2O-2e-=H2↑+2OH- 或2H++2e-=H2↑
24.(1)+120kJ/mol
(2) a-2b
(3) 正 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