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导学案 (含答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导学案 (含答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10 08:3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通过史料阅读,掌握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2.通过史料阅读,掌握《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3.通过史料阅读和探究与拓展,理解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
【学习重难点】
重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内容、意义及巴黎公社的伟大创举及其失败原因。
难点:马克主义诞生的伟大意义;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
【时空定位】
【概念解析】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它包括三大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它阐明了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发展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其中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预习任务】
主题一:为什么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任务1:阅读下面材料,概括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
材料1: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 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2:工人工资几乎总是只够勉强糊口……工人住宅潮湿而对健康有害……衣服一般也是最糟糕的……食物一般都很差,往往几乎不能入口。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4年至1845年
材料3: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丝织工人提出“不能劳动而生,毋宁战斗而死”的口号;英国工人在其《全国请愿书》中也提出:“宁愿做自由人死在绞架上,而不愿过着奴隶生活!”“人民是权力的唯一来源。”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提到“肆无忌惮的压榨,横加于我们之身!”
材料4: 列宁说:“马克思的学说是人类在19世纪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的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社会主义的当然继承者。”
材料5: 从巴黎到布鲁尔,马克思始终积极参与许多工人团体的活动,在马克思身上,嗅不到一点空想家的气味……常被工人们亲切地称为“马克思老爹” ——弗 ·列斯纳《一个工人对马克思的回忆》
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
社会根源: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显现(贫富分化,经济危机,无产阶级困苦)
阶级基础:工人运动的发展,工人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理论基础:批判继承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工人群众,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
主题二:怎样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任务2:阅读教材P65-67,完成下面表格。
马克思主义 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 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 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 论证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所取代 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5)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剩余价 值学说 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唯物史观 揭示了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辩证关系 指出了 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
意义 理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人民的理论,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实践意义 成为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推动世界工人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和发展起来,成为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根本政治力量。
任务3:《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材料1: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材料2: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它首先产生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材料3: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共产党人不屑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材料4: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材料5: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无产阶级将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答:肯定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
论证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所取代;
无产阶级需要通过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来达到目的;
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自由、平等;
马克思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消灭私有制,发展生产力,共同完成伟大使命。
主题三:世界改变了什么: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任务4:阅读教材P67-68,完成下面巴黎公社相关表格。
角度 革命措施 作用和意义
政权建设方面 机构 建设 ⑴打破旧的国家机器,建立 立法 与行政 合一的政权机关和司法机构 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创举:即打碎 旧的国家机器 ,建立 无产阶级国家机器 体现了 无产阶级政权 的性质
民主 制度 ⑵公职人员任免:公职人员由 选举 产生, 有权监督和罢免; ⑶人民公仆形象:所有 公职 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
军队警察 建设方面 ⑷废除旧军队和旧警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 和治安委员会
社会经济 方  面 ⑸(没收逃亡资本家工厂)由工人合作社管理工厂 触及了资本主义私有制
⑹实行 八小时 工作日 反映了 工人阶级 的利益
【探究与拓展】根据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公社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材料1:列宁指出:胜利的社会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与无产阶级的准确成熟。但是1871年的法国尚不具备这些基本条件。
材料2: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也就具有自发性、偶然性,并不是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材料3:银行是全部资本主义生活的神经,而公社不愿给人留下强盗、小偷的印象,在斗争的中途停了下来,没有剥夺剥夺者(法兰西银行)。
材料4:在一个农民的国度中无产阶级革命的独唱,就会变成哀歌。
材料5:公社的领导人都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有的是这个派别,有的是那个派别,完全以工人阶级的本性,爱国的热情搞这么一个起义。
材料6:凡尔赛当时具有先进的军队和武器,国民自卫军怎么抵得过呢。
答:①根本原因:法国资本主义仍然处于上升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未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
②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没有切断敌人经济命脉;
③没有发动广大农民,缺乏工农联盟;
④缺乏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
⑤普法势力联合绞杀,敌我力量悬殊
教训:教训:a.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有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
c.必须建立广泛的工农联盟。
【巩固练习】
1.“在布拉克本,停止运转的织机超过7 000台,几乎有14 000人要靠慈善机构救济,而当地人口总共才21 000人……全城凄惨万分。穷人濒于饿死,各阶层居民都苦于时运不济。”(《泰晤士报》1826年4月4日)
