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选择题
1.下图为现存于洛阳博物馆的一枚金印,印面呈正方形,阴刻“晋归义胡王”五个字,印钮是一头跪卧的骆驼。从印文看,是晋朝降服了胡王的意思。专家研究认为,印文中的“胡”应当是指晋武帝司马炎所封的匈奴首领。此印可以用来研究( )
A.西晋统一全国 B.晋武帝分封同姓王
C.西晋“八王之乱” D.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2.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北方战乱频繁
C.北方统治者残暴 D.南方经济发达
3.(2020·永州)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D.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4.西晋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不包括( )
A.鲜卑 B.匈奴 C.蒙古 D.羌
5.我国的春运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 ( )
A.东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西晋初年 D.西晋末年
6.4世纪后期前秦逐渐强盛,皇帝苻坚锐意改革。下列属于苻坚的改革措施的有( )
①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 ②招抚流民,减赋禁奢
③兴办学校,提倡儒学 ④奖励军功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7.(2019七上·东安期末)我国古代史上曾建立了一个政权,提示语有三个关键词:司马炎、结束分裂、八王之乱。据此判断,这个政权是( )
A.东汉 B.西晋 C.东晋 D.前秦
8.成语“乱七八糟”和两个历史事件有关,“乱七”和“七国之乱”有关,而“八糟”和“八王之乱”有关。“八王之乱”发生的朝代是( )
A.西汉 B.东汉 C.西晋 D.前秦
9.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与下图中②对应的朝代或国家是( )
A.秦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10.如图砖画出土于甘肃嘉峪关魏晋古墓,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这组砖画可以用来直接研究( )
A.江南地区开发 B.民族政权并立
C.民族交融 D.大一统政权
11.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完成了全国统一。但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短命王朝之一。下列关于西晋短命而亡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西晋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B.民族矛盾尖锐,氐族人推翻了西晋
C.统治集团内斗,耗尽国力
D.西晋地主残酷压迫内迁少数民族
12.西晋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其衰落开始于( )
A.西晋统一全国 B.八王之乱
C.外戚宦官专权 D.少数民族内迁
13.下列古代帝王中,由于大量分封诸侯王,导致国家发生大规模动乱的是( )
①秦始皇 ②汉高祖 ③光武帝 ④晋武帝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4.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280年统一南北,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的是( )
A.曹魏 B.蜀汉 C.孙吴 D.西晋
15.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其中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全国的是( )
A.西晋 B.东晋 C.南朝 D.北朝
16.西晋统一全国之初,社会安定,生产恢复,为了巩固司马氏政权,晋武帝大封宗室,结果造成后来的( )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黄巾起义 D.国人暴动
17.“汉帝国崩解后,中国陷入一段黯淡无望的长期动乱时代。豪强兼并所引起的社会不安仍未解决;甚至在一连串政治斗争激化下,导致战事连绵不断,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这一段“长期动乱时代”是指( )
A.春秋战国时期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C.秦汉时期 D.夏商周时期
18.我国古代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潮发生于( )
A.东晋末年 B.春秋战国时期
C.东汉末年 D.西晋末年
19.西晋灭亡后,大量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其中前秦政权是由以下哪个民族建立的( )
A.匈奴 B.鲜卑 C.羯 D.氐
20.西晋又被称为司马晋,它的统一很短暂。造成西晋短暂而亡的少数民族是( )
A.氐族 B.羌族 C.匈奴族 D.羯族
21.(2020·南海模拟)“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材料反映的是( )
A.百家争鸣 B.民族融合 C.社会动乱 D.改革弊政
22.八王之乱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灾害。“八王之乱”发生在下列哪一时期( )
A.西周 B.秦朝 C.东汉 D.西晋
23.从东汉末年到西晋时 的国内政治局势如图所示,这反映出( )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24.俗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最终统一天下,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是( )
A.魏国 B.西晋 C.东晋 D.北朝
25.内迁的少数民族中,灭亡了西晋的是( )
A.鲜卑 B.羯 C.氐 D.匈奴
26.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旺耐人寻味。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
A.定都洛阳 B.“八王之乱”
C.“七国之乱” D.赤壁之战
27.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的形成是在( )
A.商朝 B.春秋战国时期
C.三国时期 D.西晋末年
28.西晋结束了东汉以来的分裂局面,使国家重新统一。那么,它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是( )
A.220年 曹丕 B.226年 司马懿
C.266年 司马炎 D.266年 司马睿
29.公元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公元280年可表述为( )
A.公元3世纪70年代 B.公元2世纪80年代
C.公元4世纪80年代 D.公元3世纪80年代
30.下列事件发生在西晋初年的是( )
A.大泽乡起义 B.八王之乱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31.下列少数民族中,迁到辽宁、陕西、河套地区的是( )
A.羌族 B.鲜卑族 C.蒙古族 D.羯族
32.将下列朝代(或时期)按先后顺序填入框中,正确的一组是( )
A.秦、春秋、西晋、南北朝、东汉
B.春秋、秦、南北朝、西晋、东汉
C.春秋、秦、东汉、西晋、南北朝
D.春秋、秦、东汉、南北朝、两晋
33.符坚即位以来,陆续采纳和实施了中原汉族传统的国家礼仪,建造了明堂(中国古代举行祭祀大典的场所),在国都南边举行祀天仪式(汉族王朝最重要的祭典),躬耕籍田(皇帝所进行的农耕礼节),还命人举行了养蚕之礼,材料所述内容( )
A.消除了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
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C.体现前秦统治者深受汉族文明影响
D.为淝水之战的胜利奠定基础
34.使西晋王朝在统一全国后迅速走向衰落的原因是( )
A.七国之乱 B.黄巾起义 C.八王之乱 D.匈奴入侵
35.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大臣,继其父司马懿及其兄司马师之后,继续发展司马家族的势力,权倾朝野。魏帝曹髦曾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魏帝此言反映了( )
A.司马昭位重权大,处处为民着想
B.司马昭有爱民之心,天下百姓皆知
C.司马昭夺取魏国政权,建立西晋
D.司马昭蛮横专权,魏帝形同傀儡
36.在西晋时,北方主要有五个少数民族先后大量内迁,它们是:( )
A.匈奴、羌、鲜卑、突厥、蒙古 B.匈奴、鲜卑、羯、羌、柔然
C.匈奴、鲜卑、羯、氐、羌 D.匈奴、鲜卑、羯、氐、突厥
37.西晋是个短命王朝,促使其灭亡的原因很多,如图的“晋墓壁画”反映的史实,可以印证导致西晋灭亡的哪一点( )
A.贵族集团生活奢侈腐化 B.皇族为争权相互混战
C.阶级和民族矛盾激化 D.各族人民起义反晋
38.历史上,发生“八王之乱”的朝代是( )
A.东晋 B.西汉 C.西晋 D.东汉
39.4世纪时,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及其建立的政权是( )
A.匈奴、汉 B.氐族、前秦 C.鲜卑、燕 D.羯族、前秦
40.以下列举的历史上对重用人才的事例符合史实的有( )
①周武王任用吕尚,周部族日益强盛
②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首先称霸
③刘备重用诸葛亮,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④前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相,励精图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1.作为一个刚刚立国的王朝,西晋应该是很有生命力的,但它迅速地走向败亡。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西晋王朝由盛转衰 ( )
A.长平之战 B.黄巾起义 C.七国之乱 D.八王之乱
42.西晋和秦朝的相似之处是( )
A.经历了短暂的统一 B.都是被少数民族所灭
C.统一不是主流 D.灭亡之后又陷入长期分裂
43.(2019七上·潮安期末)曹魏、西晋、前秦、北魏四个政权一个重要的相似点是( )
A.都曾定都洛阳 B.都处于全国分裂之中
C.都曾统一或据有过黄河流域 D.都因少数民族入侵而结束
44.西晋于公元280年灭吴统一了全国,这一年属于( )
A.公元前2世纪80年代 B.公元2世纪80年代
C.公元前3世纪80年代 D.公元3世纪80年代
45.“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内迁。4世纪后期,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A.西晋 B.前秦 C.东晋 D.北魏
46.十六国时期,逐渐强盛,并一度统一黄河流域的前秦,是由内迁的( )
A.氐族建立的 B.匈奴族建立的
C.羌族建立的 D.鲜卑族建立的
47.西晋灭吴,结束分裂不久,统治根基就动摇,国力耗竭,从此衰落。西晋从此衰落这主要是指( )
A.司马炎篡夺帝位 B.出现“八王之乱”
C.祖逖北伐失利 D.大批人才逃往江南
48.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南迁高潮是在( )
A.秦汉时期 B.三国鼎立时期
C.西晋八王之乱时期 D.东晋后期
49.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特征概括最准确的是( )
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50.观察下面的朝代更替示意图,空白处应该填写的是( )
A.东汉 B.西晋 C.北魏 D.前秦
51.历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下列搭配不具有因果联系的是( )
A.张骞通西域一一欧亚陆上交通开辟
B.“推恩令”的实施一一东汉王朝衰亡
C.西周分封制一一西周统治范围扩大
D.西晋“八王之乱”一一西晋从此衰落
52.(2016七上·腾冲期末)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所呈现的特点是( )
A.封建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B.政权分立、民族融合加强
C.封建国家首次出现大一统 D.封建国家的初步形成
53.历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下列史实的搭配,不具有直接因果联系的是( )
A.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民族大交融
B.北方人民的南迁﹣﹣南方经济的初步开发
C.西晋的短暂统﹣﹣淝水之战
D.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的发展
54.(2019七上·泾阳期末)建立西晋,重新统一中国的是( )
A.司马懿 B.司马睿 C.司马昭 D.司马炎
55.下列发明中为书法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提供了物质条件的是( )
A.甲骨文的出现 B.造纸术的发明
C.小篆的出现 D.印刷术的发明
56.“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句诗描写的是三国时期的一位人物,他是( )
A.刘备 B.关羽 C.张飞 D.诸葛亮
57.三国灭亡的先后顺序是( )
A.魏蜀吴 B.吴蜀魏 C.蜀魏吴 D.蜀吴魏
58.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有( )
①挟天子以令诸侯 ②招贤纳士 ③曹操联合孙权 ④实行屯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9.西晋政权衰落的主要原因( )
A.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内迁
B.西晋的皇族纷纷起兵争夺中央政权
C.赋税、徭役繁重,刑法残酷
D.灾荒连年,百姓流离失所
60.“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这是说的哪一事件的严重后果( )
A.官渡之战 B.“八王之乱”
C.赤壁之战 D.“五胡”内迁
61.(2018七上·揭西期末)下列关于我国古代人口大迁徙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人口大迁徙造成了社会大动乱
B.战争、天灾导致人口大迁徙
C.它有利于迁入地区的经济发展
D.主要是黄河流域的人口迁徙到长江流域
62.(2018七上·岳池期末)时代特征是某一历史阶段所独有的基本特点。与“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相适应的是( )
A.夏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战期
C.秦汉时期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63.(2020九下·莆田月考)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 历史事件是( )
A.“八王之乱” B.定都洛阳
C.恢复分封制 D.三家归晋
64.下列政权中,存在时间最长的是( )
A.曹魏 B.刘蜀 C.孙吴 D.西晋
65.结束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全国统一,是以下哪两个封建王朝的共同点( )
A.秦朝、汉朝 B.秦朝、西晋 C.汉朝、西晋 D.西晋、北魏
66.(2017七上·滨海月考)我国的春运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 )
A.东汉时期 B.西汉时期 C.秦朝时期 D.西晋时期
67.西晋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 )
A.统治者内部的腐朽与斗争 B.南迁匈奴族力量的强大
C.民族矛盾激化 D.阶级矛盾尖锐
68.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民南迁带来麦、菽等作物 B.南方人口增多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69.(2020七上·雷州期末)每个王朝兴盛的原因总离不开“励精图治、与民休息”这些关键词,但是灭亡的原因各不相同。下图的“晋墓壁画”可以印证西晋王朝灭亡的哪一原因( )
A.皇族为争权夺利,内战不休,引发“八王之乱”
B.被统治者揭竿而起,反抗暴政
C.统治集团内部生活奢侈腐化
D.皇帝暴病而亡
70.西晋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 )
A.统治者内部的腐朽和斗争 B.阶级矛盾的尖锐
C.民族矛盾的激化 D.南迁匈奴族力量的强大
71.公元4世纪后期,前秦政权的统治者是( )
A.刘渊 B.刘裕 C.王敦 D.苻坚
72.魏晋以来,我国人口迁徙的基本特点是( )
①江南人民北迁 ②西北少数民族内迁 ③黄河流域人口南迁 ④黄河流域人口北迁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3.(2017七上·临洮月考)下列事件发生在西晋时期的是( )
①赤壁之战
②少数民族内迁,到西晋初年,人数达几百万
③八王之乱
④十六国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4.内乱犹如洪水猛兽,往往会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毁灭。“八王之乱”就是一场内乱,它加速了( )
A.西周的灭亡 B.东周的灭亡 C.西晋的灭亡 D.东晋的灭亡
75.《三国演义》开篇说:“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结束汉末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局面,又一次实现全国统一的是( )
