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 专项四 思辨性文本阅读第二章 三阶集训第三阶 主题综训 课件(共5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中考语文复习 专项四 思辨性文本阅读第二章 三阶集训第三阶 主题综训 课件(共5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10 19:0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9张PPT)
专项四 思辨性文本阅读
第二章 三阶集训
第三阶 主题综训
01
文化自信
02
砥砺精神
03
读书学习
04
人生哲理
05
美好品质
一、 (2022·福建)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2分)
①民间美术体现了广大百姓最为朴素的精神诉求与审美表达,在与自然长期打交道的过程中,勤劳而智慧的劳动人民就地取材,创造出多样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和内容。
②中国民间艺术深深地根植于具有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土壤之上,它带有泥土的芬芳和百姓最为质朴的情感。早在三千多
第 三 阶 广主题综训
文化自信
年前,先民就注重通过收集民间的诗歌而了解民风,《诗经》中的“国风”汇集了周初至春秋间各诸侯国的民间诗歌,其内容表达了劳动人民最真实的生活以及他们对美好
生活向往的愿景。在民间的艺术形式中,不仅有
诗歌,还有如山花烂漫般的各种民间美术形式,
它们是有形之国风。这些多样的民间艺术形式,
形成了中华民族本原文化的基本内容,成为我们
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
③在民俗生活中,动物形象成为民间美术中最为常见的表现内容,尤其是以“虎”为主题的民间艺术形式品类多样、琳琅满目。“虎”作为百兽之王,在与中国老百姓长期共存中,形成了特有的中华虎文化,它既是避邪镇宅的神兽,成为民间生活中保护平安的瑞兽形象,也象征着生命之中不断升腾的虎虎生气。各种民间美术形式中的虎形象,不仅构成“百虎闹春”的热闹景象,还向我们展示了民俗生活中老百姓趋吉避凶的文化心理。
④“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春”的期盼与生活的幸福祈愿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民俗生活中,同样也以造型的方式体现在精彩纷呈的民间美术之中。人们以年画的方式迎接春节的到来,以剪纸的形式烘托节日的喜庆,以彩塑的手法再造愉悦的世相,以风筝的放飞感受春风浩荡,在皮影中品读人生的春秋,在玩具中体验未泯的童心。无论何地的民间美术,也无论何种形式的审美存在,它们在呈现劳动人民心灵手巧的手艺之外,
其核心内容无不表现为劳动人民对于自然世界的敬畏,对于美好生活的祈愿,对于内心精神世界的抒发。
⑤当工业文明逐步代替农耕文明的时候,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形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在非遗时代,民间美术的传承、发展、保护与研究成为新的时代课题。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巨变,民间美术中所呈现的形式与内涵永远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层和本源的精神记忆,这种记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
根脉,是我们每一个人挥之不去的乡愁,更是我们今天寻找文化自信最为重要的文脉源泉。
(摘编自吴为山《国风有形:去民间美术中感受春意》)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绵延几千年之久的华夏农耕文明,孕育并滋养了中国民间艺术。
B. 民间美术表达百姓的质朴情感,形式具体可感,是“有形之国风”。
C. 虎这一瑞兽形象常见于民间美术,年画《山林猛虎》是其中精品。
D. 文章针对民间美术立论,支撑材料主要有《诗经》、彩塑、皮影等。
D
【解析】D项,文中提到《诗经》是为了论证“中国民间艺术根植于农耕文明的土壤之上,带有百姓最为质朴的情感”的观点,进而引出“有形之国风”——民间美术形式。由此可知,D项分析错误。
2. 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④段的论述思路。(3分)
先指出与“春”有关的民间美术的精神寄寓,再举年画、剪纸等多种形式的民间美术予以佐证,最后归结所有民间美术的寓意。
3. 为传承弘扬民间美术,学校开展“探究民间美术文化价值”的主题活动。请你根据文章内容拟写两条宣传语。(6分)
示例:①守护民间美术,存续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②传承民间美术,增强文化自信。
二、 (2022·北京)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7分)
①“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天向前走,即便千万里路,也不嫌远;常常动手做,纵有千万件事,也不畏难。其道理质朴可见:________
_______。今天,在追求民族复兴的征途中,坚持奋斗既是我们青年人的责任,也是磨砺我们品质的砥石。
②古人一直笃信凡事都要“坚持”的道理:屈原矢志“路
砥砺精神
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荀子劝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郑板桥咏怀“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些古语都告诉我们:做事需要恒心,一点一滴,日积月累。因为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量的积累,何以实现质的飞跃?
