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配套课时作业: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4-2015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配套课时作业: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9-17 14:2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程标准]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一、“开眼看世界”
1.背景
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闭关自守,愚昧无知。
2.表现
(1)林则徐
①成就:编译出《__________》《各国律例》等资料。《四洲志》是近代中国________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②地位: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______________的第一人。
(2)魏源
①成就:编撰出《____________》,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阐述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
②地位: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____________,对当时的____________有重要启迪作用。带动了关于世界知识的书籍的出版。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出现了____________的形势。
2.代表人物
曾国藩、__________、左宗棠等。
3.主张
他们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
4.目的
挽救江河日下的____________。
5.影响
(1)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____________”的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
(2)迈出了中国__________历程的第一步。
三、维新变法思想
1.背景
洋务运动的展开和中国____________的产生。
2.早期维新思想
(1)人物:王韬、__________等。
(2)主张
①经济:主张发展______________,与外国进行商战。
②文化: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________________。
③政治:主张革新,实行________________。
(3)局限性:早期维新派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3.维新变法思想的发展
(1)时间:19世纪90年代初。
(2)代表人物及主张
①康有为
a.在广州办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
b.他撰写的《______________》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
c.以《______________》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
d.特点: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____________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e.意义:康有为的观点有力地抨击了封建顽固势力,这一思想被称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火山大喷火”。
②梁启超
发表《____________》,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__________、变法图存的思想。
③严复: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________,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3)实践:1898年,在维新思想的推动下,光绪帝实行____________。
4.影响
(1)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____________,主张兴民权,提倡__________,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2)是中国近代一次____________潮流。
知识点一 “开眼看世界”
1.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新思想的含义是(  )
A.变革政治制度以求民主平等
B.学习西方技术以抵抗外来侵略
C.学习西方之体以同中国之用
D.宣传西方学说以启国民之智
2.
右图中人物被称为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因为他(  )
A.编译外国书籍,重新认识世界
B.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
C.认识到鸦片泛滥的严重危害
D.领导了禁烟运动
3.“善师西夷者,能制西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最早提出这种思想的是(  )
A.道光帝 B.林则徐
C.魏源 D.洪仁玕n知识点二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4.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解释较为全面的是(  )
A.以传统的封建制度为立国之本
B.以“师夷之技”为富国强兵之路
C.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D.对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
5.“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符合材料描述思想特点的是下列哪位历史人物(  )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洪仁? D.康有为
6.19世纪中期后,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师以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下列关于其社会影响的表述中准确的是(  )
A.迈出了中国近代历程的第一步
B.促成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
C.西方政治思想开始传入
D.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
知识点三 维新变法思想
7.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最早提出的是(  )
A.洋务派 B.早期维新派
C.康梁维新派 D.民主革命派
8.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这里的“进一步发展”是指(  )
①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②要求进行政治领域的变革 ③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 ④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取在“中体”中借用西学的“移花接木”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
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的外衣
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D.用儒学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
10.据学者研究,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129种之多,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只有12种;但是之后的十几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仅有16种,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达到了958种,其中多数为政治、法律类书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必须进口日本图书
B.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政治舆论
C.日本的文化交流政策由开放转向封闭
D.中国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日本学习西方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读图题:
注:《海国图志》的主旨是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些已是开风气之先的改革思想,而如何造西洋炮、造西洋船,这样的近代军事科技资料,但凡能收集到手,无不汇聚书中。雨是新思想之雨,太监撑着的两把大伞代表中国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图示反映了新思想之“雨”无法冲破两把“大伞”,而皇帝依然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
请回答:新思想之“雨”始终无法冲破两把“大伞”的原因是什么?
12.阅读文字材料:
材料一 《海国图志》这样记述“……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
材料二 曾国藩说:“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
材料三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四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变法通议》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林尚书”指谁?列举一件大事说明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2)材料一、二、三、四反映的主张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指出了洋务运动的哪一致命弱点?材料三在学习外国问题上比材料二有什么进步?