A.曹魏 B.西晋 C.隋朝 D.北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晋归义胡王金印,据推测是由西晋武帝司马炎颁赐给北方少数民族首领的,它不仅是研究我国古代印章文化的重要实物,还是当时统治者对边疆少数民族进行安抚的证物,所以此印可以用来研究北方游牧民族内迁,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的内容与题干“晋归义胡王”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抓住题干“晋归义胡王”的信息,结合“晋归义胡王”的相关历史背景解答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2.【答案】B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末年以来,江南地区战争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战乱,逃往江南地区,B符合题意;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是北方人民南迁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A不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体现北方统治者残暴,C不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体现出南方经济发达,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对诗句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联系教材中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主要原因通过对比得出正确答案。
3.【答案】D
【知识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分析图片可知,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它主要控制北方地区;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它主要控制西南地区。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主要控制东南地区。266年,司马炎(晋武帝)建立西晋,都城洛阳。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所以示意图反映出统一趋势不断加强,D符合题意;ABC项概括不全面,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相关知识。这样的图示法能使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清晰化,学生容易理解和识记。
4.【答案】C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西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迁往中原地区,主要的内迁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不包括蒙古族,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的少数民族都是西晋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限定词“不包括”,结合魏晋时期的历史解答问题,需要学生掌握此时期的少数民族的内迁的情况解答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掌握否定式选择题的解题的方法。
5.【答案】D
【知识点】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末年,西晋统治集团内部为争夺中央政府的控制权进行了行了历时十六年之久的战乱,史称八王之乱。这次战乱使西晋王朝的统治力量受到了致命的打击,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北方人口为躲避战乱开始南迁,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故答案为:D。
【点评】关于江南地区的开发,需要重点掌握北方人口南迁的时间和原因;掌握江南地区得以开放的原因。
6.【答案】D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4世纪后期,前秦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他们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①属于苻坚的改革措施;招抚流民,减赋禁奢,②属于苻坚的改革措施;兴办学校,提倡儒学,③属于苻坚的改革措施;奖励军功,④不属于苻坚的改革措施。综上所述①②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题干“苻坚的改革措施”是解题的关键,联系教材中苻坚的改革的措施同归对比得出正确答案。
7.【答案】B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根据三个关键词:“司马炎、结束分裂、八王之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66年,司马炎建立,280年西晋统一全国,结束三国时代的分裂局面。司马炎死后西晋发生了八王之乱,故B符合题意;
东汉的建立者是刘秀;东晋的建立者是司马睿;前秦的建立者是苻坚。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以关键信息考查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能从所给的信息中分析出答案。
8.【答案】C
【知识点】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C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项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司西晋皇族内部爆发“八王之乱”。
9.【答案】B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称皇帝,定国号为汉。6月定都长安,西汉王朝诞生。至9年1月王莽称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故B项正确;
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朝,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的起义军攻占咸阳,秦朝灭亡,A项错误;
刘秀在25年建立东汉,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C项错误;
公元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316年,匈奴的前赵攻入长安,俘晋愍帝,西晋灭亡,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识记朝代先后顺序,根据所学分析图表所给信息。
10.【答案】C
【知识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根据图1“制作蒸馍和烙饼”、图2“食用烧烤食品”结合所学知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和西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经过数百年的冲突和交往,他们与汉族逐渐汇聚。图中反映当时汉人胡食生活习俗的砖画可以直接研究民族交融,C正确;
材料看不出江南地区开发,排除A;
图示所体现的是饮食文化,不能反映民族政权并立,排除B;
题干没有体现大一统政权的内容, 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掌握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原因和表现。
11.【答案】B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故B符合题意;西晋统治阶级在政治上昏庸腐朽,生活上腐化、奢侈。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八王之乱使西晋迅速走向衰落。西晋地主残酷压迫内迁少数民族,激化了民族矛盾,最后被匈奴人所灭。由此可见,ACD都是西晋短命而亡的原因,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西晋短命而亡的原因,认识推翻西晋的是匈奴人。
12.【答案】B
【知识点】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八王之乱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当时米价飞涨,贵到一万钱一石,人们饱受痛苦,八王之乱历史十几年,西晋从此衰落,B正确;ACD都不是西晋走向衰落的事件,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八王之乱知识点的基础上解答此题。
13.【答案】B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汉高祖、晋武帝由于大量分封诸侯王,前者导致七国之乱,后者导致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故②④符合题意;
秦始皇实行郡县制,故①不符合题意;
光武帝打击豪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故③不符合题意。
故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以分封诸王为切入点,考查分封诸王对中央集权的破坏作用。掌握,汉代七国之乱,西晋八王之乱,明代靖难之役,清代三藩之乱,均体现了分封诸王的弊端。
14.【答案】D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266年,司马炎篡夺皇位,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实现统一,D符合题意;ABC项没有统一南北,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西晋的建立的相关史实。
15.【答案】A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266年,司马炎篡夺皇位,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实现统一,A符合题意;
东晋、南朝、北朝未曾统一过全国,BCD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西晋的相关史实。
16.【答案】B
【知识点】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B符合题意;
七国之乱发生在西汉,A排除;
黄巾起义发生在东汉,C排除;
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D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八王之乱的相关史实。
17.【答案】B
【知识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汉帝国崩解后,中国陷入一段黯淡无望的长期动乱时代。”这段“长期动乱时代”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东汉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期间出现了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等割据分裂政权;各政权之间的纷争导致战事连绵不断,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B符合题意;
春秋战国时期是在秦朝建立之前,A排除;
秦汉时期与“汉帝国崩解后”不符,C排除;
夏商周时期是在秦朝建立之前,D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8.【答案】D
【知识点】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东汉末年以来,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国家动荡、内乱不断,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中,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D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项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以人口大迁徙为依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人口南迁及带来的江南经济的开放。
19.【答案】D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前秦的政权是由氐族建立的,选项D符合题意;
匈奴在十六国时期成立地方政权,如汉赵、北凉、胡夏等,排除A;
鲜卑族建立的政权是北魏,排除B;
羯建立了后赵政权,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的名称,不要混淆知识点。
20.【答案】C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C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项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21.【答案】B
【知识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魏晋以来,各民族之间逐渐的民族隔阂趋于缓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我国北方出现各民族大交融的历史现象,所以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试题较为简单,能读懂题干内容,便能做题。魏晋以来,各民族之间逐渐的民族隔阂趋于缓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我国北方出现各民族大交融的历史现象。
22.【答案】D
【知识点】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选项D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项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八王之乱的相关史实。
23.【答案】C
【知识点】三国鼎立;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第一幅图反映的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第二幅图反映的是三国鼎立局面,第三幅图反映的是西晋统一,反映了我国在这一时期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C项符合题意;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只符合第一幅图,不能全面概括材料中三幅图片,故A错误;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只符合第二幅图,不能全面概括材料中三幅图片,故B错误;
材料中第一幅图是东汉末年,不属于魏晋时期,第三幅图反映的是统一,而非政权并立,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正确理解图片的变化,总结出特点和规律,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解图片的能力,并能够组织语言解答问题。
24.【答案】B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曹丕死后,政权逐渐被大臣司马懿控制,三国中国力较弱的蜀汉先被魏国灭亡,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取了皇位,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军队灭掉了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短期的统一,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没有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中国古代历史上实现国家统一的朝代不多,西晋的统一是一件大事,西晋存在的时间很短,后来西晋被少数民族灭亡,我国北方又陷入分裂的状态,同学们对中国历史上几次大的统一的线索要掌握清楚。
25.【答案】D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D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项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西晋灭亡的相关知识。
26.【答案】B
【知识点】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B符合题意;
定都洛阳与西晋“骤灭”无关,A排除;
“七国之乱”发生在西汉,C排除;
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D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八王之乱的影响。
27.【答案】D
【知识点】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西晋八王之乱期间。西晋末年,匈奴等乘八王之乱之际起兵,西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向中原推进。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D符合题意;
