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译文: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苗长得很稀。
清晨我下地松土除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
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大事了我的衣服。
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求我那心愿至死不移。
成语:
披星戴月:身披星星,头顶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
思考题:
1. 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作,从内容看诗人很不善种田,但是非常勤劳,分别指哪些内容。
(1)
(2)
2.表明诗人刚刚逃离官场,复归田园,故农艺欠佳,致使庄稼荒芜的诗句是( )。
3.“南山”具体是指江西的著名风景( )山。唐代诗仙曾游于此,留下千古绝唱《》。
4.最能传达“月夜归耕图”意境的诗句()。
5.全诗的主题句是(),()。
6.最能体现诗人与田园景色融为一体,营造天人合一意境的诗句是(),()。
7.本诗中点明时间推移、时光流逝的词是()、()、()。
8.本诗中“愿”具体指(),()。
练习题:
1. 《归园田居》的作者是__,名__,子____,号___,朝代___。
2. 表现诗人田间劳作艰辛的诗句:
3. 表达诗人宁可隐居躬耕,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诗句:
4. 体现全诗主旨的诗句是:
5. 最能突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志愿的诗句是:
6. 写种豆的地点及豆苗的长势的诗句:
7. 归途夕露沾衣的诗句:
8. 找出一组对偶句:
9 描写“月”的诗句:
10.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
使至塞上
王维
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汉族,山西人,有“诗 ”之称。是盛唐“ 派”的代表,与 合称“王孟”。21教育网
苏轼评价:“味摩诘之诗, ;观摩诘之画, 。”
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今 ( http: / / www.21cnjy.com )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21cnjy.com
赏析——
“直”、“圆”两字的妙处。(3分)?
(1) “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1分)??
(2)“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1分)
(3)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1分)
思考题:
1.诗中最能展现大漠雄奇壮美的是(),()。其中“”和“”两个字最为传神,体现了王维诗的“()”的特点。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本诗中提到的两个西北著名的军事重镇是()、()。
3.本诗从格律上是一首(),从写作的内容上是一首(),同时也是一首纪行诗。
4.本诗的颔联用()、()两字描绘景物的动态美,颈联则用()、()两字再现景物的静态美。
5.被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6. 本诗中运用比喻来写景的名句是(),()。作者以“()”、“()”自比,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21·cn·jy·com
《渡荆门送别》汇总
1.颔联中 一个“()”字, ,将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与 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一个“()”渲染出江水汇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www.21-cn-jy.com
2.“(),()”两句诗想像大胆、奇特,被人誉为“神来之笔”,它所描摹的画面是:
()视江面,月亮照在江水里,就像天上飞下来一面镜子,明亮耀眼;()视天空,云霞簇拥而来,就像海面上结成了一座座楼阁,新奇美妙。2·1·c·n·j·y
3.全诗最能表现他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的一个字是( )。
4.“怜”故乡水的原是( ),诗人却用()手法(修辞)说( )怀着深情厚意,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其构思之妙在于:它比直抒胸臆,陈述( )之情,显得更曲折含蓄,更有诗味和情趣。
5.从表达方式看,诗的首联属于__,它交代了远渡的____和此行的__。
6.诗中的“天镜”是指(),“海楼”是指()。
7.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 )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www-2-1-cnjy-com
《登岳阳楼》(陈与义)
知识汇总:
1.首联中一“()”一“()”,形象说明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岳阳楼的(), “帘旌不动夕阳迟”则是由()及(),从“()”到“()”,描绘出了一幅静谧而惨淡的的夕阳入山图。
2.颔联中,“( )”从历史角度介绍了岳阳楼,让人想起战火纷飞的三国,怀古伤今。
在这样美丽的岳阳楼畔,诗人毫无观赏的雅兴,仅“()”二字,便把诗人那满腔愁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3.颈联“()”“()”说明了诗人逃难时遥远的路途以及具体的时间,表现了自己背井离乡,漂泊不定的生涯。21·世纪*教育网
4.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
“( )”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