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2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历史 选择性必修2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09 22:5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本课是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五单元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本课通过四个子目(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交通与社会变迁)讲述了人类社会水陆交通的变迁的概况。
【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探究新航路的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
通过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水陆交通的变迁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探究古代水陆交通建设和主要交通工具,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航线和工业革命后交通运输业的概况,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
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交通运输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家国情怀。
1.重点:古代和近代的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
2.难点: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
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提出问题请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课堂导入】
通过相关图片,导入本课学习。
请同学们观察图片,这是约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城的双轮车模型。大家思考一下,这反映了人类社会的什么历史现象?对!交通工具的发明。那么,人类社会水陆交通的变迁概况如何?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讲授新课】
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外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的概况如何?有何具体表现?
学习探索
(一)陆路交通
1.原始社会天然的道路与河流:原始人的习惯性足迹形成了“路”;人类转向定居生活以后,运输物品依赖的仍是天然的道路与河流。
2.古代著名的人工道路
(1)罗马: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
(2)秦朝:修筑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3)汉朝:丝绸之路成为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
(4)唐朝: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5)元朝: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
(二)水路交通——运河
1.春秋战国:已有运河。
2.秦朝: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3.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
4.元朝:京杭大运河全长近1 800千米,为世界之最。
5.17世纪法国:法国米迪运河开辟了避开直布罗陀海峡、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
6.17世纪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是荷兰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
合作探究
探究一 秦帝国与罗马帝国交通体系比较
材料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致力于全国交通网的建设。得益于国家统一和雄厚的财政实力,秦朝形成了以公路交通为主,辅以运河运输的交通体系。这一体系在六国自身交通体系的基础上,呈现出统一、静态、闭合的特点。与秦帝国修建道路以维护自身统治不同,罗马修筑道路与其大规模的对外侵略战争有直接关系,通过战争的大肆掠夺,罗马国库积累了大量财富,这又为修筑道路提供了充分的财力支持。最后罗马帝国形成了以地中海海运为主动脉、以公路交通为血管的交通体系,呈现出囊括性、开放性的特征。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帝国与罗马帝国交通体系的不同点。
提示:不同点:秦帝国以维护统治为目的,罗马帝国与对外侵略联系紧密;秦帝国以公路为主、运河为辅;罗马帝国以海运为主,公路为辅;秦帝国交通体系呈现闭合的特点;罗马帝国交通体系呈现开放的特点。
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对海洋的探索有何表现?
学习探索
(一)中国古代的探索
1.西汉时期: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南线通向南海。
2.宋元时期: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有了重大进步,海船载重量、抗沉性能明显提高,磁罗盘、实用航海图和天文定位技术广泛应用,使中国海船能够持续航行。
3.明朝: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航行至东南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和东非沿岸等地。
4.中国古代已经形成了连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
视频情境
播放视频——郑和下西洋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和近代的西方对海洋的探索有何表现?
学习探索
(二)西方的探索
1.古代探索:波利尼西亚人很早就在太平洋诸岛活动;腓尼基人首次横渡地中海;维京人在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探险;阿拉伯人在印度洋开展繁忙的海上贸易。
2.新航路开辟
(1)内容:15世纪末16世纪初,达 伽马发现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哥伦布到达美洲;麦哲伦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完成环球航行;欧洲人还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
(2)影响:新航路的开辟让全球海路大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形成。
3.运河开通:1869年开通的苏伊士运河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
视频情境
播放视频——新航路开辟的技术条件
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时期陆路与海路交通的发展有何表现?
学习探索
(一)陆路交通
1.1814年,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19世纪上半期,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人类步入铁路时代。
2.1881年,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建成,这是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1909年竣工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由詹天佑主持修建。当时中国的铁路业主要掌握在列强手中。
3.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发明了汽车。但在20世纪以前,汽车还不够普及。
(二)海路交通
1.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1812年英国人制造的汽船试航成功;轮船出现。
2.19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人建造的蒸汽动力轮船“黄鹄号”试航成功,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1872年,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
合作探究
探究二 19世纪后期世界铁路交通发展
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1870 210 105 93 8 2
1880 372 169 175 16 5
1890 617 224 331 34 9
1900 760 284 402 60 20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后期世界铁路交通发展原因。
提示: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西方列强对外殖民扩张和资本输出;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交通与社会变迁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指出交通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变迁有何影响?
学习探索
1.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秦朝“车同轨”政策和道路建设,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不同地区的经济往来。
2.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1)清江浦因京杭大运河的疏通而崛起,又因漕运路线的改变和津浦铁路的开通而衰落。
(2)京汉和陇海两大铁路开通后,郑州发展态势超越了洛阳与开封两大古都。
(3)美国的伊利运河,推动纽约成为国际化商贸中心。
(4)通海运河建成,使曼彻斯特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3.交通的改善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
(1)唐朝水驿、陆驿和邮路发达。
(2)明朝出现民间通信机构民信局。
(3)1897年创办的大清邮政官局,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电报、电话也在晚清时传入中国。
合作探究
探究三 世界交通的发展历程
(1)从原始社会到19世纪20年代——水路运输阶段
①原始社会,出现了筏和独木舟,以后逐渐出现了车,运输业开始萌芽。
②古代社会,内河运输和沿海海洋运输发展迅速。
③14世纪以后,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进行了环球航行,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建立。这一时期,水上运输同陆上运输工具相比,都处于优势地位,因而称为“水运阶段”。
(2)从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铁路运输阶段
①18世纪80年代到19世纪初,蒸汽机相继用于船舶和火车上。
②19世纪上半期,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人类步入铁路时代。
(3)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公路、航空和管道运输阶段
①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公路运输悄然兴起。
②世界航空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航空运输发展很快。
③石油工业发展,管道运输开始崭露头角,主要运输原油等化工流体。
(4)20世纪50年代以来——综合运输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综合运输,协调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关系,其重点是进行水运、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运输之间的分工,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各显其能,开展联运,构建海陆空立体交通的综合运输体系。
探究四 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1)积极方面
①促进经济发展,改变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
②增强中外联系,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③抵制列强的侵略,鼓舞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斗志,增强了民族自信心。
④推动了贸易发展和市场开辟的进程,促进了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
(2)消极方面: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加重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