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第十四课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明朝的建立时间在( )
A.1368年 B.1399年 C.1421年 D.1402年
【答案】A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史实的识记。依据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第一子目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的内容中:“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南京,称皇帝,建立明朝。”据此可知,明朝建立的时间是1368年,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加强君权的措施。
2.下列强化君主权力的措施中,不是明太祖采取的是()
A.设殿阁大学士
B.废行中书省,设三司,直属中央
C.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
D.设立特务机构东厂
【答案】D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经分析各选项可知,A、B、C三项都是明太祖所为;而D项则是明成祖朱棣所为。
【点评】注意区分明太祖与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3.我国的科举制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八股取士 B.开始有殿试和武举
C.以诗词为主要内容 D.试题类型繁多
【答案】A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科举制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根据所学知识,B,C,D三项是明朝之前的科举制的史实,A项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出题是在明朝后,明清之前,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不只局限在四书五经范围内,所以本题选A。
【点评】科举制是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考试至今还在沿用,影响深远,是考试命题的重点,科举制的发展历程: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完善与唐朝,科举制度的演变: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科举制度的废除:清朝末年,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同学们以后对历史概念要深入理解,全面的把握才行。
4.“堂堂大元,奸佞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哀哉可怜!”这首《醉太平·堂堂大元》的小令向我们揭示了元朝灭亡的原因。导致元朝灭亡的因素有( )
①元朝政治腐败 ②农民起义
③外族入侵 ④对外侵略战争的失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
【答案】D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奸佞当权”“惹红巾万千”,再联系所学知识,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灾害频繁,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朱元璋的起义军最后灭亡了元朝。故D符合题意。
5.(2016九下·东台期中)下图人物即位后,改革行政制度,加强君主权力。在中央,他废除了自秦朝以来存在1500多年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是( )
A.丞相制度 B.郡县制度 C.行省制度 D.科举制度
【答案】A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丞相制度的废除的相关知识点。右图人物是明太祖朱元璋,他即位后,为加强君主权力,他废除了自秦朝以来存在1500多年的丞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故选A。
6.(2016·深圳)做笔记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下图是一位同学的历史笔记、根据内容判断这位加强君权的皇帝是( )
加强君权的措施
1 废除行中书省,地方设三司
2 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3 设锦衣卫特务机构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明太祖
【答案】D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明朝时期,明太祖在地方上废除元朝的行中书省制,设三司;在中央废丞相制,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授权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7.右图是《皇都积胜图》(局部),它描绘了哪朝何地的商业繁荣景象( )
A.明中后期 北京 B.清代初期 北京
C.明代初期 南京 D.清代中期 南京
【答案】A
【知识点】明朝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皇都积胜图》描绘了明中后期北京的商业繁荣景象。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
8.如果你是下图中一位榜上有名的考生,你不可能( )
A.熟读四书五经
B.会写作规范的八股文
C.在试卷中发挥自己对朝政的见解
D.成为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答案】C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为了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吏,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不能发挥个人见解,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所以选C。
9.(2017七下·桥东期末)穿越时空隧道小明来到明朝,他想参加科举考试,那么他必须准备复习的内容是( )
A.唐诗 B.策问
C.《三国演义》 D.四书五经
【答案】D
【知识点】科举考试的变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朝八股取士的识记。联系所学知识,明朝沿用隋唐创立的科举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但规定,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儒家经典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明朝八股取士的识记。八股取士是明清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重要措施。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扼杀了人才的培养。
10.(2017七下·诸城月考)“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这段凤阳花鼓词中的“朱皇帝”指的是( )
A.唐太宗 B.元世祖 C.明成祖 D.明太祖
【答案】D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368年,明末农民起义推翻元朝,朱元璋以应天为南京,建立明朝。朱元璋是明太祖;A是李世民;B是忽必烈;C是朱棣。题文的“朱皇帝”指的是明朝建立者朱元璋。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
11.(2017·娄底)明初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财政、司法和军事。这一措施有助于( )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削弱地方行政权力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答案】C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了明代中央行政制度的相关内容。由”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财政、司法和军事”的内容可知,这一措施有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了明代中央行政制度的相关内容。
