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四单元 第13课
精卫填海
“精卫”是一只鸟,它的外形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嘴、红脚,传说是炎帝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它有一个愿望——把大海填平,精卫为什么要把大海填平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新课导入
《山海经》是一部记载中国古代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也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作品简介
dì
帝
shào
少
yuē
曰
nì
溺
fǎn
返
我会认
帝
曰
溺
返
衔
dì
yuē
nì
fǎn
xián
我会写
少
shào
shǎo
(少年)
(多少)
例:多少( )年过去了,那位乐于助人的少( )年依然清晰地留在我的记忆中。
shǎo
shào
(少量)
(少女)
多音字
认真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边读边尝试翻译,叙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精读课文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读一读
炎帝是谁?
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又称赤帝、烈山氏,距今约四千多年前,生于姜水之岸(今陕西宝鸡一带)。他与黄帝结盟并逐渐形成了华夏族,这才有了今天的“炎黄子孙”。
精读课文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小女儿
叫
溺水,淹没
因此
填塞
介词,在
助词,的
用来
精读课文
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她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精读课文
1.女娃是怎么变成一只鸟的?
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2.精卫为什么要填海?
因为它不甘于被海水淹死的命运,精魂化鸟,誓将东海填平;它这样做同时也是为人除害,不让东海继续为患。
精读课文
3.“精卫填海”作为一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什么?
常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精读课文
4.本文体现了精卫什么样的精神?
不畏艰难、勇往直前、锲而不舍、乐观坚持。
5.文中哪一个字最能体现出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
常
精读课文
6.本文描写“精卫填海”的故事,想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
本文通过描写“精卫填海”的事迹,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治理水患的强烈愿望和不畏艰苦、奋斗不止、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顽强精神。
精读课文
7.面对如此勇敢的精卫,你想对她说什么呢?尝试写一首小诗表达你的赞美吧!
精读课文
精卫
[明]顾炎武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
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
鹊来燕去自成窠。
精读课文
炎帝小女 名叫女娃
女娃游玩 溺水身亡
意志坚定
不屈不挠
精卫
填海
化为精卫 填塞东海
层次梳理
结构图示
本文是一篇神话故事,刻画了英勇顽强的精卫鸟的形象,反映了古代人民征服水患的强烈愿望,赞扬了精卫意志坚定、不屈不挠、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主旨归纳
课后作业
朗读并背诵课文,比比看,谁背诵得又快又好。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