③青年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民族复兴坚持奋斗是我们青年人的责任。五四运动,青年们振臂高呼;战
争年月,青年们抛洒热血;建设新中国,青年们燃烧着奋斗的激情。今天,科技创新,青年们在攻坚克难;抗灾抢险,青年们在迎难逆行。青年的奋斗在每个时代都不可或缺。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接续奋斗,才有了今天中国的伟大成就。坚持不懈的背后是对民族复兴梦想的追求和担当,这担当源于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源于百年浴血拼搏淬炼成的中国革命精神;这担当已熔铸成当代青年的理想信念。青年
只有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才能果敢地应对前进征程上遇到的各种风险挑战。
④坚持奋斗也能塑造我们百折不挠的品质。人生的奋斗中,一定会遇到各种艰难困苦,妥协与逃避会导致半途而废,甚至功亏一篑;面对困难迎难而上,不言放弃,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毛泽东同志从青年时代起就立志救国,面对无数的坎坷与挑战,他从不动摇,在坚持不懈的斗争中,磨炼
出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和坚毅品质,最终成为人民的领袖。________________今天,在冬奥竞技、扶贫攻坚、志愿服务的一次次挑战中,一代新青年也成长起来,他们的青春熠熠生辉。
⑤失败者之所以失败,往往是因为他们浅尝辄止,轻言放弃。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大多是因为他们有更加坚定的恒心和更为顽强的毅力,始终秉持“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的理念,并自觉付诸实践。当下,世界之变、时
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向人类提出必须严肃对待的挑战。面对风云变幻,我们青年人应当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拼劲,矢志不移,坚持奋斗,不负韶华。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1. 根据全文内容,结合上下文,在第①段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2分)
示例:凡事都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定力,一着不落地坚持下去必成大器
2. 在第④段横线处补充一个论据,下列选项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甲】闻一多先生从学生时代起就饱含对国家与民族的深厚情感。做诗人,他用激昂的诗句歌咏祖国,歌咏光明;做学者,他埋首典籍,古典文学研究成就斐然;做斗士,他“拍案而起”,伟岸形象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上。
【乙】雷锋在新社会体会到人的尊严,他满怀对党和人民
的深情,满怀对新生活的憧憬,全心全意为人民做好事,平凡的人生有了不平凡的意义。雷锋精神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
【丙】袁隆平青年时代就立志解决粮食短缺问题,面对生活的磨难,他从不放弃,坚持奋斗塑造了他不服输的意志品质。“杂交水稻之父”做了一辈子科研,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果,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解析】通读全文可知,第④段提出并论证了“坚持奋斗能塑造我们百折不挠的品质”这一分论点。分析三个论据,甲项举闻一多的例子,突出其对国家与民族有深厚情感,与第④段的论点关联度不高;乙项举雷锋的例子,强调其全心全意为人民做好事使人生有了不平凡的意义,与第④段的论点不匹配;丙项举袁隆平的例子,强调其勇敢面对生活的磨难,坚持奋斗最终有所成就,与第④段的论点契合。故选丙。
3. 说出第⑤段画线处使用的一种论证方法,并分析其论证效果。(3分)
示例:画线处使用了对比论证,分析了失败者失败的原因和成功者成功的原因,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说理,有力地论证了坚持奋斗对成功的重要作用,呼应了开头,突出了中心论点。
三、 (2022·滨州)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0分)
最是书香能致远
勤廉
①打开一本书静心阅读,加入读书小组参与读书打卡活动,线上聆听一场读书讲座……第二十七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吸引人们踊跃参与,氤氲书香助力营造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
读书学习
