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
●专题概览
专题导言 茫茫宇宙,引人感怀。仰观宇宙之浩渺,庄子兴极御风而行,逍遥游于其中;俯察品类之繁盛,王羲之兴尽悲来,痛呼“死生亦大矣”!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人”只是天地间的“那一个”……对生命的呐喊,响彻在历史的天空;对生命的思索,印刻在先哲的心中。呐喊、思索成了永恒的哲学主题,宇宙因之而灿烂,人生因之而澄明。
板块一 心连广宇
●主题导读
《逍遥游》《兰亭集序》都是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富有哲理思辨色彩的文章。庄子的《逍遥游》通过“小大之辩”的论述,为我们描述了一个超现实的绝对自由的精神世界,把人从庸常的世俗世界引入这一境界,开阔了人的心胸眼界,启发人们应该具有旷达的、超越庸常的生命追求。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虽然有人生无常、“死生亦大矣”的感慨,但一反魏晋时期流行的消极虚妄的人生态度,暗含把握人生当下,不宜空谈玄理的真实乐观的态度。
第1课时 逍遥游(节选)
●画语导入
战国时期,当孟子带领他的门徒风尘仆仆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宣传自己的仁政主张,致力于在现实中构筑人间天堂时,有一个人却将他的思想深入到绝对自由的领域,他以奔放的想象力,贴近现实的人生譬喻,透彻精当的说理和饱蘸着诗意的笔墨,把自由的境界描绘得如此高远、神奇美妙和震撼人心。这个人就是“庄子”。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的一切,今天就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庄子《逍遥游》的自由世界吧。
●研习梳理
【字词梳理】
1.正音
鲲鹏 ( ) 迁徙 ( ) 抟扶摇而上 ( )
坳堂 ( ) 夭阏 ( ) 蜩 ( )
学鸠 ( ) 決起 ( ) 蟪蛄 ( ) ( )
晦朔 ( ) 斥 ( ) 蓬蒿 ( )
数数然 ( ) 泠然 ( )
答案:kūn,xǐ,tuán,ào,è,tiáo,jiū,xuè,huì,ɡū,shuò,yàn,hāo,shuó,línɡ
2.辨音
厌恶 ( ) 数量 ( )
凶恶 ( ) 数见不鲜 ( )
彼且恶乎待哉 ( ) 数典忘祖 ( )
答案:wù,è,wū;shù,shuò,shǔ。
3?辨形
山 (ào) 晦 (shuò)
执 (niù) 追 (sù)
料(sù)
论(biàn) 丧(jǔ)
别(biàn) 击(jū)
咒(zǔ)
答案:坳,拗;朔,溯,塑;辩,辨;沮,狙,诅。
【词语积累】
鹏程万里: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
扶摇直上:比喻事物迅速地直线上升,后比喻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扶摇,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
●【文言整理】
1.通假字
(1)其翼若垂天之云同 同
(2)其正色邪同 同
(3)三餐而反同 同
(4)小知不及大知同 同
(5)此小大之辩也同 同
(6)御六气之辩同 同
(7)旬有五日而后反同同 同 同
答案:(1)“垂”同“陲”边际(2)“邪”同“耶”疑问语气词(3)“反”同“返”返回(4)“知”同“智”智慧(5)“辩”同“辨”分辨,分别(6)“辩”同“变”变化(7)“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反”同“返”,返回
2.古今异义
(1)野马也,尘埃也
古义: 今义:野生动物的一种
(2)腹犹果然
古义: 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3)众人匹之
古义: 今义:大家,许多人
(4)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 今义:连词,表转折关系
答案:(1)指游气(2)吃饱的样子(3)一般人(4)虽然这样
3.词类活用
(1)而后乃今将图南 ( )
(2)《齐谐》者,志怪者也 ( )
答案:(1)名词用作动词 向南飞(2)形容词用作名词 怪异之事
4.一词多义
(1)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志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博闻强志
(3)名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名之者谁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4)置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郑人有且置履者
(5)穷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复前行,欲穷其林
(6)其
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翼若垂天之云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奚以知其然也
(7)而
怒而飞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水浅而舟大也
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而御六气之辩
(8)之
水之积也不厚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而莫之夭阏者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之二虫又何知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辩乎荣辱之境
