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与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相同
B.中硼原子的杂化类型与苯中碳原子的杂化类型相同
C.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和都是正四面体形分子且键角都为
2.下列有关HNO2和HNO3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HN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B.HNO3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C.的空间构型为V形
D.中N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
3.甲烷分子(CH4)失去一个H+,形成甲基阴离子(),在这个过程中,下列描述不合理的是
A.碳原子的杂化类型发生了改变 B.粒子的形状发生了改变
C.粒子的稳定性发生了改变 D.粒子中的键角发生了改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非极性分子中一定含有非极性键
②键与键的电子云形状相同
③含有π键的化合物与只含键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不同
④冰中存在极性共价键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阴离子的晶体一定含有阳离子
B.H2O的热稳定性比H2S强,是由于H2O的分子间存在氢键
C.HF溶于水时只破坏了分子间作用力
D.NaHSO4属于离子晶体,熔融时破坏离子键和共价键
6.韩国首尔大学的科学家将水置于一个足够强的电场中,在20℃时,水分子瞬间凝固形成“暖冰”。下列关于“暖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暖冰中水分子是直线型分子
B.水凝固形成20℃时的“暖冰”所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C.暖冰中水分子的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D.在电场作用下,水分子间更易形成氢键,因而可以制得“暖冰”
7.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基态X原子核外有2个未成对电子,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原子的逐级电离能()依次为578、1817、2745、11575、148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物为非极性分子 B.元素W在周期表中位于第3周期第ⅠA族
C.元素电负性大小:Z
8.下列有关微粒性质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键角:NH3>CH4 B.热稳定性:H2O>HF
C.沸点:CH4>SiH4 D.第一电离能:P>S
9.反应可用于纯硅的制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B.用E表示键能,该反应
C.高温下反应每生成需消耗
D.是含极性共价键的非极性分子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于H-O键比H--S键牢固,所以水的熔沸点比H2S高
B.HF的沸点在同族元素的氢化物中出现反常,是因为HF分子间存在氢键
C.F2、Cl2、Br2、I2熔沸点逐渐升高,是因为它们的组成结构相似,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增大
D.氯化铵固体受热分解既破坏了离子键又破坏了共价键
11.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四种元素的核外电子总数满足X+Y=W+Z,化合物XW3与WZ相遇会产生白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Z>X
B.仅含W和X两种元素的化合物也有可能是离子化合物
C.由Y和Z两种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YZ,可用作食品的防腐剂
D.由W、X,Z三种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中,可能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12.下列物质发生状态变化时,克服了范德华力的是
A.食盐熔化 B.HCl溶于水
C.碘升华 D.氢氧化钠熔化
二、填空题
13.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①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O2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原因是_______;
②在水晶柱面上滴一滴熔化的石蜡,用一根红热的铁针刺中凝固的石蜡,结果石蜡在不同方向熔化的快慢不同,原因是_______。
(2)将О原子的轨道表示式补充完整_______。
(3)已知COCl2分子中所有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则其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个数比为_______,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
(4)已知超分子18-冠-6的空腔直径为260~320 pm,则下列碱金属离子可被18-冠-6识别的是_______
碱金属离子 离子直径/pm
A 152
B 204
C 276
D 334
14.分子中每个碳原子只跟相邻的3个碳原子形成共价键,且每个碳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则一个分子中键的数目为___________。
15.(1)C2H4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
(2)写出苯与浓硝酸、浓硫酸混合物在60℃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有机物乙醇和乙酸都可以和水互溶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已知苯酚()具有弱酸性,其Ka=1.1×10-10;水杨酸第一级电离形成的离子能形成分子内氢键。据此判断相同温度下电离平衡常数Ka2(水杨酸)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Ka(苯酚)
