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课 标 解 读 时 空 坐 标
1.结合史料概括世界和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及城市化过程产生的问题,从“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城市化进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学会辩证的分析问题。2.通过学习城市化进程中居住条件的改善和公共设施的完善,从“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的角度体会城市化进程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知识点一 城市化的演进
1.含义:从传统的乡村社会到现代的城市社会,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越来越多的人从乡村走向城市。
2.乡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影响
(1)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所需的劳动力与消费市场。
(2)对城市的设施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表现
(1)近代世界
①背景:工业革命展开。
②表现:英国的城市化伴随着工业革命展开, 到1851年,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之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加快了城市化步伐。
(2)现代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化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3)近代中国
①背景: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沿海城市上海、天津、广州等成为通商口岸,逐渐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
②表现: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发展、壮大,吸引了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4)现代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市化进入新阶段。1978年后,城市化进程加快。21世纪以来,城市化迅猛发展。
知识点二 居住条件的改善
1.居住条件的改善
(1)背景
①城市的发展。
②建筑技术的革新。
(2)表现
①19世纪50年代,美国人发明了电梯,并在楼房住宅中普及,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②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
③20世纪以来,集中供暖和制冷得到推广,私人卫生间等快速普及。
2.城市服务
(1)社区服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中的社区蓬勃发展,社区的功能也从最早的慈善救济发展到教育、医疗、服务、娱乐、绿化等各个方面。
(2)生活服务
①仓储式商场、超市、购物中心等纷纷出现,很多购物中心将商品销售、金融服务、餐饮和娱乐休闲等功能整合到一起。
②文化娱乐:城市中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体育场馆的数量越来越多,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更加多样。
知识点三 基础设施的发展
1.原因:城市经济的发展、规模的扩大以及功能的增加,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2.发展历程
(1)世界
①钢铁管道用于水网建设,自来水与排水系统逐渐普及到百姓家中。
②煤气灯、电灯的出现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
③电报、电话逐渐普及,便利了人们的通信联系。
④19世纪末,第一条地铁线在伦敦问世,柏林、纽约等城市开始将铁路高架桥纳入交通网络。
⑤20世纪以来,电车、汽车、自行车得到普及。城市交通呈现多样化、立体化趋势,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2)中国
①近代中国
特点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尤其是通商口岸
表现 1864年,上海煤气公司成立。此后,自来水、电力、公路、电报、电话等事业也逐渐发展起来
问题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依然有限,且很不平衡
②现代中国
原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飞速发展
表现 a.自来水、天然气等通到家家户户,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逐步标准化和环保化b.城市道路四通八达,人们可以乘坐公共汽车、电车、地铁等多种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知识点四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1.环境污染: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导致空气污染;生活与工业废水造成水源污染。
2.贫富分化:工业化、城市化带来了巨大的社会财富,这些财富聚集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工人阶级生活贫困。
3.交通拥堵:私人汽车的普及,使交通拥堵成为城市的普遍问题。
4.其他:犯罪率上升、失业者增加等社会问题日益突出。
1.阅读教材P61“史料阅读”:英国近代城市发展有哪些特点?
提示: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工厂推动了城市形成和发展;新兴工业城市崛起;存在大量工人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兴起;两大阶级贫富分化严重,分区居住。
批注:
2.阅读教材P62“学思之窗”: 上图反映了从1800年到2015年,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的变化情况。结合所学,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提示: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批注:
3.从筒子楼到现代化高层住宅
以上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
提示:改革开放后,人们的居住条件不断改善。
批注:
4.为进一步满足禁停路段临时停车的需求,重点解决地铁站、菜市场、商场、超市、邮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周边的停车矛盾,不少城市新增临时停车点位、临时停车泊位,居民可以根据不同泊位具体规定临时停车3分钟或15分钟。这体现了城市哪一方面的建设?
提示: 基础设施的建设。
批注:
5.阅读教材P63“思考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社会生活有哪些意义?
