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2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2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09 22:4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本课是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三单元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本课通过两个子目(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货币、信贷、商业契约)讲述了古代的商业贸易起源与发展的概况。
【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认识商业贸易的条件和商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
通过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古代的商业贸易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探究古代商业贸易的起源,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古代东西方商业贸易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特点,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
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丝绸之路的发展概况及其影响,联系当前的共建“一带一路”,培养家国情怀。
1.重点: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
2.难点: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商业贸易中的作用
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提出问题请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课堂导入】
通过相关图片,导入本课学习。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左图是《清明上河图》(局部),右图是古埃及与蓬特的贸易。大家思考一下,两者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对!古代的商业贸易。那么,古代的商业贸易的产生与发展状况如何?有何特点与影响?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讲授新课】
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商业贸易是如何起源的?古代商业贸易在中国与西方发展的表现如何?
自主学习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
1.商业贸易的起源: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的产生,出现了交换,为商业贸易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商业贸易的发展
(1)古代中国
商朝:商朝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商业贸易遍及商朝统治区域和周边地区。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
图片情境
自主学习
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的格局被突破。
秦汉时期: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
隋唐到两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
元、明、清时期:随着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和手工业的发展,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加深。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形成,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兴盛。
图片情境
视频情境
播放视频——商帮
自主学习
(2)古代西方
古埃及:商业的历史十分悠久,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手中;
古希腊:各城邦形成了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十分活跃;
古罗马:征服地中海周围的地区后,商贸逐渐繁荣,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拜占庭帝国一度垄断了中国丝绸等东方奢侈品在欧洲市场的贸易;
阿拉伯:阿拉伯商人在亚、非、欧三洲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
图片情境
自主学习
3.古代丝绸之路
(1)发展演变:唐宋以后,海上贸易兴盛,连接南洋、波斯湾、阿拉伯海和红海沿岸地区。官府在东南沿海一带设置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清政府在广州设置公行,统揽对外贸易事务。1757年,清政府将通商口岸限定在广州一处,对外贸易皆由官府指定的“十三行”行商代理。
(2)贸易内容:中国出口丝绸、瓷器、纸张、茶叶等商品,引进国外的优良马匹、植物新品种、香料、药材和玻璃等商品。
(3)贸易形式:朝贡贸易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之一。明清时期,朝廷对朝贡国家、路线、港口、船只数目、贡品种类均有严格的规定。
(4)历史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贯通亚、欧、北非的重要贸易通道。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图片情境
合作探究
探究一 古代中国商业和古代希腊商业发展的特点
材料 战国秦汉时期商人势力成长,很多大中都会成为商业贸易的中心。唐朝后期开始,生活必需品逐渐成为商品交易的大宗。北宋以后,所交易的商品种类繁多,明清两朝,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农副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专业化程度提高。希腊人经商范围东及中亚,北抵今南俄草原,南达北非,西到大西洋。希腊参与商业活动的人,包括上至贵族、下至平民乃至奴隶等各种人。一些城邦为了便于贸易的发展,在市场上,有专门的官员检查产品的质量是否合格、价格是否合理等。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概括古代中国商业和古代希腊商业发展的特点。
提示:古代中国:私商成为主体,商业都会众多,生活必需品占据主导,交易数量大、品种多,商品结构变化大,农产品商业化、专业化程度加深,专门化的商业市镇形成。
古代希腊:经商范围广、规模大;参与商业活动的阶层众多;商业交易有固定的场所;城邦重视对商业贸易的管理。
探究二 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比较
材料 陆上丝绸之路是西汉王朝官方开辟的一条“政治之路”,文化交流和商贸活动是它的“副产品”。同时期大规模开通的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人们通过海洋进行“大型”与“官民”兼具的外交与商贸活动的交通路线。两者同为国家行动,是以“和合文化”为特色的外交活动。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异同点。
提示:不同:陆上丝绸之路以政治交往为主,文化与经济交流为辅;海上丝绸之路政治交往与商贸活动并重,规模更大,民间参与度更高。
相同点:都是国家主导的;都充满政治性;都以和平交往为主要方式。
探究三 古代丝绸之路与现代丝绸之路的区别
货币、信贷、商业契约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商业贸易当中的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的产生与发展状况如何?有何影响?
自主学习
1.货币演变
(1)早期商业交换的形式是以物易物。随着商业规模的扩大,人们开始以货币为媒介进行商品交换。中国早在商朝就用贝等天然物作为货币。公元前11世纪,古埃及开始用铜块和银块作为货币。公元前8—前7世纪,小亚细亚出现了金属铸币。
(2)货币作为衡量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便利了商品交换和流通,并成为财富的象征。货币促使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逐利增财转化。
图片情境
自主学习
2.信用借贷
(1)公元前22—前21世纪,两河流域出现了经营借贷的商人;公元前16—前11世纪,古埃及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货币经营行业开始兴起,出现了汇票的雏形。
(2)中国《周礼》中有借贷纠纷的记载。春秋时期,实物借贷形式比较普遍,并出现货币信贷。唐朝出现了类似现代汇票的“飞钱”;宋代交子、会子等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不少汇兑业务;明朝中期以后,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起来;到了清朝,资本性借贷有显著发展,出现了本票性质的庄票。
3.商业契约
(1)公元前3000年左右,契约在古埃及广泛使用;公元前26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人们已经使用契约;古巴比伦时期,订立契约是普遍现象。
(2)中国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契约;汉朝以后,凡是涉及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的事宜,当事人之间几乎都要订立契约;唐宋以后,契约的应用更加广泛。
4.历史影响:货币、信贷和商业契约的不断发展是商品经济发达的表现,反过来它们共同推动了商品经济和生产力的进步。
图片情境
合作探究
探究四 中国古代金融领域的发展
材料 唐朝后期,在流通领域产生了飞钱,接近于现在的汇票。除飞钱外,唐朝还出现了类似于近代支票性质的信用票据。宋朝出现了另一种形式的货币代用券——交子、关子和会子。明中叶后,商品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在江南许多市镇大额现金转运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商业贸易的需求和异地资金结算。于是,以票据结算代替现金清算的会票应运而生,流通日广,为长途大宗贸易提供了方便。
——摘编自高春平《论中国古代信用票据飞钱、交子、会票、票号的发展演变》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金融领域发展演变的特征。
提示:从实体货币到信用凭证;从现金清算到票据结算;从政府广泛参与到民间力量增强。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