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大众传媒的变迁》知识点分解与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 《大众传媒的变迁》知识点分解与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9-17 09:1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众传媒的变迁
一.教学目标
目标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报刊业走向繁荣 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一般被认为是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报刊 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以及它们在各个时期所起的宣传作用 比较各个媒介不同的特点,探究它们各自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制作表格归纳总结 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繁荣对于唤醒民众,争取国家的独立和解放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影视事业的发展 1905年,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1931年,《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了中国无声电影的历史。《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1985年,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实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技术的进步,是电视迅速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 历史比较 电视在视觉和听觉方面更具冲击力,在内容上比报纸更具时效性,所以它的教化功能更强,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大
“第四媒介”的神奇力量 报纸、广播和电视被称为三大媒介。由于互联网同报纸、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介一样,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所以被称为“第四媒介”,即“网络媒介” 互联网的优势 问题探究 互联网的优势使它较之其它媒介更具发展潜力,但它是把“双刃剑”,只有正确的使用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19世纪中期外国人在华办报
形成 1837年,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纸出现
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 对社会的影响
五四青年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
报刊业 代表刊物
走向繁荣 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对社会影响
代表刊物
新中国成立时期 对社会影响
文革时期
对社会影响
繁荣——改革开放以后 繁荣的表现
19世纪末传入中国
大 1905年起步
众 20世纪20年代迅速发展
传 1931年有声电影出现
媒 发展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有声电影事业相当发达
的 经过 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现新特点
变 “文革”时期走入低谷
迁 中国电影 改革开放后,走向辉煌
事业的发展 电影媒介的特点
影视事 1958年诞生
业的 中国电视 电视逐渐普及的原因
发展 事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大发展 节目丰富多彩
“第四媒介”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情况
的神奇魅力 互联网的优势
识记
一. 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一般被认为是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报刊
二. 1905年,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1931年,《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了中国无声电影的历史。《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1985年,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实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1.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电影是-------------------------------- ( )
A.《定军山》
B.《歌女红牡丹》
C.《渔光曲》
D.《风云儿女》
答案: C
2.近代电影事业,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中国最早放映的电影是“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
B、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定军山》
C、中国第一部有声影片《难夫难妻》
D、目的是为揭露旧礼教对妇女精神毒害的影片《歌女红牡丹》
答案: C
三. 报纸、广播和电视被称为三大媒介。由于互联网同报纸、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介一样,具有传播信息的功能,所以被称为“第四媒介”,即“网络媒介”
1.下列不属于大众传媒中的三大媒介的是-----------------------------( )
A.报纸 B.广播 C.电视 D.网络
答案:D
2.阅读下面材料“中国大众传媒发展情况表” ( 1985 一2000年)
分析上表中四种传媒发展的速度,哪一种快 ---------------------(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理解
一. 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以及它们在各个时期所起的宣传作用
1.下列报刊在历史上创办的先后顺序是----------------------------------- ( )
A.《时务报》 《民报》 《昭文新报》 《新青年》
B.《昭文新报》 《时务报》 《民报》 《新青年》
C.《新青年》 《时务报》 《民报》 《昭文新报》
D.《时务报》 《昭文新报》 《民报》 《新青年》
答案:B
解析:《昭文新报》创于1873年,《时务报》创于戊戌变法期间,《民报》是辛亥革命的产物,
《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期间产生的,故选B
2.下列有关近代中国报刊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是 《昭文新报》
B.19 世纪中后期,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办报
C.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是政府刊物
D.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了《红色中华》、《中央日报》等报刊
解析:B 项应为“19世纪中前期”;《民报》是革命党人创办的刊物;《中央日报》是国民党控制的报刊。
答案: A
3.报纸杂志、电影电视、互联网等传媒手段反 ( http: / / www.21cnjy.com )映了近现代社会信息传递的演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报刊是印刷媒介,是最早的现代大众传播媒介
B .影视是音像媒介,在工业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C .互联网是电子媒介,是当今一个标志性的信息传播手段
D .上述三类媒介从技术层面上说是一个逐渐替代的过程
答案:D
4.下列哪种报刊不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办的----------------------( )
A.《新华日报》 B.《解放日报》
C .《新青年》 D.《红色中华》
解析:《新青年》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由激进民主主义者创办的,它创刊时还处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答案:C
5.近代中国出版的时间最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影响最大,被称为“中国的《泰晤士报》”“中国的《 纽约时报 》”的报纸是 --------------------------------------------( )
A.《申报》 B.《民报》 C.《时务报》 D.《点石斋画报》
解析:《申报》是 1872 年创办,《民报》是1905年创办,《时务报》是戊戌变法时期创办, 《点石斋画报》是1884年申报馆创办。
答案:A
6.中国境内最早的报纸是19世纪前中期由外国人办的,它们的代表有-------( )
①《中国丛报》 ②《新华日报》 ③《昭文新报》  ④《万国公报》
A.②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 C
二. 技术的进步,是电视迅速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 互联网的优势
1.下图是当今互联网上最受大众欢迎的QQ场景,那么互联网有哪些方面的优势----( )
①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②虽然快捷迅速,但费用较之打电话要昂贵多了
③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④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B
2.互联网的作用包括----( )
① 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② 信息即时反馈
③ 可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 ④ 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B
运用
一. 比较各个媒介不同的特点,探究它们各自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1.报纸所具备的功能有-----------------------------( )
①报道新闻 ②传播知识 ③通达民情 ④舆论监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2.如果你想和远方的朋友进行沟通,最快捷、最省钱的方式是----------------( )
A、写信 B、打电话 C、发短信 D、上网聊天
答案:D
3.下列哪些属于电影媒介的特点--------------------------------( )
①时效性不强 ②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③其奇妙的教化功能,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 ④迅速报道新闻、传递信息 ⑤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时间内使观众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⑤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