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的形成是西晋末年,不是商朝,A不符合题意;
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的形成是西晋末年,不是春秋战国时期,B不符合题意;
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的形成是西晋末年,不是三国时期,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开发的有关内容。
28.【答案】C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该国号为晋,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 C符合题意;
西晋建立的时间是266年,不是220年,建立者是司马炎,不是曹丕,A不符合题意;
西晋建立的时间是266年,不是226年,建立者是司马炎,不是司马懿,B不符合题意;
西晋建立的时间是266年,建立者是司马炎,不是司马睿,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司马炎建立西晋。
29.【答案】D
【知识点】历史时间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公元纪年就是将耶稣诞生之年作为公元元年,即公元1年,之前的时间称为公元前。每100年为1个世纪,每10年为一段,第几个10年即为第几个十年代。故280年为公元3世纪80年代,D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项时间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熟知公元纪年的计算方法。
30.【答案】B
【知识点】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所以B项符合题意;
A项发生在秦末,C项发生在东汉末年,D项发生在前秦和东晋之间。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八王之乱的相关史实。
31.【答案】B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B符合题意;
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A排除;
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蒙古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CD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相关史实。
32.【答案】C
【知识点】中国古代朝代的更迭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嬴政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全国;秦朝是建立,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25年刘秀建立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城,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中国北方进入北朝时期,420——589年,中国南方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城都在建康,统称为“南朝”。仔细审查C符合题意;ABD表述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古代朝代更替,考查学生识记能力。逐一分析各选项。
33.【答案】C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解析】【分析】由材料“采纳和实施了中原汉族传统的国家礼仪,建造了明堂(中国古代举行祭祀大典的场所),在国都南边举行祀天仪式(汉族王朝最重要的祭典),躬耕籍田(皇帝所进行的农耕礼节),还命人举行了养蚕之礼”可知,材料反映前秦统治者深受汉族文明影响,C符合题意;AB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要注意分析材料,提取关键信息,解决问题。
34.【答案】C
【知识点】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西晋时期,手握重兵的分封制下诸侯王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八王之乱”历时16年,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西晋从此衰落,C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王羲之的相关知识,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35.【答案】D
【知识点】三国鼎立
【解析】【分析】根据“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帝此言反映了司马昭蛮横专权,魏帝形同傀儡。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D符合题意;ABC项材料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36.【答案】C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边疆少数民族内迁是指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胡”南迁中原,与中原民族融合。ABD项与题意不符,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内迁的少数民族,不要混淆民族名称。
37.【答案】A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题目给出的图“晋墓壁画”反映的是贵族的生活奢侈腐化,可以印证西晋王朝灭亡的原因是统治集团内部生活奢侈腐化。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A符合题意;
图片内容中没有体现皇族为争权相互混战、阶级和民族矛盾激化、各族人民起义反晋,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题干没有详细解述的图片型题目必须认真观察分析图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或准确识别图片确定正确答案。
38.【答案】C
【知识点】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八王之乱,西晋惠帝时(291—306年),在统治集团内部,即汝南王亮等八个诸侯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最高权力,发生了一连串的相互残杀和战争,历时16年之久,历史上称为“八王之乱”。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西晋的相关知识。
39.【答案】B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376年氐族人建立的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故正确答案为B。
匈奴族建立的政权没有统一黄河流域,鲜卑族建立的是北魏,故ACD均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应识记曾统一过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知道376年氐族人建立的前秦统一黄河流域。
40.【答案】D
【知识点】三国鼎立;春秋争霸;战国七雄;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周武王任用吕尚,周部族日益强盛;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首先称霸;刘备重用诸葛亮,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前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相,励精图治,故①②③④表述正确,故D符合题意;ABC包含不全面,故AB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主要贤相,列表格分析此类题目,加深理解掌握。
41.【答案】D
【知识点】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宗族诸王,赋予他们强大的军政大权,诸王势力日益强大。晋惠帝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动乱,为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造成西晋社会经济严重破坏,人民流离失所,王朝实力消耗殆尽,成为西晋衰落的直接原因,故D符合题意;
长平之战是战国后期秦赵之间的战役,故A不合题意;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故B不合题意;
西汉初年七国之乱,故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抓住题干关键词“西晋王朝由盛转衰”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得出答案。
42.【答案】A
【知识点】秦灭六国;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司马炎于公元265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新政权,建国号为晋,定都于洛阳,西晋代魏后,期间发生西陵之战,公元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316年,西晋灭亡。秦始皇于221年,灭掉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实现了统一。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由此可知,西晋和秦朝的相似之处是经历了短暂的统一,A项符合题意;
被少数民族所灭是西晋的特点,B项不符合题意;
C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灭亡之后又陷入长期分裂是西晋的特点,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限定词“相似”,结合西晋和秦朝的历史的发展解答问题,需要学生首先掌握扎实的基本功,能够运用基础知识解答问题,同时利用比较法和排除法,排除不是西晋和秦朝的相同的内容,得出正确答案。
43.【答案】C
【知识点】三国鼎立;西晋的兴衰;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解析】【分析】A项都曾定都洛阳不是曹魏、西晋、前秦、北魏四个政权的相似点,前秦定都长安,不符合题意;
B项都处于全国分裂之中不是曹魏、西晋、前秦、北魏四个政权的相似点,西晋曾统一了全国,不符合题意;
C项都曾统一或据有过黄河流域是曹魏、西晋、前秦、北魏四个政权的相似点,符合题意;
D项都因少数民族入侵而结束不是曹魏、西晋、前秦、北魏四个政权的相似点,曹魏不是被少数民族所灭,被汉族司马氏所灭,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曹魏、西晋、前秦和北魏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44.【答案】D
【知识点】历史时间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公元纪年就是将耶稣诞生之年作为公元元年,即公元1年,之前的时间称为公元前。每100年为1个世纪,每10年为一段,第几个10年即为第几个十年代。故280年为公元3世纪80年代。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熟知公元纪年的计算方法。
45.【答案】B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丞相,励精图治,前秦迅速强大起来,消灭了北方的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故B符合题意。
ACD与“4世纪后期,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识记前秦统一黄河流域的相关知识,知道前秦是氐族人建立的政权。
46.【答案】A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十六国时期,氐族逐渐强盛, 4世纪时,氐族人建立的前秦政权统一了北方,故A符合题意;
匈奴族、羌族没有统一过北方,故BC不合题意;
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故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抓住题干关键词“统一黄河流域的前秦”是及问题的关键,4世纪时,氐族人建立的前秦政权统一了北方;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但是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
47.【答案】B
【知识点】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宗族诸王,赋予他们强大的军政大权,诸王势力日益强大。晋惠帝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动乱,为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造成西晋社会经济严重破坏,人民流离失所,王朝实力消耗殆尽,成为西晋衰落的直接原因,故B符合题意;
司马炎篡夺帝位建立西晋,故A不合题意;
祖逖北伐失利、大批人才逃往江南不是西晋衰落的原因,故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抓住题干关键词“西晋衰落”是解题的关键,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动乱,为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造成西晋社会经济严重破坏,人民流离失所,王朝实力消耗殆尽,成为西晋衰落的直接原因。
48.【答案】C
【知识点】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从东汉末开始,许多人为躲避北方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发生八王之乱,为了躲避战乱,大批中原人迁往江南,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的时期不是第一次大规模人口南迁高潮时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限定词“第一次”,结合古代社会人口南迁的时期,原因和影响解答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能够运用基础知识解答问题的同时,结合排除法逐一分析四个选项的内容,得出正确答案。
49.【答案】B
【知识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故A不符合题意;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很多民族政权,政权分立。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故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特征。故B符合题意;
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是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开始,但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故C不符合题意;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秦汉时期,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单元主题,认识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特征,排除不符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选项。
50.【答案】B
【知识点】中国古代朝代的更迭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灭亡后,历史进入三国时期,故A不符合题意;
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司马炎夺取了皇位,魏国灭亡,西晋建立,280年西晋灭掉了吴国,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统一了全国。故B符合题意;北
魏是南北朝的北朝第一个政权,故C不符合题意;
前秦在西晋灭亡后曾统一黄河流域,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悉魏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顺序,认识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全国的是西晋。
51.【答案】B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推恩令”的实施,成功的解决了西汉时期的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B项没有因果关系,符合题意;
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欧亚陆上交通的开辟,A项有因果关系,不符合题意;
西周分封制的实行,使西周统治范围扩大,C项有因果关系,不符合题意;
西晋“八王之乱”沉重打击了西晋的统治,使得西晋从此衰落,D项有因果关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限定词“因果联系”,逐一分析四个选项的内容,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欧亚陆上交通的开辟,有因果关系,西周分封制的实行,使西周统治范围扩大,有因果关系,西晋“八王之乱”沉重打击了西晋的统治,使得西晋从此衰落,有因果关系,利用排除法解答问题。