12.(2016七下·龙华期末)七年级的某学生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太可怕了! ”他说的应该 是明朝实行的哪项措施带来的后果?( )
A.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B.大兴文字狱
C.废除丞相 D.设军机处
【答案】A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同学的评述,反映的是明朝设置厂卫特务机构,负责对臣民进行监视和侦查,使得官员没了隐私权。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明朝的专制统治。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准确识记明朝设置厂卫特务机构的有关内容。
二、问答题
13.下列文字是一位同学的课堂记录。遗憾的是这位粗心的同学把一些史实之间的关系搞乱了,出现了多处错误。请你在文中标出其中的错误之处,并说明理由。
明清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专制统治。
(1)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在中央设立军机处,使君权空前加强。
(2)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对百官和百姓进行监视。明太祖时,设立特务机构东厂,由宦官统领;明成祖时,又特别设立了锦衣卫专门侦缉官民言行。东厂和锦衣卫合称“厂卫”。
(3)清朝雍正时期,为树立皇帝的绝对权威,设立了廷杖制度,使君臣关系完全成为主仆关系。
(4)为加强文化专制,大兴文字狱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从内容到形式都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八股取士迫使许多知识分子逃避现实,不敢过问政治,从而摧残人们的聪明才智,禁锢人们的思想,形成“万马齐喑”的局面,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答案】(1)军机处是清朝雍正时期设立的;
(2)明太祖设立的是锦衣卫,东厂是明成祖设立的;明成祖时设立的是东厂;
(3)廷杖制度是明太祖设立的;
(4)从内容到形式都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的是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是导致这种局面产生的主要原因。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皇权高度膨胀史实的识记。第(1)处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第二子目皇权高度膨胀中的内容:“雍正时,为了军事上的需要,在宫中建立军机处,协助黄帝处理军务。”可知,军机处是清朝雍正时期设立的。第(2)处依据“朱元璋时,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又设立特务机构东厂,由宦官负责,对官吏百姓进行监视、逮捕和处罚。”可知,明太祖设立的是锦衣卫,东厂是明成祖设立的;明成祖时设立的是东厂。第(3)处依据“为了树立皇帝的绝对权威,朱元璋还设立廷杖制度,任意杖责不合己意的大臣,使君臣关系完全成为主仆之间的关系。”可知,廷杖制度是明太祖设立的。第(4)处依据“‘八股文’形式死板,内容空洞,陈陈相因,千篇一律。为了在科举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学生从小死背经书,练习八股文的写作,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可知,从内容到形式都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的是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是导致这种局面产生的主要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皇权高度膨胀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皇权高度膨胀的表现和影响。
1 / 1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第十四课明朝的统治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明朝的建立时间在( )
A.1368年 B.1399年 C.1421年 D.1402年
2.下列强化君主权力的措施中,不是明太祖采取的是()
A.设殿阁大学士
B.废行中书省,设三司,直属中央
C.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
D.设立特务机构东厂
3.我国的科举制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八股取士 B.开始有殿试和武举
C.以诗词为主要内容 D.试题类型繁多
4.“堂堂大元,奸佞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哀哉可怜!”这首《醉太平·堂堂大元》的小令向我们揭示了元朝灭亡的原因。导致元朝灭亡的因素有( )
①元朝政治腐败 ②农民起义
③外族入侵 ④对外侵略战争的失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
5.(2016九下·东台期中)下图人物即位后,改革行政制度,加强君主权力。在中央,他废除了自秦朝以来存在1500多年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是( )
A.丞相制度 B.郡县制度 C.行省制度 D.科举制度
6.(2016·深圳)做笔记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下图是一位同学的历史笔记、根据内容判断这位加强君权的皇帝是( )
加强君权的措施
1 废除行中书省,地方设三司
2 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3 设锦衣卫特务机构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明太祖
7.右图是《皇都积胜图》(局部),它描绘了哪朝何地的商业繁荣景象( )
A.明中后期 北京 B.清代初期 北京
C.明代初期 南京 D.清代中期 南京
8.如果你是下图中一位榜上有名的考生,你不可能( )
A.熟读四书五经
B.会写作规范的八股文
C.在试卷中发挥自己对朝政的见解
D.成为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9.(2017七下·桥东期末)穿越时空隧道小明来到明朝,他想参加科举考试,那么他必须准备复习的内容是( )
A.唐诗 B.策问
C.《三国演义》 D.四书五经
10.(2017七下·诸城月考)“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这段凤阳花鼓词中的“朱皇帝”指的是( )
A.唐太宗 B.元世祖 C.明成祖 D.明太祖
11.(2017·娄底)明初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财政、司法和军事。这一措施有助于( )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削弱地方行政权力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12.(2016七下·龙华期末)七年级的某学生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太可怕了! ”他说的应该 是明朝实行的哪项措施带来的后果?( )
A.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B.大兴文字狱
C.废除丞相 D.设军机处
二、问答题
13.下列文字是一位同学的课堂记录。遗憾的是这位粗心的同学把一些史实之间的关系搞乱了,出现了多处错误。请你在文中标出其中的错误之处,并说明理由。
明清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专制统治。
(1)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在中央设立军机处,使君权空前加强。
(2)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对百官和百姓进行监视。明太祖时,设立特务机构东厂,由宦官统领;明成祖时,又特别设立了锦衣卫专门侦缉官民言行。东厂和锦衣卫合称“厂卫”。
(3)清朝雍正时期,为树立皇帝的绝对权威,设立了廷杖制度,使君臣关系完全成为主仆关系。