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阅读是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是传承文明、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以来,“全民阅读”连续9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入推
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日益完善的全民阅读体系建设,为人们搭建起发现更好自我的阶梯。
③整合阅读资源,优质阅读内容供给更充沛。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阅读研究相关支撑学科的发展以及阅读服务产业链的日益完备,传统阅读资源与新兴数字化阅读资源相互补充,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世界提供了宝贵养料。红色经典和重大主题读物的出版发行,增进了读者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
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了解。“中国好书”“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等活动,让更多人在阅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精品出版物过程中,爱上读书、读有所得、读有所乐。
④丰富阅读场景,多元方式让阅读更便捷。移动互联时代,阅读有了新的场景和表现形式。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超过三成的成年人有听书习惯,用耳朵“阅读”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读书新“姿态”。虚拟阅读设施与实体阅读设施相补充,个人阅
读与群体阅读相交融,_________________……不断拓展的载体和业态,让随时随地随心阅读成为可能,全民阅读加速成为现实。
⑤保障阅读权益,向阅读人群全覆盖不断迈进。阅读是一种行为习惯,也是一项具体权益。从为阅读障碍者提供盲文出版物、大字出版物、有声读物,到保障未成年人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群体的基本阅读需求,为特殊群体提供精
细化阅读服务,让阅读蕴含的温度和人文关怀触达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在保障不同群体阅读权益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各个群体的阅读门槛,推动阅读成为人人可享、人人均享、人人乐享的选择与习惯,也可为全民阅读注入更为扎实而深厚的人文内涵。
⑥最是书香能致远。在阅读中传递书香、传承文明,关系着一个人的思想修养,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关系到一个国
家的兴旺发达。从加强优质内容供给保障“有书读”,到夯实硬件基础、利用技术优势确保随时随地“读好书”,再到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引导“爱读书”,推广全民阅读不仅要在“全”上做文章,更要在“细”上下功夫。将书香中国建设向纵深推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我们一定能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选自2022年4月21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1. 下面对本文中心论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 最是书香能致远。
B. 阅读是获取知识、增长智慧的重要方式,是传承文明、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C. 日益完善的全民阅读体系建设,为人们搭建起发现更好自我的阶梯。
D. 将书香中国建设向纵深推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我们一定能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C
【解析】通读全文可知,文章第①段通过列举人们在世界读书日所参与的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引出了文章的论题——阅读;第②段的尾句为一个概括性的表达文章主要观点的语句;由第③~⑤段的首句可知,这三段分别从三个方面论证了第②段尾句的观点;第⑥段强调推广全面阅读的要点与意义,所以不难判断文章的中心论点为第②段尾句。故选C。
2. 根据你对全文论述内容的理解,结合上文,在第④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2分)
示例:线下阅读与线上阅读相结合
3.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3分)
