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每课一练(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闻两则》每课一练(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9-17 20:31: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闻两则》作业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
一、打牢基础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港( ) 锐不可当( ) 歼灭( ) 击溃( ) 绥靖( )( )
阻遏( ) 鄂豫( ) 逃窜( )
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A.横度 区域 泄气 英勇善战 ( ) B.签订 督战 歼灭 锐不可挡 ( )
C. 要塞 阻谒 恢复 枝繁叶茂 ( ) D.纠正 消耗 逃窜 二十八宿 ( )
3. 填空
(1)新闻又称________,它________、________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事实。
(2)一篇新闻稿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部分。从表达方式上看,它以________为主,也可以适当穿插________。
(3)新闻的六要素也就是 的六要素,即 、 、 、事件的发生的 、 、 。
(4)新闻的特点一般有: ; ; 。
(5)新闻的结构通常包含 、 、 、 、 五个部分。
4、体会新闻语言准确的特点。
①“西起九江(不含)”能不能去掉“不含”一词?为什么?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不料”一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③“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为什么要连用“歼灭”、“击溃”两个动词?
④“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这些词语内涵分别是什么?体现语言特点是什么?
5.在下列语段中选择恰当的词填空。(填番号)
国民党的 (A.广大 B.大量 C.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数 D.部分)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 (A.反对 B.抗拒 C.拒绝 D.抵触)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 (A.作战 B.指挥 C.鼓动 D.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 (A.牢靠 B.坚固 C.巩固 D.顽固)的, (A.弱点B.松懈 C.劣势 D.困难)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6、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
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 ( http: / / www.21cnjy.com )今日凌晨4时33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完成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试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安全返回。
7、课内精读。
从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乡、安阳,豫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之灵宝,阌乡,豫南之确山、信阳、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已全部为我解放(编者注:河南全省共有一百一十一座城市,我已占一0一座,敌仅余十座)。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实行英勇的进军以来,一年多时间内,除 (击溃、歼灭、消灭、打垮)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以外,最大的成绩,就是在大别山区(鄂豫区)、皖西区、豫西区、陕南区、桐柏区、江汉区、江淮区(即皖东一带)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并极大地扩大了豫皖苏军区老根据地。除江淮军区属于苏北军区管辖外,其余各军区,统属于中原军区管辖。豫皖苏区、豫西区、陕南区、桐柏区现已联成一片,没有敌人的阻隔。这四个军区并已和华北联成一片。我武装力量,除补上野战军和地方军一年多激烈战争的消耗以外,还增加了大约二十万左右,今后当有更大的发展。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他是怕对了。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在我强大的野战报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各个孤立据点内的敌人,如像开封、南阳等处,不得不被迫弃城逃窜。
4、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5、文中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是 。
6、“我武装力量,除补上野战军和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军一年多激烈战争的消耗以外”中的“消耗”一词的意思本指物质和能量上的减少,这里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说?
7、引用白崇禧的话有什么作用?
8、文中加点的“恢复”和“建立”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
9、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二、创新应用
《三国演义》中____________一战,曹军八十万大军几乎全被烧死,曹操率残余狼狈,到时乌林被赵云截杀,又中张飞埋伏,几近全军覆没,眼看过了____________就能逃出重围,可又遭遇武艺高强的关羽。绝望的曹操只好向关羽求情,关羽念当年曹操对他的恩义,违诸葛亮军令放过了曹操。
三、挖掘潜力
(一)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1.电头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时间精确到“时”暗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导语点明新闻人物是 ,其中“百万”说明了 。
3.将文中的“大军”改为“军队”,“冲破”改为“攻进”,“横渡”改为“渡过”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导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 ( http: / / www.21cnjy.com )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3)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7)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第⑵句与第⑴句形成鲜明对比。能说明敌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麻痹轻敌、我军出奇制胜的关键词是“ ”;句中的“又”字照应了段前写中路军战况、西路军战况时用过的“ ”一词和两个“ ”字,行文很严谨。
2.从第(4)句的“所有”“都”两词中,我们能感觉到作者发电时的感情。这种感情是( )
A.藐视敌人的豪情 B.胜利的自豪感 C.必胜的信念 D.对敌人的嘲讽
3. 第(5)句中的“至发电时止”体现了新闻的 特点。
4.前几句中与第(6)句“此处敌军抵 ( http: / / www.21cnjy.com )抗较为顽强”相照应的内容是“ ”。
5. 第⑹⑺句中能表现我军英勇无畏、锐不可当的一系列动词是: 。
6.“东面防线”指的是哪一段防线?
( http: / / www.21cnjy.com )
7.这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
8.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中“不料”一词怎样理解?

(三)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 ( http: / / www.21cnjy.com )日电)①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②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③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④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⑤上月,白崇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但始终未能达到目的。最近蒋匪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两星期前已放弃开封,现又放弃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乡、安阳,豫西之灵宝、阁乡,豫南之确山、信阳、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己全部为我解放。
1.《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是这则新闻的 ,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相比,两题都交代了 、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还说明了 ,体现了 。两题都体现的语言特点: 。
2.电头交代了哪些内容?电头的作用是什么?
3.用横线画出文中导语部分,它的作用是什么?
4.这则消息最核心的内容应是( )
A.河南全境已大部为我解放 B.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
C.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D.我军攻势迅猛,蒋匪全局败坏
5.本段表达方式的主要持点是( )
A.采用倒叙 B.在记叙中穿插说明
C.以说明为主,记叙为辅 D.顺 ( http: / / www.21cnjy.com )叙、倒叙、插叙全都用上
6.用横线画出说明的文字。这段说明文字主要介绍了什么 它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排长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