(4)为加强文化专制,大兴文字狱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从内容到形式都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八股取士迫使许多知识分子逃避现实,不敢过问政治,从而摧残人们的聪明才智,禁锢人们的思想,形成“万马齐喑”的局面,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史实的识记。依据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第一子目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的内容中:“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南京,称皇帝,建立明朝。”据此可知,明朝建立的时间是1368年,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加强君权的措施。
2.【答案】D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经分析各选项可知,A、B、C三项都是明太祖所为;而D项则是明成祖朱棣所为。
【点评】注意区分明太祖与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3.【答案】A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科举制这一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根据所学知识,B,C,D三项是明朝之前的科举制的史实,A项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只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出题是在明朝后,明清之前,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不只局限在四书五经范围内,所以本题选A。
【点评】科举制是一种重要的官吏选拔制度,考试至今还在沿用,影响深远,是考试命题的重点,科举制的发展历程: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完善与唐朝,科举制度的演变: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科举制度的废除:清朝末年,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同学们以后对历史概念要深入理解,全面的把握才行。
4.【答案】D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奸佞当权”“惹红巾万千”,再联系所学知识,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灾害频繁,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朱元璋的起义军最后灭亡了元朝。故D符合题意。
5.【答案】A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丞相制度的废除的相关知识点。右图人物是明太祖朱元璋,他即位后,为加强君主权力,他废除了自秦朝以来存在1500多年的丞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故选A。
6.【答案】D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明朝时期,明太祖在地方上废除元朝的行中书省制,设三司;在中央废丞相制,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授权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7.【答案】A
【知识点】明朝的经济发展
【解析】【分析】《皇都积胜图》描绘了明中后期北京的商业繁荣景象。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
8.【答案】C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为了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吏,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不能发挥个人见解,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所以选C。
9.【答案】D
【知识点】科举考试的变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朝八股取士的识记。联系所学知识,明朝沿用隋唐创立的科举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但规定,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儒家经典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明朝八股取士的识记。八股取士是明清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重要措施。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扼杀了人才的培养。
10.【答案】D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368年,明末农民起义推翻元朝,朱元璋以应天为南京,建立明朝。朱元璋是明太祖;A是李世民;B是忽必烈;C是朱棣。题文的“朱皇帝”指的是明朝建立者朱元璋。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
11.【答案】C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了明代中央行政制度的相关内容。由”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财政、司法和军事”的内容可知,这一措施有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了明代中央行政制度的相关内容。
12.【答案】A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同学的评述,反映的是明朝设置厂卫特务机构,负责对臣民进行监视和侦查,使得官员没了隐私权。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明朝的专制统治。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准确识记明朝设置厂卫特务机构的有关内容。
13.【答案】(1)军机处是清朝雍正时期设立的;
(2)明太祖设立的是锦衣卫,东厂是明成祖设立的;明成祖时设立的是东厂;
(3)廷杖制度是明太祖设立的;
(4)从内容到形式都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的是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是导致这种局面产生的主要原因。
【知识点】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皇权高度膨胀史实的识记。第(1)处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第二子目皇权高度膨胀中的内容:“雍正时,为了军事上的需要,在宫中建立军机处,协助黄帝处理军务。”可知,军机处是清朝雍正时期设立的。第(2)处依据“朱元璋时,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又设立特务机构东厂,由宦官负责,对官吏百姓进行监视、逮捕和处罚。”可知,明太祖设立的是锦衣卫,东厂是明成祖设立的;明成祖时设立的是东厂。第(3)处依据“为了树立皇帝的绝对权威,朱元璋还设立廷杖制度,任意杖责不合己意的大臣,使君臣关系完全成为主仆之间的关系。”可知,廷杖制度是明太祖设立的。第(4)处依据“‘八股文’形式死板,内容空洞,陈陈相因,千篇一律。为了在科举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学生从小死背经书,练习八股文的写作,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可知,从内容到形式都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的是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是导致这种局面产生的主要原因。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皇权高度膨胀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皇权高度膨胀的表现和影响。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