本文首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整合阅读资源,优质阅读内容供给更充沛”“丰富阅读场景,多元方式让阅读更便捷”“保障阅读权益,向阅读人群全覆盖不断迈进”三个方面论证论点,最后得出结论。
4. 阅读全文和【链接材料】,联系自己的阅读经历,谈谈你是怎样读书的。(3分)
【链接材料】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说:“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略。
四、 (2022·济宁)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9分)
“自知”的层次
许家祥
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不易,自知更不易,芸芸众生中,真正有自知之明者,属凤毛麟角。
②有作家说:“人能有自知之明者不多,而且,有自知之明者大多集中在一流人物中,二三流的人,要是有自知之明,
人生哲理
也不至于常在二三流,早有跻身一流的机会了。”受此启发,我以为自知是有层次的,自知的层次决定了人物层次。犹如一座塔,塔顶是“一流人物”,塔身是“二三流人物”,底层是“不入流人物”。
③从实际情况看,“二三流人物”多是半桶水——晃得很。他们“自知不明”,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身高像珠穆朗玛峰,海拔8 800多米;自己的相貌如同潘安再世,帅呆了;自己的才
华比唐伯虎还唐伯虎,才高八斗,满腹经纶。浑身上下全是亮点,无所不通,无所不晓,无所不能,伟大得不得了,到处海阔天空,侃侃而谈,诲人不倦,自吹自擂,自鸣得意。殊不知,他所炫耀的东西,正是他的短处。如果不炫耀,还有半桶水,一炫耀、一晃荡,水洒出去,桶空了。
④“半桶水”为何晃荡?一个人看待事物,要从多角度去观察,否则不仅看不到真相,还可能误导自己的判断。比如
《笑林广记》中说,一个聋子看到别人放爆竹,他好奇为什么一卷纸说散就散了呢。这就是观察失去了听觉这个维度的后果。一些“第二、三层次”的人在认识自己时,也缺乏“听觉”,缺乏多元思维。
⑤大文豪苏东坡写庐山的诗句极富哲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些“第二、三层次”的人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主要原因,就和身在庐山反而看不清庐山真面目是一个道理。要知道自己的真面目,必须跳到自我的小圈子之外,
站在旁观者的立场来客观分析和评价自己。
⑥庄子说得好:“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的的确确,一些人的智慧如同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却不能看到自己的睫毛。____①____。经常昏昏然,飘飘然,忘乎所以,看不到问题,摆不正位置。
⑦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能吃几碗干饭,才有自知之明。季羡林、钱锺书这样的大师知道自己的分量,从来不称自己为大
师,可大家公认他们是第一层次的人。反倒是“第二、三层次”的人称不准自己,总认为自己伟大,喜欢自称“专家”,戴着大师的帽子到处晃悠。
⑧空虚的麦秆指向天空,饱满的稻谷却会垂向大地。____②___。李白是“诗仙”,但他从不以“诗仙”自居。他想在黄鹤楼题首诗,然而看见崔颢所题的《黄鹤楼》后,就认为“眼前有景道不得”,自己再写也及不上崔颢的这首诗。他
深知自己的诗在整体上是一流的,但也不是每一首都是一流,真正的“大明白”啊!
⑨____③____。有自知之明是大智慧,“大多集中在一流人物中”。从此角度看,想知道一个人的水平如何、层次多高,只需看他有没有自知之明就够了。
(选自2022年第5期《杂文月刊》,有删改)
1. 从文章来看,怎样才能成为“自知”的第一流人物?(3分)
①在认识自己时,要有多元思维;②必须跳到自我的小圈子之外,站在旁观者的立场来客观分析和评价自己;③要看清自己的问题,摆正自己的位置;④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吃几碗干饭。
2. 本文的语言幽默犀利,富有讽刺意味,请结合第③段加以分析。(3分)
示例:第③段运用比喻、排比的手法,将“二三流人物”比作“半桶水”,用珠穆朗玛峰的海拔、潘安的相貌、唐伯虎的才华,形象地刻画出“二三流人物”自负可笑的真实面目,语言幽默活泼又极具讽刺意味。
3. 请将下列语句分别放到文中最恰当的位置。(3分)
A. 人贵有自知之明,贵者,难也,少也。
B. 能真真切切地看清别人,却不能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
C. 真正怀揣金刚钻的人,即使他自己不说,我们也能看得到。
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
B
C
A
五、 (2022·十堰)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2分)
言而有信,诚者自成
汪曦永
①“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出自《论语·学而》,意思是朋友间交往,一定要守信用、讲诚信、重承诺。信者,人言也;诚者,言成也。《中庸》指出:“诚者自成也。”“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认为,诚信是自然的规律,