(4)材料四所说的“变官制”是什么意思?它和材料三中的哪一句意思相同?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知识清单
一、2.(1)①四洲志 第一 ②开眼看世界 (2)①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世界形势 思想解放
二、1.内忧外患 2.李鸿章 3.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 4.封建统治 5.(1)师夷长技 (2)近代化
三、1.资本主义 2.(1)郑观应 (2)①民族工商业 ②自然科学知识 ③君主立宪制度 3.(2)①b.新学伪经考
c.孔子改制考 d.君主专制 e.思想界之一大飓风
②变法通议 设议院 ③人民 (3)戊戌变法
4.(1)封建专制 新学 (2)思想解放
对点训练
1.B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之后萌发的新思潮的含义,结合魏源在《海国图志》序言中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可以判断正确答案为B项。]
2.A [结合所学知识可推断出题干中“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指林则徐。之所以称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因为他编译外国书籍,重新认识世界。]
3.C [魏源在其《海国图志》的序言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4.C [“中学为体”是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主张采用西方近代科学技术来挽救清王朝。]
5.B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说明此人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即器物);“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说明此人难以摆脱旧的传统。综合上述材料可以判断这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曾国藩。]
6.A [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中国近代历程的第一步。]
7.B [由材料中的“商战”、“挽利权”等信息可判断此楹联与早期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吻合。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在于“自强”、“求富”、挽救清王朝的统治,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C项康梁维新派的主张虽与题干信息类似但不是最早的,排除C项。民主革命派主张采用暴力手段实现革命目标,与题干信息不符。]
8.B [解题关键是弄清“进一步发展”的含义,即两者的不同之处。通过比较可知,②是两者共同的内容,④不符合史实,都应排除,符合题意的为①③。]
9.B [材料中的“移花接木”“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等体现了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实则宣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目的。A、C、D三项表述均不符合史实。]
10.D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作为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而且他们认为德国、日本的君主立宪制是很不错的制度。]
综合运用
11.由注释可知“雨”和“伞”的含义。“雨”无法冲破“伞”的原因可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林则徐和魏源等的阶级属性(地主阶级的代表,最终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和提出的口号“师夷长技以制夷”(对西方认识不足,有一定的局限性)等角度考虑。
12.(1)人物:林则徐。贡献:虎门销烟。
(2)材料一:“师夷长技以制夷”;材料二: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材料三:实行君主立宪制;材料四:变法图存。
(3)弱点:没有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
进步:由单纯学习外国先进的制造技艺,发展为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4)含义:实行君主立宪制。相同:君民共主。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新思想、洋务派的“中体西用”和维新思想的掌握。在解题时要注意结合不同派别人物的思想内容进行解答。解第(1)问时要注意从译《四洲志》这一信息得出“林尚书”为林则徐,对其贡献要举例说明;解第(2)问时要注意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进行解答,注意用词的简练和准确;解第(3)问时要注意从材料三中的“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这一句话中总结洋务派的弱点,通过比较得出进步;解第(4)问时要注意对梁启超所说官制的准确定位,维新派所主张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这与材料三中所提的君民共主思想一致。
教材习题解答
【学思之窗】
思考:有人说:“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的继承者。”这种意见是否有道理?
答案要点 这种意见不够全面。一方面洋务派继承了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的主张,都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挽救清政府的统治。但另一方面,洋务派发展了林则徐、魏源的思想,表现在:一是洋务派“师夷长技”,由军事领域扩展到工业、国防、教育等领域;二是学习西方目的的侧重点是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而不是抵御外国侵略者。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思考: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要点 维新变法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封建思想文化,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二、学习延伸
讨论一下,慈禧太后一直被认为是晚清封建顽固派的最高代表,可她为什么支持洋务运动?
答案要点 该题目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讨论:一、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这与顽固派是一致的;二、慈禧太后虽被认为是晚清封建顽固派的代表人物,但她的思想并不完全是陈腐不化的,为维护统治,她也能根据形势的发展进行适度的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