52.【答案】B
【知识点】三国鼎立;南朝的政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三国时期出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西晋实现了短暂统一,西晋灭亡后,黄河流域进入了十六国时期,南方则处于东晋的统治下,此后,南北方进入了南北朝并列的时代。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和北方人的南迁,中国历史出现了民族融合的大趋势。由此可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所呈现的特点是政权分立、民族融合加强。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本题是一道总结性的题目,难度较大。解答本题应主要理解、把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征。
53.【答案】C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淝水之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淝水之战发生在公元383年,作战双方是前秦与东晋,结果是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故西晋的短暂统一和淝水之战不具有直接因果联系。故C符合题意;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交融,故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具有直接因果联系,故A不符合题意;
北方人民的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是南方经济的初步开发的主要原因。故北方人民的南迁和南方经济的初步开发具有直接因果联系,故B不符合题意;
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故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直接因果联系,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不具有直接因果联系”的含义,判断西晋的短暂统一和淝水之战之间没有直接因果联系,得出答案。
54.【答案】D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所以建立西晋,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是司马炎。故正确答案为D。
司马懿,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公元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定都建康,历史上称东晋。司马昭,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之父。ABC均与题干“建立西晋,重新统一中国”不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属于识记层面的考查,难度不大。学生还要掌握西晋建立和灭亡的时间。
55.【答案】B
【知识点】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东汉蔡伦改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由此可知为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提供物质条件的是造纸术。B项符合题意;
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成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A项不合题意;
小篆的出现是我国文字发展过程中一次变革,C项不合题意;
印刷术的发明提高了印刷文字的效率,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D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书法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是解题的关键,即所选项为写字、书法做准备。据所学东汉时期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因为东汉时期造纸术的改进,为书法提供了物质材料,书法得以发展。
56.【答案】D
【知识点】三国鼎立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曹操占据北方,孙权占据江南,刘备实力最弱。为了招揽人才,刘备三顾茅庐请出隐居的诸葛亮,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备的势力也不断发展。在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成为辅佐两朝的老臣。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解题的关键。“三顾频烦天下计”是指刘备三顾茅庐访问诸葛亮,请诸葛亮出世;“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指诸葛亮辅佐刘备和刘禅两代君主。
57.【答案】C
【知识点】三国鼎立
【解析】【分析】蜀汉263年灭亡,曹魏266年灭亡,东吴280年灭亡。所以三国灭亡顺序是蜀魏吴。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对三国时期魏蜀吴灭亡的先后顺序的识记和考查。牢记事件的时间便可作答,还需掌握魏蜀吴建立的时间 、都城、建立者。
58.【答案】C
【知识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归纳总结:1、政治上,曹操把汉献帝劫持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广招人才。 2、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解决军粮问题,还使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3、军事上,200年,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历史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掌握曹操统一北方的多种原因。
59.【答案】B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西晋政权衰落的主要原因”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AC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限定词“西晋”“政权衰落”“主要原因”,结合课本关于西晋的相关知识来解答问题,西晋后期,国王智力低下,导致皇权争夺皇位,造成了“八王之乱”,最终导致了西晋政权的衰落。
60.【答案】B
【知识点】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题干中 “魏晋以来”“扫地无遗”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句话反映了“八王之乱”对社会造成的巨大灾害,所以答案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的含义,这句话的意思是把魏晋朝代遗留下来的风气,都被破坏,由此可见是“八王之乱”对社会造成的巨大灾害。
61.【答案】A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东汉末年,为了躲避战乱,北方人口开始南迁,南迁民众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移民到岭南一带,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A项人口大迁徙造成了社会大动乱理解错误,符合题意。
B项战争、天灾导致人口大迁徙是我国古代人口大迁徙的原因,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
C项它有利于迁入地区的经济发展是我国古代人口大迁徙的作用,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
D项主要是黄河流域的人口迁徙到长江流域是我国古代人口大迁徙的结果,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古代人口大迁徙的相关知识。
62.【答案】D
【知识点】三国鼎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夏商周时期是早期国家产生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奴隶制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时期;秦汉时期是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巩固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时期,从东汉末年以来,知道去、隋朝统一全国,这一时期一直处于分裂时期,虽然西晋短暂统一,但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总特征是政权分立,国家分裂,同时伴随者民族大融合,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要掌会概括某一历史阶段所独有的基本特点 。
63.【答案】A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争战,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西晋从此衰落,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定都洛阳 ,不符合题意;
C. 恢复分封制 ,不符合题意;
D. 三家归晋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回答,基础知识还是要准确记忆。
64.【答案】C
【知识点】三国鼎立;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王。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263年,魏灭蜀;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由此可见,西晋政权存在36年、刘蜀政权存在42年、曹魏政权存在46年、孙吴政权存在51年。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三国鼎立和西晋兴衰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四个政权兴衰的识记能力。
65.【答案】B
【知识点】秦灭六国;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结束了诸侯混战的割据局面,统一了中国;265年,司马炎建立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抓住题干关键词“结束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全国统一”是解题的关键,秦朝、西晋实现了全国统一。
66.【答案】D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东晋的兴亡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族,羌族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到西晋时期,人数达到几百万,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的高潮。
故答案为:D。
【点评】历史史实类,主要考察西晋的人口大迁徙。本题对于初中学生有一定难度,西晋“八王之乱”后少数民族趁机爆发“五胡乱华”后开展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史称“永嘉南渡”,是我国第一次人口大迁移。
67.【答案】A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迅速灭亡的原因有:西晋统治者上层的腐化;统治阶级的内部争斗;少数民族和流民的起义。ABCD都是西晋灭亡的原因,BCD不是西晋灭亡的根本原因。统治者内部的腐朽与斗争使民族矛盾激化、阶级矛盾尖锐,最后西晋被匈奴人所灭。因此,西晋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A,
故答案为:A。
【点评】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往往是事件发生的根源。例如本题,西晋统治者的腐朽导致八王之乱的发生,激化了民族矛盾,最后被推翻。
68.【答案】A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北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南北人民生活习俗交融,因此,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由此可见,出现题文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北民南迁带来麦、菽等作物。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题文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反映出北方人的主食出现在南方,原因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南迁把麦、菽等北方作物带到了南方。
69.【答案】C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观察“晋墓壁画”,可看出西晋贵族生活的豪华奢侈,印证了西晋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统治集团内部生活奢侈腐化,所以C正确。
AB是西晋灭亡的原因,壁画不能体现。D不是西晋灭亡的原因。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理解分析能力。正确解读“晋墓壁画”获取西晋贵族生活豪华奢侈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70.【答案】A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随着西晋社会经济的恢复,晋武帝开始“怠于政术,耽于游宴。”以晋武帝为首的统治阶级开始腐化、奢侈、浪费成风,加重了农民的负担,破坏了社会经济,还对内迁各族征收重税,激化了民族矛盾,最终使西晋很快灭亡。由此可知,西晋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统治者内部的腐朽和斗争,
故答案为: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理解“根本原因”。西晋时期阶级矛盾的尖锐、民族矛盾的激化、南迁匈奴族力量的强大这些问题的根源都是西晋统治者内部的腐朽和斗争。
71.【答案】D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4世纪后期氐族人苻坚建立前秦政权,逐渐强大,不久统一了黄河流域,选项D符合题意。
选项A刘渊是十六国时期前赵政权开国皇帝;
选项B刘裕是南朝刘宋开国皇帝;
选项C王敦是东晋权臣,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前秦政权的理解;因为4世纪后期氐族人苻氏建立前秦政权,逐渐强大,不久统一了黄河流域,苻氏家族深受汉民族文明影响,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相,王猛在前秦官至丞相、大将军,辅佐苻坚扫平群雄,统一北方。
72.【答案】B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魏晋以来,我国人口迁徙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东汉末年以来,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开始向中原迁徙;魏晋南北朝时期,为躲避北方战乱,黄河流域人口南迁,选项②③符合题意;而选项①④不符合史实;因此只有选项②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人口迁徙的基本特点;因为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匈奴、鲜卑、羯、氐、羌开始内迁,西晋后期民族内迁达到高潮,其主要原因是他们对中原地区,汉民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向往。又由于东汉末年开始北方战乱,为躲避北方战乱,中原人口又向江南迁移(黄河流域人口南迁)。
73.【答案】B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少数民族内迁,到西晋初年,人数达几百万发生在西晋时期;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晋惠帝在位时;十六国形成是在西晋灭亡后。②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西晋时期重大事件的相关内容。本题难度适中。
74.【答案】C
【知识点】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武帝死后,他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八王之乱历时十六年,西晋从此衰落。因此“八王之乱”加速了西晋的灭亡,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八王之乱”的重大影响,属于理解层面,难度比较大。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八王之乱历时十六年,西晋从此衰落。因此,加速了西晋的灭亡。