答案:
(1)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名词,气息。(2)名词,志向。 动词,立志。 动词,记载。 动词,记住。(3)名词,名称。 名词作动词,命名。 名词,名望。 动词,说出。(4)动词,安放。 动词,购置。(5)形容词,尽。 形容词,生活困难。 动词,走到尽头。(6)句中语气助词,舒缓语气。 代词,代“鲲”,译做“它”。 在选择句中用以加强揣测语气的 语气副词。 代词,代“水”,译做“它”。 代词,代“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 年”的观点。(7)表修饰的连词。 表顺承关系的连词。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因而。 表并列关系的连词。 第二个“而”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表递进关系的连词,并且。(8)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结构助词,的。 代词,代“鹏”。 动词,到,往。 指示代词,此,这。 代词,代“宋荣子”。 结构助词,的。
5.特殊句式
(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2)此小大之辩也
(3)南冥者,天池也
(4)翱翔蓬蒿之间
(5)之二虫又何知
(6)而莫之夭阏者
(7)而彼且奚适也
(8)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答案:(1)介宾短语后置句(2)判断句(3)判断句(4)省略句(5)宾语前置句(6)宾语前置句(7)宾语前置句(8)宾语前置句
●【资料园地】
1.走近作者
庄子(公元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对现实不满,不与统治阶级合作。相传楚王曾经用千金聘礼请他为相,被他拒绝。
庄子的生平事迹流传下来的不多,我们仅能从《史记》和《庄子》中了解一点零碎的东西。他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庄子》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文笔汪洋恣肆,想象奇特丰富,气势波澜壮阔。《庄子》共33篇,内篇7篇是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学术界认为是他人伪作。《庄子》善于虚构,十有八九是寓言作品。
2.《庄子》名句辑录
(1)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3)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水》)
(4)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5)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达生》)
(6)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庄子·养生主》)
(7)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庄子·大宗师》)
【图解文本】
●合作探究
1.《逍遥游》两次形象地描绘鲲鹏的神奇变化和大鹏展翅南飞的雄奇壮观,也描写了小鸟对大鹏的讥笑,这能理解成简单的重复吗?
探究 不是重复而是反复。这其实是《庄子》中常见的“重言”的手法。《庄子》的《寓言》篇中说:“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寓言是有所寄寓之言,即因任物理本然,不主观立论之言。而所谓“重言”,陆复明在《庄子音义》中说是“为人所重者之言”。即怕人不相信,假借往圣先贤、先辈宿学之口,替自己说话。“汤之问棘也是已”一段在本文中的运用,可以理解为通过“重言”以加重论说的分量,加深读者对“小大之辩”的理解。通过这一段与开头部分那一段的呼应和印证,更显出大鹏形象的高大雄伟和那些小虫小鸟的渺小卑微,从而以鲜明的“小大之辩”来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提出“小大有别”和“小不及大”并不是对“大”的肯定。这里的“小”和“大”只是事物之间量的区别,而不是质的差别。大如鹏鸟,小如蜩鸠,在生命状态的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有所待”。
2.如何理解作者塑造的大鹏形象?
探究 庄子对他塑造的大鹏形象,原则上是否定的。因为,在庄子看来,大鹏的展翅翱翔,还不能算是真正的逍遥和绝对的自由,因为它还要凭借海运风起。但是,作者又义正词严地驳斥蜩与学鸠的嘲笑,强调指出有“小大之辩”,并且三次浓墨重彩,不避重复地描绘大鹏的雄伟形象,热爱之情跃然纸上,这是为什么呢?也许作者在向往着逍遥却又无法逍遥的大鹏形象里隐藏着自己难言的苦情。什么苦情呢?我们不妨作出这样的比较想象:一只大鹏在茫茫北海中冲天而起,一颗心灵在深深苦闷中挣扎而出,幻想的翅膀张开了,怒而飞向“无所待之乡”;有所待的大鹏失败了,那么心灵呢?有所求的心灵能在那污浊黑暗的社会找到慰藉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雄伟的大鹏形象所体现的正是作者欲飞的理想和无法飞走的悲哀。
3.作者认为真正的“逍遥游”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文章结尾提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怎样正确理解“无己”“无功”“无名”的含义?你对庄子所追求的境界有什么看法?
