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45分钟 满分8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
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黄宗羲
解析:由“人人皆可以为圣”可知,该思想家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这符合李贽的主张,故答案为B项。
答案:B
2.李贽著有《焚书》《藏书》等著作。《焚 ( http: / / www.21cnjy.com )书》的起名源于他认为将来这些著作定会遭到焚毁。《藏书》的起名则是由于该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见解“与世不相入”,只能“藏之后世”。李贽通过这些著作( )
A.大力宣扬道学思想 B.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
C.对佛教学说提出质疑 D.宣扬程朱理学的观点
解析:材料中“颠倒千万世之是非”等信息契合李贽认为儒家经典不是“万世之至论”的思想,这是对正统思想发出的大胆挑战。
答案:B
3.下图中的条幅是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拜谒南京中山陵后的题词,其观点应与“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一脉相承,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
A.李贽 B.顾炎武
C.黄宗羲 D.王夫之
解析:“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出自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他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猛烈抨击,故答案为C项。
答案:C
4.(2014·揭阳一模)明末清初思想家黄 ( http: / / www.21cnjy.com )宗羲指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是非于学校。”(黄宗羲《学校》)这个观点表明黄宗羲( )
A.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B.批判封建专制制度
C.设计三权分立 D.代表资产阶级的要求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黄宗羲认为天子的主张未必正确,应当开放言论自由,这是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
答案:B
5.(2014·厦门检测)梁启超说:“他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治理想,从近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之一高贵产品。”他评价的是( )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C.李贽的《焚书》
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解析: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反对君主专制,与其思想有相同之处的应是黄宗羲。
答案:D
6.顾炎武在其《日知录》中列举了历史上大量的“称臣下为父母”“人臣称人君”“人臣称万岁”的例子。这表明他( )
A.提出了初步的民主思想
B.提出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C.宣传三纲五常等级秩序
D.否定封建传统礼教
解析:顾炎武举出这些例子,旨在反对君主专制制度,表明他提出了初步的民主思想。
答案:A
7.(2014·青岛期末测试)顾炎武的某些思想被后人归纳为一句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名言,即(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解析:A项是孔子的主张,B项是荀子的主张,D项是老子的思想,答案为C项。
答案:C
8.(2014·济宁期末测 ( http: / / www.21cnjy.com )试)“他以‘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气魄,对自先秦至清初两千多年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几乎在传统哲学的所有范畴和命题上,都提出超越前人的见解。”上述评论中的“他”应是(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解析:根据“在传统哲学的所有范畴和命题”“都提出超越前人的见解”等可判断出此人是王夫之。王夫之继承了以前思想家的唯物思想,并加以发展。
答案:D
9.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解析:王夫之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即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10.下列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继承和发展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B.深入地批判了封建制度
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析:虽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思想中有对君主专制的批判,但他们仍然是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不可能深入地批判封建制度。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 ( http: / / www.21cnjy.com )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他在《焚书》卷一中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也”。
材料二 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不息之历程。在这个历程里,气之阴与阳不断地融合,如是,气与理俱日新不已。这种哲学导致了大胆的反传统结论。理既只是存现于具体事物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学视为社会之典范的“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李贽对“理”是怎样认识的?分析产生这一认识的因素。(8分)
(2)材料二中王夫之对“理”有何认识?请用同时代思想家的某一观点为材料二中“导致了大胆的反传统结论”提供佐证。(12分)
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中李贽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观点从“人伦物理”的角度加以概括,联系其生活环境分析出原因;第(2)问,对材料中王夫之的思想主张进行提炼,并结合黄宗羲、顾炎武的思想内容进行论证。
答案:(1)认识:理在百姓日常生活中(或穿衣吃饭就是理)。因素:生活环境;西学东渐。
(2)认识:理即气,理即客观事物(理存在于具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事物与制度之中)。佐证:如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君臣平等”,主张“工商皆本”等;顾炎武提出“众治”等。(任举其中一例即可)
12.(2014·临沂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关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顾炎武《日知录·廉耻》
材料二 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
材料三 理学之名,自宋人始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请回答:
(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4分)
(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8分)
(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4分)
(4)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4分)
解析:第(1)问可结合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来回答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第(2)问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分析材料可了解到顾炎武十分重视风俗在社会伦理道德建设中的作用。社会教化功能可概括材料信息来回答。第(3)问指出顾炎武对儒学的取舍及原因,需对材料三进行分析、解析,顾炎武在材料三中认为世人舍弃孔孟思想而遵从宋明理学是因为不理解儒学的根本所在。第(4)问要求对顾炎武的经世致用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有较好掌握。
答案:(1)政治背景:官僚腐败,政治暴虐(或朝政混乱)。
(2)表象:风俗。
功能:提高士人修养,净化社会风气,安定政治秩序,确立伦理道德。
(3)取舍: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
理由:孔孟之道为儒学之根本。
(4)学风:经世致用(或崇实致用)。
时代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