16.雄黄(As4S4)、雌黄(As2S3)均可入药,具有解毒、杀菌、去燥湿的功效,也是中国画主要的黄色矿物质颜料。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硫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轨道数有___________种;其核外电子运动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的形状为___________。
(2)基态砷原子的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_。
(3)S和As比较,电负性较大的是___________,其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
(4)元素Mg的第一电离能大于Al的第一电离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已知高温下CuO→Cu2O+O2,从铜原子价层电子结构(3d和4s轨道上应填充的电子数)变化角度来看,能生成Cu2O的原因是___________。
(6)CS2分子中,共价键的类型有___________,C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___________,写出两个与CS2具有相同空间构型和键合形式的分子或离子___________。
17.氧的常见氢化物有H2O与H2O2。
(1)纯净H2O2为浅蓝色粘稠液体,除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外,其沸点(423K)明显高于水的原因为_______。
(2) H2O2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写出一个离子方程式其中H2O2在反应中仅体现还原性_______。
18.羰基硫(COS)的结构与CO2类似,可作粮食熏蒸剂,防治虫类、真菌对粮食的危害。完成下列填空。
(1)碳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是_______,氧原子核外有_______种能量不同的电子。从结构上看,乙硫醇(CH3CH2SH)可视为乙醇中氧原子被硫替代而得的一种有机物,其分子中S-H的极性_______CH3CH2OH分子中O-H的极性(填“>”、“=”或“<”)。
(2)与CO2相同,COS中所有原子最外层也都满足8电子结构,COS属于_______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COS沸点_______CO2沸点(填“>”、“=”或“<”)。
(3)羰基硫可用H2S和CO混合加热制得,反应方程式如下:CO+H2S COS+H2。反应中起被还原的元素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
19.氢键
(1)氢键是一种_____的分子间作用力。水分子之间的氢键是一个水分子中的____原子与另一个水分子的_____原子间形成的_____。
(2)水分子之间的氢键对水的物理性质的影响:①水的熔、沸点____;②水的比热容____;③水结成冰后,密度____。
参考答案:
1.D
【详解】A.中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中O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也为4,A正确;
B.中硼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3,无孤电子对,硼原子采取杂化,苯分子中C上无孤电子对,形成3个键,碳原子采取杂化,杂化类型相同,B正确;
C.过氧化钠中存在非极性共价键,但过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C正确;
D.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正四面体中心无原子,键角是,D错误;
故选:D。
2.D
【详解】A.亚硝酸中氮为+3价,化合价可以升高,可以降低,所以即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故A正确;
B.浓硝酸不稳定,见光或者加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氮和水、氧气,故B正确;
C.中心原子N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孤电子对数为1,所以空间构型是V形,故C正确;
D.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3,N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故D错误;
故选:D。
3.A
【详解】CH4中C的价层电子对数=4,C为sp3杂化,无孤电子对,为正四面体结构,而中C的价层电子对数=3+=3+1=4,C为sp3杂化,有一对孤电子,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形,形状、键角、稳定性均发生改变,但杂化类型不变,仍是sp3杂化,故答案选A。
4.D
【详解】①是非极性分子,分子中只存在极性键,故①错误;
②s电子云是球形,p电子云是哑铃形,所以键与键的电子云形状不同,故②错误;
③π键和键的活泼性不同导致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含有π键的物质性质较活泼,故③正确;
④键是极性键,故④正确;
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选D。
5.A
【详解】A.含有阴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一定含有阳离子,故A正确;
B.H2O的热稳定性比H2S强,是由于H-O键的键能比H-S的键能大,故B错误;
C.HF分子中含有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故HF溶于水时破坏了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故C错误;
D.NaHSO4属于离子晶体,熔融时的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熔融时只破坏离子键,故D错误;