思路提示一 作者认为,真正的“逍遥游”是一种摆脱了一切束缚、不需要依靠任何东西(包括物质和精神)的绝对自由状态。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认为这是人达到绝对自由的途径。①所谓“无己”,就是忘掉自我。在庄子看来,人和万物都是“道”的表现形式。人如果拘于形体,必然会受外物的束缚,他提出的“无己”就是希望丧失“自我”意识,这样就不会受外物的拘束,不会去评判是非曲直,从而达到怡然自得的境界。②所谓“无功”,就是去除功名利禄之心,不热衷于身外之物,做到“清静无为”。庄子只求维持生存的基本需求,宣扬的也是保生养亲以尽天年,不求建功立业。这是一种消极思想。③所谓“无名”,就是忘掉荣辱、毁誉、得失,褒贬由人,偃仰随我,置声名与舆论于不顾。
“无己”“无功”“无名”是庄子追求精神上绝对自由的途径,是追求的最高境界。庄子认为,任何人只要摆脱了功名利禄的束缚,忘却世间的毁誉得失,超越一己的生死界限,便会达到物我两忘、怡然自得的逍遥。
思路提示二 庄子所提倡的“忘我”精神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忘我”是完全不同的。其实,生活在现实社会里,任何人都不能做到“无所待”,人生一世应该体现自己生命的价值,应该有建功立业的抱负。对待这种消极的人生观,我们既要批判又要继承。
●文苑小憩
霞光灿烂,赏读经典书卷——感悟
【含英咀华】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持竿垂钓的庄子,有人劝他涉世为官,他漠然视之;他孤傲的心灵走不进浑浊的仕途。 他出乎其外,超然尘世,视楚国相位而不顾,跳出浑浊秽气的世俗;他又入乎其内,独善其身,甘做一棵在清风中独自看守月亮的大树;把持着那洁白的美德,“享受”着逍遥的人生。 庄子知入知出,一生朝气蓬勃,光霁月明。他面对一池澄清秋水,背对功名利禄,他的心就如身边流淌的溪水一样清澈、洁净。 他超然的心态注定他与仕途无缘,但正是他“出入”和谐的心态,才成就了他逍遥的一生,才使他留下了“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样汪洋恣肆的篇章。
任逍遥
让我悲也好/让我悔也好/恨苍天你都不明了/让我苦也好/让我累也好/随风飘飘天地任逍遥/让我悲也好/让我悔也好/恨苍天你都不明了/让我苦也好/让我累也好/让我天天看到她的笑/让我醉也好/让我睡也好/把愁情烦事都忘了/让我对也好/让我错也好/随风飘飘天地任逍遥(任贤齐《任逍遥》)
【美文欣赏】
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作者:鲍鹏山
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手足无措,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造化钟神秀”,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焦在这个“槁项黄馘”的哲人身上啊!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先秦诸子,谁不想做官?“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在其位,谋其政。”“君子之仕,行其义也。”谁不想通过世俗的权力,来杠杆天下,实现自己的乌托邦之梦?庄子的机会来了,但庄子的心已冷了。这是一个有趣的情景:一边是濮水边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庄周先生,一边是身负楚王使命,恭敬不怠、颠沛以之的两大夫。两边谁更能享受生命的真乐趣?这可能是一个永远聚讼不已,不能有统一志趣的话题。对幸福的理解太多样了。我的看法是,庄周们一定能掂出各级官僚们“威福”的分量,而大小官僚们永远不可能理解庄周们的“闲福”对真正人生的意义。这有关对“自由”的价值评价。这也是一个似曾相识的情景——它使我们一下子就想到了距庄子约七百多年前渭水边上发生的一幕:八十多岁的姜太公用直钩钓鱼,用意却在钓文王。他成功了。而比姜太公年轻得多的庄子(他死时也大约只有六十来岁),此时是真心真意地在钓鱼,且可能毫无诗意——他可能真的需要一条鱼来充实他的辘辘饥肠。庄子此时面临着双重诱惑:他的前面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以及水中从容不迫的游鱼,他的背后则是楚国的相位——楚威王要把境内的国事交给他了。大概楚威王也知道庄子的脾气,所以用了一个“累”字,只是庄子要不要这种“累”?多少人在这种累赘中体味到权力给人的充实感成就感?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累”。
“庄子持竿不顾。”
