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局版七下第5课唐朝的对外关系(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华书局版七下第5课唐朝的对外关系(共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9-16 17:06: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第5课 唐朝的对外关系一、遣唐使1、交通发达:陆路(长安)
海路(广州)2、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3、朝、日遣唐使(1)遣唐使:派往中国学习的使者。(2)活跃的中外交往:交往的国家遍及亚洲(日本、大食、波斯、天竺)、非洲、欧洲。
(3)著名使者:日本的阿倍仲麻吕,后取名晁衡阿倍仲麻吕(晁衡)—日本留学生 《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
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
白云愁色满苍梧。
——李白
二、鉴真东渡1、鉴真东渡的目的地?
2、当时的皇帝是谁?
3、鉴真东渡做出的贡献?
4、鉴真东渡的意义鉴真是唐玄宗时高僧
六次东渡日本终成功
在日本弘扬佛法,传授建筑技术、医药知识和绘画,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二、鉴真东渡鉴真东渡日本历时11年,于66岁高龄时
到达日本,受到日本天皇及举国上下的
欢迎,鉴真除传授佛法之外,还传授给
日本人民先进的文化,所以被日本人民
称为“日本文化恩人”。思考与讨论:
在日本的唐招提寺内,有一座鉴真坐像,被日本人民视为国宝.想一想,为什么样鉴真在日本人民心目中有如此高的地位呢?三、玄奘西游1、玄奘西行的目的地?
2、玄奘西行的路线?
3、玄奘西行的意义? 玄奘是唐代高僧,本姓陈,名祎,通称三藏(经藏,律藏,论藏 ),世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玄奘经历百般艰险后,到达天竺。在天竺的16年里,他遍访名师,最终成为最有名的高僧。路线是向西,为了
学习印度的文化。
路线是向东,为了
弘扬中国文化。
都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大
无畏的精神;都为中外交流作
出贡献;都以高深的学问、渊博的知识受到人们的尊敬。
(精神、作用相同)
比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的相同点、不同点四、活跃的中外交往原因:(1)国家的安定统一(2)繁荣的经济文化对各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3)海陆交通的发达(4)开放的对外政策1、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
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2、我们必须学习唐朝这种开放的对外精神,
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进步和发展。课外提升:
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对今天构建和谐世界有何借鉴?3、倡导交流与合作,友好往来、互相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