故选A。
6.D
【详解】A.水分子中氧原子含有2个σ键和2个孤对电子,所以水分子是V型结构,A错误;
B.水凝固形成20℃时的“暖冰”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所发生的变化不是化学变化,B错误;
C.氢原子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C错误;
D.在电场作用下,水分子间更易形成氢键,因而可以制得“暖冰”,否则20℃时,水分子不能瞬间凝固形成冰,D正确;
答案选D。
7.A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Z是O元素;W原子的逐级电离能(kJ/mol)依次为578、1817、2745、11575、14830……,则W为Al元素;基态X原子核外有2个未成对电子,X为C元素;Y的原子序数比C大、比O小,Y为N元素。
【详解】A.化合物XZ2为CO2,二氧化碳为直线型分子,正负电荷重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A正确;
B.W为Al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第IIIA族,B错误;
C.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元素电负性逐渐增大,电负性:ND.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微粒半径越小,简单离子的半径:Al3+答案选A。
8.D
【详解】A.NH3是三角锥形,而CH4是正四面体形,因此键角:CH4>NH3,A错误;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相应的氢化物就越稳定。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F>O,所以相应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F>H2O,B错误;
C.C、Si是同一主族元素,CH4、SiH4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就越大,物质的熔沸点就越高。由于相对分子质量:SiH4>CH4,所以物质的沸点:SiH4>CH4,C错误;
D.一般情况下,同一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当元素处于第IIA、第VA族时,原子核外电子处于其轨道的全满、半满的稳定状态,其第一电离能大于同一周期相邻元素,所以元素的第一电离能:P>S,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9.D
【详解】A.Si为固体,不出现在表达式中,该反应的平衡常数,A错误;
B.焓变等于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减去成键释放的能量,硅晶体中每个Si原子形成4个Si-Si键,每个 Si-Si键为2个Si原子共用,故每个Si原子相当于单独含有2个Si-Si键,即1mol晶体硅中含有2molSi-Si键,则该反应△H=4E(Si-Cl)+2E(H-H) -4E(H-Cl)-2E(Si-Si),B错误;
C.高温下Vm未知,不能计算出氢气体积,C错误;
D.是含极性共价键(Si-Cl)的非极性分子,D正确;
答案选D。
10.A
【详解】A. H2O和H2S的熔沸点与化学键无关,水的熔沸点比H2S高,因为水中存在氢键,故A错误;
B. 因为HF分子间存在氢键,导致HF的沸点是同族元素的氢化物中最高的,故B正确;
C. 卤素单质的熔沸点与分子间作用力有关,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所以卤素单质从上到下熔沸点升高,是因为它们的组成结构相似,从上到下其摩尔质量增大,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增大,故C正确;
D. 氯化铵为离子化合物,加热分解破坏离子键和共价键,故D正确;
答案选A。
11.A
【分析】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化合物XW3与WZ相遇会产生白烟,XW3、WZ分别为NH3、HCl,则W为H,X为N,Z为Cl元素;四种元素的核外电子总数满足X+Y=W+Z,则Y的核外电子总数为17+1-7=11,则Y为Na元素,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由分析可知,X为N,Z为Cl,由于NH3中存在分子间氢键,导致沸点反常升高,则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NH3>HCl即X>Z,A错误;
B.由分析可知,W为H,X为N,仅含W和X两种元素的化合物也有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NH5即NH4H,B正确;
C.由分析可知,Y为Na,Z为Cl,则由Y和Z两种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YZ即NaCl,可用作食品的防腐剂,C正确;
D.由分析可知,W为H,X为N,Z为Cl,则由W、X,Z三种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即NH4Cl中,可能既含铵根离子和氯离子键的离子键,铵根离子内部又含共价键,D正确;
故答案为:A。
12.C
【详解】A.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熔化时离子键断裂,故A不符合题意;
B.HCl溶于水时克服的是共价键,故B不符合题意;
C.碘升华时克服的是范德华力,故C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熔化时离子键断裂,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诶C。
13.(1) O3是极性分子,O2是非极性分子,水是极性溶剂,根据相似相溶原理,O3在水中的溶解度比O2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晶体存在各向异性
(2)
(3) 3:1 sp2
(4)C
【解析】(1)
①O2分子是直线型结构,分子中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O3分子的空间构型为V型,分子中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由相似相溶原理可知,极性分子O3在极性分子水中的溶解度比非极性分子O2要大;