75.【答案】C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王朝, 581年,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北周覆亡。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
故答案为:C。
【点评】隋的统一结束了南北分裂局面,打击了魏晋以来南方的士族势力,重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1 / 1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选择题
1.下图为现存于洛阳博物馆的一枚金印,印面呈正方形,阴刻“晋归义胡王”五个字,印钮是一头跪卧的骆驼。从印文看,是晋朝降服了胡王的意思。专家研究认为,印文中的“胡”应当是指晋武帝司马炎所封的匈奴首领。此印可以用来研究( )
A.西晋统一全国 B.晋武帝分封同姓王
C.西晋“八王之乱” D.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答案】D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晋归义胡王金印,据推测是由西晋武帝司马炎颁赐给北方少数民族首领的,它不仅是研究我国古代印章文化的重要实物,还是当时统治者对边疆少数民族进行安抚的证物,所以此印可以用来研究北方游牧民族内迁,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的内容与题干“晋归义胡王”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抓住题干“晋归义胡王”的信息,结合“晋归义胡王”的相关历史背景解答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2.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北方战乱频繁
C.北方统治者残暴 D.南方经济发达
【答案】B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末年以来,江南地区战争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战乱,逃往江南地区,B符合题意;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是北方人民南迁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A不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体现北方统治者残暴,C不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体现出南方经济发达,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对诗句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联系教材中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主要原因通过对比得出正确答案。
3.(2020·永州)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D.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答案】D
【知识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分析图片可知,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它主要控制北方地区;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它主要控制西南地区。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主要控制东南地区。266年,司马炎(晋武帝)建立西晋,都城洛阳。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所以示意图反映出统一趋势不断加强,D符合题意;ABC项概括不全面,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相关知识。这样的图示法能使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清晰化,学生容易理解和识记。
4.西晋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不包括( )
A.鲜卑 B.匈奴 C.蒙古 D.羌
【答案】C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西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迁往中原地区,主要的内迁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不包括蒙古族,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的少数民族都是西晋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限定词“不包括”,结合魏晋时期的历史解答问题,需要学生掌握此时期的少数民族的内迁的情况解答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掌握否定式选择题的解题的方法。
5.我国的春运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 ( )
A.东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西晋初年 D.西晋末年
【答案】D
【知识点】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末年,西晋统治集团内部为争夺中央政府的控制权进行了行了历时十六年之久的战乱,史称八王之乱。这次战乱使西晋王朝的统治力量受到了致命的打击,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北方人口为躲避战乱开始南迁,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故答案为:D。
【点评】关于江南地区的开发,需要重点掌握北方人口南迁的时间和原因;掌握江南地区得以开放的原因。
6.4世纪后期前秦逐渐强盛,皇帝苻坚锐意改革。下列属于苻坚的改革措施的有( )
①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 ②招抚流民,减赋禁奢
③兴办学校,提倡儒学 ④奖励军功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D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4世纪后期,前秦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他们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①属于苻坚的改革措施;招抚流民,减赋禁奢,②属于苻坚的改革措施;兴办学校,提倡儒学,③属于苻坚的改革措施;奖励军功,④不属于苻坚的改革措施。综上所述①②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题干“苻坚的改革措施”是解题的关键,联系教材中苻坚的改革的措施同归对比得出正确答案。
7.(2019七上·东安期末)我国古代史上曾建立了一个政权,提示语有三个关键词:司马炎、结束分裂、八王之乱。据此判断,这个政权是( )
A.东汉 B.西晋 C.东晋 D.前秦
【答案】B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根据三个关键词:“司马炎、结束分裂、八王之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66年,司马炎建立,280年西晋统一全国,结束三国时代的分裂局面。司马炎死后西晋发生了八王之乱,故B符合题意;
东汉的建立者是刘秀;东晋的建立者是司马睿;前秦的建立者是苻坚。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以关键信息考查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能从所给的信息中分析出答案。
8.成语“乱七八糟”和两个历史事件有关,“乱七”和“七国之乱”有关,而“八糟”和“八王之乱”有关。“八王之乱”发生的朝代是( )
A.西汉 B.东汉 C.西晋 D.前秦
【答案】C
【知识点】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C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项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司西晋皇族内部爆发“八王之乱”。
9.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与下图中②对应的朝代或国家是( )
A.秦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答案】B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称皇帝,定国号为汉。6月定都长安,西汉王朝诞生。至9年1月王莽称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故B项正确;
秦王嬴政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朝,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的起义军攻占咸阳,秦朝灭亡,A项错误;
刘秀在25年建立东汉,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C项错误;
公元266年,司马炎建立西晋,316年,匈奴的前赵攻入长安,俘晋愍帝,西晋灭亡,D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识记朝代先后顺序,根据所学分析图表所给信息。
10.如图砖画出土于甘肃嘉峪关魏晋古墓,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这组砖画可以用来直接研究( )
A.江南地区开发 B.民族政权并立
C.民族交融 D.大一统政权
【答案】C
【知识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根据图1“制作蒸馍和烙饼”、图2“食用烧烤食品”结合所学知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和西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经过数百年的冲突和交往,他们与汉族逐渐汇聚。图中反映当时汉人胡食生活习俗的砖画可以直接研究民族交融,C正确;
材料看不出江南地区开发,排除A;
图示所体现的是饮食文化,不能反映民族政权并立,排除B;
题干没有体现大一统政权的内容, 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掌握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原因和表现。
11.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完成了全国统一。但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短命王朝之一。下列关于西晋短命而亡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西晋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B.民族矛盾尖锐,氐族人推翻了西晋
C.统治集团内斗,耗尽国力
D.西晋地主残酷压迫内迁少数民族
【答案】B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故B符合题意;西晋统治阶级在政治上昏庸腐朽,生活上腐化、奢侈。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八王之乱使西晋迅速走向衰落。西晋地主残酷压迫内迁少数民族,激化了民族矛盾,最后被匈奴人所灭。由此可见,ACD都是西晋短命而亡的原因,排除ACD;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西晋短命而亡的原因,认识推翻西晋的是匈奴人。
12.西晋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其衰落开始于( )
A.西晋统一全国 B.八王之乱
C.外戚宦官专权 D.少数民族内迁
【答案】B
【知识点】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八王之乱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当时米价飞涨,贵到一万钱一石,人们饱受痛苦,八王之乱历史十几年,西晋从此衰落,B正确;ACD都不是西晋走向衰落的事件,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八王之乱知识点的基础上解答此题。
13.下列古代帝王中,由于大量分封诸侯王,导致国家发生大规模动乱的是( )
①秦始皇 ②汉高祖 ③光武帝 ④晋武帝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汉高祖、晋武帝由于大量分封诸侯王,前者导致七国之乱,后者导致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故②④符合题意;
秦始皇实行郡县制,故①不符合题意;
光武帝打击豪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故③不符合题意。
故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以分封诸王为切入点,考查分封诸王对中央集权的破坏作用。掌握,汉代七国之乱,西晋八王之乱,明代靖难之役,清代三藩之乱,均体现了分封诸王的弊端。
14.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280年统一南北,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的是( )
A.曹魏 B.蜀汉 C.孙吴 D.西晋
【答案】D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266年,司马炎篡夺皇位,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实现统一,D符合题意;ABC项没有统一南北,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西晋的建立的相关史实。
15.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其中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全国的是( )
A.西晋 B.东晋 C.南朝 D.北朝
【答案】A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266年,司马炎篡夺皇位,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实现统一,A符合题意;
东晋、南朝、北朝未曾统一过全国,BCD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西晋的相关史实。
16.西晋统一全国之初,社会安定,生产恢复,为了巩固司马氏政权,晋武帝大封宗室,结果造成后来的( )
A.七国之乱 B.八王之乱 C.黄巾起义 D.国人暴动
【答案】B
【知识点】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B符合题意;
七国之乱发生在西汉,A排除;
黄巾起义发生在东汉,C排除;
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D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八王之乱的相关史实。
17.“汉帝国崩解后,中国陷入一段黯淡无望的长期动乱时代。豪强兼并所引起的社会不安仍未解决;甚至在一连串政治斗争激化下,导致战事连绵不断,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这一段“长期动乱时代”是指( )
A.春秋战国时期 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C.秦汉时期 D.夏商周时期
【答案】B
【知识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汉帝国崩解后,中国陷入一段黯淡无望的长期动乱时代。”这段“长期动乱时代”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东汉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期间出现了魏蜀吴、西晋、东晋、南北朝等割据分裂政权;各政权之间的纷争导致战事连绵不断,胡人入侵,使社会秩序彻底瓦解,B符合题意;
春秋战国时期是在秦朝建立之前,A排除;
秦汉时期与“汉帝国崩解后”不符,C排除;
夏商周时期是在秦朝建立之前,D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8.我国古代第一次人口大迁徙的高潮发生于( )
A.东晋末年 B.春秋战国时期
C.东汉末年 D.西晋末年
【答案】D
【知识点】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东汉末年以来,许多人为躲避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国家动荡、内乱不断,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中,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D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项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以人口大迁徙为依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人口南迁及带来的江南经济的开放。
19.西晋灭亡后,大量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其中前秦政权是由以下哪个民族建立的( )
A.匈奴 B.鲜卑 C.羯 D.氐