提示: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为人们的正常生活与交往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有利于城市的发展,最能体现的是城市内部资源的分配;便利市民的生活和联系。
批注:
6.阅读教材P64“史料阅读”:材料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社会问题:英国城市工人住房拥挤,条件恶劣,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原因: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带来的社会财富,聚集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工人阶级生活贫困,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批注:
7.阅读教材P64“思考点”:你怎样看待城市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提示:(1)城市化是工业化推动的结果。工业化需要劳动力在某些经济区域迅速集中,这样可以产生聚集的经济效益,带来集约化经营的众多好处。而城市不仅可以提供集约化经营的场所,而且可以创造新的市场、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就业需求。(2)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城市的发展。(3)要解决这些问题,城市建设要着力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健康的城市、生态城市或绿色城市、宜居的城市发展。要坚持规划引领,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长远性、指导性;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加强城市群建设,优化城市布局,提高城市公共设施的完善。
批注:
[思维导图]
城市化进程及其问题
材料一 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曲线(1700—1959年)
材料二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应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才产生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1921年中国第一个市政厅——广州市政厅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城市化的开始。但是,中国城市化非常缓慢。……(到1949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只有10.6%。
——马春辉《中国城市化问题论纲》
材料三 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固然为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超越发展阶段的城市化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大量农村人口盲目涌入城市而造成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人口恶性膨胀导致就业机会不足,造成城市中贫富差距拉大。由于贫富悬殊过大,社会不稳定因素急剧增加,各种社会问题凸显出来。同时,过度的人口膨胀超过了城市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许多城市出现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供水困难。……城市化的畸形化,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宁克平《城市与人·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世纪以来英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主要经济因素。
提示:发展特点:18世纪上半期发展缓慢;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两次工业革命期间)发展迅速;20世纪30年代达到较高水平,此后较为平稳发展。主要经济因素: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或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或工业化进程的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推动。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兴起和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
提示:兴起的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订开埠通商的不平等条约,中国沿海城市上海、天津、广州等成为通商口岸,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进程缓慢的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制约;城市化起步晚;工农业生产水平低;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城市化进程。
提示: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能够为工业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推动经济发展;但城市化的发展应和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超越发展阶段的城市化会带来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可持续发展。
城市化的含义、积极影响及其问题
1.含义: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 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2.积极影响
(1)人口转移。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吸收大量农村剩余人口。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逐渐转移。
(2)产业调整。城市化过程能够卓有成效地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
(3)工业发展。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
(4)科技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推进,使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5)文化交流。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3.问题
(1)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环境污染,包括空气污染、水源污染等。
(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3)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4)城市化过程中还会带来其他的社会问题,如贫困问题、内城衰落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
1.下面是19世纪英国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民主思想的确立
B.外来人口的增加
C.工业革命的发展
D.世界市场的形成
C [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工业革命的完成,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工业化及城市化,故选C项。]
2.(2020·江苏高考·18)1873年12月,英国伦敦出现了持续一周的大雾,许多人有强烈的窒息感,约有1 150人在此次毒雾中丧生。当时来到伦敦的一位作家在给友人的信中抱怨:“我本应继续在伦敦演讲,但雾快要捏碎我的心脏。”这位作家的抱怨( )
A.源于机器大工业生产活动
B.揭露了垄断资本主义罪恶
C.表现出西方社会精神危机
D.是由于汽车尾气污染环境
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出现的大雾与工业革命所导致的环境污染有关,因此其抱怨源于机器大工业生产活动,A项正确;垄断组织产生于19世纪末,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材料与精神危机无关,而是环境污染问题,排除C项;此时汽车还没有出现,排除D项。]
居住条件和公共设施的完善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市居民住房情况
年份 年末住房居住面积 (亿m2) 人均居住面积(m2) 新建住宅面积(亿m2) 解决缺房户(万户)
1990年 9.76 6.7 1.73 43.91
1995年 16.17 8.1 3.75 48.12
1998年 19.80 9.3 4.77 87.18
——《中国统计年鉴(1991-1999)》
材料二 2019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与运营能力
指标 单位 绝对数
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 万千伏安 23 042
新建铁路投产里程 公里 8 489
其中:高速铁路 公里 5 474
新增、新建铁路复线投产里程 公里 6 448
电气化铁路投产里程 公里 7 919
新改建公路里程 公里 327 626
其中:高速公路 公里 8 313
港口万吨级码头泊位新增通过能力 万吨/年 12 022
新增民用运输机场 个 3
新增光缆线路长度 万公里 434
——《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其主要原因有哪些?
提示:现象:城市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原因: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建筑技术的进步。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现象?
提示: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完善。
城市基础设施的含义、地位和表现
1.含义:是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是城市中为顺利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而建设的各类设施的总称。
2.地位:它对生产单位尤为重要,是其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必要条件之一。
3.表现
(1)生产基础设施。包括服务于生产部门的供水、供电、道路和交通设施、仓储设备、邮电通讯设施、排污、绿化等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设施。
(2)社会基础设施。指服务于居民的各种机构和设施,如商业和饮食服务业、金融保险机构、住宅和公用事业、公共交通、运输和通讯机构、教育和保健机构、文化和体育设施等。
(3)制度保障机构。如公安、政法和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部门等。基础设施水平随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种类更加增多,服务更加完善。
3.英国首相迪士累利曾说:“当茅屋不舒服的时候,宫殿也是不会安全的。”基于这种认识,英国政府采取措施( )
A.解放生产力 B.改善工人生活条件
C.加速城市化 D.加快殖民扩张步伐
B [根据材料英国首相的言论可知,英国统治阶级在工业革命后,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秩序,关注下层人民生活的改善,B项正确;茅屋不舒服关系到宫殿的安全,这是一个政治课题,不是解放生产力能够解决的,A项错误;加快城市化和殖民扩张,都不能解决贫富分化所造成的阶级矛盾,C、D两项错误。]
4.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国门打开,一方面中国政府从清末新政时开始引入西方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另一方面,西人主导的一整套现代市政管理开始在租界建立成型,并为华界所效仿。这客观上反映了中国( )
A.市民生活质量的近代化
B.城市环境的改善
C.城市治理的近代化趋势
D.租界开放的差异
C [根据材料“一方面中国政府从清末新政时开始引入西方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另一方面,西人主导的一整套现代市政管理开始在租界建立成型,并为华界所效仿”可知,近代中国城市治理呈现近代化趋势,故选C项;材料主旨强调近代中国城市治理呈现近代化趋势,未涉及市民生活,排除A项;近代中国城市环境的改善仅为材料的一方面,排除B项;材料主旨为近代中国城市治理的改善,未涉及不同地区租借开放的比较,排除D项。]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