②晶体的外形和内部质点排列高度有序,物理性质表现出各向异性,水晶属于晶体,具有各向异性,不同方向导热性能不同,而石蜡属于非晶体,不具有各向异性,所以用红热的铁针刺中涂有石蜡的水晶柱面,熔化的石蜡呈椭圆形;
(2)
O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轨道表示式为;
(3)
COCl2分子中有1个C=O键和2个C Cl键,所以COCl2分子中σ键的数目为3,π键的数目为1,σ键和π键的个数比为3:1;COCl2分子的中心原子C电子对数=3+×(4 1×2 2)=3,故中心原子杂化方式为sp2;
(4)
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K+的离子直径在18-冠-6空腔直径范围内,因此18-冠-6可以识别K+,故选C。
14.30
【详解】分子中每个碳原子只和相邻的3个碳原子形成化学键,且每个碳原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那么中每个C原子成3根键,即2根单键和1根双键的稳定结构,即C60中单键数:双键数=2:1,成键数=×3×60=90,单键数=60,双键数=30,碳碳双键中含有1个键,则一个分子中键的数目为30。
15. 乙醇和乙酸可以和水形成氢键 小于
【详解】(1)C2H4分子内存在一个碳碳双键,故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2)苯与浓硝酸、浓硫酸混合物在60℃时发生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硝基取代的反应,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3)乙醇、乙酸中都含有电负性较强的O原子,能形成氢键,为极性分子;水中也含有氢键,也为极性分子,乙醇、乙酸都能与水形成氢键,所以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可得乙醇和乙酸都可以和水互溶,故答案为:乙醇和乙酸可以和水形成氢键;
(4)因为存在分子内氢键,减弱了氢离子的电离,故电离平衡常数减小,故答案为:小于。
16.(1) 9 哑铃形
(2)
(3) S 同一主族从上而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As和P同主族,故非金属性As(4)Mg原子的3p轨道全空,结构较稳定
(5)CuO中铜的价层电子排布为3d9,Cu2O中铜的价层电子排布为3d10,3d10为稳定结构,所以在高温时能生成Cu2O。
(6) σ键和π键 sp CO2、SCN-(或COS等)
【详解】(1)S是16号元素,根据构造原理可知基态S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4,S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轨道数目是1+1+3+1+3=9;其占据的最高能级是3p能级,该能级电子云轮廓图形状为哑铃形。
(2)砷是33号元素,基态砷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s24p3,轨道表示式为;
(3)S和As比较,电负性较大的是S,其判断理由是同一主族从上而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As和P同主族,故非金属性As<P,而P和S同周期,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故非金属性S>P,故电负性较大的是S;
(4)元素Mg的第一电离能大于Al的第一电离能的原因是Mg原子的3S轨道全充满、3p轨道全空,结构较稳定;
(5)已知高温下CuO→Cu2O+O2,从铜原子价层电子结构(3d和4s轨道上应填充的电子数)变化角度来看,能生成Cu2O的原因是:CuO中铜的价层电子排布为3d9,Cu2O中铜的价层电子排布为3d10,3d10为稳定结构,所以在高温时能生成Cu2O;
(6)CS2分子的结构式为S=C=S,C=S为极性键,双键中有1个σ键和1个π键,共价键的类型有σ键和π键,分子中,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价电子对数,则其空间构型为直线形、C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sp;具有相同价电子数和相同原子数的分子或离子是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同的结构特征,则与CS2具有相同空间构型和键合形式的分子或离子CO2、SCN-(或COS等)。
17. H2O2分子间氢键比H2O分子间强或氢键数目多
【详解】(1)H2O和H2O2分子间都能形成氢键,且H2O2分子间形成的氢键更多,所以除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外,其沸点(423K)明显高于水,原因为H2O2分子间氢键比H2O分子间强或氢键数目多。答案为:H2O2分子间氢键比H2O分子间强或氢键数目多;
(2) H2O2在反应中仅体现还原性,则应与强氧化剂发生反应,如与KMnO4酸性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答案为:。
18.(1) 3s23p4 3 <
(2) 极性 >
(3) H COS
【解析】(1)
碳是第6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S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是:3s23p4,相同能级中的原子能量相同,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能量不同的电子有3种,乙硫醇分子中S-H的极性小于CH3CH2OH分子中O-H的极性,因为S的电负性比O小,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小,导致共用电子对的偏移减小,键极性减小,故答案为:;3s23p4;3;<;
(2)
COS的电子式为:,C为sp杂化,为直线形分子,但由于C=O与C=S键键长不同,空间结构不对称,为极性分子,COS与CO2均为分子晶体,COS的相对分子质量更大,范德华力更大,熔沸点更高,故答案为:极性;>;
(3)
C元素化合价从+2→+4,H化合价从+1→0,H2S做氧化剂,H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CO做还原剂,其对应产物为氧化产物COS,故答案为:H;COS。
19.(1) 特殊 氢 氧 分子间作用力
(2) 较高 较大 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