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2第6单元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2第6单元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9-17 14:0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上图反映的是阿波罗登月计划。该计划开始于
1961年,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在工程
高峰时期,参加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
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 探究:这项重大的科技活动是由谁主导?
   这体现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发生了何种变化?提示:主导:政府  
   变化:国家干预经济探究:除此之外,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还出现了
   哪些变化?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日本联邦德国的汽车工厂课标要求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含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组织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19世纪末产生,经罗斯福新政,凯恩斯倡导,到二战后有了进一步发展。一、经济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1、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萌芽时期。它出现于个别国家的个别部门,规模很小,层次很低。毕竟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附庸。
2、二战结束前的不稳定发展时期。 欧美主要大国和日本为应付危机和战争,都曾大规模地实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929年~1933年大危机和二战期间,在性质和方向上出现重大分化。 一是坚持资产阶级经济体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一是向法西斯专制畸变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二战后上升至主导地位和走向完善时期。 历史分期一、经济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凯恩斯主义黄金时期(战后——20世纪70年代初) 国家干预经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1、理论
2、特征
3、作用
4、实质探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能从根本上避免资本
   主义的经济危机?为什么?提示:不能。局部调整——未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提示:现象:滞胀      
   措施:减少干预
   结果:混合经济探究:此图表说明70年代的美国出现了何种经济现象?
   为此美国政府采取了何种措施?产生了何种结果?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比重探究:从材料可看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哪些行业公有化
   程度较高?这些行业有何共同特点?提示:行业:航天 电站 煤炭 铁路 航空等
特点:投资大、风险大、回报慢 是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避免了自由放任下的生产盲目性;在资本主义生产二战后出现了发展的“黄金时代
政府职能、权威得到加强;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
有利于国家发展,延长垄断资本主义寿命。
①它并不能从根本上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也不能从根本上消灭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②干预过度会加剧了矛盾的发展,最终加深资本主义经济的停滞趋势。(97年金融危机、美2001年经济衰退) ③国债大增,财政赤字加大;对私人企业管制过严,使其活力降低。 (1)积极:(2)消极:如何评价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二、社会政策:建立“福利国家”1、目的:
2、实质:
3、发展历程:直接:减少贫富分化带来的社会矛盾
根本: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国家干预社会财富的分配逐渐兴起:二战后
日渐完备: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继续发展:1973危机后
缩小规模: 20世纪八十年代美国人口普查局定义的3700万“穷人”中展示的却是另
一种景观:他们不仅有足够的食品,还拥有汽车、彩电、
冰箱、洗衣机、电烤箱等。根据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
穷人每月可领到生活补助,孩子上公立学校,从小学到中
学可免费学习、免费就餐,婴儿可免费得到婴儿食品等等,
可以说穷人基本上就是靠政府养活。
有位领取福利金的穷人朋友告诉我,他一家三口每月可
获得800多美元的房屋补助、300多美元的现金和食
品券,冬天还有暖气补贴,电话费又不用花钱,各项加起
来有1000多美元,可以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开销。
如果再多生几个孩子,还可以多得一些补助。
然而,光靠给穷人撒钱并不能给他们带来真正的满足。
享受高福利政策待遇的穷人是对美国政府抱怨最多、对现
实最不满的群体之一,因为他们的社会地位很低,生活只
能说是过得去,孩子也难以享受高等教育。
            ---《市场报》另一只眼看美国探究:根据上述材料,说明西方福利制度的利
与弊评价: 1、福利制度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社会福利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的利益,有效地缓解了社会的矛盾,对稳定资本主义制度起了重要的作用。
2、但是,增加了国家财政支出,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助长了惰性,也起了“养懒人”的消极作用三、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兴起①第三次科技革命
②生产力发展
③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2、兴起原因:1、含义:
见P90历史纵横 促进经济竞争力提高; 拓展经济活动领域,增加就业,扩大市场,改善资源配置;缓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质的变化。4、作用: 3、表现: 三大产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国民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
产值和就业人数超过物质生产部门1970—1975年美国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同期,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30%下降13%,而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人口总数的15%上升到72%。。
从1991年3月到2000年2月,美国经济出现持续107月的良好运转态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都降低历史最低水平。探究:材料反映出当时美国的何种信息?提示:美国出现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新经济”四、经济增长模式:“新经济”出现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
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1、含义2、根本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生产力发展提示:局部调整生产力发展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福利国家
   第三产业
   新经济探究: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能否说明资本
   主义制度已经完善?为什么?提示:不能。局部调整——未改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探究: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
   有何启示?     改革要不断深化
   国家干预要和市场相结合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重视科技、教育;融入全球化生产力发展    资本主义新变化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经济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社会政策:建立福利国家
产业结构:第三产业
经济增长模式:“新经济”
“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不使它失去优点”;
“计划是杠杆,能把我们的企业界推动……国家干预
是市场机制的必要补充,它既弥补了市场机制的不足,
同时又会使市场机制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法国总统戴高乐
探究:“自由”和“计划”分别指的是什么?
   “自由”有何缺点?“计划”有何好处?
   戴高乐说的“计划”与社会主义国家曾普遍
   实行的计划经济是否相同,为什么?
提示:自由:市场调节 缺点:生产具有盲目性
   计划:国家干预 好处:一定程度上克服
              生产盲目性
   不同;采用指导性计划,不具强制性
   返回“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就不能保全少数富人”
        ——美国总统肯尼迪返回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到
“福利国家”制度时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
个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
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探究:根据以上材料分析西方国家实行“福利国家”的目的提示:直接:
   根本:减少贫富分化带来的社会矛盾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对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认识
?
1.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是在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改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
2.根本上讲,资本主义体制的调整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日益社会化之间的固有矛盾,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性质。
?
3.推动这些变化的原因:一是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反省;二是罗斯福新政的启示;三是新的经济理论(凯恩斯主义)的产生。课堂练习1、下列关于“新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一趋势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
B、它能使美国经济摆脱周期性波动规律的制约,直线发展
C、它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D、它是推动9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2、下列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战后得到极大发展  
B、生产所有制发生变化
C、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经济发展的计划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