好一个“不顾”!濮水的清波吸引了他,他无暇回头看身后的权势。他那么不经意地推掉了在俗人看来千载难逢的发达机遇。他把这看成了无聊的打扰。如果他学许由,他该跳进濮水洗洗他干皱的耳朵了。大约怕惊走了在鱼钩边游荡试探的鱼,他没有这么做。从而也没有让这两位风尘仆仆的大夫太难堪。他只问了两位衣着锦绣的大夫一个似乎毫不相关的问题:楚国水田里的乌龟,它们是愿意到楚王那里,让楚王用精致的竹箱装着它,用丝绸的巾饰覆盖它,珍藏在宗庙里,用死来换取“留骨而贵”呢,还是愿意拖着尾巴在泥水里自由自在地活着?二位大夫此时倒很有一点正常人的心智,回答说: “宁愿拖着尾巴在泥水中活着。”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你们走吧!我也是这样选择的。这则记载在《秋水》篇中的故事,不知会让多少人暗自惭愧汗颜。这是由超凡绝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的精神,又由这种清洁的精神滋养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当然,我们不能以此,来要求心智不高内力不坚的芸芸众生,但我仍很高兴能看到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有这样一个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例子。是的,在一个文化屈从权势的传统中,庄子是一棵孤独的树,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当我们大都在黑夜里昧昧昏睡时,月亮为什么没有丢失?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两棵在清风夜唳的夜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企及的妩媚。
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人类的怜悯!庄子似因无情而坚强,实则因最多情而最虚弱!庄子是人类最脆弱的心灵,最温柔的心灵,最敏感因而也最易受伤害的心灵……
胡文英这样说庄子: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这是庄子自己的“哲学困境”。此时的庄子,徘徊两间,在内心的矛盾中作困兽之斗。他自己管不住自己,自己被自己纠缠而无计脱身,自己对自己无所适从无可奈何。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对人世间的种种荒唐与罪恶,他自知不能用书生的秃笔来与之叫阵,只好冷眼相看,但终于耿耿而不能释怀,于是,随着诸侯们的剑锋残忍到极致,他的笔锋也就荒唐到极致;因着世界黑暗到了极致,他的态度也就偏激到极致。天下污浊,不能用正派庄重的语言与之对话,只好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之辞来与之周旋。他好像在和这个世界比试谁更无赖,谁更无理,谁更无情,谁更无聊,谁更无所顾忌,谁更无所关爱。谁更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从而谁更能破罐子破摔。谁更无正义无逻辑无方向无心肝——只是,有谁看不出他满纸荒唐言中的一把辛酸泪呢?这种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我们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赏析:从文中我们不难看出,庄子的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但其内心深处却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他是以率性而凸显其特立的人格魅力的。正因为爱得热烈,所以他才恨得彻底。他认为做官戕害人的自然天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乐,这其实就是对现实情形过于黑暗污浊的强烈觉醒。
●课堂巩固训练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 )
A.北冥(mínɡ) 尘埃(āi) 坳堂(ào) 抟扶摇而上(chuán)
B.鲲鹏(kūn) 夭阏(yān) 蓬蒿(hāo) 学鸠(jiū)
C.晦朔(shuò) 泠然(línɡ) 宿舂粮(chōnɡ) 決起(jué)
D.蟪蛄(huì) 榆枋(fānɡ) 蜩与学鸠(tiáo) 数数然(shuó)
答案:D。A.?抟“tuán”;B.?夭“yāo”;C.?決“xuè”。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奋起的样子
B.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焉:于此
C.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乃今:而今
