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3第五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必修3第五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9-18 07:3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贞节牌坊此牌坊是怎样获得的?从一而终
夫亡不嫁
饿死事小
失节事大
一生孤苦
直到坟墓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课标导学】
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发展的表现及影响。我归纳,我收获一、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统治极端腐败,农民起义频繁发生。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根源)新兴市民阶层壮大。思想——八股取士,文化专制,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学走向僵化和因循守旧;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传入中国。
一、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的表现(一)、品味“异端”思想家--李贽.《藏书》《焚书》少年求学穷困潦倒
中年做官正直清廉
老年入狱被迫害自杀而死材料一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耳”。   
材料二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
材料三 李贽宣称“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赞扬汉代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李贽也招收女弟子。
材料四 然则天下万物皆生于两,不生于一,……初无所谓一与理也。 根据以上材料,李贽的“离经叛道”有何表现?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思考标准
(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提倡个性自由发展提倡男女平等提出“万物皆生于两”,否定了“天理”的存在(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 黄宗羲
1610—1695
(梨洲先生) 王夫之
1619--1692
(船山先生) 顾炎武
1613—1682
(亭林先生)都有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都隐居著书立说,经历类似。王 夫 之 王夫之(1619 – 1692), 湖南衡阳人。参加过抗清斗争,失败后长期隐居,人称船山先生。著述被汇编为《船山遗书》。走近 王夫之材料一 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天下惟气而已矣,无其气则无其道。气者,理之依也。

材料二 形也,神也,物也,三相遇而知觉乃发。……由目辨色,色以五显;由耳审声,声以五殊;由口知味,味以五别。结合上述材料,理解王夫之的唯物主义思想。(1)本体论: “理在气中”
(理:客观规律;气,物质实体。) “理在气中”即天地万物的规律体现在物质世界之中。(2)认识论:“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
(形,感觉器官;神,思维活动;物,外界客观事物。三者相结合才能产生知觉和认识。)通过考察客观事物可以得到正确认识。 (等于“格物致知”还是实践出真知?)(3)伦理观:“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充分肯定人的情感欲望和私利的合理性。理是世界本原理在气中格物致知考察客观事物得到正确认识存天理,灭人欲私欲之中,天理所寓比较领悟 黄宗羲(1610 – 1695),浙江余姚人。曾参加抗清斗争。后长期隐居。他的著作有《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等。黄 宗 羲17世纪中后期,有人称它为“另一部《人权宣言》”。 走近 黄宗羲材料一 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上述材料体现了黄宗羲什么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材料二 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仕於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君臣关系应是平等的“师友”关系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A.倡导言论自由。
B.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二)、体会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2、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 工商皆本 思考2: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提出“工商皆本”这一经济思想的背景是什么?简要评述这种经济思想的作用? 思考1: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而黄宗羲却反对君主专制,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呢? 两者都是进步思想,都与当时的时代特征相适应。前者有利于消除诸侯割据,后者适应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有利于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顾炎武(1613 –1682),江苏昆山人。参加过抗清斗争,晚年专志经学的研究。世称亭林先生。著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数十种著作。顾 炎 武走近 顾炎武 主张为学应求真务实,关心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何谓“经世致用”?(1)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2)经世致用3、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爱国思想家(二)、体会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概念解读(1、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
(2、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3、思想上:批判宋明理学,要求个性解放、平等、民主,具有批判、务实精神;
(4、学术上:倡导经世致用;总结三大进步思想家共同的思想主张思考探究: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的批判思想在当时及对后世有何积极影响?三、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的影响对儒学:对君主专制:注入新活力造成强烈冲击对后世:启蒙作用探究1:明清进步思潮与传统儒学的关系 明清的进步思想实质是对儒学的继承与批判,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但本质上还没有跳出儒学的范畴;
没有成为主流思想,理学仍占统治地位。 1、创立:
2、继承:
3、重创:
4、正统:
5、冲击:
6、融合:
7、发展:
8、批判
继承:春秋时期,孔子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秦朝,“焚书坑儒”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魏晋南北朝,三教并立,儒学受到了来自于佛教、道教的冲击唐宋时期,三教合一宋明时期, 理学明清时期,具有时代特色总结:儒学的创立及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