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三)赏练

文档属性

名称 归园田居(其三)赏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9-17 20:4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赏析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第三首。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诗人归隐山林的闲情逸致;诗中的“愿”是全诗的着眼点,有它特殊的内涵。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 ( http: / / www.21cnjy.com )疏的。起句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作者虽志在田园,但初归时的劳动效果不大理想,庄稼长得不好,豆苗还没有草多。这一方面是因土地荒芜贫瘠,杂草丛生,地广人稀,难以根除;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不善于劳动,一个封建士大夫,刚离官职的县太爷,既没有耕作经验,又没有耕作能力,种不好庄稼,也是情理中的必然。他对“草盛豆苗稀”的状况是不甚满意的,但不文过非,这符合他一贯“任真自得”的性格。萧统说他为人率直,不矫饰言辞,曾与人饮酒,不论贵贱,若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诗人襟怀坦荡如此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晨兴”写早起;“带月”写晚归,看出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辛劳。“理荒秽”,写他归耕后垦荒工作的艰难。尽管每天劳动时间很长,从日出到月出,身体很疲惫,然而诗人没有丝毫怨言,反而有“带月荷锄归”的悠闲笔调写出他劳动后的轻快。 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我们好象看见诗人在月出山岗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心满意得地扛着锄头,哼着诗句,漫步归家的情景。此时,人与月与自然环境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统一体,诗人心灵的舒畅,通过艺术的笔触,净化为一种崇高的自然美、精神美、诗歌美,活脱出一个美好静谧的意境和悠闲自得的形象。“带月”句可说是神来之笔,它变劳苦为欢快,化困倦为轻松,具有点染之功。。“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惜的呢?这两句是进一步写田园荒芜,归耕艰难。以上六句叙写耕作生活,真切朴实,宛如在目。“衣沾不足惜” 这句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它既有儒家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思想,亦有道家的反朴归真、顺应自然的意念,并且这二者常常融为一体。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种豆南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这首五言诗,主要是采用“赋”的手法,通过叙事来表现思想感情,其中没有景物的描写、气氛的烘托,也没有比兴的运用,几乎全用叙述,只在未尾稍发议论,以点明其主旨。全诗叙写真实,发自肺腑,所以《后山诗话》说:“渊明不为诗,写其胸中之妙尔。”《藏海诗话》说:“子由叙陶诗,‘外枯中膏,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乃是叙意在内者也。”日本学者近藤元粹说这首诗是“五古中之精金良玉”。陶诗受到中外诗评家的如此赞誉,可见其征服人心的艺术力量。(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交待劳动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 B.三、四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务农。“荒秽”各种杂草。 C.五、六句承“荷锄归”,写回家穿草而行,露沾衣湿。 D.结尾两句抒情,“愿”,指辛勤耕作只为了获得好收成。 2、对这首诗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实后虚,相互衬托,完美和谐。 B.“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用语十分自然冲淡,却将归隐生活的艰难写得极具体。 C.诗人以田园中最寻常的物象入诗,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营造出一种醇美的诗意。 D.以“衣沾”代写躬耕的所有艰辛,是因为归隐生活的乐趣大于辛劳,故才“不足惜”。 3、此诗与课文《归国田居》(其一)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首写归隐生活的愉快,一首写田园劳动的艰辛和宁静恬适的心请。 B.一首用比喻、对比写归隐,一首用白描、口语写耕作。 C.一首是五言古体诗,一首是五言近体诗中的五律。 D.一首情趣与理想相互映衬,一首平谈与醇美合谐统一。三)阅读下列文段,完成8—13题。4.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1)少列适俗韵( )A.韵味 B.音乐 C.情趣 D.风俗(2)桃李罗堂前( )A.排列 B.网罗 C.张罗 D.搜罗(3)虚室有余闲( )A.空地 B.空宅 C.闲暇 D.闲宅5.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名________,字元亮,号__________________,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被称为“平淡之宗”,是__________诗派的开创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_______________》《归园田居》《_______________》《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6.下列对《归园田居》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尘网”,喻污浊、黑暗的官场。B.“羁鸟”,以关在笼中的鸟自喻。C.“故渊”,即篇末所说的自然。D.“樊笼”,指囚牢般的社会制度。7.对文中诗句理解不恰当的是: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从小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气质性格,天性本来就只喜爱田园、山林。韵,这里指性格、气质。B.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错误地落入官场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罗网里,一离开故园就是三十年(从陶渊明初仕为江州祭酒,到辞去彭泽令归男,实际是十三年。诗人这里有意夸大,表现了对官场生活的极度厌倦)。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关在笼中的鸟留恋原来飞翔栖息过的树林,池中的鱼思念以往自由生活过的深潭。D.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在村南的野外开荒,我又能安守清贫回归故里。8.对文中诗句理解不恰当的是:A.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住宅周围土地有十余亩,草房有八九间。方,周围。四旁。B.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繁茂的榆树,柳树遮蔽着草屋的后檐,桃树、李树整齐地排列在堂屋的前面。C.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门外没有一点尘土杂物,干干净净,住在陈设简陋的屋子里觉得清闲。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长久关在樊笼里,如今终于又回到了大自然。9.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用白描手法,情景交融。语言朴素,比喻贴切。B.表现了作者摆脱污秽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之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的心情。C.一些平平常常的农家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恬静幽美、清淡朴素的田园图画。D.全诗写出了诗人从少年进入官场到多年后退出官场的全过程。陶渊明笔下的田风光美在哪里?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是如何表现的?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