D.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犹然:仍然
答案:D。犹然:笑的样子。
3.选出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 )
A.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B.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C.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D.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答案:B。A.?古义:真正的颜色;今义:纯正的颜色。C.?古义:不求名声;今义:没有名声。D.?古义:四季;今义:春天和秋天。
4.下列每组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是 ( )
A.不违农时 斧斤以时入山林 时则不至
B.不知其几千里也 小知不及大知 之二虫又何知
C.何辞为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何以伐为
D.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老臣贱息舒祺最少
答案:C。“为”皆为语气词。
5.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
A.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B.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C.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
D.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答案:A。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
6.填空。
(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 ,水浅而舟大也。
(2)小知不及大知, 。
(3)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其翼若垂天之云, , ,负青天, ,且适南冥也。
(4)故夫知效一官, , , ,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5)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
(6) ,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答案:(1)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
(2)小年不及大年
(3)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然后图南
(4)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5)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辩乎荣辱之境
(6)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课后强化作业
课内挖潜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5题。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
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朝菌不知晦朔
②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
③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
④邹忌修八尺有余
A.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不同。
B.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相同。
C.①与②意思相同,③与④意思也相同。
D.①与②意思不同,③与④意思也不同。
答案:A。①②农历每月最后一天③长④身高。
2.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小知不及大知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有冥海者,天池也 ④且适南冥也