美好品质
追求诚信是做人的规律。崇尚诚信不仅是古训,更是当下社会良序发展的基石。
②出言必成,其言方信,“诚信”二字是成功的关键。商鞅变法图强获得成功,始于徙木立信取信于民。商鞅制定好变法之策后,并没有立即公布,而是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宣布谁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赐十镒黄金。就在百姓感觉难以置信之时,赏金加到了五十镒,终于有人将
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当即兑现承诺,以此向国民宣布变法的决心和信用。循名责实,信赏必罚,改革法令迅速得到有力推行,为后来秦国的兴盛局面奠定了基础。
③没有信用,就没有立足之地;没有信义,就没有立世之本。孔子认为,如果国家不能得到百姓的信任,则“民无信不立”,国家就会垮掉;如果一个人不讲信义,则“不知其可也”,无法确定这个人是否能把事情做好。对于诚信的重要性,
《荀子》指出“君子养心莫善于诚”,君子陶冶思想性情,提高道德修养,第一位就是“诚”。现代汉语中,将“诚信”二字连用,表示处事真诚、讲信用。诚侧重内心层面,指内心情感的真实无伪、自然流露。信侧重人际交往层面,指言而有信、遵守信用。诚于中,信于外,内诚于心,方能外信于人。
④诚信不能仅仅停留在言语,更看重实际行动,要从每一件事做起。“以身涉世,莫要于信。此事非可袭取,一事失信,
便无事不使人疑”,清代廉吏汪辉祖认为,只要有一件事失信于人,别人就可能事事生疑。因此,必须时时谨记自己的承诺,小事也要认真对待。曾子妻子哄骗儿子,要“杀彘”给他吃,结果曾子真的要“捕彘杀之”。面对妻子所谓“特与婴儿戏耳”,曾子严肃地批评:“现在欺骗他,就是在教他欺骗人。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再相信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戏言虽小,但关乎诚信,为了教导孩子诚实诚信,
曾子身体力行,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最终给孩子“烹彘”而食。
⑤无论岁月如何变迁、环境如何变化,诚信都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每个诚信的故事都为社会注入正能量。一诺千金的季布、替夫还债的武秀君……从古至今,诚信一直是景行行止的道德品质,永远是安身立命的道德标尺。尤其是面对诱惑的时候,每一个人都应该重信守诺,坚守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真诚做人、守信做事,让诚信成为不懈追求和自觉行动。
⑥人有信则立,国有信则兴。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立足新时代,我们更需要坚守诚信原则,反对背信弃义、唯利是图的歪念,秉持持之以恒的精神,依靠矢志不渝的奋斗,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
1. 第①段有什么作用?(3分)
引用《论语·学而》《中庸》里的句子和孟子的话,引出中心论点“言而有信,诚者自成”;并将其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呼应文章标题;引发读者思考。
2. 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思路。(3分)
首先提出本段观点“诚信更看重实际行动,要从每一件事做起”;接着引用清代廉吏汪辉祖的话,进行道理论证(作为道理论据);然后用曾子烹彘的事例,进行举例论证(作为事实论据),证明本段观点。
3. 下列选项中,对本文内容与写法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荀子》指出“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这句话解释了“诚信”的含义。
B. 无论岁月如何变迁、环境如何变化,诚信都是为人处世的唯一原则。
C. 信侧重于人际交往层面。诚于外,信于中,内诚于心,方能外信于人。
D. 本文思路清晰,层层递进,告诉我们在当今时代,更要坚守诚信原则。
D
【解析】A项,《荀子》中的话出现在第③段,这句话证明了“诚信”的重要性。B项,“唯一原则”说法过于绝对,诚信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不应该窄化为“唯一原则”。C项,由第③段“诚于中,信于外”可知,“诚于外,信于中”表述错误。故选D。
4. 结合文章观点,谈谈你对“阅读链接”中的现象的看法。(3分)
【阅读链接】“3·15”晚会曝光的湖南岳阳土坑酸菜令人瞠目、作呕。广告宣称“老坛工艺,足时发酵”,结果没有“老坛”,只有堆满腌制酸菜的露天土坑;没有“足时”,只有几个工人赤足在酸菜上踩来踩去。
此事一经报道,某企业对相关的酸菜包产品全部封存,并向广大消费者致以歉意,表示将全力配合政府管理部门的调查。
示例:诚信不能仅仅停留在言语,更应体现在实际行动上。某企业宣传与实际行动不符的做法,是不讲诚信的,这种做法既失去了民众的信任,也对企业自身发展及国家和谐稳定局面造成不良影响。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