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30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
1.(2013·福建学业水平测试)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是 ( )21*cnjy*com
A.“开垦、开垦、再开垦”
B.“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C.“废除余粮收集制,拥护固定粮食税”
D.“谁不加入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2.赫鲁晓夫执政后实行经济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下列反映了其改革内容的是 ( )
A.“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
B.“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
C.“提高集体农庄的物质利益”
D.“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3.(2013·宁波高一检测)1972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5月美苏条约规定:双方陆基洲际导弹冻结在1972年7月1日水平上,苏联1 618枚,美国1 054枚。苏联数量优势得益于 www-2-1-cnjy-com
( )
A.斯大林的工业化建设
B.赫鲁晓夫“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C.勃列日涅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加速发展战略”
4.勃列日涅夫曾说:“我国当前的经济结构中,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已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7.6%,日用消费品占20%。”这表明其改革仍 ( )2-1-c-n-j-y
A.以工业化为主导
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
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5.(2013·保定模拟)1987年,戈尔 ( http: / / www.21cnjy.com )巴乔夫说:“改革就意味着……破除经济管理中的陈旧制度和思维上的教条主义的清规戒律。”这表明他的改革 ( )21教育网
A.将以政治改革为突破口
B.试图利用市场调节经济
C.将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
D.宏观决策出现重大失误
6.右图是一幅反映苏联历史的漫画,图中表情沮丧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7.(2013·泉州模拟)“医生赶到病人那里,可病人已经死亡。于是……开具了死亡证明……核手提箱留给谁……由俄罗斯来控制。”“病人已经死亡”指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 )
A.苏联成立 B.苏联取得卫国战争胜利
C.废除新经济政策 D.苏联解体
二、非选择题(15分)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作出判断。”
材料二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切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党;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越尖锐。【出处:21教育名师】
材料三 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
对应时期的苏联领导人
赫鲁晓夫上台:1953年 下台:1964年 勃列日涅夫上台:1964年 下台:1982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进行了哪些探索。(2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斯大林社会主义体制的特点。(3分)
(3)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在上台后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根据材料三,这些改革对苏联经济的作用如何 (4分)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4)根据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苏联的经济状况如何 这种状况对此后苏联的经济改革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6分)
【备选习题】
(2013·济南模拟)下图是《苏联和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的粮食产量(1950-1984)示意图》。造成20世纪50年代末两国粮食产量状况的相同主导因素是 ( ) 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土地所有制的变革 B.政策指导的失误
C.市场经济体制的弊端 D.自然灾害的影响
答案解析
1.【解析】选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B是戈尔巴乔夫时期政治改革的内容;C是列宁时期;D是斯大林时期的农业集体化运动。21cnjy.com
2.【解析】选C。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斯大林模式的农业集体化政策加大了对农民的剥削。“提高集体农庄的物质利益”冲击了这一传统做法,故选C。A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规定;B是斯大林模式的做法;D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措施。21·cn·jy·com
3.【解析】选C。勃列日涅夫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他注重发展苏联的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苏联军事实力迅速增强。2·1·c·n·j·y
4.【解析】选B。根据材料中当时苏联经济结构构成情况对比,即可选出。A、C、D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5.【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析和对所学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从材料内容看戈尔巴乔夫试图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戈尔巴乔夫当时实际上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A材料没有涉及;C与史实不符;D说法错误。
6.【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直接导致苏联解体的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因此戈尔巴乔夫最有可能是漫画中表情沮丧的人。【版权所有:21教育】
【规律方法】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政治改革及恶果
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的目标,在于“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实际上否定了社会主义道路、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否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作用。因此,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从根本上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其改革最终以苏共亡党、苏联解体而宣告结束。
【变式备选】俄共党刊认为,“1991年苏联陷入空前危机是戈尔巴乔夫背叛变革的政策所导致的”。这是强调戈尔巴乔夫改革 ( )【来源:21cnj*y.co*m】
A.经济政策失误
B.外交政策失误
C.背离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D.民族政策失误
【解析】选C。材料认为是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否定马克思主义,放弃社会主义道路导致苏联解体。
7.【解析】选D。材料中“于是……开具了死亡证明”是指独联体成立;再结合“核手提箱留给谁……由俄罗斯来控制”的信息,可以得出结论。www.21-cn-jy.com
8.【解析】第(1)题考查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2)题立足材料归纳出答案。第(3)题,要注意材料三中柱状图的规律,即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执政前期,苏联GDP都有所增长,但在二人统治后期却明显下降,并出现负增长。第(4)题第一问结合柱状图分析总结;第二问要从苏联经济面临的严重危机与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之间的因果关系方面进行分析。【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2)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强调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社会主义一党专政。
(3)从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GDP ( http: / / www.21cnjy.com )平均增长率对比来看,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在一段时期内收到了一定效果,但就长期而言,都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失败的厄运。他们的改革都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苏联经济存在的问题。21·世纪*教育网
(4)状况:20世纪80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初,苏联实际GDP平均增长率为负增长,横向比较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纵向比较也是苏联经济史上的“低谷”,苏联经济已陷入危机。影响:苏联新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但是当时的苏联已积重难返,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失败。
【备选习题】
【解析】选B。本题考查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苏20世纪50年代末的经济政策。中国在1958年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农业生产粮食产量下降;苏联赫鲁晓夫改革,不顾苏联实际,盲目推行玉米运动,结果使粮食产量大规模下降。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