A.①与②的用法不同,③与④的用法也不同。
B.①与②的用法相同,③与④的用法也相同。
C.①与②的用法不同,③与④的用法相同。
D.①与②的用法相同,③与④的用法不同。
答案:D。①②“知”通“智”,③深,④“冥”通“溟”。
3.从题干提示的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入各句的相应括号中。
绝:A.断,断绝 B.极,非常 C.高超,绝妙 D.横渡,横穿E.超越
①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 )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
③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 ( )
④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 )
⑤佛印绝类弥勒。 ( )
答案:①E ②D ③A ④A ⑤B
4.下列各句与其他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彼且奚适也? B.奚以知其然也?
C.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D.大王来何操?
答案:B。B项为介宾前置句,其他为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的情况。
5.翻译下列句子。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译文:
答案:彭祖如今独以长寿著名,一般人与他相比,难道不可悲吗?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凌统字公绩,吴郡馀杭人也。统年十五,左右多称述者,权拜统别部司马,行破贼都尉,使摄父兵。后从击山贼,权破保屯先还,余麻屯万人,统与督张异等留攻围之,克日当攻。先明,统与督陈勤会饮酒,勤刚勇任气,因督祭酒,陵轹一坐,举罚不以其道。统疾其侮慢,面折不为用。勤怒詈统,及其父操,统流涕不答,众因罢出。勤乘酒凶悖,又于道路辱统。统不忍,引刀斫勤,数日乃死。及当攻屯,统曰:“非死无以谢罪。”乃率厉士卒,身当矢石,所攻一面,应时披坏,诸将乘胜,遂大破之。还,自拘于军正。权壮其果毅,使得以功赎罪。
后权重征江夏,统为前锋,与所厚健数兒十人共乘一船,常去大兵数十里。行入右江,斩黄祖将张硕,尽获船人。还以白权,引军兼道,水陆并集。时吕蒙败其水军,而统先搏其城,於是大获。权以统为承烈都尉,与周瑜等拒破曹公于乌林,遂攻曹仁,迁为校尉。虽在军旅,亲贤接士,轻财重义,有国士之风。
又从破皖,拜荡寇中郎将,领沛相。与吕蒙等西取三都,反自益阳,从往合肥,为右部督。时权彻军,前部已发,魏将张辽等奄至津北。权使追还前兵,兵去已远,势不相及,统率亲近三百人陷围,扶扞权出。敌已毁桥,桥之属者两版,权策马驱驰,统复还战,左右尽死,身亦被创,所杀数十人,度权已免,乃还。桥败路绝,统被甲潜行。权既御船,见之惊喜。统痛亲近无反者,悲不自胜。权引袂拭之,谓曰:“公绩,亡者已矣,苟使卿在,何患无人?”拜偏将军,倍给本兵。
时有荐同郡盛暹于权者,以为梗概大节,有过于统,权曰:“且令如统足矣。”后召暹夜至,时统已卧,闻之,摄衣出门,执其手以入。其爱善不害如此。
统以山中人尚多壮悍,可以威恩诱也,权令东占且讨之,命敕属城,凡统所求,皆先给后闻。统素爱士,士亦慕焉。得精兵万馀人,过本县,步入寺门,见长吏怀三版,恭敬尽礼,亲旧故人,恩意益隆。事毕当出,会病卒,时年四十九。
(选自《三国志·吴书十》)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克日当攻 克:限定,约定
B.统疾其侮慢 疾:痛恨
C.左右尽死,身亦被创 被:表被动
D.其爱善不害如此 害:妒忌
答案:C。被意为“遭受”。
7.下列句子中全能表现凌统果毅勇敢的一组是( )
①统不忍,引刀斫勤
②乃率厉士卒,身当矢石
③统率亲近三百人陷围,扶扞权出
④身亦被创,所杀数十人
⑤痛亲近无反者,悲不自胜
⑥摄衣出门,执其手以入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④⑥
答案:C。①表现其冲动,⑤表现其爱兵如己,⑥表现其礼贤下士。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凌统为人正直,敢打抱不平。与督官陈勤聚会饮酒时,因看不惯陈勤欺负在座的人,当面顶撞,陈勤一再辱骂凌统的父亲,于是凌统忍无可忍当即杀了陈勤。
B.凌统忠义勇猛,多次随孙权出兵作战,冲锋陷阵。为保护孙权,凌统不惧个人安危,拼命杀敌,左右的人全都阵亡了,他也重伤在身,但他坚持作战,直到估计孙权脱险,这才退回。
C.孙权非常看重凌统,曾因凌统战功突出而赦免了凌统的杀人之罪。逍遥津战役中,凌统得以生还,孙权既惊又喜,并亲自用衣袖为凌统擦泪。
D.凌统待人宽厚,重视人才。召见了据说节操比凌统还好的盛暹,盛暹到访时已是半夜,凌统还是披上衣服出来迎接,与盛暹牵手走进房内。
