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下第三单元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下第三单元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9-16 17:05: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 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33年)目的、条件、过程、影响民族英雄交 往冲 突明朝的对外关系一、郑和下西洋郑和:云南昆阳(今晋宁)人,回族,出身于世代穆斯林家庭。他从小听说了许多海外的情况,学到了很多航海知识。1405年明成祖朱棣便命他率领船队出使西洋,总计28年间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岸和红海沿岸。最后一次航行时,年已六旬,回国不久病逝。郑和(1371—1435)
明代杰出的航海家。考考你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宣扬明朝的国威
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经过郑和下西洋盛况1405~1433年先后7次每次航行大小船只200多艘。
最大的海船44丈,宽18丈。每次出海2.7~2.8万人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 郑和的船队浩浩荡荡驰航于辽阔的大海上。规模宏大、组织周密,是十五世纪世界上最大、最完备的船队。你知道我的远航为什么能成行吗?
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造船技术的发达
指南针的运用
郑和吃苦耐劳、勇于探索郑和下西洋
评价:
历史意义 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郑和是我国和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
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二、戚继光抗倭
倭寇是什么人?
“连舰数百,蔽海而至。浙东西,江南北,滨海数千里,同时告警”
《明史·日本传》
“大肆毁掠,……杀人无算。城边流血数十里,河内积货满千船”
《倭变事略》
在16世纪中叶,日本这一个岛国为什么能够严重威胁明朝东海沿岸各省的安全?戚继光: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的民族英雄,字元敬,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他本人也与俞大猷等同为抗倭名将,声名远扬。戚继光
(1528—1588)
想一想:
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抗击倭寇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
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
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
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
战,体现了同仇敌忾的民
族向心力;
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
才能。 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
1557年,葡萄牙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
19世纪80年代,葡萄牙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强行占领澳门。
《七子之歌》 闻一多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你知道我是什么时候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么?澳门回归祖国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1999年12月20日澳门特别行政区区徽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何厚铧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 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是绘有五星、莲花、大桥、海水图案的绿色旗帜。其长和宽之比为3:2。图案的含义是:五颗呈弧形排列的五角星,象征着国家的统一,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含苞待放的莲花是澳门居民喜爱的花种,既与澳门古称“莲岛”,旧称的“莲花地”、“莲花茎”、“莲峰山”相关,又寓意澳门将来的兴旺发展;三个花瓣表示澳门由澳门半岛和氹仔、路环两附属岛屿组成;大桥、海水反映着澳门自然环境的特点。底色象征着和平与安宁,寓意澳门四周是中国的领海。
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 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33年)目的、条件、过程、影响民族英雄交 往冲 突明朝的对外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