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45分钟 满分8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4·咸阳期中)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代希腊哲学家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
A.自然科学 B.“神”的本质
C.法律制度 D.“人”的本质
解析: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古希腊哲学家强调以人为本,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人”的本质。
答案:D
2.下列各项不属于智者学派产生的背景的是( )
A.古希腊城邦民主制度发达
B.一些学者把研究重点转向“人”本身
C.希腊经济文化繁荣
D.欧洲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解析:公元前5世纪,随着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的高度发展及经济文化的繁荣,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于是出现了智者学派。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
答案:D
3.古希腊哲学中有一个著名命题:“有甲乙两人,甲很干净,乙很脏。如果请他们洗澡,他们中间谁会洗?”该命题有四种可能:一是甲洗,因为他有爱干净的习惯;二是乙洗,因为他需要洗;三是两人都洗,一个是因为习惯,另一个是因为需要;四是两人都没洗,因为脏人没有洗澡的习惯,干净人不需要洗。你认为最有可能提出此命题的哲学家是( )
A.柏拉图 B.普罗泰格拉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解析:答案是不确定的,属于诡辩,因此该命题应是智者学派提出的,且命题的出发点是人,这符合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故选B项。
答案:B
4.(2014·南京模拟)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人物的思想与诗歌表达的含义最为契合的是( )
A.普罗泰格拉 B.苏格拉底
C.梭伦 D.柏拉图
解析:材料肯定了知识和道德的作用,这符合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观点。
答案:B
5.(2014·河南信阳检测)古希腊的圣贤先哲从客观实际出发,俯察人生,对人的价值做出了许多闪耀着人文主义光芒的阐述。其中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是( )
A.“自由是天赐的”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认识你自己”
D.“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
解析:苏格拉底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因此他重视教育,认为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故应该选C项。
答案:C
6.有学者认为:“没有智者学派,就很难设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都强调( )
A.神主宰世界 B.认识自然为主
C.人是认识的主体 D.追求永恒真理
解析: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都是古希腊杰出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闪烁着人文主义的光辉,即他们都强调人是认识的主体,答案为C项。
答案:C
7.有人说:“柏拉图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下列有关柏拉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
B.代表作是《理想国》
C.其思想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D.主张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使其各司其职
解析:柏拉图主张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故D项表述错误。
答案:D
8.“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是亚里士多德的千古名言。关于他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他认为神是整个自然界的主宰
B.他的思想蕴涵着人文主义精华
C.他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D.他创建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
解析: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博学的人之一,他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他还创建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因此B、C、D三项均符合题意。答案为A项。
答案:A
9.下列说法或主张符合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家意愿的是( )
A.智者学派强调自由,反对迷信,反对任何形式的约束力
B.苏格拉底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提出“美德即知识”
C.柏拉图的《理想国》主张依据出身给每个人分工,使其各司其职
D.亚里士多德提出“理念是万物的本源”,建立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
解析:智者学派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因此约束力也都是相对的,A项表述错误;柏拉图的《理想国》的划分标准是智慧品德,C项错误;提出“理念是万物的本源”的是柏拉图,D项错误。故答案为B项。
答案:B
10.(2014·威武月考)从智者学派到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发展的相同点是( )
A.对自然界本身的探讨和解释
B.以人为本,洞察宇宙,探索人生
C.否定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
D.放弃对自然的探讨而去研究人本身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从智者学派到亚里士多德,他们的哲学思想作为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以人为本,洞察宇宙,探索人生。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1.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是文明人、文明社会的重要指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智者学派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伦理规范等,热衷于探讨政治和法律问题。
材料二 奴隶制不合人性,追求所有人“平等”。
材料三 苏格拉底以自知无知为自豪,提出美德即知识;“我平生只知道一件事,我为什么是那么无知;知道的越多,才知知道的越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归纳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问题所关注的侧重点。(6分)
(2)概括指出材料三中体现的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2分)
(3)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关于人的价值观点产生的社会根源是什么?(2分)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文精神的理解。(10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及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解答第(1)、(2)问要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内容来概括;第(3)问需从当时古希腊的社会背景去分析;第(4)问注重从人文精神的核心、作用等方面去分析。
答案:(1)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平等。
(2)思想:崇尚知识。
(3)根源:希腊民主政治的需求。
(4)人文精神是文明人、文明社会的重要指标;人文精神核心就是关心人,强调人的价值、作用,尤其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人文精神的获得主要靠涵养、知识。
12.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片:
材料一 古代希腊诸神雕塑
材料二 我们断言感觉不是智慧,尽管要知道个别事物主要通过感觉,但它们不告诉关于任何事物为什么,例如火为什么热,而只知火热。
——亚里士多德
材料三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它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格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片反映了古希腊人的一种什么自然观?(6分)
(2)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应该怎样认识事物?(4分)
(3)普罗泰格拉的主张与材料一的区别是什么?(4分)
(4)材料二、三的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解析:本题主要从古希腊神话与哲学的区别角度考查对两种思想进行对比的能力及希腊智者对神学的挑战。解答第(1)问时要注意观察图片信息,第(2)、(3)问要把握材料二、三的基本内容并提炼其观点,第(4)问要将材料二、三与材料一对比分析灵活发挥。
答案:(1)反映了古希腊人对神的敬畏与崇拜,而且将神人格化。
(2)应该靠智慧(即思考)而不单靠感觉。
(3)对神提出质疑,而且将精力投入到对人与社会的研究上。
(4)这些思想挑战了神学的权威地位,在当时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