答案:A。杀陈勤是在宴后返回的路上。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率厉士卒,身当矢石,所攻一面,应时披坏,诸将乘胜,遂大破之。
译文:
(2)时有荐同郡盛暹于权者,以为梗概大节,有过于统,权曰:“且令如统足矣。”
译文:
答案:(1)(凌统)就激励士兵,迎着刀箭进攻,他所攻打的一面,立时破败了,于是各路乘胜进兵,最终大败敌人。
(2)那时,有人推荐凌统一位同乡名盛暹的给孙权,说是人格高尚,节操比凌统还好,孙权说:“能够和凌统一样就不错了。”
【参考译文】
凌统,别号公绩,是吴郡馀杭县的人。凌统十五岁时,孙权左右已然夸奖他,孙权特授予凌统为别部司马,破贼都尉,统领父亲凌操的军队。后来随军攻击山贼,孙权攻破保屯先回军,剩下麻屯一万人(麻屯、保屯都在今湖北嘉鱼县)。凌统和督官张异等人围城,定好日期进攻。事先,凌统和督官陈勤聚会饮酒,陈勤是个刚强气粗的人,为了督祭酒,欺负在座的人,罚酒也不按规矩,凌统看不上他欺负人,当面顶撞,陈勤就骂凌统和凌统的父亲凌操,凌统流了泪不答话,大家就退了席,陈勤酒喝多了还闹气,又在路上辱骂凌统,就不能再忍,就拿刀砍了陈勤,隔几天陈勤死去。到了进攻麻屯的日子,凌统说:“非死不能赎罪。”就激励士兵,迎着刀箭进攻,他所攻打的一面,立时破败了,于是各路乘胜进兵,大败敌人。作战回来,凌统自投军法处。但孙权称道他勇敢奋战,结果将功赎了罪。
后来,孙权再出征江夏,凌统任前锋,和关系最密切的健儿几十人坐一条船前行,常常离大军几十里之远,进到右江,斩了黄祖的将领张硕,并捉到全船人,回来向孙权报告,再引领军队加快前进,水军陆军都集合一起。当时吕蒙打败敌人水军,凌统先夺敌人城池,于是大胜。被孙权任为承烈都尉,又跟周瑜等在乌林打败曹操,再进攻曹仁,改任校尉。他虽然身在军队,却仍亲待贤人,接近士人,轻财重义,成为全国所推仰的国士。
后来,随军攻破皖城,升为荡寇中郎将,任沛国丞相。又和吕蒙等西进取回三郡,从益阳回来,又征合肥,担任右部督。那时,孙权决定撤退,前部兵已然出发,魏军将领张辽等忽然冲到逍遥津北边,孙权让前头兵转回来,但是部队已走远了,一时开不回来,以致凌统和亲兵三百人被魏军包围,好容易才救孙权出了围,但是敌人破坏了桥梁,只剩下两条板子,幸而孙权快马跳过桥,凌统却转回迎战,左右的人全都阵亡,凌统也受了伤,还奋力杀死几十个敌兵,一直到估量着孙权脱了险,凌统才肯退下来,而桥断路绝,他就穿着铠甲偷跑,孙权上船后,忽然见到凌统还活着,既大惊又大喜,凌统却痛心亲随都战死了,没有一人回来,难过得不得了,孙权用自己衣袖给凌统擦干眼泪,对他说:“公绩,死的已然死了。只要有你在,还怕没有人吗?”回来,任为偏将军,给他的兵士数目增加一倍。
那时,有人推荐凌统一位同乡名盛暹的给孙权,说是人格高尚,节操比凌统还好,孙权说:“能够和凌统一样就不错了。”后来,召见盛暹,他是半夜来的,凌统虽已睡觉,还是披上衣服出来迎接,手牵手走进房内,凌统是这样的喜爱好人而且毫不嫉妒。
凌统以为山里人还有强横的,可以用恩威和利诱的办法使他们归顺,孙权就让他东去征讨,并且下令所属城市,凡是凌统需用的物资,都可以先供给再报告。凌统素来爱护士兵,士兵也喜欢他,这样召到精卫一万多,经过本县,进了公署的门,见到官员手持三版,恭敬尽礼,亲旧老朋友,情感更浓厚。凌统事情办完要出去时,因病发而死,年四十九岁。
10.下面是一段关于庄子的论述,请在画线处填上合适的语句。
论忠君爱国,他不如屈原——后者尽己之能辅佐怀王,受诽谤遭流放仍与楚国誓同生死——而庄周则譬如一散居在山林的野鹤;论劳苦功高,他不如孔子——后者。但庄子就是庄子,他尽可能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存在。他不刻意去度量规划别人,自然也不希望别人多留意瞩目他。
答:
答案:历尽坎坷周游列国,虽真知灼见不为所用仍兢兢业业教书育人——而庄周则恰似一尾徜徉碧水的游鱼
11.以“只有”开头,另选事物,仿照示例,写一个结构与之相似的 句子。
示例:只有展翅翱翔的大鹏,
才能领略天空的广阔与美丽;
而见识短浅的燕雀,
只好与屋檐为伍。
答:
答案:示例:只有义无反顾的飞蛾,才能体会到火的光明与温暖;而胆小怯懦的蝙蝠,只能与黑暗为伴。
12.(2011·金华十校联考)根据语境,在下面空格中补写妈妈说的话,要求语言表达鲜明、得体。
一个孩子拿着一个橘子,问妈妈:“为什么橘子不能拿来就吃,而要剥皮呢?”妈妈回答:“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的,而是要付出相应的劳动 的。”小孩子又问:“为什么橘子里的果肉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呢?” 妈妈回答:“那是橘子在告诉你,
。”
答案:生活的甘甜和幸福,是用来慢慢享用的,是需要一小瓣一小瓣地慢慢品味的(或: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占有,而要懂得与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