材料描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英法之间战争带来的破坏 B.早期三大工人运动的影响
C.资本主义制度弊端的影响 D.自然灾害造成的巨大破坏
【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英国的城市陷入经济萧条的情况,结合时间1826年可知这是1825年英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导致的。而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故C项正确。
2.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丝织工人提出“不能劳动而生,毋宁战斗而死”和“废除君主制度,建立共和政体”的口号;英国工人在其《全国请愿书》中也提出:“劳动是一切财富的唯一来源,劳动者对于自己的劳动果实享有优先权。人民是权力的唯一来源。”材料表明,英法工人阶级(  )
A.成为新兴的政治力量 B.推动代议制走向完善 C.开始走向国际联合 D.追求社会主义理想
【答案】A【解析】从材料英法工人的政治诉求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工人阶级不断壮大,他们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凸显,因此发出自己的声音,要求获得更多权利,逐渐成为新兴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代议制,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英法两国的工人运动进行联合,C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英法工人阶级对社会主义理想的追求,D项排除。
3.《共产党宣言》中写道:“本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体系,如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的最初阶段出现的……这些体系的发明家们虽然曾经看出阶级的对立……但是他们没有看出无产阶级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空想社会主义者(  )
①看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 ②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 
③没有设计社会变革的方案④准备通过无产阶级斗争实现变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解析】由“这些体系的发明家们”“曾经看出阶级的对立”可以得出①符合题意;由“但是他们没有看出无产阶级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可以看出②符合题意而④不符合题意;由“本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体系,如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尚未发展的最初阶段出现的”可以得出空想社会会主义者已经有关于社会变革的方案,故③不符合题意;故选A。
4.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来源。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说明马克思主义是(  )
A.关于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 B.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产物
C.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D.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产物
【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主要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而创立的崭新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产物,故选D项。
5.《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这段材料 (  )
A.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B.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C.指出了阶级斗争的作用 D.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答案】C【解析】据材料“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可知,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故C项正确。
6.《共产党宣言》中提出:“工人变成赤贫者,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要快”;“在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以上言论(  )
A.促进了早期工人运动兴起 B.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C.属于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潮 D.揭露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
【答案】B【解析】由材料“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可知,揭示了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故选B项。
7.1872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提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说明(  )
A.革命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 B.德国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
C.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变化 D.社会主义成为世界的主要潮流
【答案】A【解析】 1872年的德文版《共产党宣言》在序言中提及“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表明马克思主义随时代发展而发展,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影响,故A项正确。
8.19世纪中叶,德国思想家、革命家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富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当时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有 (  )
①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其各种弊病逐渐显现
②马克思、恩格斯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
③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④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有工业革命的发展,使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同时显现资本主义的各种弊病,为此马克思、恩格斯吸收前人优秀成果和个人研究实践成果等创立马克思主义,故选D。
9.在解释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原因时,列宁这样说道:“胜利的社会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列宁的这段话可理解为(  )
A.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革命 B.在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以前不能进行革命斗争
C.革命的成功需要成熟的主客观条件做保障 D.1871年是革命条件成熟与否的分水岭
【答案】C【解析】列宁所述社会革命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所以C项正确;材料仅强调革命成功的条件,并未谈及生产力发展与革命的必然关系,所以A项错误;材料说的是这两个条件不具备,革命不会成功,并没有说不能进行革命,所以B项错误;“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不能说明D项。故选C。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福利的职业,那么,我们就不会被它的重担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做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将不是一点点可怜而自私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千万万的人,我们的事业将不会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摘自马克思《年轻人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
材料2:“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摘自《国际歌》歌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在为人类谋福利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国际工人运动特点。并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
答案:(1)贡献: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发表《共产党宣言》;领导国际工人运动;推动巴黎公社建立。
(2)特点:无产阶级领导的暴力革命;进行政治斗争;走向国际联合。
原因: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矛盾激化;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传播;世界市场形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