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 课内文言文阅读第二部分 课件(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 课内文言文阅读第二部分 课件(共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10 10:0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第二部分 课内文言文阅读
考情研判
真题自测
命题揭秘
复习方略
新课标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考查内容 1.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
2.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
3.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4.领会浅易文言文中作者的写作意图。
题型分析 2022年广东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考查题型:
1.填空题,3分。考查对词语的理解。主要考查课内文本中出现的重点实词,重在一词多义的考查。
2.翻译句子,4分。重点考查主旨句、关键句、难句、特殊句式的翻译。
题量、分值 及评分标准 1.共2道小题,满分7分。
2.评分标准:词语解释题要求准确,句子翻译题注重关键字词的理解和整句的顺畅。
附:统编版初中语文全册文言文篇目及近十年考查情况(2012—2022年)
人教版课标推荐文言文篇目
序号 篇目 体裁 分布年级 考查情况
1. 《论语》十二章 议论文 七年级上册
2. 陋室铭 议论文 七年级下册
3. 爱莲说 议论文 七年级下册
4. 三峡 散文 八年级上册
5. 答谢中书书 散文 八年级上册
6. 记承天寺夜游 散文 八年级上册
7.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议论文 八年级上册
8.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议论文 八年级上册
9. 桃花源记 记叙文 八年级下册 2016年考
10. 小石潭 记散文 八年级下册 2015年考
11. 北冥有鱼 寓言 八年级下册
12. 虽有嘉肴 议论文 八年级下册
13. 马说 议论文 八年级下册 2022年考
14. 岳阳楼记 散文 九年级上册 2012年、2019年考
15. 醉翁亭 记散文 九年级上册
16. 湖心亭看雪 散文 九年级上册
17. 鱼我所欲也 议论文 九年级下册
18. 送东阳马生序 记叙文 九年级下册 2018年考
19. 曹刿论战 记叙文 九年级下册 2021年考
20. 邹忌讽齐王纳谏 记叙文 九年级下册 2014年考
21. 出师表 议论文 九年级下册 2017年考
22. 伯牙鼓琴 记叙文 课标独有
人教版非课标文言文篇目
序号 篇目 体裁 分布年级 考查情况
1. 咏雪志人 小说 七年级上册
2. 陈太丘与友期行志人 小说 七年级上册
3. 诫子书 书信 七年级上册
4. 狼 小说 七年级上册
5. 穿井得一人 寓言 七年级上册
6. 杞人忧天 寓言 七年级上册
7. 孙权劝学 记叙文 七年级下册
序号 篇目 体裁 分布年级 考查情况
8. 卖油翁 记叙文 七年级下册
9. 活板 散文 七年级下册
10. 与朱元思书 散文 八年级上册
11. 富贵不能淫 议论文 八年级上册 2020年考
12. 愚公移山 寓言 八年级上册
13. 周亚夫军细柳 记叙文 八年级上册
14. 核舟记 说明文 八年级下册
序号 篇目 体裁 分布年级 考查情况
15.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寓言 八年级下册
16. 大道之行也 议论文 八年级下册
17. 唐雎不辱使命 记叙文 九年级下册
18. 陈涉世家 记叙文 九年级下册
一、(2022·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7分)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2)策.之不以其道 (      )
(3)执策而临.之(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二、(2021·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8分)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列论战》)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肉食者鄙.(      ) (2)忠之属.也(      )
(3)公将驰.之(      ) (4)惧有伏.焉(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2)彼竭我盈,故克之。

三、(2020·广东)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0分)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岂不诚.大丈夫哉/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不得志./寻向所志.
C.此之谓.大丈夫/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D.威武不能屈./猥自枉屈.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3.结合选文,概括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标准。(3分)


四、(2019·广东)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0分)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属.予作文以记之(        )
(2)去.国怀乡(        )
(3)宠辱偕.忘(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凝练地概括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了重修岳阳楼之事。
B.“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势。
C.第③④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一阳,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
D.第⑤段抒情和议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五、(2018·广东)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0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走.送之(        )
(2)礼愈至.(        )
(3)腰.白玉之环(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是一篇赠序,作者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学习的勤勉,目的是勉励马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B.虽然作者幼时“无从致书以观”,但“不敢稍逾约”的守信和“弗之怠”的坚持,使他得以“遍观群书”。
C.“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色愈恭,礼愈至”极为传神地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恭敬和求知的恳切。
D.作者将穿着讲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对比,突显作者对“口体之奉不若人”的毫不在意和学习的勤奋刻苦。
一、答案梳理
考查时间及篇目 参考答案
2022 《马说》 1.(1)同“饲”,喂(1分) (2)用马鞭驱赶(1分) (3)面对(1分)
2.因此,即使有很名贵的马(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遭受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因为日行千里而被称道。
(4分)
考查时间及篇目 参考答案
2021 《曹刿论战》 1.(1)浅陋(目光短浅)(1分) (2)类(1分)
(3)驱车(马)追赶(1分) (4)埋伏(1分)
2.(1)(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2分)
(2)敌方士气已经穷尽而我军士气正盛,所以打败了
他们。(2分)
考查时间及篇目 参考答案
2020 《富贵不能淫》 1.A(A.的确;B.志向,抱负/做标志;C.叫做/认为;D使屈服/委屈)(3分)
2.(1)(他们)一旦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安静静地待着,天下就平安无事。(2分)
