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峡
郦道远
教学目标
1、 认读生字,熟练朗读课文并能当堂背诵课文。
2、 正确解释关键词语,句子。
3、 描述三峡壮美的景色。
教学重点 :
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教学难点 :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文章的朗读、体味。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2005年12月7日 ⒇
一、导入激趣:
著名学者余秋雨曾说:“在国外,一个外国朋友曾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答案是‘三峡’。”三峡为何有这样大的魅力呢?
早在1500年前,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对三峡的风光作了精彩的描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短文《三峡》。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读生字,熟练朗读课文并能当堂背诵课文。
2、 正确解释关键词语,句子。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2、出示自学指导(一)3分钟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三分钟,如有不认识的字句向同学请教或举手问老师。比谁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4、 请2-3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仔细听后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5、 齐读课文
6、 朗读比赛:分小组比赛、男女生比赛等形式,以激发学生的读书积极性
7、 试背诵课文
四、再读课文,练习译讲
1、出示自学指导(二)18分钟
同学们再读课文,利用课下注释或工具书练习译讲,如有疑难就向同学请教或举手问老师。
2、学生自由翻译,板书疑难问题
<1>词语:
自;阙;嶂;曦;至于;襄;沿;溯;或;虽;以;疾;湍; 漱;良;肃;属引;
<2>句子
① 重岩叠障,隐天蔽日。 ②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③ 至于夏襄陵,沿溯阻绝。 ④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⑤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⑥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⑦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指名翻译
4、齐读课文在理解
五、当堂训练 练习册第一、二题
第二课时
2005年12月8日
(21)
1、 复习导入。
指名四位学生各背一段课文,然后齐背
2、 出示学习目标:
1、 背诵课文
2、 描述三峡壮美的景色。
三、研读课文
1、 指名朗读
2、 分小组背诵课文
四、出示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10分钟,思考下列问题
2、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3、 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语言特点。
讨论后明确:
1.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春冬之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秋景:“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3、 再次齐读课文,读出韵味。
4、 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设题意图是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本题的着眼点不在形式,只要学生能够将内容对应起来就可以了。
学生分组讨论后明确: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六、课后小结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雄伟的崇山峻岭,有奔腾的黄河长江,有珍贵的文物古迹,有秀丽的园林风光。《三峡》是一篇很好的古代写景散文,作者描述了三峡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使我们从中受益非浅。在课文,我们要积极的走进大自然,用我们的笔来描绘大自然的雄伟壮丽。
板书设计 :
三峡 郦道元
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夏:沿溯阻绝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急)
水:春冬: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秋: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凄)
7、 当堂训练
智能训练剩余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