【答案】D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前秦的政权是由氐族建立的,选项D符合题意;
匈奴在十六国时期成立地方政权,如汉赵、北凉、胡夏等,排除A;
鲜卑族建立的政权是北魏,排除B;
羯建立了后赵政权,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的名称,不要混淆知识点。
20.西晋又被称为司马晋,它的统一很短暂。造成西晋短暂而亡的少数民族是( )
A.氐族 B.羌族 C.匈奴族 D.羯族
【答案】C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C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项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21.(2020·南海模拟)“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材料反映的是( )
A.百家争鸣 B.民族融合 C.社会动乱 D.改革弊政
【答案】B
【知识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魏晋以来,各民族之间逐渐的民族隔阂趋于缓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我国北方出现各民族大交融的历史现象,所以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试题较为简单,能读懂题干内容,便能做题。魏晋以来,各民族之间逐渐的民族隔阂趋于缓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我国北方出现各民族大交融的历史现象。
22.八王之乱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灾害。“八王之乱”发生在下列哪一时期( )
A.西周 B.秦朝 C.东汉 D.西晋
【答案】D
【知识点】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选项D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项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八王之乱的相关史实。
23.从东汉末年到西晋时 的国内政治局势如图所示,这反映出( )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答案】C
【知识点】三国鼎立;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第一幅图反映的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第二幅图反映的是三国鼎立局面,第三幅图反映的是西晋统一,反映了我国在这一时期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C项符合题意;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只符合第一幅图,不能全面概括材料中三幅图片,故A错误;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只符合第二幅图,不能全面概括材料中三幅图片,故B错误;
材料中第一幅图是东汉末年,不属于魏晋时期,第三幅图反映的是统一,而非政权并立,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正确理解图片的变化,总结出特点和规律,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解图片的能力,并能够组织语言解答问题。
24.俗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最终统一天下,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是( )
A.魏国 B.西晋 C.东晋 D.北朝
【答案】B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曹丕死后,政权逐渐被大臣司马懿控制,三国中国力较弱的蜀汉先被魏国灭亡,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夺取了皇位,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军队灭掉了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短期的统一,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没有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中国古代历史上实现国家统一的朝代不多,西晋的统一是一件大事,西晋存在的时间很短,后来西晋被少数民族灭亡,我国北方又陷入分裂的状态,同学们对中国历史上几次大的统一的线索要掌握清楚。
25.内迁的少数民族中,灭亡了西晋的是( )
A.鲜卑 B.羯 C.氐 D.匈奴
【答案】D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D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项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西晋灭亡的相关知识。
26.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旺耐人寻味。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
A.定都洛阳 B.“八王之乱”
C.“七国之乱” D.赤壁之战
【答案】B
【知识点】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B符合题意;
定都洛阳与西晋“骤灭”无关,A排除;
“七国之乱”发生在西汉,C排除;
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D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八王之乱的影响。
27.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的形成是在( )
A.商朝 B.春秋战国时期
C.三国时期 D.西晋末年
【答案】D
【知识点】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西晋八王之乱期间。西晋末年,匈奴等乘八王之乱之际起兵,西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向中原推进。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D符合题意;
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的形成是西晋末年,不是商朝,A不符合题意;
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的形成是西晋末年,不是春秋战国时期,B不符合题意;
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的形成是西晋末年,不是三国时期,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开发的有关内容。
28.西晋结束了东汉以来的分裂局面,使国家重新统一。那么,它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是( )
A.220年 曹丕 B.226年 司马懿
C.266年 司马炎 D.266年 司马睿
【答案】C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该国号为晋,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 C符合题意;
西晋建立的时间是266年,不是220年,建立者是司马炎,不是曹丕,A不符合题意;
西晋建立的时间是266年,不是226年,建立者是司马炎,不是司马懿,B不符合题意;
西晋建立的时间是266年,建立者是司马炎,不是司马睿,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司马炎建立西晋。
29.公元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公元280年可表述为( )
A.公元3世纪70年代 B.公元2世纪80年代
C.公元4世纪80年代 D.公元3世纪80年代
【答案】D
【知识点】历史时间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公元纪年就是将耶稣诞生之年作为公元元年,即公元1年,之前的时间称为公元前。每100年为1个世纪,每10年为一段,第几个10年即为第几个十年代。故280年为公元3世纪80年代,D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C项时间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熟知公元纪年的计算方法。
30.下列事件发生在西晋初年的是( )
A.大泽乡起义 B.八王之乱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答案】B
【知识点】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所以B项符合题意;
A项发生在秦末,C项发生在东汉末年,D项发生在前秦和东晋之间。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八王之乱的相关史实。
31.下列少数民族中,迁到辽宁、陕西、河套地区的是( )
A.羌族 B.鲜卑族 C.蒙古族 D.羯族
【答案】B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B符合题意;
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A排除;
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蒙古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CD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相关史实。
32.将下列朝代(或时期)按先后顺序填入框中,正确的一组是( )
A.秦、春秋、西晋、南北朝、东汉
B.春秋、秦、南北朝、西晋、东汉
C.春秋、秦、东汉、西晋、南北朝
D.春秋、秦、东汉、南北朝、两晋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古代朝代的更迭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嬴政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全国;秦朝是建立,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25年刘秀建立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城,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中国北方进入北朝时期,420——589年,中国南方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城都在建康,统称为“南朝”。仔细审查C符合题意;ABD表述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古代朝代更替,考查学生识记能力。逐一分析各选项。
33.符坚即位以来,陆续采纳和实施了中原汉族传统的国家礼仪,建造了明堂(中国古代举行祭祀大典的场所),在国都南边举行祀天仪式(汉族王朝最重要的祭典),躬耕籍田(皇帝所进行的农耕礼节),还命人举行了养蚕之礼,材料所述内容( )
A.消除了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
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C.体现前秦统治者深受汉族文明影响
D.为淝水之战的胜利奠定基础
【答案】C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解析】【分析】由材料“采纳和实施了中原汉族传统的国家礼仪,建造了明堂(中国古代举行祭祀大典的场所),在国都南边举行祀天仪式(汉族王朝最重要的祭典),躬耕籍田(皇帝所进行的农耕礼节),还命人举行了养蚕之礼”可知,材料反映前秦统治者深受汉族文明影响,C符合题意;AB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要注意分析材料,提取关键信息,解决问题。
34.使西晋王朝在统一全国后迅速走向衰落的原因是( )
A.七国之乱 B.黄巾起义 C.八王之乱 D.匈奴入侵
【答案】C
【知识点】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西晋时期,手握重兵的分封制下诸侯王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八王之乱”历时16年,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西晋从此衰落,C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王羲之的相关知识,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35.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大臣,继其父司马懿及其兄司马师之后,继续发展司马家族的势力,权倾朝野。魏帝曹髦曾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魏帝此言反映了( )
A.司马昭位重权大,处处为民着想
B.司马昭有爱民之心,天下百姓皆知
C.司马昭夺取魏国政权,建立西晋
D.司马昭蛮横专权,魏帝形同傀儡
【答案】D
【知识点】三国鼎立
【解析】【分析】根据“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帝此言反映了司马昭蛮横专权,魏帝形同傀儡。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D符合题意;ABC项材料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36.在西晋时,北方主要有五个少数民族先后大量内迁,它们是:( )
A.匈奴、羌、鲜卑、突厥、蒙古 B.匈奴、鲜卑、羯、羌、柔然
C.匈奴、鲜卑、羯、氐、羌 D.匈奴、鲜卑、羯、氐、突厥
【答案】C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边疆少数民族内迁是指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胡”南迁中原,与中原民族融合。ABD项与题意不符,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内迁的少数民族,不要混淆民族名称。
37.西晋是个短命王朝,促使其灭亡的原因很多,如图的“晋墓壁画”反映的史实,可以印证导致西晋灭亡的哪一点( )
A.贵族集团生活奢侈腐化 B.皇族为争权相互混战
C.阶级和民族矛盾激化 D.各族人民起义反晋
【答案】A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题目给出的图“晋墓壁画”反映的是贵族的生活奢侈腐化,可以印证西晋王朝灭亡的原因是统治集团内部生活奢侈腐化。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A符合题意;
图片内容中没有体现皇族为争权相互混战、阶级和民族矛盾激化、各族人民起义反晋,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题干没有详细解述的图片型题目必须认真观察分析图片中包含的文字,根据相关文字的提示信息或准确识别图片确定正确答案。
38.历史上,发生“八王之乱”的朝代是( )
A.东晋 B.西汉 C.西晋 D.东汉
【答案】C
【知识点】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八王之乱,西晋惠帝时(291—306年),在统治集团内部,即汝南王亮等八个诸侯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最高权力,发生了一连串的相互残杀和战争,历时16年之久,历史上称为“八王之乱”。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西晋的相关知识。
39.4世纪时,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及其建立的政权是( )
A.匈奴、汉 B.氐族、前秦 C.鲜卑、燕 D.羯族、前秦
【答案】B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376年氐族人建立的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故正确答案为B。
匈奴族建立的政权没有统一黄河流域,鲜卑族建立的是北魏,故ACD均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应识记曾统一过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知道376年氐族人建立的前秦统一黄河流域。
40.以下列举的历史上对重用人才的事例符合史实的有( )
①周武王任用吕尚,周部族日益强盛
②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首先称霸
③刘备重用诸葛亮,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④前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相,励精图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三国鼎立;春秋争霸;战国七雄;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周武王任用吕尚,周部族日益强盛;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首先称霸;刘备重用诸葛亮,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前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相,励精图治,故①②③④表述正确,故D符合题意;ABC包含不全面,故AB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主要贤相,列表格分析此类题目,加深理解掌握。
