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闻两则
一、基础积累
1、给下列括号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的字注音:
溃( )退 歼( )灭 芜( )湖
荻( )港 诸( )县 锐不可当( )
2、给下列多音字标注正确的读音:
殷( )切
殷( )红
当( )选
妥当( )
当( )面
堵塞( )
边塞( )
3、结合语境,解释各句中的加点词语。
(1)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
阻遏:
(2)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溃退:
(3)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锐不可当:
4、辨别下列词词在文章中的感彩:
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 溃退 激战 泄气 顽强 毫无斗志 歼灭 抵抗 微弱 冲破 占领 击溃
褒义词语:
中性词语:
贬义词语:
5、、找出下列句子中错别字并改正在后面的括 ( http: / / www.21cnjy.com )号里。
(1 )国民党反动派政府依然负域顽抗。( )
(2 )渡江战役打得非常急烈。( )
(3 )国民党拒决签定国内和平胁定。( )
(4 )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残败,又逃到了葫芦岛。 ( )
6、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_______ (坚强、顽强、顽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 _______(战争、战斗、激战)中,我已歼灭及_______ (击溃、击败、击退)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_______(控制、限制、制服)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7、语文常识填空:
(1)一条新闻,通 ( http: / / www.21cnjy.com )常包含_______(标题一般包括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部分。
(2)新闻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新闻的六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理解强化
8、请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思考:这个导语从那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速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主体部分,完成下面表格。
三大路军 时间 兵力 渡过兵力
中路军:安庆-芜湖 30万
21日17时——22日22时 35万 2/3
东路军南京——江阴 35万
10、找出《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导语部分并说说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从“去年七月”以来,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了哪些战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这一则新闻没有分段,要把握全文内容,需要互粉层次。
第一层(导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背景资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层(进而回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层(预言):
13、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分述三路战况,为什么又能一气呵成?
14、《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这则新闻中,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
15、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体会新闻语言准确的特点。
⑴“西起九江(不含)”能不能去掉“不含”一词?为什么?
⑵“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不料”一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⑶“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为什么要连用“歼灭”、“击溃”两个动词?
三、探究思考
(一)
(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 ( http: / / www.21cnjy.com )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3)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7)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6、句(2)与句(1)形成鲜明对比。能说明敌人麻痹轻敌、我军出奇制胜的关键词是“ ____________”;句中的“又”字照应了段前写中路军战况、西路军战况时用过的“____________ ”一词和两个“____________”字,行文很严谨。
17、句(5)中的“至发电时止”体现了新闻的什么特点?
18、前几句中与句(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相对应的内容是:
19、句(6)、(7)中能表现我军英勇无畏、锐不可当的一系列动词是: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①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②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③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④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⑤上月,白崇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但始终未能达到目的。……
20、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是这则新闻的 ,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相比,两题都交代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还说明了____________,体现了 ____________ 。两题都体现的语言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电头交代了哪些内容?电头的价值是什么?
22、用“﹋”画出文中导语部分,它的作用是什么?
23、找出文中属于插叙的内容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
《新闻两则》答案
1、kuì jiān wú dí zhū dāng
2.yīn yān dāng dàng sè sài
3.(1)主当使停止 (2)被打垮而后退
(3)锋利无比
4.褒义词: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
贬义词:溃退 泄气 毫无斗志 微弱
其余为中性词
5.(1)隅 (2)激(3)协(4)惨
6.顽强 激战 击退 控制
7.(1)标题(引标题,主标题,副标题)、导语、背景、主题、结语
(2)及时、简明,准确
(3)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8.从主要人物、作战人数、主要时间三方面总结全文。
9.
三大路军 时间 兵力 渡过兵力
中路军:安庆-芜湖 20日夜起 30万 30万
西路军 21日17时——22日22时 35万 2/3
东路军南京——江阴 21日——23日 35万 至发电时止,以渡过大部余部23日可渡完
10、导语: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攻势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作用: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11、我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主要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个方面:一是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极大地扩大了老根据地;二是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武装力量;三是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敌人,巩固了根据地
12.第一层,是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第二层,是背景资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
第四层,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13、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这篇新闻的主体,三路三个层次,看三个层次的衔接,就可以悟出全文一气呵成的道理。中路和西路,都从时间说起,中路一层开头是“二十日夜起”,西路一层开头是“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这样并列,层次分明,又紧相衔接。说了西路战况之后,又合起来有所议论,议论最后一句是“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话题从“西面”转向“东面”,很巧妙很自然地转到了下一层。可见,作者是很注意一层与一层之间的衔接的,所以全文流转顺畅,一气呵成。
14.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蒋军为什么弃城南逃。
15(1)说明程度,表达才算准确。必须明确交代的地方,一点也不含糊。例如,“西起九江”后面还注明“不含”,也是为了明确
(2)承上启下,表现我军作战的勇猛其实。也是对汤恩伯过低顾及我军战斗力的一种嘲讽。并且与前面交代的时间不重复。
(3)表现我军所向披靡的勇猛气势,也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德特点。
17、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德特点。
18、相应的内容是:汤恩伯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认为南京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江阴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一线。
19.时间、地点、人物,《人民解放军百 ( http: / / www.21cnjy.com )万大军横渡长江》还说明了国民党拒绝签订和平协议的事,又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坚韧和不怕牺牲。两题都体现的语言特点是乐观向上、不怕困难。
20.歼灭 击溃 占领 控制 封锁
21、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和地点,它表明了材料的真实,报道的即时
22、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23、交代了在历史上南阳重要的军事地理位置,说明南阳一战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