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地理三轮解答题专项突破训练
等高线地形图
1.读“我国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一)和某日太阳光照图(图二)”,回答下列问题。
(1)A山峰海拔高度范围是____米,B、F两处坡地中适合开垦梯田的是____。
(2)为了便于甲乙城镇交通,人们在CD间修建隧道,若隧道路面为直线C到D隧道呈____(上坡或下坡)。
(3)图一的比例尺为1:100000,图中甲乙城镇间图上距离4厘米,实际距离____米。
(4)图二是该地日照图,可知此日该地节气是____,这天城镇甲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
2.云南某旅行社设计了采摘野生菌的体验路线,图为“某山地局部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的地形以_____为主,a、b、c、d四点中最适宜观看日出的是______。
(2)b、d两地的相对高度为_____米,a在c的_____方向。
(3)甲、乙、丙三条采菌路线,其中坡度最陡的是______,经过山谷的是______。
3.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赏红叶,辨地形,北京市房山区坡峰岭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华北地区最壮观的山地红叶景区。2022年10月4日,这里举办了重阳节登山观赏红叶活动,北京某学校的美术老师也来此写生。下图为坡峰岭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和美术老师的写生照片。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所示区域的地形类型为____,丁地的海拔不高于____米。河流的流向大致为____。
(2)2022年国庆期间,北京的白天时间越来越____(选填“长”“短”)。美术老师的写生地点最可能是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的____地。
(3)图中攀登路线所在的地形部位是____,该路线起始点与终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大约为____。
A.400米B.500米C.600米D.700米
4.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等高距是____,字母B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是____。
(2)考虑到如遇大雨天气可能引发山洪而产生危险,尽可能避开____(E处/F处)搭帐篷宿营,原因是____。
(3)攀岩是人们比较喜欢的一种野外挑战极限运动,图A、B、C、D四处中,你认为最适合攀岩运动的是____处。
(4)若准备在甲村和乙村之间修一条村级公路,你认为较为合理的路线是____(①或②)线,理由是____
5.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在地形部位名称:A____,E____。
(2)图中B点与C点的相对高度是____,该地的地势特征是____。
(3)图中AC和AD两条登山路线,最省力的是____,理由是____。
(4)图中所示的乙、丙处河流中,有一处错误,应该是____。
6.学校组织同学去下图所示地区进行野外考察,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甲村所在地区的地形类型是( )。
A.高原 B.盆地 C.山地 D.丘陵
(2)乙河流是自____向____流。
(3)丙河段非常适合进行惊险刺激的漂流活动,理由是____。
(4)在等高线图中,A、B两地形部位名称分别是:A____,B____。如果在上述两地中选择一处开展攀岩活动,应选择在____地比较合适。
(5)该区域如果修建一座水库,最适合修建坝址的位置在哪里?请在合适的地方用“X”标注出来____,理由是____。大坝建成后,水库可能会给甲村带来什么影响?____。
(6)若该图的的比例尺是1:100000,甲、乙两村落图上相距5厘米,那么两村的实地距离是____千米。
7.长城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由城墙、敌楼、关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组成。图示意某地长城景区等高线地形,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区域的地形类型是____,图中长城大多沿____(地形部位)修建,敌楼①所在的地形部位是____,敌楼③的海拔高度不低于____米。
(2)若敌楼①、②之间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两地的实际直线距离是____米。
(3)①、②、③、④四个敌楼不能眺望到烽火台的是____。从敌楼②到③和从敌楼④到③,更适合老年人攀登的是____,原因是____。
(4)作图题:在下图中绘制AB沿线的地形剖面图。
试卷第4页,共4页
参考答案
1.(1) 600-700 F
(2)上坡
(3)4000
(4) 夏至 昼长夜短
2.(1) 山地 a
(2) 100 东南
(3) 乙 丙
3.(1) 山地 1450 自东北向西南
(2) 短 甲
(3) 山脊 B
4.(1) 100米 鞍部
(2) E 位于山谷,容易发生山洪
(3)D
(4) ② ②线路地势平坦
5.(1) 山峰 鞍部
(2) 400米 东高西低
(3) AC AC处比AD处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缓,因此沿AC登山最省力
(4)丙
6.(1)B
(2) 北 南
(3)丙河段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水流急
(4) 山峰 陡崖 B
(5) 该处位于山谷地区“口袋形”盆地袋口处,蓄水量大 甲村需要搬迁
(6)5
7.(1) 山地 山脊 山顶 850
(2)15000
(3) ④ ②到③ 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