41.作为一个刚刚立国的王朝,西晋应该是很有生命力的,但它迅速地走向败亡。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西晋王朝由盛转衰 ( )
A.长平之战 B.黄巾起义 C.七国之乱 D.八王之乱
【答案】D
【知识点】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宗族诸王,赋予他们强大的军政大权,诸王势力日益强大。晋惠帝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动乱,为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造成西晋社会经济严重破坏,人民流离失所,王朝实力消耗殆尽,成为西晋衰落的直接原因,故D符合题意;
长平之战是战国后期秦赵之间的战役,故A不合题意;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故B不合题意;
西汉初年七国之乱,故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抓住题干关键词“西晋王朝由盛转衰”是解题的关键,逐一分析各选项,得出答案。
42.西晋和秦朝的相似之处是( )
A.经历了短暂的统一 B.都是被少数民族所灭
C.统一不是主流 D.灭亡之后又陷入长期分裂
【答案】A
【知识点】秦灭六国;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司马炎于公元265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新政权,建国号为晋,定都于洛阳,西晋代魏后,期间发生西陵之战,公元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316年,西晋灭亡。秦始皇于221年,灭掉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实现了统一。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由此可知,西晋和秦朝的相似之处是经历了短暂的统一,A项符合题意;
被少数民族所灭是西晋的特点,B项不符合题意;
C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灭亡之后又陷入长期分裂是西晋的特点,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限定词“相似”,结合西晋和秦朝的历史的发展解答问题,需要学生首先掌握扎实的基本功,能够运用基础知识解答问题,同时利用比较法和排除法,排除不是西晋和秦朝的相同的内容,得出正确答案。
43.(2019七上·潮安期末)曹魏、西晋、前秦、北魏四个政权一个重要的相似点是( )
A.都曾定都洛阳 B.都处于全国分裂之中
C.都曾统一或据有过黄河流域 D.都因少数民族入侵而结束
【答案】C
【知识点】三国鼎立;西晋的兴衰;淝水之战;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解析】【分析】A项都曾定都洛阳不是曹魏、西晋、前秦、北魏四个政权的相似点,前秦定都长安,不符合题意;
B项都处于全国分裂之中不是曹魏、西晋、前秦、北魏四个政权的相似点,西晋曾统一了全国,不符合题意;
C项都曾统一或据有过黄河流域是曹魏、西晋、前秦、北魏四个政权的相似点,符合题意;
D项都因少数民族入侵而结束不是曹魏、西晋、前秦、北魏四个政权的相似点,曹魏不是被少数民族所灭,被汉族司马氏所灭,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曹魏、西晋、前秦和北魏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44.西晋于公元280年灭吴统一了全国,这一年属于( )
A.公元前2世纪80年代 B.公元2世纪80年代
C.公元前3世纪80年代 D.公元3世纪80年代
【答案】D
【知识点】历史时间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公元纪年就是将耶稣诞生之年作为公元元年,即公元1年,之前的时间称为公元前。每100年为1个世纪,每10年为一段,第几个10年即为第几个十年代。故280年为公元3世纪80年代。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熟知公元纪年的计算方法。
45.“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内迁。4世纪后期,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A.西晋 B.前秦 C.东晋 D.北魏
【答案】B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权。前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丞相,励精图治,前秦迅速强大起来,消灭了北方的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故B符合题意。
ACD与“4世纪后期,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识记前秦统一黄河流域的相关知识,知道前秦是氐族人建立的政权。
46.十六国时期,逐渐强盛,并一度统一黄河流域的前秦,是由内迁的( )
A.氐族建立的 B.匈奴族建立的
C.羌族建立的 D.鲜卑族建立的
【答案】A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十六国时期,氐族逐渐强盛, 4世纪时,氐族人建立的前秦政权统一了北方,故A符合题意;
匈奴族、羌族没有统一过北方,故BC不合题意;
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故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抓住题干关键词“统一黄河流域的前秦”是及问题的关键,4世纪时,氐族人建立的前秦政权统一了北方;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但是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
47.西晋灭吴,结束分裂不久,统治根基就动摇,国力耗竭,从此衰落。西晋从此衰落这主要是指( )
A.司马炎篡夺帝位 B.出现“八王之乱”
C.祖逖北伐失利 D.大批人才逃往江南
【答案】B
【知识点】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宗族诸王,赋予他们强大的军政大权,诸王势力日益强大。晋惠帝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动乱,为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造成西晋社会经济严重破坏,人民流离失所,王朝实力消耗殆尽,成为西晋衰落的直接原因,故B符合题意;
司马炎篡夺帝位建立西晋,故A不合题意;
祖逖北伐失利、大批人才逃往江南不是西晋衰落的原因,故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抓住题干关键词“西晋衰落”是解题的关键,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动乱,为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造成西晋社会经济严重破坏,人民流离失所,王朝实力消耗殆尽,成为西晋衰落的直接原因。
48.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南迁高潮是在( )
A.秦汉时期 B.三国鼎立时期
C.西晋八王之乱时期 D.东晋后期
【答案】C
【知识点】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从东汉末开始,许多人为躲避北方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发生八王之乱,为了躲避战乱,大批中原人迁往江南,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的时期不是第一次大规模人口南迁高潮时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限定词“第一次”,结合古代社会人口南迁的时期,原因和影响解答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能够运用基础知识解答问题的同时,结合排除法逐一分析四个选项的内容,得出正确答案。
49.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特征概括最准确的是( )
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答案】B
【知识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故A不符合题意;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很多民族政权,政权分立。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故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特征。故B符合题意;
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是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开始,但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故C不符合题意;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秦汉时期,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单元主题,认识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特征,排除不符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选项。
50.观察下面的朝代更替示意图,空白处应该填写的是( )
A.东汉 B.西晋 C.北魏 D.前秦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古代朝代的更迭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灭亡后,历史进入三国时期,故A不符合题意;
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司马炎夺取了皇位,魏国灭亡,西晋建立,280年西晋灭掉了吴国,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统一了全国。故B符合题意;北
魏是南北朝的北朝第一个政权,故C不符合题意;
前秦在西晋灭亡后曾统一黄河流域,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悉魏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顺序,认识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全国的是西晋。
51.历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下列搭配不具有因果联系的是( )
A.张骞通西域一一欧亚陆上交通开辟
B.“推恩令”的实施一一东汉王朝衰亡
C.西周分封制一一西周统治范围扩大
D.西晋“八王之乱”一一西晋从此衰落
【答案】B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推恩令”的实施,成功的解决了西汉时期的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B项没有因果关系,符合题意;
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欧亚陆上交通的开辟,A项有因果关系,不符合题意;
西周分封制的实行,使西周统治范围扩大,C项有因果关系,不符合题意;
西晋“八王之乱”沉重打击了西晋的统治,使得西晋从此衰落,D项有因果关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限定词“因果联系”,逐一分析四个选项的内容,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欧亚陆上交通的开辟,有因果关系,西周分封制的实行,使西周统治范围扩大,有因果关系,西晋“八王之乱”沉重打击了西晋的统治,使得西晋从此衰落,有因果关系,利用排除法解答问题。
52.(2016七上·腾冲期末)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所呈现的特点是( )
A.封建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B.政权分立、民族融合加强
C.封建国家首次出现大一统 D.封建国家的初步形成
【答案】B
【知识点】三国鼎立;南朝的政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三国时期出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西晋实现了短暂统一,西晋灭亡后,黄河流域进入了十六国时期,南方则处于东晋的统治下,此后,南北方进入了南北朝并列的时代。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和北方人的南迁,中国历史出现了民族融合的大趋势。由此可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所呈现的特点是政权分立、民族融合加强。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本题是一道总结性的题目,难度较大。解答本题应主要理解、把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征。
53.历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下列史实的搭配,不具有直接因果联系的是( )
A.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民族大交融
B.北方人民的南迁﹣﹣南方经济的初步开发
C.西晋的短暂统﹣﹣淝水之战
D.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的发展
【答案】C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淝水之战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淝水之战发生在公元383年,作战双方是前秦与东晋,结果是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故西晋的短暂统一和淝水之战不具有直接因果联系。故C符合题意;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交融,故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具有直接因果联系,故A不符合题意;
北方人民的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是南方经济的初步开发的主要原因。故北方人民的南迁和南方经济的初步开发具有直接因果联系,故B不符合题意;
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故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直接因果联系,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不具有直接因果联系”的含义,判断西晋的短暂统一和淝水之战之间没有直接因果联系,得出答案。
54.(2019七上·泾阳期末)建立西晋,重新统一中国的是( )
A.司马懿 B.司马睿 C.司马昭 D.司马炎
【答案】D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所以建立西晋,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是司马炎。故正确答案为D。
司马懿,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公元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定都建康,历史上称东晋。司马昭,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之父。ABC均与题干“建立西晋,重新统一中国”不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属于识记层面的考查,难度不大。学生还要掌握西晋建立和灭亡的时间。
55.下列发明中为书法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提供了物质条件的是( )
A.甲骨文的出现 B.造纸术的发明
C.小篆的出现 D.印刷术的发明
【答案】B
【知识点】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东汉蔡伦改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由此可知为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提供物质条件的是造纸术。B项符合题意;
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成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A项不合题意;
小篆的出现是我国文字发展过程中一次变革,C项不合题意;
印刷术的发明提高了印刷文字的效率,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D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书法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是解题的关键,即所选项为写字、书法做准备。据所学东汉时期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因为东汉时期造纸术的改进,为书法提供了物质材料,书法得以发展。
56.“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句诗描写的是三国时期的一位人物,他是( )