(2)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走天下(最)光明的道路。(2分)
3.①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②无论得志与否,都不放弃做人的原则;③富贵不迷乱,贫贱不动摇,威逼不屈服。(答出一点得1分,共3分)
考查时间及篇目 参考答案
2019 《岳阳楼记》 1.(1)同“嘱”,嘱托(1分) (2)离开(1分) (3)一起(1分)
2.(1)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啊,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2分)
(2)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2分)
3.C(“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错,应是“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3分)
考查时间及篇目 参考答案
2018 《送东阳马生序》 1.(1)跑(1分) (2)周到(1分) (3)在腰间佩戴,用作动词(1分)
2.(1)(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捧着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2分)
(2)(我)背着书箱,拖着鞋子,在大山深谷中行走。(2分)
3.D(作者将穿着讲究的同舍生和寒酸的自己比,只是为了突出自己学习时的勤奋与艰苦)(3分)
二、命题分析
1.文言词语解释主要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重点考查多义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及活用词。文言词义辨析主要考查常用实词的一词多义。
2.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考查文章主旨句、关键句、长难句以及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
3.综合理解题主要考查文章主旨、写作特色、内容理解、思想情感等。
4.2021、2022年文言文考查课内外对比阅读的方式,其考查内容并未发生变化。
二、文言词汇解释题
复习策略 解题方法 举例
1.牢记每篇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意义,尤其是课下注释及课内相关的练习题。 2.注意四类词的整理与复习:一是一词多义,二是通假字,三是词类活用,四是古今异义,分类整理并记忆。 3.解释词语时,切不可望文生义,可以调动知识储备“对号入座”,并代入原文检验。   根据上下文推断或凭借记忆完成。 2021年考查的“鄙”,2022年考查的“食”“策”是一词多义。
2019年考查的“属”是通假字,“去”是古今异义。2018年考查的“腰”是词类活用。
二、文言句子翻译题
采取逐篇过关的方法,全面掌握中考文言文篇目中的所有重点语句的翻译。在背诵文言文时,要边背边理解句子的意思,做到一举两得。
翻译方法 举例
1.保留   古汉语中表示时间、地点、人名、官职等的专用名称可直接保留在译文中,不译。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翻译方法 举例
2.对应   把古汉语中的单音节词翻译成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 【例】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译文】但是,朝廷上侍奉守卫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
3.更换   古今异义词,要换成现代汉语的说法,通假字都要换用本字。 【例一】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
【例二】同舍生皆被绮绣。
【译文】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
4.补充   古汉语中常常省略一些成分,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就必须把这些省略的成分补充进来,否则就会出现语意不清楚的问题。 【例一】(古仁人)是进亦忧,退亦忧。(省主语)
【译文】(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
【例二】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省谓语)
【译文】头通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二通鼓时勇气减弱,到三通鼓时勇气已经穷尽。
【例三】箕畚运(土石)于渤海之尾。(省宾语)
【译文】用箕畚装土石,运至渤海边上。
翻译方法 举例
5.调序   古汉语中的倒装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调整语序,以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化要求。 【例一】微斯人,吾谁与归?(吾与谁归)
【译文】(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志同道合呢?
【例二】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于乱世苟全性命,不求于诸侯闻达)
【译文】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例三】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
【译文】你也太不聪明了。
翻译方法 举例
6.删除   古汉语中有不少虚词起凑足音节、停顿等作用,没有实际意义,翻译时可以舍弃不译。 【例一】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焉”表句末语气,不译)
【译文】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例二】公将鼓之。(“之”补充音节,不译)
【译文】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
  另外,文言文翻译应根据翻译方法,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既要紧扣原文的字句对应直译,又要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要注意古汉语中的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用典等,“比喻”要翻译出一定的文采,“借代”要译出它的代体,“用典”要知道它的典故。
翻译方法 举例
三、综合理解题
1.选择题
复习策略 解题方法 举例
  综合理解选择题的选项涉及的内容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文章内容、主旨的把握;二是对文章写作手法、艺术特色的分析;三是对文章具体语句的赏析; 第一步:仔细审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是要选“正确”还是“不正确”或者“有误”的选项。 第二步:阅读选项时,要做到“字字落实,真正理解,关注细节”,联系选文反复推敲、仔细斟酌,找到每一个选项的命题点后,回顾自己平日所学的知识。 【例一】2017年的选择题,A选项考查学生对全篇内容主旨的掌握,B、D选项考查学生对局部内容、情感、作用的理解,C选项中“庶竭驽钝”是对完成“大事”表决心,显然不属于“大事”,是错的,所以答案为C。
复习策略 解题方法 举例
  四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因此,在复习备考时,我们对作者的行文思路、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生活情趣、志向抱负及写作特色都要全面地掌握。 第三步:把选项信息与自己平日所学的知识储备进行比对,判断正误,或用排除法做出选择。 【例二】2015年的选择题,A选项考查关键句理解,B选项考查艺术特色,C选项考查内容、结构,D选项考查主旨理解。A、B选项较易判断,是正确的,可先排除。C选项只要认真分析,可发现“潭中气氛——小潭源流”颠倒了顺序,所以答案为C。
2.问答题
综合理解问答题考查的内容一般从以下几个角度设置问题:对文章内容、主旨的把握;对文章写作手法、艺术特色的分析;对文章具体语句的赏析;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等。
在复习中,我们要做到对每一篇文章都能“逐字解释,逐句翻译,明确主旨,熟知结构,弄清写法”,确保每个知识点都掌握好。
在解答时,我们可以直接总结归纳,也可以根据题目的提示或者要求用原文句子回答。具体步骤为:阅读题干、理解题意——定位句段、前后关联——整合信息、简明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