A.刘备 B.关羽 C.张飞 D.诸葛亮
【答案】D
【知识点】三国鼎立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东汉末年,群雄割据,曹操占据北方,孙权占据江南,刘备实力最弱。为了招揽人才,刘备三顾茅庐请出隐居的诸葛亮,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备的势力也不断发展。在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成为辅佐两朝的老臣。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解题的关键。“三顾频烦天下计”是指刘备三顾茅庐访问诸葛亮,请诸葛亮出世;“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指诸葛亮辅佐刘备和刘禅两代君主。
57.三国灭亡的先后顺序是( )
A.魏蜀吴 B.吴蜀魏 C.蜀魏吴 D.蜀吴魏
【答案】C
【知识点】三国鼎立
【解析】【分析】蜀汉263年灭亡,曹魏266年灭亡,东吴280年灭亡。所以三国灭亡顺序是蜀魏吴。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是对三国时期魏蜀吴灭亡的先后顺序的识记和考查。牢记事件的时间便可作答,还需掌握魏蜀吴建立的时间 、都城、建立者。
58.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有( )
①挟天子以令诸侯 ②招贤纳士 ③曹操联合孙权 ④实行屯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归纳总结:1、政治上,曹操把汉献帝劫持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广招人才。 2、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解决军粮问题,还使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3、军事上,200年,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历史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掌握曹操统一北方的多种原因。
59.西晋政权衰落的主要原因( )
A.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内迁
B.西晋的皇族纷纷起兵争夺中央政权
C.赋税、徭役繁重,刑法残酷
D.灾荒连年,百姓流离失所
【答案】B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西晋政权衰落的主要原因”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AC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限定词“西晋”“政权衰落”“主要原因”,结合课本关于西晋的相关知识来解答问题,西晋后期,国王智力低下,导致皇权争夺皇位,造成了“八王之乱”,最终导致了西晋政权的衰落。
60.“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这是说的哪一事件的严重后果( )
A.官渡之战 B.“八王之乱”
C.赤壁之战 D.“五胡”内迁
【答案】B
【知识点】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根据题干中 “魏晋以来”“扫地无遗”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句话反映了“八王之乱”对社会造成的巨大灾害,所以答案选B。
故答案为:B。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的含义,这句话的意思是把魏晋朝代遗留下来的风气,都被破坏,由此可见是“八王之乱”对社会造成的巨大灾害。
61.(2018七上·揭西期末)下列关于我国古代人口大迁徙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人口大迁徙造成了社会大动乱
B.战争、天灾导致人口大迁徙
C.它有利于迁入地区的经济发展
D.主要是黄河流域的人口迁徙到长江流域
【答案】A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东汉末年,为了躲避战乱,北方人口开始南迁,南迁民众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部分移民到岭南一带,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A项人口大迁徙造成了社会大动乱理解错误,符合题意。
B项战争、天灾导致人口大迁徙是我国古代人口大迁徙的原因,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
C项它有利于迁入地区的经济发展是我国古代人口大迁徙的作用,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
D项主要是黄河流域的人口迁徙到长江流域是我国古代人口大迁徙的结果,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古代人口大迁徙的相关知识。
62.(2018七上·岳池期末)时代特征是某一历史阶段所独有的基本特点。与“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相适应的是( )
A.夏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战期
C.秦汉时期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答案】D
【知识点】三国鼎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夏商周时期是早期国家产生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奴隶制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时期;秦汉时期是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巩固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时期,从东汉末年以来,知道去、隋朝统一全国,这一时期一直处于分裂时期,虽然西晋短暂统一,但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总特征是政权分立,国家分裂,同时伴随者民族大融合,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要掌会概括某一历史阶段所独有的基本特点 。
63.(2020九下·莆田月考)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 历史事件是( )
A.“八王之乱” B.定都洛阳
C.恢复分封制 D.三家归晋
【答案】A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争战,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西晋从此衰落,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定都洛阳 ,不符合题意;
C. 恢复分封制 ,不符合题意;
D. 三家归晋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回答,基础知识还是要准确记忆。
64.下列政权中,存在时间最长的是( )
A.曹魏 B.刘蜀 C.孙吴 D.西晋
【答案】C
【知识点】三国鼎立;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王。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263年,魏灭蜀;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由此可见,西晋政权存在36年、刘蜀政权存在42年、曹魏政权存在46年、孙吴政权存在51年。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三国鼎立和西晋兴衰的有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四个政权兴衰的识记能力。
65.结束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全国统一,是以下哪两个封建王朝的共同点( )
A.秦朝、汉朝 B.秦朝、西晋 C.汉朝、西晋 D.西晋、北魏
【答案】B
【知识点】秦灭六国;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结束了诸侯混战的割据局面,统一了中国;265年,司马炎建立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抓住题干关键词“结束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全国统一”是解题的关键,秦朝、西晋实现了全国统一。
66.(2017七上·滨海月考)我国的春运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 )
A.东汉时期 B.西汉时期 C.秦朝时期 D.西晋时期
【答案】D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东晋的兴亡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族,羌族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到西晋时期,人数达到几百万,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的高潮。
故答案为:D。
【点评】历史史实类,主要考察西晋的人口大迁徙。本题对于初中学生有一定难度,西晋“八王之乱”后少数民族趁机爆发“五胡乱华”后开展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史称“永嘉南渡”,是我国第一次人口大迁移。
67.西晋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 )
A.统治者内部的腐朽与斗争 B.南迁匈奴族力量的强大
C.民族矛盾激化 D.阶级矛盾尖锐
【答案】A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迅速灭亡的原因有:西晋统治者上层的腐化;统治阶级的内部争斗;少数民族和流民的起义。ABCD都是西晋灭亡的原因,BCD不是西晋灭亡的根本原因。统治者内部的腐朽与斗争使民族矛盾激化、阶级矛盾尖锐,最后西晋被匈奴人所灭。因此,西晋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A,
故答案为:A。
【点评】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往往是事件发生的根源。例如本题,西晋统治者的腐朽导致八王之乱的发生,激化了民族矛盾,最后被推翻。
68.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民南迁带来麦、菽等作物 B.南方人口增多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答案】A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北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南北人民生活习俗交融,因此,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由此可见,出现题文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北民南迁带来麦、菽等作物。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题文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反映出北方人的主食出现在南方,原因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南迁把麦、菽等北方作物带到了南方。
69.(2020七上·雷州期末)每个王朝兴盛的原因总离不开“励精图治、与民休息”这些关键词,但是灭亡的原因各不相同。下图的“晋墓壁画”可以印证西晋王朝灭亡的哪一原因( )
A.皇族为争权夺利,内战不休,引发“八王之乱”
B.被统治者揭竿而起,反抗暴政
C.统治集团内部生活奢侈腐化
D.皇帝暴病而亡
【答案】C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观察“晋墓壁画”,可看出西晋贵族生活的豪华奢侈,印证了西晋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统治集团内部生活奢侈腐化,所以C正确。
AB是西晋灭亡的原因,壁画不能体现。D不是西晋灭亡的原因。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理解分析能力。正确解读“晋墓壁画”获取西晋贵族生活豪华奢侈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70.西晋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 )
A.统治者内部的腐朽和斗争 B.阶级矛盾的尖锐
C.民族矛盾的激化 D.南迁匈奴族力量的强大
【答案】A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随着西晋社会经济的恢复,晋武帝开始“怠于政术,耽于游宴。”以晋武帝为首的统治阶级开始腐化、奢侈、浪费成风,加重了农民的负担,破坏了社会经济,还对内迁各族征收重税,激化了民族矛盾,最终使西晋很快灭亡。由此可知,西晋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统治者内部的腐朽和斗争,
故答案为: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理解“根本原因”。西晋时期阶级矛盾的尖锐、民族矛盾的激化、南迁匈奴族力量的强大这些问题的根源都是西晋统治者内部的腐朽和斗争。
71.公元4世纪后期,前秦政权的统治者是( )
A.刘渊 B.刘裕 C.王敦 D.苻坚
【答案】D
【知识点】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4世纪后期氐族人苻坚建立前秦政权,逐渐强大,不久统一了黄河流域,选项D符合题意。
选项A刘渊是十六国时期前赵政权开国皇帝;
选项B刘裕是南朝刘宋开国皇帝;
选项C王敦是东晋权臣,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前秦政权的理解;因为4世纪后期氐族人苻氏建立前秦政权,逐渐强大,不久统一了黄河流域,苻氏家族深受汉民族文明影响,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相,王猛在前秦官至丞相、大将军,辅佐苻坚扫平群雄,统一北方。
72.魏晋以来,我国人口迁徙的基本特点是( )
①江南人民北迁 ②西北少数民族内迁 ③黄河流域人口南迁 ④黄河流域人口北迁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魏晋以来,我国人口迁徙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东汉末年以来,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开始向中原迁徙;魏晋南北朝时期,为躲避北方战乱,黄河流域人口南迁,选项②③符合题意;而选项①④不符合史实;因此只有选项②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人口迁徙的基本特点;因为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匈奴、鲜卑、羯、氐、羌开始内迁,西晋后期民族内迁达到高潮,其主要原因是他们对中原地区,汉民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向往。又由于东汉末年开始北方战乱,为躲避北方战乱,中原人口又向江南迁移(黄河流域人口南迁)。
73.(2017七上·临洮月考)下列事件发生在西晋时期的是( )
①赤壁之战
②少数民族内迁,到西晋初年,人数达几百万
③八王之乱
④十六国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知识点】西晋的兴衰;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少数民族内迁,到西晋初年,人数达几百万发生在西晋时期;八王之乱发生在西晋晋惠帝在位时;十六国形成是在西晋灭亡后。②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西晋时期重大事件的相关内容。本题难度适中。
74.内乱犹如洪水猛兽,往往会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毁灭。“八王之乱”就是一场内乱,它加速了( )
A.西周的灭亡 B.东周的灭亡 C.西晋的灭亡 D.东晋的灭亡
【答案】C
【知识点】八王之乱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武帝死后,他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八王之乱历时十六年,西晋从此衰落。因此“八王之乱”加速了西晋的灭亡,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八王之乱”的重大影响,属于理解层面,难度比较大。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八王之乱历时十六年,西晋从此衰落。因此,加速了西晋的灭亡。
75.《三国演义》开篇说:“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结束汉末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局面,又一次实现全国统一的是( )
A.曹魏 B.西晋 C.隋朝 D.北宋
【答案】C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王朝, 581年,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北周覆亡。杨坚定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
故答案为:C。
【点评】隋的统一结束了南北分裂局面,打击了魏晋以来南方的士族势力,重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